- 年份
- 2024(14098)
- 2023(20199)
- 2022(17254)
- 2021(15910)
- 2020(13267)
- 2019(30497)
- 2018(29992)
- 2017(57022)
- 2016(31056)
- 2015(34510)
- 2014(34299)
- 2013(33661)
- 2012(31191)
- 2011(28166)
- 2010(28078)
- 2009(25480)
- 2008(24689)
- 2007(21728)
- 2006(19023)
- 2005(16669)
- 学科
- 济(125990)
- 经济(125863)
- 管理(89265)
- 业(85851)
- 企(70438)
- 企业(70438)
- 方法(54478)
- 数学(46939)
- 数学方法(46324)
- 中国(36485)
- 农(34659)
- 地方(30651)
- 财(29671)
- 业经(29146)
- 学(27755)
- 农业(23812)
- 技术(23745)
- 制(22088)
- 贸(21989)
- 贸易(21972)
- 理论(21351)
- 易(21219)
- 环境(20175)
- 银(19644)
- 和(19621)
- 银行(19571)
- 融(19083)
- 金融(19080)
- 行(18780)
- 务(18289)
- 机构
- 大学(434152)
- 学院(433260)
- 济(170570)
- 管理(168648)
- 经济(166816)
- 研究(149983)
- 理学(146091)
- 理学院(144362)
- 管理学(141584)
- 管理学院(140810)
- 中国(110884)
- 科学(95280)
- 京(93374)
- 财(76436)
- 所(75812)
- 农(75422)
- 研究所(69353)
- 中心(68011)
- 业大(67296)
- 江(64711)
- 财经(61139)
- 范(59604)
- 农业(59096)
- 师范(58934)
- 北京(58770)
- 经(55720)
- 院(55351)
- 州(52419)
- 经济学(50826)
- 技术(47871)
- 基金
- 项目(301545)
- 科学(237414)
- 研究(217962)
- 基金(217439)
- 家(191671)
- 国家(190046)
- 科学基金(162595)
- 社会(136873)
- 社会科(129655)
- 社会科学(129623)
- 省(119412)
- 基金项目(115094)
- 自然(106825)
- 自然科(104379)
- 自然科学(104351)
- 自然科学基金(102483)
- 教育(101390)
- 划(101010)
- 资助(89162)
- 编号(88052)
- 成果(71014)
- 重点(68537)
- 发(67280)
- 部(65748)
- 创(64905)
- 课题(61917)
- 创新(60149)
- 科研(57745)
- 国家社会(56229)
- 教育部(55966)
- 期刊
- 济(187032)
- 经济(187032)
- 研究(126610)
- 中国(89378)
- 学报(72373)
- 农(67950)
- 科学(66489)
- 管理(63353)
- 财(56957)
- 教育(55034)
- 大学(54834)
- 学学(51413)
- 农业(47175)
- 技术(39454)
- 融(36995)
- 金融(36995)
- 业经(31951)
- 经济研究(29862)
- 财经(29289)
- 经(25203)
- 业(24985)
- 问题(23951)
- 图书(22858)
- 科技(22508)
- 技术经济(21169)
- 版(20531)
- 资源(19489)
- 商业(19322)
- 理论(19252)
- 统计(18800)
共检索到640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诗琪 刘韵扬
研发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除港澳台和西藏)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发要素的流动明显促进了区域创新发展水平的提升,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研发人员的跨区域流动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区域创新质量带来负向的溢出效应。最后,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创新环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研发要素流动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差别化引导研发要素流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研发要素流动 创新效率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施晓丽 蒋林林
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是释放要素优化配置红利和增强供给侧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8至2019年我国30个省级单元的数据样本,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以及创新要素集聚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与创新人员要素流动相比,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更明显,且创新资本要素的空间集聚有助于强化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创新驱动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华正欣
本文基于2018-2019年我国8个人口净流入省域的经验数据,从人口要素流动中的不同类型人群(高端要素人才和普通人群)流动对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和集聚水平)的动态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口要素流动对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都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相比较而言,人口要素中的普通人群流入对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的影响效益明显强于高端要素人才流入对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的影响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曙光 张涵
在知识经济时代,很多国家都在实行积极的区域创新发展政策招商引资,借助跨国企业带来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增强知识溢出水平,促进东道国的区域技术创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本文通过对国外学者关于FDI与东道国区域创新发展政策的关系进行研究评述,对近年来FDI的发展类型和趋势进行了概括,总结了FDI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我国政府制定合适的招商引资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FDI 区域创新发展 研究评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曙光 张涵
在知识经济时代,很多国家都在实行积极的区域创新发展政策招商引资,借助跨国企业带来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增强知识溢出水平,促进东道国的区域技术创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本文通过对国外学者关于FDI与东道国区域创新发展政策的关系进行研究评述,对近年来FDI的发展类型和趋势进行了概括,总结了FDI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我国政府制定合适的招商引资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FDI 区域创新发展 研究评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君锐 买生 刘磊
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16—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试验区设立的创新效应。结果表明:第一,试验区设立能促进企业创新,各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智慧城市创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第二,试验区设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集聚人才资源、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数字化转型,进而激励企业创新;第三,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位企业中更显著,且相比于渐进式创新,试验区设立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更显著。此外,试验区设立对毗邻城市企业创新有正向扩散效应,对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城市的企业创新有负向虹吸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鲁云 何剑
本文基于20012015年我国30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以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为门限依赖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从人力资本视角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的单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技术引进能显著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当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均能显著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且自主研发比技术引进更能促进区域创新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鲁云 何剑
本文基于2001~2015年我国30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以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为门限依赖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从人力资本视角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的单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技术引进能显著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当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均能显著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且自主研发比技术引进更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目前人力资本水平来看,我国大部分省份已具备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模式转变的人力资本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婧文 朱兢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流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能够从公平与效率两个维度优化中国收入分配格局,但在空间视角下呈现资源的“虹吸效应”,要素流出地的收入差距加大。影响机制表明,在内循环体系中,创新要素流动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来传导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在外循环体系中,由于市场替代作用,贸易对外开放的作用受限,但随着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两者相互带动并充分传导至创新要素的收入分配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婧文 朱兢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流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能够从公平与效率两个维度优化中国收入分配格局,但在空间视角下呈现资源的“虹吸效应”,要素流出地的收入差距加大。影响机制表明,在内循环体系中,创新要素流动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来传导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在外循环体系中,由于市场替代作用,贸易对外开放的作用受限,但随着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两者相互带动并充分传导至创新要素的收入分配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鹏杰 黄少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动能转换和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我国226个城市2006—2017年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地区创新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政府和市场等因素对地区创新发展能力的影响,而后分别从东、中、西和南北两个角度构建孪生子模式,分析了地区创新发展能力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和市场都显著影响了我国地区创新发展能力;总体来看,中西部和北方地区创新发展依赖政府而东部和南方地区更倚重市场,这是导致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差异的首因;经济开放、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等也是区域创新的显著影响因素。
关键词:
创新发展能力 地区差异 政府与市场行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衍生要素,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要素融合发展视角,以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探讨数据+人力资本要素组合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磨合阶段且不同经济区域差异明显;(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作为单独要素时均具有创新驱动效能,当二者结成要素组合时对创新的赋能强度更显著,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地区要素组合的创新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加速器”;(4)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可以通过溢出效应赋能区域创新发展,具体表现为技术转移、R&D人员流动两条路径,且前者中介效应占比为6.10%,后者中介效应占比为7.68%;(5)门槛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要素组合赋能区域创新存在门槛效应,且作用效果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梦渊 李豫新
劳动力市场化不仅是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3—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劳动力数量和价格市场化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了劳动力市场化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化能显著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且伴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这种促进作用呈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劳动力数量和价格市场化配置均能显著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劳动力价格市场化配置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略大于劳动力数量市场化配置;机制检验表明,劳动力市场化能够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加速技术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劳动力市场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基本呈现“西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的分布特征。本研究为促进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梦渊 李豫新
劳动力市场化不仅是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3—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劳动力数量和价格市场化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了劳动力市场化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化能显著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且伴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这种促进作用呈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劳动力数量和价格市场化配置均能显著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劳动力价格市场化配置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略大于劳动力数量市场化配置;机制检验表明,劳动力市场化能够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加速技术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劳动力市场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基本呈现“西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的分布特征。本研究为促进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宋宏 张璐
以众创空间投入及其所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状况为对象,以科技进步贡献率为衡量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基于线性回归方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西安市众创空间投入的创新效果及其与西安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大众创空间投入可以更好地提升众创空间孵化效率,产生良好的创新效果,且该创新效果与科技创新发展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科技进步对众创空间创新效果指标的预测方差贡献较大,众创空间对科技发展的预测方差贡献较小。建议采用合理的融资模式与政策组合鼓励建设众创空间,并使用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提升众创空间盈利能力,以期获得众创空间良好的创新效益及社会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