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20)
- 2023(18958)
- 2022(15976)
- 2021(14822)
- 2020(12298)
- 2019(27823)
- 2018(27543)
- 2017(52944)
- 2016(28826)
- 2015(31919)
- 2014(31483)
- 2013(31310)
- 2012(28924)
- 2011(26039)
- 2010(26320)
- 2009(24284)
- 2008(24070)
- 2007(21632)
- 2006(19140)
- 2005(17386)
- 学科
- 济(123551)
- 经济(123425)
- 业(103640)
- 管理(95868)
- 企(92594)
- 企业(92594)
- 方法(50979)
- 数学(40596)
- 数学方法(40178)
- 业经(36319)
- 农(35414)
- 财(35391)
- 中国(33946)
- 地方(27743)
- 务(24965)
- 财务(24895)
- 财务管理(24863)
- 农业(24827)
- 技术(24503)
- 制(24277)
- 企业财务(23632)
- 学(23584)
- 理论(22239)
- 和(21427)
- 贸(20921)
- 贸易(20902)
- 易(20244)
- 银(19865)
- 银行(19812)
- 划(19366)
- 机构
- 学院(409404)
- 大学(406551)
- 济(167290)
- 管理(164071)
- 经济(163816)
- 理学(140571)
- 理学院(139025)
- 研究(137913)
- 管理学(136928)
- 管理学院(136160)
- 中国(105542)
- 京(87532)
- 科学(84302)
- 财(78261)
- 所(69527)
- 农(68460)
- 研究所(62838)
- 江(62435)
- 中心(62019)
- 财经(61756)
- 业大(60161)
- 经(56185)
- 北京(55496)
- 农业(53442)
- 范(52601)
- 师范(52086)
- 州(50490)
- 院(50239)
- 经济学(49647)
- 财经大学(45745)
- 基金
- 项目(272130)
- 科学(215503)
- 研究(200327)
- 基金(197404)
- 家(171592)
- 国家(170040)
- 科学基金(147328)
- 社会(127028)
- 社会科(120476)
- 社会科学(120449)
- 省(107749)
- 基金项目(104475)
- 自然(95429)
- 自然科(93292)
- 自然科学(93271)
- 自然科学基金(91665)
- 教育(90904)
- 划(89349)
- 编号(80921)
- 资助(80481)
- 成果(65074)
- 发(60991)
- 重点(60589)
- 创(60176)
- 部(59393)
- 课题(55990)
- 创新(55527)
- 国家社会(52113)
- 科研(51370)
- 教育部(50994)
- 期刊
- 济(191498)
- 经济(191498)
- 研究(123532)
- 中国(83775)
- 管理(66671)
- 农(63416)
- 财(62392)
- 学报(62316)
- 科学(59105)
- 大学(47515)
- 教育(46507)
- 学学(44807)
- 农业(43962)
- 融(39057)
- 金融(39057)
- 技术(37446)
- 业经(33437)
- 财经(30747)
- 经济研究(29960)
- 经(26459)
- 业(25432)
- 问题(24502)
- 技术经济(22217)
- 科技(20705)
- 现代(19896)
- 图书(19728)
- 商业(19314)
- 理论(18784)
- 版(18249)
- 贸(18093)
共检索到620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尚洪涛 宋岸玲
以2010—2020年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政府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非对称影响及数字化转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具有非对称性。一方面,研发补贴能够显著促进新能源企业的创新数量,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无显著差异;另一方面,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创新质量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对企业创新数量的促进作用也显著降低,这说明数字技术可以驱动企业更加关注创新质量,能够有效提高补贴资源的利用效果。研究结论对政府补贴的顶层设计、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尚洪涛 宋雅希
选取2011—2017年中国新能源行业122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通过研究政府环境研发补贴、企业研发投入和环境绩效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考察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补贴的配置合理性问题。结果表明:一方面,环境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环境绩效均存在滞后1~4年的影响。政府补贴促进企业研发投入,非国企比国企显著;政府补贴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存在较大差异,补贴显著抑制了国企环境绩效,但有效促进了非国企环境绩效。另一方面,企业研发投入与环境绩效对于后续政府补贴投入分别具有滞后1~4年和1~2年的正向反馈作用。针对国企,政府补贴决策是结果导向的,即更关注其环境绩效;对于非国企,政府补贴决策偏好过程导向,即更多地考察企业对研发活动的投入情况。研究结论可为完善中国新能源企业环境补贴政策,提高新能源企业环境研发水平和环境绩效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慰 杨珂 梁杰
通过政府补贴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是长期以来政府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但现有研究对该模式能否起到研发激励效用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骗补问题突出,使产业政策有效性再次成为焦点。在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根据政策特性把补贴分为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两个阶段,并通过计量检验和倾向得分匹配等实证方法评估其政策实施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的激励效果。结果发现,强度较高的"生产补贴"研发激励效用远低于强度较低的"研发补贴",两种政府补贴方式都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最后,结合产业政策实施15年来的现实情况,提出补贴政策缓慢性退坡、建立可信的惩戒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春青 胡瑞法 邓海艳 白格
财政研发补贴政策作为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工具,在提升中国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基于2014-2021年中国2074家规模种子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财政研发补贴对中国规模种子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财政研发补贴显著提升了规模种子企业的自主研发投资额与自主研发投资强度。多种计量方法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第二,财政研发补贴主要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规模种子企业增加其研发投入。第三,财政研发补贴对私有企业与非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研发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国有企业与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本文研究认为,继续增加对规模种子企业的财政研发补贴将助力种子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但需注意财政研发补贴对企业影响的异质性,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种业科技创新,并促进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安同良 周绍东 皮建才
中国作为技术追赶型国家,政府惯常将R&D补贴作为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关键政策手段,但事实是企业经常发送虚假的"创新类型"信号以获取政府R&D补贴。本文建立了一个企业与R&D补贴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动态不对称信息博弈模型,力图刻画企业获取R&D补贴的策略性行为及R&D补贴的激励效应。研究表明当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且用于原始创新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价格过于低廉时,原始创新补贴将产生"逆向"激励作用。面对企业释放的虚假信号和高昂的甄别成本,政策制定者的最优补贴方案是通过提高原始创新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价格从而形成分离均衡。文章的结论为甄别企业的真实创新类型提供了可信的方法,同时给出了提高政府R&D补贴效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董玮 吴桐 孟冉
近年来,我国对新能源企业实施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激励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创新。本文以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2010—2022年的数据为样本,主要研究税收优惠对我国新能源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支出强度和当年无形资产增量程度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能够激励新能源企业研发创新。为更好发挥税收优惠对新能源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作用,可以从实施差异化税收优惠政策、构建一揽子财税政策支持体系、增强税收优惠政策的整体性管理三个方面对相关税收优惠进行完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永友 叶倩雯
为实现创新驱动,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政府对创新型企业投入大量财政补贴。那么,政府科技创新补贴政策会带来企业创新行为吗?本文基于国家科技部公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微观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政府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及其实现机制进行研究。结论证实,政府对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财政补贴并没有激励企业更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产出。研究发现,获得科技补贴的创新型企业实际上有两种类型行为反应,一种类型反应是,获得补贴的企业没有实施任何创新活动,这部分所谓科技型创新企业更多是通过虚假"创新信号"骗取科技型创新企业认定和财政补
关键词:
R&D补贴 创新激励 两步决策 机制识别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智琳 张耀峰
本文针对自主创新企业中新产品合作研发的利润分配问题,建立了考虑补贴激励的纵向合作研发利润分配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基于多代理人的模拟仿真方法分析了自主创新企业合作研发中企业平均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存在能够使合作企业双方都保持较高收益和合作率的最优补贴系数。最优补贴系数随着企业边际收益比的增大而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被补贴企业的成本投入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力越大则最优补贴系数将越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凯 陈泽平 MENARD Sebastien
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深入考察R&D补贴、非R&D补贴这两种单项补贴工具及其工具组合对企业创新的真实影响。研究发现:在激励企业提高创新数量方面,补贴工具组合优于R&D补贴;而在激励企业提升创新质量方面,R&D补贴优于补贴工具组合。“大龄”且处于“成熟期”的国有企业往往更易得到政府R&D补贴的垂青,而董监高研发背景以及低杠杆率也会提高企业获得R&D补贴支持的概率。政府倾向于为高新技术企业及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提供补贴组合支持。此外,企业在产权性质、生命周期、行业类别、地域区位等方面的差异会对不同补贴策略的实施效果起到显著调节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炜 宗佳妮 蔺楠
本文将创新需求定义为"企业根据自身创新活动意愿和资金约束情况做出的最优创新投资决策",并从企业创新需求异质性的视角对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效果进行了分析。利用Nvivo软件,对2008—2015年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文本分析,得到企业创新意愿的代理变量,并通过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对创新意愿和资金约束如何影响政府创新补贴与创新投入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创新意愿能显著提升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作用,但只有在资金约束程度较高时,企业创新意愿强化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向作用才最为有效。进一步研究显示,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投入、专利产出显著正相关,且企业创新意愿越强,分析师关注度也越高,说明本文构建的创新意愿是真实可信的。本文丰富了有关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为相关部门筛选创新补贴对象提供了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齐绍洲 张倩 王班班
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市场化手段能否有效激励新能源企业创新,这一问题对于转变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式、构建低碳安全的能源体系和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新能源政府补贴缺口逐年扩大的特定背景,考虑风险投资对新能源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影响机制,并在吸收能力的视角下探讨新能源企业的异质性因素对风险投资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能够显著提升新能源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一激励效应主要通过三个机制共同实现,分别是"资金增加效应",即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创新倾向提高效应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创新能力 市场机制 风险投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彤缨 生巴提·赛依热克汗 陈国才
在中国多层级治理的制度环境下,与地方各级研发补贴相比,国家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效果更胜一筹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其研发补贴来源,将研发补贴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级,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与对比不同层级研发补贴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不同层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与省级或者地级研发补贴相比,国家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更好,而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果则更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多层级治理”和“研发补贴组合”的角度理解研发补贴激励企业创新活动的有效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素荣
利用2012—2016年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政府补贴相关性分类计量的视角,探索了打开融资约束下政府补贴激励中小企业研发投资的"黑箱"。结果表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虽然能够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其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但是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具有激励效应;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贴同时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激励企业研发投入的"正U形"拐点效应,这在东部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江淮 张玉昌
关于政府研发资助能否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以及在创新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政府研发资助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性以及激励效应存在异质性的假说,利用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数据检验了中国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总体来看,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存在激励作用,同时也会提升企业研发创新的专利和新产品的产出水平。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存在企业异质性,在企业规模越大、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生产效率越高的企业中,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越大,并且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创新产出的促进效用要高于国有企业。另外,本文还发现科技活动的产出更多地依赖于研发人员的贡献。政府对企业研发创新进行资助时,应该根据企业具体的微观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资助方式,更有效地发挥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和东 王燕
剖析政府创新补贴、所得税优惠、研发加计扣除三项创新激励政策对数字企业研发的影响机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系统GMM模型,收集2014—2021年创新激励政策、数字企业上市公司研发相关数据,测度并比较不同创新激励政策对研发的效应大小。结果发现:对于研究投入,单项政策“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双项政策“政府创新补贴+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三项政策效应小于双项政策的最大效应;对于开发投入,单项政策“政府创新补贴”效应最大,双项政策“所得税优惠+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三项政策效应大于双项政策的最大效应;对于研发产出,单项政策“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双项政策“所得税优惠+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三项政策效应大于双项政策的最大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