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82)
- 2023(19477)
- 2022(16415)
- 2021(15211)
- 2020(12740)
- 2019(28769)
- 2018(28459)
- 2017(54262)
- 2016(29647)
- 2015(32885)
- 2014(32211)
- 2013(32114)
- 2012(29559)
- 2011(26681)
- 2010(26786)
- 2009(24747)
- 2008(24425)
- 2007(21840)
- 2006(19441)
- 2005(17493)
- 学科
- 济(124610)
- 经济(124478)
- 业(103803)
- 管理(94972)
- 企(91569)
- 企业(91569)
- 方法(51227)
- 数学(40885)
- 数学方法(40492)
- 农(37152)
- 业经(36479)
- 财(35896)
- 中国(34686)
- 地方(28243)
- 农业(25859)
- 贸(25673)
- 贸易(25654)
- 易(24948)
- 技术(24520)
- 务(24290)
- 财务(24220)
- 财务管理(24187)
- 学(24030)
- 制(23937)
- 企业财务(22910)
- 理论(21786)
- 和(21486)
- 银(19328)
- 银行(19256)
- 划(19217)
- 机构
- 学院(419126)
- 大学(416329)
- 济(170273)
- 经济(166805)
- 管理(166614)
- 理学(142885)
- 研究(142443)
- 理学院(141305)
- 管理学(139120)
- 管理学院(138357)
- 中国(108928)
- 京(90109)
- 科学(88619)
- 财(78123)
- 农(76423)
- 所(72452)
- 研究所(65686)
- 业大(65598)
- 中心(64128)
- 江(64011)
- 财经(61539)
- 农业(60024)
- 北京(56994)
- 经(56015)
- 范(53332)
- 师范(52723)
- 院(51593)
- 州(51469)
- 经济学(50121)
- 财经大学(45438)
- 基金
- 项目(280963)
- 科学(220621)
- 研究(203762)
- 基金(202591)
- 家(177845)
- 国家(176230)
- 科学基金(151150)
- 社会(128621)
- 社会科(121953)
- 社会科学(121923)
- 省(111777)
- 基金项目(107733)
- 自然(98711)
- 自然科(96437)
- 自然科学(96411)
- 自然科学基金(94738)
- 划(93065)
- 教育(92071)
- 资助(82498)
- 编号(82245)
- 成果(65515)
- 发(63327)
- 重点(62870)
- 创(62024)
- 部(60634)
- 创新(57305)
- 课题(56875)
- 业(53576)
- 科研(53403)
- 国家社会(52626)
- 期刊
- 济(193913)
- 经济(193913)
- 研究(124190)
- 中国(86166)
- 农(70502)
- 学报(68523)
- 管理(66475)
- 科学(62577)
- 财(61815)
- 大学(51519)
- 学学(48685)
- 农业(48434)
- 教育(46173)
- 融(38876)
- 金融(38876)
- 技术(37371)
- 业经(34331)
- 财经(30339)
- 经济研究(30255)
- 业(27775)
- 经(26097)
- 问题(25403)
- 技术经济(22397)
- 科技(22023)
- 贸(20491)
- 图书(20305)
- 现代(20053)
- 商业(19944)
- 版(19798)
- 理论(18896)
共检索到634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世奇 朱平芳
通过测算企业非劳务性研发经费投入对创新产出的最优滞后期,基于创新产出的溢出效应,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使用31个省级地区2009—2015年的数据,研究研发补贴对不同规模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补贴仅对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专利和新产品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两种创新产出均无显著直接影响。研发投入最优滞后期和产出弹性的结果反映出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但转化能力较弱,研发资金和人才的稀缺仍然是非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从而得到重视研发补贴的区域协同性、针对性,构建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鼓励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研发补贴 创新产出 最优滞后期 空间计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严思屏 郭以恒 于艺楠
基于2009—2020年中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模型与门槛模型,在纳入外部环境因素的研究框架下实证检验政府研发补贴与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间的关系,识别外部环境的最优区间。结果表明,研发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非线性特征。随着政府研发补贴强度和行政垄断程度的增加,研发补贴对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随着金融发展水平与产权保护力度的提高,研发补贴对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26个省份处于补贴强度最优区间,16个省份处于金融发展最优区间,6个省份处于产权保护最优区间,21个省份处于行政垄断最优区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成琼文 丁红乙
政府补贴如何高效激励企业创新产出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基于补贴强度异质性视角,以2012—2018年我国资源型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为观测对象,利用门限回归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强度对资源型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资源型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的门限效应显著,存在补贴强度的最优区间。但基于企业政治关联异质性的分析表明,补贴的最优区间在国有企业、具备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和不具备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进而提升实质性创新产出,但目前资源型企业创新成果还未能普遍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尚洪涛 王士晓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以2010-2017年中国129家民营科技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动态分析和评价了政府创新补贴对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与价值实现两个阶段的激励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从短期激励效应看,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从长期激励效应看,政府补贴对创新价值实现的方差贡献更大;第二,企业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的产出对后续政府补贴配置均有积极正向反馈作用,但政府更关注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第三,前期技术创新对后期价值实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价值实现对新一轮创新活动的支持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
政府补贴 创新价值链 技术创新 价值实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磊
在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种群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以2009—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50家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研发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和不同生态位企业种群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实证结论,政府研发补贴与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研发补贴与高、中、低生态位企业种群的正相关系数分别为1.447、0.512和0.247。并由此提出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的研发补贴,着力加强对中低生态位企业种群的研发补贴,培养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快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汤二子
在中国公共财政模式下,对企业执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是为了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退还出口商品在国内生产与流通环节所缴纳的部分或全部税收即出口退税政策是为了让本土企业能够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对企业研发创新与出口贸易给予隐性税式补贴要优于直接提供财政资金补贴,因为财政税式支出能够更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让研发创新的税式补贴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那些对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大的研发项目被采纳与执行是其根本途径,因为对于经济效益大的研发项目,即使财政没有提供隐性税式补贴,企业也会自我选择去从事这些项目。出口退税可以通过二元边际方式增加出口贸易量,同时让研发创新的税式补贴产生更显著的激励效果。研发创新与出口贸易隐性税式支出相互加强的影响,使得所减免的税收总量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政策制定者需要按照最有效率的方式把创新要素集聚到微观企业并使之能以可持续的方式从事对外出口贸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戴一鑫 李杏 冉征
基于政策性研发补贴"偏国有化"这一特征事实,将研发补贴在"国民"所有制间的不平等定义为水平不平等,将企业个体间的不平等定义为垂直不平等。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研发补贴水平不平等对国企和民企的创新效率皆具有抑制效应且对国企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补贴的水平不平等分别通过"研发补贴诅咒效应"和"低创新倾向效应"对国企和民企的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在控制了水平不平等后,垂直不平等与企业创新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主要的政策启示有:一是在考虑研发补贴差异性的政策效应时,应当从个体的不平等中区分所有制间的不平等;二是应避免"撒胡椒面"式的补贴政策,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可适当扩大研发补贴在异质性企业间的个体分布,但应极力消除补贴的所有制歧视。
关键词:
研发补贴不平等 所有制歧视 创新效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志雄
本文利用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科技创新补助与R&D研发数据,分析了中国供给侧改革中创新驱动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与策略选择的引导激励效果。研究发现:随着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企业进行R&D研发投入的意愿得到加强,开始偏好长期研发投入。创新补贴认定与考核标准相关政策机制落地,地方政府的无效创新补贴激励机制被抑制。在供给侧改革下,企业对创新长期驱动与短期经济效益进行理性权衡抉择,减少了外观设计专利等策略性创新成果的产出。本文进一步通过对产权性质分组还发现:供给侧改革后,国有企业创新产出激励最为突出,大幅度增加了专利的申请。而民营企业则通过扩大长期研发项目的投入和聘用储备技术人员,为下一阶段的创新研发作铺垫。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科技创新补助 研发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爱玲
文章主要以科技创新企业为切入点,研究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研发产出的作用效果。运用专利产出和市场价值作为研发产出的替代变量,当政府研发资助能够促进企业产出时,说明政府研发资助效果较好,有利于通过研发产出的示范作用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反之则说明政府研发资助效果较差。实证检验运用Probit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避免了变量的内生性,结果显示政府研发资助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专利产出,但是无益于提高企业市场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庆东 孙雅茹
本文选择2009—2019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专利对创新产出质量进行测度,从财政补贴和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解释政府补贴,实证检验风险投资行业专长和政府补贴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质量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质量的影响呈现出异质性,其中财政补贴对创新产出质量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则显著提升创新产出质量;风险投资行业专长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质量;风险投资行业专长显著削弱财政补贴对创新产出质量的抑制作用,同时显著增强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产出质量的正向推动作用。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俞立平 钟昌标
为了对包括政府研发补贴的创新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评估政策绩效。本文在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创新技术进步变量,进而测度出区域创新政策。在此基础上,基于联立方程模型、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依据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全面分析了创新政策、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经费的影响及其绩效。研究表明:创新政策具有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企业研发经费具有政府研发补贴门槛效应,中等研发补贴时研发经费的弹性系数最大;企业研发经费具有创新政策门槛效应,当创新政策水平较高时,企业研发经费的弹性系数有所下降;创新政策的综合绩效大于政府研发补贴;创新政策的弹性系数有降低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维祥 黄明均 李露 钟琴
文章基于2011-2016年中国31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对数回归模型分析了财政补贴、企业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企业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都具有激励作用;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交互作用,且交互作用存在地域性差异,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落后地区作用更为显著。政策建议在于:不同地区政府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研发补贴,而企业也应该提高自我研发能力,以更大程度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罗雪婷
本文以我国高技术企业2003-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关系、基于企业规模的研发补贴与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1)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近似呈"∽"型。(2)企业规模对研发补贴与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第一个区间有较显著抑制作用,在第二个区间有明显激励效果,激励力度和持久性强。(3)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增长",高技术不高",企业粗放型特征较明显。
关键词:
研发补贴 技术创新效率 企业规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建斌 彭瑞娟 何凡
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战略背景下,政府创新补贴作为重要的产业政策工具,如何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否能够提升数字经济企业研发强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科学界定数字经济企业范围,在此基础上,以2012—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和关键词筛选方法获取政府创新补贴数据,系统探讨了政府创新补贴对数字经济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显著提升了数字经济企业的研发强度,该结论在稳健性分析中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对于成长期、高技术行业及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的数字经济企业研发强度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效应。进一步的拓展性分析发现,政府创新补贴与数字经济企业私人研发强度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我国当前针对数字经济企业的政府创新补贴还处于倒U型的左侧底部。同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对数字经济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效应不具有动态性。本文的研究拓展和丰富了数字产业化及政府补贴效应等相关领域文献,为数字经济时代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优化政府创新补贴政策,更好地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治理 温军 赵建兵
笔者从信号传递的视角理论诠释了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4年~2013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DID方法、Pr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计数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政府研发补贴有助于缓解潜在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社会投资者(特别是银行贷款)产生信号传递效应;较之银行长期贷款,政府研发补贴对银行短期贷款的信号传递效应更强;政府研发补贴本身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政府研发补贴与银行贷款跟进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协同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