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31)
2023(9735)
2022(8163)
2021(7374)
2020(5788)
2019(13168)
2018(12729)
2017(24082)
2016(12594)
2015(14031)
2014(13573)
2013(13448)
2012(12768)
2011(11598)
2010(11963)
2009(11075)
2008(10961)
2007(10191)
2006(9189)
2005(8570)
作者
(35780)
(29886)
(29850)
(27773)
(19226)
(14214)
(13288)
(11449)
(11418)
(10725)
(10180)
(10003)
(9719)
(9553)
(9173)
(9159)
(8722)
(8642)
(8618)
(8358)
(7508)
(7253)
(7186)
(6951)
(6760)
(6682)
(6657)
(6638)
(6013)
(5872)
学科
(59799)
经济(59755)
(43780)
管理(42232)
(36893)
企业(36893)
中国(20488)
地方(18759)
方法(18024)
技术(17912)
(16212)
业经(15953)
数学(14821)
数学方法(14722)
技术管理(12990)
(12349)
金融(12349)
(12320)
银行(12307)
(12148)
(12010)
(11975)
农业(10991)
地方经济(10489)
(10166)
(9873)
贸易(9856)
(9418)
环境(8999)
(8870)
机构
学院(180583)
大学(177555)
(79610)
经济(78027)
管理(72152)
研究(64091)
理学(60620)
理学院(59966)
管理学(59277)
管理学院(58900)
中国(51241)
(38144)
(37021)
科学(35258)
(31544)
(29506)
中心(29383)
财经(27993)
研究所(27861)
(25968)
(25239)
北京(24839)
(24187)
(24054)
师范(23977)
经济学(23530)
(23203)
业大(22108)
经济学院(20854)
财经大学(20514)
基金
项目(112403)
科学(90964)
研究(87380)
基金(80188)
(68175)
国家(67507)
科学基金(59618)
社会(57063)
社会科(54243)
社会科学(54231)
(46685)
基金项目(42196)
教育(39589)
(37704)
自然(35943)
自然科(35203)
自然科学(35198)
编号(34899)
自然科学基金(34613)
资助(31265)
(30487)
(30224)
成果(28268)
创新(27138)
课题(25770)
发展(25311)
重点(25153)
(24845)
(24219)
国家社会(23158)
期刊
(99523)
经济(99523)
研究(61183)
中国(46425)
管理(32393)
(28555)
(25246)
教育(24775)
(24055)
金融(24055)
科学(23351)
学报(21009)
业经(18174)
技术(17805)
农业(17189)
大学(16960)
经济研究(15857)
学学(15632)
财经(14380)
(12500)
问题(11998)
科技(11117)
技术经济(10856)
商业(10133)
(9886)
(9488)
(9481)
论坛(9481)
现代(8882)
世界(8827)
共检索到299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兆斌  苏晓艳  
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是我国现阶段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在全球分工中处于更加有利位置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研发支出近年来有所增长,但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本文从创新绩效的角度对我国企业研发行为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显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内外创新环境的改善,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我国自主创新的绩效均有显著提高,这是近年来研发支出有所增长的原因。不过受产业结构、企业外向性程度、国际技术差距等因素的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绩效还有待提高,这是理解我国研发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关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书成  
本文通过武汉地区外资企业的案例研究探讨外资研发活动的特征及其对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研发活动在本地区呈现出动态演化发展的特征,其规模和活跃程度在不断提高,对本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并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健  葛文红  
为了保障企业的自主创新,海信围绕研发人员自主创新体系建立了一套由组织、投入、人才、激励四个方面组成的创新保障机制。本文介绍其做法,希望能给中小型科技企业带来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文杰  
文章运用面板随机系数模型(PRCC)重点分析了外资研发对中国32个工业行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环节,吸收隐含知识的效率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等原因,现阶段在石油加工、橡胶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产业中,外资研发对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在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产业中,外资企业研发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尤宏兵  
研究与开发(R&D)一直是国际著名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核心职能之一及其全球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研发活动普遍集中在母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海昕  王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水平对一国或一个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日趋加深。本文利用1998-2007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开放经济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对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具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尤其表现在发明专利方面,其贡献度达到了0.244%;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溢出效应只有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开放度水平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通过贸易所产生的技术外溢只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而外商直接投资在三大地区的溢出效应均需要与当地的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够对技术创新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程建国  
本文从以市场换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内在联系、FDI与"核心技术之殇"的因果关联、FDI对自主创新的积极影响三个方面,讨论和回答了有关对自主创新与FDI关系的诸种困惑与质疑,指出从以市场换技术转向自主创新,不仅不是对FDI的排斥,而是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对FDI的利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启斐  王晶晶  岳中刚  
本文利用2002年、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联合国贸发数据库中数据,测算历年我国制造业的研发外包率,随后利用2003~2011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两个维度,考察了研发外包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研发外包可以显著地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研发外包每增加1%,将会促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高0.322%,创新效率改善0.0884%。从作用机制来看,研发外包对创新效率的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纯技术进步率的提高上。本文进一步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检验方法对研发外包创新提升效应的若干因素及其门槛特征进行检验,并从吸收能力和议价能力两个方面...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鹏程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实质是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研发资源。其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处于其整体"技术研发链"上的低端。因而,要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贸易结构,以及打造国家创新体系,如果单纯依赖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根本不可能实现,依靠自主创新才是最终出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子先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使我国整体科技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支撑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也强调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红忠  
一国的有效需求规模可用三个基本维度(或要素)和三个补充维度来描述,其中基本要素经济总收入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会促进一国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基本要素收入差距的扩大,会降低一国研发投入,并损害其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补充要素,进出口规模或开放度的提高对一国研发投入并没有影响,但它可以提升一国研发投入的使用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此外,本文还发现收入差距对一国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收入差距对一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损害,超过了其他要素的可能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昊  陈柳  
跨国公司进行研发活动是在华跨国公司的一个新动向,同时,党中央在当前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文章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研发对我国自主创新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对如何引导跨国公司行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卫红  
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2年高技术产业的样本数据,在控制了企业规模和行业规模的情况下,分析了外资研发、制度环境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发挥作用的主要是行业内企业自身的R&D资本投入,R&D劳动投入和外资研发发挥的作用较小;制度变量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呈倒U型关系,产权制度则与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呈正相关关系。依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丽静  洪俊杰  
以中国2009-2011年371家创新型企业为样本,本文实证分析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选取技术联盟、外国技术购买和海外研发三种开放式创新活动,探讨其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开放式创新对二者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即开展技术联盟、外国技术购买和海外研发活动的企业,增加自主研发投入对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更强。与以往文献研究自主研发或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不同,本文将三者放在统一框架中,揭示了开放式创新在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中的调节作用机制,为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依托开放式创新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