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4)
- 2023(13942)
- 2022(11778)
- 2021(10680)
- 2020(8579)
- 2019(19419)
- 2018(18750)
- 2017(35925)
- 2016(19221)
- 2015(21116)
- 2014(20632)
- 2013(20288)
- 2012(19096)
- 2011(17506)
- 2010(17889)
- 2009(16489)
- 2008(16228)
- 2007(14818)
- 2006(13506)
- 2005(12408)
- 学科
- 济(86084)
- 经济(86022)
- 管理(58194)
- 业(57856)
- 企(46099)
- 企业(46099)
- 方法(29562)
- 中国(27502)
- 数学(25663)
- 农(25441)
- 数学方法(25404)
- 地方(25379)
- 业经(20590)
- 技术(20053)
- 财(18416)
- 农业(17029)
- 制(16578)
- 银(16374)
- 银行(16342)
- 融(16236)
- 金融(16235)
- 行(15937)
- 贸(15363)
- 贸易(15344)
- 易(14767)
- 学(14549)
- 地方经济(14231)
- 环境(14203)
- 策(13858)
- 技术管理(13573)
- 机构
- 学院(273706)
- 大学(269812)
- 济(119962)
- 经济(117521)
- 管理(106525)
- 研究(98441)
- 理学(90306)
- 理学院(89271)
- 管理学(88009)
- 管理学院(87462)
- 中国(76635)
- 京(57466)
- 科学(56571)
- 财(54835)
- 所(49073)
- 中心(45087)
- 农(44557)
- 江(44270)
- 研究所(43922)
- 财经(42030)
- 经(38085)
- 范(37476)
- 业大(37321)
- 师范(37159)
- 北京(36712)
- 经济学(36011)
- 院(35521)
- 州(35184)
- 农业(34421)
- 经济学院(32117)
- 基金
- 项目(176606)
- 科学(142170)
- 研究(133990)
- 基金(127419)
- 家(109933)
- 国家(108965)
- 科学基金(94745)
- 社会(86966)
- 社会科(82717)
- 社会科学(82697)
- 省(71528)
- 基金项目(66817)
- 教育(61296)
- 划(59451)
- 自然(58670)
- 自然科(57384)
- 自然科学(57371)
- 自然科学基金(56408)
- 编号(53979)
- 资助(50739)
- 发(44332)
- 成果(43822)
- 创(42073)
- 重点(40116)
- 课题(39030)
- 部(38786)
- 创新(38454)
- 发展(36374)
- 国家社会(35788)
- 展(35770)
- 期刊
- 济(142724)
- 经济(142724)
- 研究(88509)
- 中国(63853)
- 管理(43338)
- 农(41461)
- 财(40123)
- 科学(37257)
- 学报(36054)
- 教育(35720)
- 融(34013)
- 金融(34013)
- 农业(28321)
- 大学(28203)
- 学学(26295)
- 技术(25505)
- 业经(24850)
- 经济研究(22813)
- 财经(21204)
- 经(18436)
- 问题(17819)
- 业(15389)
- 技术经济(15197)
- 贸(14644)
- 科技(14633)
- 商业(13733)
- 坛(13463)
- 论坛(13463)
- 国际(13102)
- 现代(12863)
共检索到437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卫 周雨晴
在分析研发政策、研发要素市场扭曲与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选择200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研发政策对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以及分区域差异影响,再探究其影响的传导路径。结果显示,研发要素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向扭曲态势与明显区域差异性;研发政策异质性效应显著,且在四大区域实施效果为东部最好、中西部适中、东北最差;在路径探索中,研发补贴、户籍管理、财政激励均能作用于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要素市场扭曲影响创新效率,而知识产权保护仅作用于研发资本市场扭曲影响创新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大千 张卫东 何适
在测算地区创新效率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是造成创新效率损失的一个原因,同时,经验研究证实,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抑制了区域创新效率,其扭曲程度与区域创新效率的高低趋势具有明显的反向一致性,分地区估计中依然表明存在这一抑制作用。分组回归后发现,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创新效率 非线性 市场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平 姜妍 葛扬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措施,其中,矫正要素配置扭曲、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制度保障。从理论上分析了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影响的机制;以1998—2014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前沿算法核算创新效率,研究发现: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30个省份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分别测算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对八个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程度。结论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不同区域的创新效率存在不一样的影响程度,其中,要素价格扭曲对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五个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比较严重,而对北部、东部、南部三个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则较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爱民 魏亚飞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本文从要素市场视角出发,在较为系统的阐述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9-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明显抑制了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其扭曲程度与区域创新能力指标的高低具有明显的反向一致性。据此,本文提出了优化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创新生产效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区域创新能力 市场化改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颖辉 王岚 温科
提升创新强度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要素禀赋的自由化配置为科技创新、价值链增值奠定了良好的运行环境。本文从要素市场视角出发,构建了以创新强度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对我国27个省份2009-2018年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得出,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显著且直接的抑制效应,且人均GDP、人力资本作为控制变量正向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业。创新强度作为中介变量起着显著的传导作用,加重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抑制效应,且R&D资本投入对创新强度存在促进作用,并正向作用于区域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对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作用并不显著。最后,基于要素市场扭曲显著的抑制效应提出强化要素资源配置、促进区域流通产业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沙依甫加玛丽·肉孜 邓峰
以2005—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度了要素价格扭曲程度,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与创新环境三个维度衡量创新能力,运用动态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要素价格扭曲对环境污染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无论资本要素价格扭曲或者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均加剧环境污染,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能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要素价格扭曲抑制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要素价格扭曲的抑制效应下,区域创新能力的环境质量改善作用在弱化。因而要素价格扭曲对环境将产生双重的负面影响。考虑到区域差异,进一步进行分析发现:高经济区域要素价格扭曲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比低经济区域大,且对区域创新能力也呈现出更强烈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要素价格 创新能力 环境污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笪远瑶 王叶军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则对地区创新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要素价格扭曲对资本深化以及地区创新选择的影响机制,并利用中国1994-2018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要素价格扭曲是影响资本深化和地区创新选择的重要因素,资本深化是要素价格扭曲影响创新选择的重要机制。(2)要素价格扭曲通过加快资本深化进程抑制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但有利于地区的技术引进创新。(3)进一步分析,要素价格扭曲对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时间段、地区、高等教育水平和市场化水平下存在异质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要素市场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芳 石金灵
近些年来,提高创新强度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要素资源的自由配置能够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中国的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这不利于价格机制在要素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据此,构建以创新强度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使用2008—2016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创新在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既会直接降低地区经济增长,也会通过抑制地区创新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未来应推动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从而提高自主创新强度,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走向集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白俊红 卞元超
作为中国"渐进式改革"中的一项典型特征,要素市场扭曲已成为制约中国创新生产活动及其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创新生产效率的视角,以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为主要切入点,在详细阐述二者对创新生产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中国分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创新生产效率损失的影响效应,并基于反事实检验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造成的创新生产效率损失缺口。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劳动力要素市场和资本要素市场均呈现出较强的扭曲态势;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生产效率损失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二者均显著抑制了中国创新生产活动的开展及其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妍 张建平 李晶维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措施,其中,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制度保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以中国1998-2014年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前沿算法核算创新效率作为核心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门槛特征分析方法,得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改善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的负面效应这一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戴魁早 刘友金
作为创新要素流动和配置的平台,要素市场的扭曲状况对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如何影响创新效率,并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地抑制了企业或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而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产生的抑制效应存在边际贡献递减规律。当扭曲程度较高时,要素市场改善对创新效率的边际效应较小;而随着扭曲程度的逐渐下降,要素市场改善对创新效率的边际效应则不断上升。进一步的经验研究还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着企业差异,而且企业特征的适当改变可以规避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产生的抑制效...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创新效率 高技术产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姜能鹏 贺培
本文以中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作为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利用匹配的企业层面数据及实证分析方法,深入探究OFDI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传导机理及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影响OFDI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OFDI有助于企业通过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升级、提高管理效率和提升生产效率三个重要途径实现技术进步。将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纳入OFDI技术创新效应传导机理的分析框架后发现,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明显不利于企业通过OFDI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资本更多地配置于实力更强的企业,助力其实现规模经济,但总体上显著抑制OFDI技术创新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葛立宇
本文使用2009-2014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人才配置在地区要素市场扭曲和创新强度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深,社会人才越倾向配置于非生产性部门,而社会人才的错配显著抑制了地区的创新强度。在稳健性检验中,进一步加入企业家寻租变量构建多步中介关系,实证发现:人才错配导致了企业家更多的寻租,而不是创新,多步中介效应检验证实了"要素市场扭曲→社会人才错配→企业家寻租→地区创新活动减弱"传导机制的存在。本文研究表明推动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对于优化社会人才配置、提高自主创新强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安勇 原玉廷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演化特征,并实证检验土地财政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法、空间面板滞后模型。研究结果:中国创新效率整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地域分异明显;区域创新效率具有典型的空间集聚特征;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阻碍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且该效应在东西中部三个区域依次减弱;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挤占企业创新资金投入、扭曲企业家创业精神以及引发权利寻租等路径实现的。研究结论: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及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变现有政绩考核机制;同时应完善土地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薛婧 张梅青 王静宇
本文构建基于要素市场扭曲、研发投入竞争的R&D边际创新产出解释框架,利用改进后的知识生产函数及含有交叉项的空间计量模型,运用200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偏微分效应分解,研究支出分权、收入分权及财政压力对研发投入创新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制度、R&D政府与企业投入、FDI、互联网普及、金融业发展、人力资本提升均是本地创新能力增强的重要驱动因素;支出分权显著强化政府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缓解要素市场扭曲并倾向于"竞优";收入分权削弱地方政府提高政府资源利用效率的动力,具有干扰要素市场及研发投入向创新转化的可能;财政压力促使地方政府吸引创新要素和企业转移;总体上,分权有助于R&D向经济增长转化。地方政府行为已受到"创新标尺"的影响,支出分权和收入分权结构的调整和匹配是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