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04)
2023(17549)
2022(14578)
2021(13279)
2020(11075)
2019(25215)
2018(24718)
2017(47478)
2016(25668)
2015(28792)
2014(28514)
2013(28593)
2012(26874)
2011(24255)
2010(24599)
2009(23137)
2008(23167)
2007(20911)
2006(18905)
2005(17628)
作者
(73165)
(61024)
(60960)
(57821)
(39297)
(29081)
(27672)
(23593)
(23346)
(21887)
(21171)
(20533)
(19803)
(19624)
(19330)
(18757)
(18087)
(17663)
(17536)
(17419)
(15468)
(15046)
(14826)
(13935)
(13829)
(13707)
(13704)
(13575)
(12187)
(12018)
学科
(124047)
经济(123888)
(96246)
管理(87723)
(83303)
企业(83303)
方法(51097)
数学(42084)
数学方法(41848)
(36712)
(36414)
中国(35797)
业经(34063)
(27881)
地方(26723)
农业(25536)
(24022)
财务(23992)
财务管理(23951)
(23041)
贸易(23021)
企业财务(22763)
(22374)
技术(20974)
(20973)
银行(20936)
(20173)
(20113)
金融(20110)
(19678)
机构
学院(375272)
大学(372693)
(171371)
经济(168403)
管理(146201)
研究(130078)
理学(124518)
理学院(123216)
管理学(121797)
管理学院(121064)
中国(105368)
(82626)
(79257)
科学(72255)
(65034)
财经(64199)
(62121)
中心(58724)
(58446)
(58225)
研究所(57806)
经济学(53857)
北京(50702)
业大(50615)
经济学院(48629)
农业(48197)
财经大学(47456)
(46398)
(45814)
(45452)
基金
项目(237333)
科学(190479)
研究(178090)
基金(175865)
(151230)
国家(149872)
科学基金(130305)
社会(118774)
社会科(112906)
社会科学(112881)
基金项目(91558)
(91203)
教育(81017)
自然(80118)
自然科(78294)
自然科学(78275)
自然科学基金(77053)
(75920)
资助(72213)
编号(69828)
成果(57241)
(55269)
(54768)
重点(53362)
(51769)
国家社会(50452)
(49062)
课题(49055)
教育部(47916)
创新(47752)
期刊
(197732)
经济(197732)
研究(120547)
中国(81743)
(66612)
管理(60418)
(58546)
科学(51286)
学报(50825)
(43095)
金融(43095)
大学(40662)
农业(39910)
学学(38397)
教育(37650)
财经(33585)
技术(33428)
业经(32241)
经济研究(32123)
(29074)
问题(25986)
(23631)
(22388)
技术经济(21298)
世界(20789)
国际(19787)
现代(17923)
商业(17573)
统计(17521)
经济管理(16665)
共检索到591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玉林  谷军健  
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入世以来我国制造业TFP增长率,从行业异质性视角考察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对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整体上研发投入与制造业生产率关系不显著,样本期内生产率增长源于产权结构变迁和外商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生产率的关系存在行业异质性,研发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具有正效应,对低技术产业具有负效应;研发人员对低非国有化行业生产率效应显著为正,在高非国有化行业效应为负,正负效应相互抵消导致整体效应不显著。基于此,提出了提升研发投入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永剑  伍海军  
基于2002~2007年的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使用一个全新的实证框架,研究了企业间要素重配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市场扭曲程度较高,但是市场化改革的努力已经使得企业间要素重配成为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极其重要的原因;由于中间投入对要素重配具有乘数效应,其产生的要素重配效应占据了最大份额;企业的进入、退出市场行为在要素重配中也表现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等市场化行为对促进企业间要素重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有资本比重等因素却对要素重配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更能助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当城市化水平超过0.424 1、制造业集聚度小于0.706 7或超过1.291 1时,非协调协同驱动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机制便会失灵。全样本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能够为整体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机遇。但长期来看,地区间要素流动和重组将引致绿色先行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稳态微妙失衡,从而导致期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中断。异质性城市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当前绿色极点仍集中在新一线、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四线与五线城市的绿色极化效应尚不显著,区域间绿色回流与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早  刘李华  
本文从资本深化的行业特征、结构及动因三个维度刻画并检验了转型时期资本深化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效应,为新常态下促进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研究发现:资本密集度高的行业,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低;设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提高,并没有显著增强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当资本深化由政府政策推动时,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小;国有企业总产值增长率较高的行业,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作用较小,但所有制结构远不是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最主要理由。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应进一步提高设备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提升设备的技术含量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尤为重要;所有制结构改革并不必然要求所有制结构的重大调整,重点应是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凯  邹怿  
研究了金字塔控制结构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影响。使用中国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估计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现金流权越高,终极控制股东监督管理层的动机越强,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越大;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小,终极控制股东越倾向获取现金流权收益,对管理层的监督也越强,增大了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研究证明在金字塔控制结构下,现金流权与两权分离程度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能改变终极控制股东的监督动机,从而影响管理层持股的激励作用。研究表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推行必须与严格的监管相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正向激励效应,降低其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韬  张潇潭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的制造业上市企业公开财务数据,利用成本函数法测算微观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进一步探讨企业产能利用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关联。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中两项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产能利用率的改善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稳健性检验结果同样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企业产能利用率而言存在门限值,使得这一正向关系仅在高于门限值时成立。本文从新的角度说明化解产能过剩相关举措的重要意义。政府应继续监测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水平,逐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以从源头上减少大规模产能过剩形成的可能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先海  金泽成  余林徽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针对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估计框架得到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致性估计,并从要素流动的视角实证分析了上世纪末以来国有部门改革政策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本文研究发现,"抓大"政策使国有部门通过企业优化重组和部门内要素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最终提升了国有部门和制造业整体的生产率水平,而"放小"政策尽管对国有部门生产率有一定负效应,但通过部门间要素流动促进了制造业整体配置效率的提高,并贡献了1998—2007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25%。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理解21世纪以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左晖  艾丹祥  
在全球经济存量竞争加剧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将三要素双层嵌套型不变弹性生产函数和技术变化方向特征同时纳入新古典增长模型,核算均衡路径中的全要素生产率,重点研究以信息技术资本为中心的技术变化方向异性结构,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采用2000~2016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效果估计和交叉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技术变化方向异性和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而中国制造业技术变化方向异性负向扩大,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技术变化方向异性负向扩大与要素增进型技术进步阶梯结构密切相关,信息技术资本的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处于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陷阱区域;(3)制造业信息化中存在对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的“倒逼”机制,诱导技术变化方向异性进一步负向扩大并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4)技术变化方向异性和资本结构匹配性上升,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信息技术资本不合理深化减弱了该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为制造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媛恒  石凌雁  李钰  
运用索洛残差法与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全面的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2002-2017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在2017年有所改善,技术改进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配置效率在研究期间普遍下降,具有拖累效应;从细分行业来看,由于行业异质性的存在,不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程度各异,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由于规模效率拖累效应较小,其TFP普遍有所增加;从不同地区来看,制造业及细分行业TFP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表现为西部、中部地区改善明显,东北地区变化较小,东部地区TFP有所降低。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文东伟  
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测度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的程度、方向及其演进趋势,并估计了中国制造业的潜在增长率。研究发现中国大多数制造业行业资本配置不足、劳动配置过度,且制造业整体的资源错配程度在下降,但国家所有权恶化了资源配置效率。中国制造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缩小了实际产出与有效产出之间的缺口,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柳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到什么影响?本文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各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进而分析产业集聚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提高产生影响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非促进技术进步的发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世平  李毅婷  韦庄禹  
土地资源配置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密切。本文利用2003-2020年全国296个城市的土地出让数据和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土地资源配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依存关系,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2)土地资源配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和小企业的影响较大;(3)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市场化水平或企业研发创新强度更高时,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会更强。基于此,要提升引进企业质量,重点引进“专、精、特、新”的高效率企业,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土地出让市场化进程;完善多方合作的城市土地管理机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亚飞  廖甍  王亚菲  
本研究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并借助匹配倍差法和安慰剂测试等稳健性检验工具,对高铁开通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沿线城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高铁开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主要表征为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动而非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高铁开通有助于强化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反哺作用。在我国高铁建设纵深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应将高铁建设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政策工具,借助高铁开通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发挥好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红建  王靖茹  吴鼎纹  
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重要方式之一,在助力公司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资源配置视角实证检验行业并购活跃度对企业生产率以及生产率离散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行业并购活跃度通过“技术渠道”和“效率渠道”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具体体现为对于目标企业和未参与并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第二,行业并购活跃度能够显著抑制资源错配,表现为显著降低企业间全要素生产率的离散程度,上述发现在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拓展性检验发现:行业竞争程度较低或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时,行业并购活跃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同时行业并购活跃度能够促进该行业内僵尸企业的出清比例,并加剧低效率企业的融资难度。本文深刻揭示并购政策放松这一市场机制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公嵬  梁琦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并将出口、集聚与TFP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口与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TFP年均增长4.3%,其中90%以上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较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而后者是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口和集聚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对TFP增长的影响,即便如此,出口仍显著促进了TFP增长,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是制造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