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4)
- 2023(12394)
- 2022(10156)
- 2021(9047)
- 2020(7337)
- 2019(16836)
- 2018(16226)
- 2017(32174)
- 2016(17361)
- 2015(19382)
- 2014(19507)
- 2013(19799)
- 2012(18631)
- 2011(16640)
- 2010(16895)
- 2009(15658)
- 2008(16220)
- 2007(14660)
- 2006(13239)
- 2005(12359)
- 学科
- 济(91998)
- 经济(91899)
- 业(86145)
- 企(85312)
- 企业(85312)
- 管理(76847)
- 方法(41221)
- 财(33995)
- 数学(32785)
- 数学方法(32686)
- 业经(27812)
- 务(26933)
- 财务(26917)
- 财务管理(26882)
- 企业财务(25847)
- 中国(22112)
- 地方(20492)
- 农(18826)
- 制(18234)
- 技术(17335)
- 划(16777)
- 环境(16605)
- 和(16096)
- 策(14666)
- 贸(14631)
- 贸易(14614)
- 易(14133)
- 体(13963)
- 融(13604)
- 金融(13604)
- 机构
- 学院(260097)
- 大学(255266)
- 济(117763)
- 经济(115749)
- 管理(109618)
- 理学(93528)
- 理学院(92699)
- 管理学(91912)
- 管理学院(91405)
- 研究(80118)
- 中国(66423)
- 财(59606)
- 京(52922)
- 财经(46503)
- 科学(42473)
- 经(42144)
- 江(40219)
- 所(39029)
- 中心(37107)
- 经济学(36164)
- 财经大学(34451)
- 研究所(34058)
- 北京(33817)
- 商学(33040)
- 商学院(32767)
- 经济学院(32731)
- 农(32712)
- 州(32277)
- 业大(30928)
- 经济管理(29092)
- 基金
- 项目(160100)
- 科学(130302)
- 研究(120615)
- 基金(119936)
- 家(101057)
- 国家(100115)
- 科学基金(89958)
- 社会(81055)
- 社会科(77272)
- 社会科学(77256)
- 基金项目(63175)
- 省(62709)
- 自然(56584)
- 自然科(55379)
- 自然科学(55371)
- 教育(54925)
- 自然科学基金(54494)
- 划(51300)
- 资助(49454)
- 编号(47297)
- 发(38408)
- 成果(37365)
- 部(36775)
- 创(35470)
- 重点(35156)
- 国家社会(33484)
- 创新(32986)
- 教育部(32959)
- 人文(32858)
- 课题(32395)
- 期刊
- 济(135658)
- 经济(135658)
- 研究(78803)
- 财(53177)
- 中国(50543)
- 管理(47926)
- 科学(31708)
- 融(30971)
- 金融(30971)
- 学报(29570)
- 农(28684)
- 财经(24812)
- 大学(24213)
- 技术(23961)
- 学学(23108)
- 业经(22914)
- 经济研究(21459)
- 经(21265)
- 教育(21222)
- 农业(19169)
- 问题(17133)
- 财会(16119)
- 技术经济(15740)
- 会计(14869)
- 贸(14411)
- 商业(13811)
- 经济管理(13313)
- 现代(13005)
- 国际(12561)
- 业(12526)
共检索到402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阳秋林 刘婕 唐洋
本文以2013—2020年我国碳交易试点省市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研发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于二者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负向影响当期企业绩效,企业参与碳交易可以有效抑制研发投入在当期对企业绩效负向影响;研发投入效应和碳排放权交易的调节作用都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体现为研发投入对当期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在非高污染里表现得更加明显,企业参与碳交易可以显著缓解这种负向影响。
关键词:
研发投入 碳排放权交易 企业绩效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华 肖京
本文选取沪深A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2013—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探讨在引入研发投入强度作为调节变量的情况下,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呈倒型曲线关系,研发投入强度对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的倒型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薪酬差距 研发投入强度 企业绩效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荣华 杜昊 张磊
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试点地区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优化企业环境绩效,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使目标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效应和绿色技术进步效应优化企业环境绩效,阻止环境绩效较差的企业进入或促使其退出市场,激励环境绩效较优的企业进入市场,强化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从而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民营和外资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以及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改善效应更为显著。动态演进视角拓展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带来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将有利于企业优化环境绩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丽娜 赵迎新
在中国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背景下,碳信息披露已成为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关键路径。文章以2014—2020年A股高碳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并考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这一关系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能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碳排放权交易与碳信息披露质量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上存在替代关系。此外,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中东部地区企业、技术整合能力强的企业及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发挥的企业绿色创新提升作用更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高丽 胡木生
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是企业研发活动的关键,而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外部可融资水平,进而间接影响企业研发投资所需的资金供给。文章以2007—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1)企业研发投入受国家货币政策正向影响,即当货币政策趋紧时,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相对减弱,且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2)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会加剧货币政策的影响,融资约束程度越大,研发投入与货币政策之间越正相关。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融资约束 研发投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建强 韩晓玉
以我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交易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可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随着政策实施时间的推进,该缓解效应整体呈现持续增强的趋势;碳交易政策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两种途径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碳交易政策对非国有、中西部地区与低碳行业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更强。结论丰富了碳交易政策经济后果研究,为加快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建祖 肖书锋
研发投入方式对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基于间断平衡理论和注意力基础观,运用2007-2013年中国374家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事件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实证分析研发投入跳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高管团队创新注意力转移对企业研发投入跳跃的影响以及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研发投入跳跃与企业绩效正相关;高管团队注意力从利用式创新到探索式创新的转移与研发投入正向跳跃正相关,组织冗余正向调节该关系;高管团队注意力从探索式创新到利用式创新的转移与研发投入负向跳跃正相关,组织冗余负向调节该关系。研究结果对企业选择合适的研发投入方式以提高企业绩效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晨曦 姜锡明 张伟
本文以2008—2013年沪深A股披露研发数据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多元动态回归模型,研究货币政策、现金持有水平变化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与货币政策宽松紧缩程度呈现显著负相关,说明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与现金持有水平变化量呈现显著负相关,说明上市公司现金持对研发起到平滑作用;企业研发投入与货币政策和现金持有水平变化的交互项显著负相关,且其系数变化较现金持有变化量的系数绝对值变化较大,说明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加重现金持有对研发的平滑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现金持有水平变化 研发投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薛迎迎
本文在理论剖析融资约束如何影响成本加成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如何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014-2019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对于成本加成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缓解融资约束对于成本加成的抑制效应,这一结果在控制了内生性影响以及替换变量的稳健性结果中依然成立。针对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以及产业类型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非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政策发挥的调节作用更大。究其影响机制,融资约束主要经由抑制研发投入增加的渠道对成本加成产生负向影响,而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够正向调节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进而起到缓解融资约束对成本加成的抑制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健 杨向阳
以2007~2009年长三角地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投资者保护为切入点,分析投资者保护、关联交易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董事长来源于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明显多于其他公司,总经理来自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不明显,关联交易与投资者保护程度负相关,投资者保护程度与公司治理正相关。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控股股东 公司治理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忠意 陈海涛 郑国洪
本文利用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同一城市内企业间地理距离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衡量企业数字化集群程度,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集群程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集群程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正相关,即存在企业数字化集群效应。进一步经济效应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集群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绩效及创新动能,释放正向的经济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较低的银行业集中度有利于数字化集群效应的释放,且数字化集群效应对于不同科技属性和行业竞争地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均能够发挥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本文揭示了数字化集群效应的存在,并对其正向经济效应进行检验,为我国加快制定数字经济集群式发展政策提供经验证据和参考。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集群效应 经济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志祥 李兴
采用2010~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结合文本分析方法识别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渐进双重差分模型(PSM-DID)实证检验绿色低碳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低碳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转型成本,同时有效缓解了融资约束问题和促进行业竞争,从而助力转型企业实现经济和环境目标双赢;绿色低碳转型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国有企业、高污染行业企业的环境绩效提升作用明显,而对非国有企业、其他行业企业的财务绩效提升作用更强,相较于其他地区,对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提升效应稍弱。因此,需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制定差异化财政政策和规制措施,引导更多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昔武 张顺 纪纲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企业通过创新获取异质性资源,进而抢占较好的竞争位置,是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以2010—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市场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竞争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异质性对这一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市场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因企业产权性质和决策权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对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相比决策权分散企业,市场竞争对决策权集中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珍珍 何宇 徐长生
本文利用2008—2017年A股3500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PSM估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发现:母公司和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均显著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相较于2008版认定政策,2016版认定政策对研发财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小,但对研发人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企业会自主增加研发投入以满足认定标准,认定期间研发投入会显著增加,认定期满后企业不会显著增加人力投入;企业当期的认定状态具有较高的概率,与其前一期的相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是有效的制度安排,但应在激励企业持续性地进行科技创新等方面完善认定政策,以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研发投入 PSM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媛媛 杜闪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误定价对公司投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高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则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价高估能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当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差时,股价高估则降低了投资收益敏感性。进一步从市场化进程的角度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差异,发现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股价高估对投资现金流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股价高估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管持股、会计稳健性与并购绩效——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会计稳健性、信息不对称与并购绩效——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资产误定价影响了企业投资敏感性吗?——来自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年报日益扩展的动因研究——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所得税成本、非税成本与财务绩效——来自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并购的股价效应——来自2007年沪深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客户集中度与研发资本化——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制度环境、产权性质与公司慈善捐赠——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来自2009-2013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