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45)
- 2023(18638)
- 2022(15985)
- 2021(14806)
- 2020(12381)
- 2019(28283)
- 2018(27951)
- 2017(53553)
- 2016(28750)
- 2015(32334)
- 2014(32261)
- 2013(31659)
- 2012(29163)
- 2011(26231)
- 2010(26237)
- 2009(23623)
- 2008(22931)
- 2007(20069)
- 2006(17578)
- 2005(15347)
- 学科
- 济(122353)
- 经济(122232)
- 管理(83984)
- 业(82043)
- 企(67477)
- 企业(67477)
- 方法(53212)
- 数学(45879)
- 数学方法(45270)
- 中国(33632)
- 农(33520)
- 地方(29117)
- 财(28911)
- 业经(28548)
- 贸(24982)
- 贸易(24969)
- 易(24257)
- 学(24239)
- 技术(23135)
- 农业(22759)
- 制(20639)
- 理论(19768)
- 环境(18889)
- 和(18671)
- 银(17557)
- 银行(17507)
- 务(17310)
- 财务(17220)
- 财务管理(17180)
- 融(17057)
- 机构
- 学院(404493)
- 大学(404443)
- 济(164294)
- 管理(161963)
- 经济(160815)
- 理学(140498)
- 理学院(138937)
- 管理学(136442)
- 管理学院(135712)
- 研究(135299)
- 中国(100012)
- 京(86361)
- 科学(83085)
- 财(73301)
- 所(66726)
- 农(64663)
- 中心(61724)
- 研究所(60764)
- 业大(60050)
- 江(59246)
- 财经(58711)
- 范(54744)
- 北京(54356)
- 师范(54220)
- 经(53537)
- 农业(50183)
- 院(49805)
- 经济学(49228)
- 州(48398)
- 经济学院(44504)
- 基金
- 项目(279748)
- 科学(221129)
- 研究(206077)
- 基金(202465)
- 家(175889)
- 国家(174399)
- 科学基金(150847)
- 社会(130651)
- 社会科(123929)
- 社会科学(123901)
- 省(110033)
- 基金项目(107315)
- 自然(97289)
- 教育(95381)
- 自然科(95074)
- 自然科学(95053)
- 自然科学基金(93363)
- 划(91823)
- 编号(84051)
- 资助(83052)
- 成果(67077)
- 重点(62622)
- 发(62538)
- 部(61663)
- 创(58901)
- 课题(58059)
- 创新(54856)
- 国家社会(53740)
- 教育部(53259)
- 科研(53056)
- 期刊
- 济(178887)
- 经济(178887)
- 研究(117936)
- 中国(79854)
- 学报(61584)
- 管理(60270)
- 农(58614)
- 科学(58049)
- 财(55033)
- 教育(48763)
- 大学(47678)
- 学学(44711)
- 农业(41110)
- 技术(38922)
- 融(33286)
- 金融(33286)
- 业经(31173)
- 经济研究(28660)
- 财经(27935)
- 经(24042)
- 问题(23502)
- 业(21490)
- 图书(21429)
- 技术经济(20938)
- 科技(20591)
- 商业(18745)
- 贸(18656)
- 理论(18376)
- 现代(18051)
- 版(18040)
共检索到594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华 李晓菲 李冬琴 居晟
R&D投入对企业产出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研究结论却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将技术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R&D投入对企业产出绩效的模型;采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2009年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28个行业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总体上制造产业技术能力在R&D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按照帕维特创新产业分类将制造业分为四类,发现规模密集型产业、专业化供应者产业技术能力中介效应显著,且是完全中介作用,供应商主导型产业、基于科学的产业技术能力中介效应不显著。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R&D投入 产出绩效 技术能力 中介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冬琴 廖中举 程华
行业R&D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不同的行业类型具有不同的创新特征,R&D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也存在差异。本文基于Pavitt创新产业分类,采用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R&D投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非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四大类行业中,供应商主导型和规模密集型行业R&D投入与绩效的关系呈现弧度较高的倒U型曲线,而专业化供应商和以科学为基础的行业R&D投入对产出绩效的影响呈平坦的倒U型曲线关系。围绕产业类型的创新行为特点,本文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石金涛 张文勤
团队已经成为动态环境下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基本工作单元,而自省性是影响研发团队创新与有效性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本文首先引入团队自省性的基本理论,进而着重分析研发团队自省性的影响效果,以及影响研发团队自省性的若干因素,最后以IPO模型为基础提出研究框架和展望。
关键词:
研发团队 团队自省性 创新 IPO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笑炯
本文借鉴西奥多·莱维特的产品分类,构建留学生教育的产品分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未来的留学生教育应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将各个相关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市场营销 留学生教育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苏涛永 王紫璇 宋晓满
通过3SLS估计方法构建了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创新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相互影响的内生关系。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构建理论框架探究工资与福利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可以显著提高未来的绩效,而绩效的变化也会反馈作用于当期的研发投入;同时,员工工资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而福利激励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因此,企业应保持积极且稳定的研发投入决策,实施注重高福利而非高工资的员工激励政策,最大化研发投入带来的效益,提高企业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志强
本文基于2002、2007年42*42部门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法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对中国主导产业构成与发展能力演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重化工产业和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应该作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关注的重中之重;资源消耗类产业的主导地位正在日益降低,从长远来看,这些产业不应作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扶持重点。
关键词:
投入产出 主导产业 可持续发展 演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江江 戚巍 王子晨
高校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关系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话题之一。已有高校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的研究多以总量指标来衡量研发投入,然而,总量指标会掩盖研发资源的结构与特征,并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系。构建反映不同结构与特征的研发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模型,利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普查数据,探讨不同研发经费结构和人员特征对高校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来源的高校研发经费,以及不同学历、性别和研发工作性质的高校研发人员投入对高校创新产出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成国 黄伟新 李燕清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高技术产业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技术创新产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研发资金来源的视角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运用国际数据的横向比较和国内数据的实证研究方法展开考察,反映了不同资金来源的研发投入强度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差异,研究结论认为:增加企业内部自有资金来源的研发投入强度能够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政府来源资金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在短期内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而在长期则有助于核心技术的创新产出水平。外资机构来源资金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基于此,从高技术产业的外部融资环境、高技术企业的内部研发战略决策及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支持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资金来源 高技术企业 创新产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成国 黄伟新 李燕清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高技术产业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技术创新产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研发资金来源的视角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运用国际数据的横向比较和国内数据的实证研究方法展开考察,反映了不同资金来源的研发投入强度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差异,研究结论认为:增加企业内部自有资金来源的研发投入强度能够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政府来源资金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在短期内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而在长期则有助于核心技术的创新产出水平。外资机构来源资金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基于此,从高技术产业的外部融资环境、高技术企业的内部研发战略决策及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支持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资金来源 高技术企业 创新产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文娜
运用来自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对R&D资金投入、R&D人员投入与专利产出、新产品产出、创新绩效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等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研发资金投入与专利产出、新产品产出、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但是研发人员投入与专利产出、新产品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与创新绩效具有弱的负相关关系,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强度 创新产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建军 仇怡
本文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的技术创新活动带来了正的影响,且大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研发投入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创新活动产出(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略大于其对创新活动投入(研发资本存量)的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专利授权总量的影响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古耀杰
文章构建了修正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运用中国18个高技术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各投入要素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的贡献程度;并运用状态空间模型检验了剔除掉科研人员工作量后,各投入要素对新产品产值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科研人员的工作量对新产品产值的贡献度最大,R&D经费投入量次之,研发资金投入量和专利申请量的贡献程度较小,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科研人员的劳动,R&D项目的拉动作用有待提升,研发资金和专利的使用效率亟待改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治国 蔡地
本文从山寨机现象出发,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我国专利政策背景下研发支出与产出的关系以及我国创新的特点。结果表明,国有产业中,新产品开发支出、技术引进支出和技术消化吸收支出促进了新产品销售收入;劳务费、技术改造支出和技术消化吸收促进了专利申请量。三资产业中,新产品开发支出、劳务费、仪器设备费和技术引进支出促进了新产品销售收入;劳务费和技术改造支出促进了专利申请量。同时,国有产业比三资产业更注重专利的申请,而三资产业比国有产业更注重模仿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伟 仲伟俊 梅姝娥
考虑到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研发过程中的技术溢出以及产品差异化,建立了两个生产有差异化产品竞争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模型。首先不考虑时间因素得出了古诺竞争情形下的生产数量、利润以及研发投入的均衡解,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研发补贴以及最优研发补贴存在的条件;并对研发补贴、技术溢出、产品差异化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企业间产品差异较小且研发补贴不多时,研发投入与技术溢出成负相关关系;企业间产品差异较大且研发补贴较多时,技术溢出与研发投入成正相关关系。然后考虑到企业间研发成功的时间不同,把利息引入模型分析了产品差异化、技术溢出、研发补贴对研发成功时间的影响,并得出了社会福利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玉 郝丽斌
文章基于心理学中著名的机构(制度)理论,运用776家上市公司2011-2016年平衡面板数据,以指导企业研发投资的技术法则与机构法则为分析框架,研究投资者情绪在企业研发投资的投入与产出效率中所起的"双刃剑"效应;通过系统GMM和固定效应检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可以缓解研发投资对于内源性资金与研发路径的依赖,从而降低融资约束,便利突破式创新,表现为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研发投资的积极促进效应。第二,企业对投资者情绪迎合而作出的研发投资,却具有较低的产出效率,表现为投资者情绪在创新决策中的消极误导效应。结论说明培育稳定繁荣资本市场与正视"逆市场"研发投资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研发投资 投资者情绪 融资约束 创新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