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01)
- 2023(18756)
- 2022(15834)
- 2021(14478)
- 2020(12442)
- 2019(28236)
- 2018(28079)
- 2017(54055)
- 2016(29337)
- 2015(33070)
- 2014(33018)
- 2013(32723)
- 2012(30682)
- 2011(27786)
- 2010(27986)
- 2009(26031)
- 2008(25750)
- 2007(23265)
- 2006(20544)
- 2005(18544)
- 学科
- 济(128609)
- 经济(128478)
- 管理(84600)
- 业(84272)
- 企(66825)
- 企业(66825)
- 方法(56123)
- 数学(49477)
- 数学方法(48900)
- 农(35962)
- 中国(35516)
- 财(32347)
- 地方(28940)
- 业经(28307)
- 学(25881)
- 贸(25128)
- 贸易(25115)
- 易(24397)
- 农业(24271)
- 制(23689)
- 技术(22688)
- 银(20763)
- 银行(20681)
- 务(20095)
- 融(20050)
- 金融(20047)
- 财务(20035)
- 财务管理(19984)
- 行(19818)
- 环境(19252)
- 机构
- 学院(432751)
- 大学(432197)
- 济(179493)
- 经济(175890)
- 管理(164072)
- 研究(149749)
- 理学(141300)
- 理学院(139676)
- 管理学(137129)
- 管理学院(136332)
- 中国(112143)
- 科学(93902)
- 京(91988)
- 财(82153)
- 农(80820)
- 所(77938)
- 研究所(70827)
- 业大(68776)
- 中心(68457)
- 财经(65475)
- 江(65311)
- 农业(64064)
- 经(59343)
- 北京(58039)
- 范(55749)
- 师范(55014)
- 经济学(54971)
- 院(53705)
- 州(52322)
- 经济学院(49874)
- 基金
- 项目(288172)
- 科学(225385)
- 基金(208079)
- 研究(203679)
- 家(184521)
- 国家(183009)
- 科学基金(155078)
- 社会(129049)
- 社会科(122543)
- 社会科学(122507)
- 省(113856)
- 基金项目(109783)
- 自然(102204)
- 自然科(99876)
- 自然科学(99847)
- 自然科学基金(98062)
- 划(96572)
- 教育(93794)
- 资助(86357)
- 编号(81086)
- 发(65689)
- 重点(65670)
- 成果(65101)
- 部(63236)
- 创(60212)
- 课题(56760)
- 创新(56449)
- 科研(55905)
- 计划(54620)
- 国家社会(53552)
- 期刊
- 济(195853)
- 经济(195853)
- 研究(123763)
- 中国(82962)
- 学报(73469)
- 农(72899)
- 科学(65689)
- 财(62908)
- 管理(60318)
- 大学(54438)
- 学学(51566)
- 农业(49829)
- 教育(43125)
- 融(40032)
- 金融(40032)
- 技术(39701)
- 业经(33027)
- 财经(32133)
- 经济研究(31851)
- 经(27650)
- 业(26842)
- 问题(26755)
- 技术经济(23344)
- 统计(22413)
- 贸(21971)
- 科技(20932)
- 版(20701)
- 策(20493)
- 商业(20347)
- 理论(19707)
共检索到641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晓钟 王倩倩
本文利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和比较了我国电子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笔者从研发投入与产出、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两个层面剖析了我国电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原因。研究认为,随着电子产业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不仅通过技术、资本一揽子要素引进,直接推动了电子产业产能扩大和技术进步;而且还通过外资的技术外溢,推动内资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但是,尽管外资对电子产业的直接效应高于高新技术产业平均水平,但其技术溢出效应却低于平均水平。论文据此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电子产业乃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晓钟 张军
本文利用1996年到2006年的数据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了我国五个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和各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在不同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中,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是有差异的,但我国总体上是属于资本投资驱动型增长。详细地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不同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产出增长贡献份额不同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易明 彭甲超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1998-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显示:(1)总体上看,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来自综合技术效率(TEC)的影响;(2)从各省情况看,Malmquist生产指数空间存在差异,但时间上变化不大;(3)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看,东部和西部Malmquist生产指数都大于1,而中部地区小于1;(4)基于高技术产业专利创新效率对不同区域进行划分,结果显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以及低-低型4种类型省域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齐园
本文应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测算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不同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贡献率的结果表明:五大行业的TFP及其增长率并不均衡,其中TFP最高的是新能源,最低的是生物医药行业;增长率最快和最慢的行业则反之;而由技术进步贡献率指标反映的经济增长方式显示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两个行业依然是粗放型增长。不同行业应依据不同的技术发展状态采取不同的策略,从而全面提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大春 杨义武
文章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中间渠道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规模还是金融发展效率,都与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通过技术进步增长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走内生增长道路。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高新技术产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燕 孙超
高端制造业服务化、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同地协同集聚是否可以有效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门限回归等实证研究发现:在正负外部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从产业异质性看,高新技术产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协同集聚的最优水平会更晚进入拐点,且跨过门限值后,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效应更小;从地区差异性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倒U型关系的后半段,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拥挤效应开始显现;从影响过程看,协同集聚初期的成本积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业间的技术创新、规模效率改进等方面的潜能,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对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水平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因此,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应充分利用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破行政地区束缚,各地根据区位优势选择产业发展方向,政府需对企业环境治理成本予以适当弥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抗 战炤磊
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端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9-2016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结果显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下降态势,下降的主要诱因在于技术进步的衰退。回归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和研发经费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显著制约作用,而平均收入规模、区位熵、有效专利数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显著促进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在于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培育特色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注重发挥产业集群的正向外溢效应;扶持中小企业和培育龙头企业并举,建设规模庞大、结构合理、和谐共生的高新技术企业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嘉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郝红梅 袁华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雯 盛烨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本文利用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就资金、人才和技术三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进一步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态影响,有力地论证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影响要素 阶段性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綦良群 于颖 朱添波
本文在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经济学分析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各评估阶段的评估要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为设计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和开展评估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峰
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引起人们对其作用的夸大认识。事实上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强竞争的呈现 ,已迫使政府和高新技术产业从观念和体制的革新 ,将技术、资本、市场与人才的整合等方面上去寻求自身发展的新要素 ,提升生存和竞争能力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 竞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凤敏 张晓慧
探索R&D科技投入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关系,对于增加科技投入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1995-2010年科技投入与高技术产业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表明:科技投入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在长期内能明显促进该产业的增长,但短期效果有限。因此,要求我们应当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长期科技投入,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单位根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小蒂 李晓钟
本文通过对1978 ̄2003年间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测算了我国及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索洛剩余。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年均索洛剩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技术进步的动力主要源于市场化、国际化取向的制度变迁,这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在对沪、苏、浙三地的索洛剩余作了测算与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区域技术进步机制的不同特点。这可为我国其他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琳琳 任若恩
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来源到底是生产要素的积累,还是生产率的增长?对这一问题国内已有不少研究,很多研究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但这些研究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能准确测量资本投入。本文在中国资本投入指数序列基础上,估计出中国1981~200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原因,而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后并没有保持较高增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