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97)
2023(16147)
2022(13012)
2021(11898)
2020(9771)
2019(22076)
2018(22018)
2017(42433)
2016(22696)
2015(25638)
2014(25244)
2013(24605)
2012(22414)
2011(20078)
2010(20782)
2009(19498)
2008(19345)
2007(17652)
2006(15877)
2005(14982)
作者
(63726)
(53034)
(52992)
(50035)
(34046)
(25217)
(23828)
(20393)
(20252)
(19189)
(17965)
(17798)
(17278)
(17059)
(16362)
(16184)
(15870)
(15330)
(15224)
(15222)
(13387)
(13110)
(12983)
(12333)
(11979)
(11935)
(11847)
(11792)
(10591)
(10506)
学科
(105781)
经济(105667)
(91215)
(82395)
企业(82395)
管理(78927)
方法(40218)
业经(34165)
中国(31325)
(30985)
数学(30942)
数学方法(30382)
(28821)
地方(24787)
技术(23099)
农业(22002)
(20805)
(20461)
财务(20404)
财务管理(20380)
理论(19951)
企业财务(19242)
(18487)
贸易(18467)
(17904)
(17893)
(17818)
(17724)
金融(17723)
(17587)
机构
学院(324255)
大学(317074)
(139158)
经济(136481)
管理(129102)
理学(109256)
理学院(108177)
研究(107582)
管理学(106381)
管理学院(105777)
中国(86291)
(68010)
(65155)
科学(61625)
(53406)
(51742)
财经(50117)
(50020)
中心(49133)
研究所(47587)
(45299)
北京(43498)
业大(43298)
(41646)
经济学(41346)
(40780)
师范(40408)
(39052)
农业(38527)
经济学院(37059)
基金
项目(203907)
科学(163171)
研究(154522)
基金(146880)
(125764)
国家(124591)
科学基金(109412)
社会(99675)
社会科(94673)
社会科学(94651)
(82809)
基金项目(76376)
教育(70756)
自然(68162)
(67248)
自然科(66720)
自然科学(66710)
自然科学基金(65576)
编号(62795)
资助(59688)
成果(50719)
(48864)
(47988)
重点(45787)
课题(44372)
(44168)
创新(43940)
(41726)
国家社会(41037)
发展(40058)
期刊
(165768)
经济(165768)
研究(100789)
中国(72498)
管理(56968)
(53158)
(47858)
科学(42663)
学报(41194)
教育(39076)
(35387)
金融(35387)
技术(33696)
大学(33282)
农业(32757)
学学(31163)
业经(29625)
经济研究(26326)
财经(25182)
(21868)
问题(21240)
(20213)
技术经济(19412)
(17714)
国际(16961)
商业(16605)
现代(16378)
世界(16301)
科技(16093)
统计(16009)
共检索到514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崇  张诗帆  薄思怡  
本文选择中国"走出去"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国际化不同阶段中组织学习机制异质性视角,探讨研发国际化模式选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阶段性影响。研究发现,组织要素与东道国要素的双元性响应决定企业研发国际化模式的选择倾向;研发国际化模式选择对于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会因为企业国际化阶段组织学习机制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际化专一性发展阶段,相对于合作型研发国际化模式对创新转化的显著抑制作用,独立型研发国际化模式对创新转化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国际化多样性发展阶段,相对于独立型研发国际化模式对创新转化的显著促进作用,合作型研发国际化模式更能促进企业的创新转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向荣  羊柳青  冯学良  
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和通过Python爬虫和文本挖掘技术获得的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国际合作研发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效应及中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研发能显著提高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国际合作研发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效应因企业合作研发模式、科技属性和行业特征而有所差异;(3)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质量提升是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中介渠道。区分知识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转化效率后,科技成果内部存在从知识创新到产品创新的二次转化效应。不同于已有文献较多关注影响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外部因素,本文从创新质量这一内部视角解释国际合作研发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金平  甄筱宇  
文章通过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货币国际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并使用中国上市公司2009~2018年的数据,通过构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实证检验人民币国际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这一结果在替换关键变量、区分企业特征、缩小样本范围以及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人民币国际化通过融资约束效应、贸易促进效应和行业竞争效应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约束效应和贸易促进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行业竞争效应与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民币国际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可持续性,并且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延长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时间。研究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实体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证据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建林  樊霞  
以2008—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索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并分析制度水平和企业属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和差异化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中区域多样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区域分散性与创新持续性呈倒U型关系;制度化水平在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结构与创新持续性关系中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民营企业与非民营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行为并无显著的持续创新差异,但相对高知识密度企业,较低知识密度企业创新持续性更显著。本研究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创新战略布局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一定实践启示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钰敏  魏晓平  
创新国际化是中国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应对全球化竞争压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母子知识转移的视角将其外向型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区分为全球整合型、当地回应型、全球学习型和协同共生型4种,并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比较,进一步提出了与中国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状况相适应的创新国际化发展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罗付岩  班旭  
文章以2009—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非公共事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研发投入能否巧借我国2008版《专利法》实施的"东风"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研发投入既可以促进企业策略性创新也可以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具体表现为加大研发投入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数量的增长与创新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2008版《专利法》正式实施,加大研发投入只会促进企业创新质量的提高,对策略性创新的影响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版《专利法》实施后,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只在国企中显著。从外部《专利法》变迁视角,探讨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法与金融学相关文献,既为国家营造创新环境、加强法制建设提供现实依据,也为上市公司制定创新战略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德明  张磊生  禹献云  邹思明  
基于技术依赖和国际化经验两个情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理论分析,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决策矩阵。当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高时,宜选择跨国并购进入模式;当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低时,宜选择离岸研发外包进入模式;当技术依赖程度较高、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低时,宜选择跨国技术联盟进入模式;当技术依赖程度较低、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高时,宜选择海外研发机构进入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乔章凤  
我国技术密集型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企业通过研发外包、技术联盟、并购与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加速研发创新活动的国际化进程。本文通过对市场驱动、技术依赖、研发环境和国际化经验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企业创新国际化的"三阶段"追赶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研究我国企业国际化创新模式选择及创新战略定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郁  杨乃定  王琰  王杜方玫  
研发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复杂产品供应商被锁定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研发体系的中低端,从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创新行为。基于逆向国际化理论、知识获取理论和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国内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对复杂产品供应商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基于182家复杂产品供应商的有效样本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在上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亮  谢建国  
在一个企业生产与创新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2001~2007年世界银行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服务开放渗透率和创新强度指标,并运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强度;从细分服务行业来看,金融、分销和专业服务部门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以同期巴西服务开放渗透率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并使用Heckman两阶段估计等方法进行多角度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民营企业以及高服务使用率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的有效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天添  张振铎  万鹏宇  郑明贵  
数字金融是否能缓解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文章基于融资契约理论,提出了融资模式创新的理想融资概念,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组态效应模型,以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小微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数字金融能够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间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空间,并发现了“政策支持型”与“市场支持型”两种基于数字金融视角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提升路径。故而,建议相关政府需进一步加大数字金融生态建设力度,从而实现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初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天添  张振铎  万鹏宇  郑明贵  
数字金融是否能缓解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文章基于融资契约理论,提出了融资模式创新的理想融资概念,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组态效应模型,以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小微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数字金融能够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间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空间,并发现了“政策支持型”与“市场支持型”两种基于数字金融视角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提升路径。故而,建议相关政府需进一步加大数字金融生态建设力度,从而实现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初衷。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杜金岷  杨贤宏  吴非  
现金股利政策不仅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紧密相关,也会对包括企业创新在内的企业管理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运用2003-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提高;管理者与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减缓是现金股利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中介传导途径。从媒体关注度和融资约束的角度探讨它们是否会对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异质化效应,结果显示:当媒体关注度越高,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现金股利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效应更为明显。分属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所实施的现金股利政策对不同专利类型的创新产出呈现差别化的偏好,而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会对现金股利政策的企业创新促进效应造成一定程度的扭曲。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淳棉  郭皑馨  雷倩华  姜军辉  
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及其潜在机理。研究发现,上市能够显著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且这一重要促进作用在知识产权保护相对完善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此外,相关分析也显示,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声誉是上市影响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途径。这一结论深化了对企业持续创新前因与企业上市综合效应的理解,并为正确评估上市实践对企业未来创新表现的积极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泽将  刘中燕  伞子瑶  
近些年来,海外归国人员(简称"海归")数量日益增加,其如何作用于企业行为已引发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手工搜集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2014年间董事是否具有海归背景的数据,针对海归背景董事如何影响企业国际化以及政治关联和地域因素等决策情境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展开实证分析。检验结果揭示:(1)海归背景董事显著促进了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符合"社会资本理论"的假设预期;(2)政治关联会显著弱化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国际化的促进作用;(3)沿海省份海归背景董事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相对更强;(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