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2)
2023(15484)
2022(13383)
2021(12317)
2020(10128)
2019(23554)
2018(23180)
2017(43793)
2016(24145)
2015(26908)
2014(27332)
2013(27035)
2012(25692)
2011(23394)
2010(23999)
2009(22038)
2008(22220)
2007(20549)
2006(18006)
2005(16438)
作者
(71272)
(59618)
(59463)
(56452)
(38095)
(28744)
(27236)
(23177)
(22460)
(21670)
(20147)
(19979)
(19271)
(19115)
(18568)
(18234)
(18221)
(17540)
(17390)
(17098)
(15167)
(14810)
(14544)
(13662)
(13654)
(13429)
(13405)
(13313)
(12240)
(12106)
学科
(103257)
经济(103151)
管理(75349)
(74615)
(62656)
企业(62656)
方法(42107)
数学(35452)
数学方法(35102)
中国(30231)
(28804)
(26627)
地方(25929)
业经(24692)
技术(22561)
(21860)
(21381)
农业(19302)
(18139)
银行(18101)
(18094)
贸易(18078)
理论(17716)
(17438)
(17292)
(17056)
金融(17054)
(16650)
财务(16604)
财务管理(16556)
机构
学院(350195)
大学(348130)
(140612)
经济(137349)
管理(133332)
研究(119761)
理学(113635)
理学院(112281)
管理学(110376)
管理学院(109697)
中国(91341)
(74499)
科学(73720)
(67352)
(61782)
(60081)
(56314)
研究所(55547)
中心(55353)
财经(52250)
业大(50878)
(47839)
师范(47337)
北京(47269)
(47126)
农业(46802)
(45367)
(42897)
经济学(42107)
技术(38874)
基金
项目(223959)
科学(176159)
研究(166424)
基金(158974)
(138374)
国家(137072)
科学基金(117130)
社会(104126)
社会科(98600)
社会科学(98577)
(90815)
基金项目(84241)
教育(77664)
(75259)
自然(74395)
自然科(72671)
自然科学(72652)
自然科学基金(71410)
编号(68747)
资助(64029)
成果(57315)
(52022)
(50987)
重点(50781)
(49020)
课题(48872)
创新(46897)
(42630)
国家社会(42189)
科研(42113)
期刊
(164000)
经济(164000)
研究(105041)
中国(79612)
(55501)
(54597)
学报(54118)
管理(51424)
科学(50708)
教育(46645)
大学(40760)
学学(37942)
农业(37286)
(34722)
金融(34722)
技术(32727)
业经(28281)
财经(26024)
经济研究(25494)
(22425)
问题(21283)
(20771)
技术经济(18795)
图书(18583)
科技(18011)
商业(16970)
(16940)
(16511)
(16462)
论坛(16462)
共检索到540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冰峰  王笑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突破性创新是实现技术跨越的关键要素。知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来源,有效的知识治理对实现突破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知识治理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知识治理能力可以通过研发需求不确定性、研发技术不确定性和研发开放度来推动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提升,而知识整合能力在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如构建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机制,破解创新体制约束;强化研发团队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治理机制,加快创新扩散速度;提升研发创新网络化机制,推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秦剑  
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盈利和增长的关键性力量。本文考察了吸收能力和知识转移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成功驱动机制。利用中国13个省165家在华跨国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填写的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吸收能力有助于跨国公司在华知识转移的开展,吸收能力和知识转移同时促进了突破性过程创新,而吸收能力也有助于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的提升。最后,本文还发现过程创新对跨国公司在华的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也具有正向驱动效应。研究结果不但为在华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过程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识别和培育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突破性创新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芬  刘强  
引入中介变量吸收能力和前因变量外部知识源化战略,构建外部知识源化战略(技术许可引进、关系学习)、现实与潜在吸收能力和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概念模型,提出理论假设。进而使用探索性、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SEM模型方法对外部知识源化战略、现实与潜在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有显著性正向促进作用,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为外部知识源化战略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间的部分中介变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芬  刘强  
引入中介变量吸收能力和前因变量外部知识源化战略,构建外部知识源化战略(技术许可引进、关系学习)、现实与潜在吸收能力和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概念模型,提出理论假设。进而使用探索性、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SEM模型方法对外部知识源化战略、现实与潜在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有显著性正向促进作用,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为外部知识源化战略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间的部分中介变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尹惠斌  游达明  刘海运  
在对探索性学习方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环境动态性中的技术环境、需求环境、竞争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子维度的动态性对探索性学习方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采用262份研发团队样本数据,运用多元层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探索性学习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环境动态性和政策环境对动态性探索性学习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均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但需求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而竞争环境动态性起着倒U型调节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我国企业应抓住技术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洁  安立仁  陈关聚  张宸璐  
通过对374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母公司对研发机构采取集权式管控模式会抑制突破性创新绩效,而分权和混合式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当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创新互动越强,即创新开放性程度越高越能显著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程度高时,集权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负向影响会变为正向影响。当市场不确定程度高时,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治理,以及中国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洁  安立仁  陈关聚  张宸璐  
通过对374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母公司对研发机构采取集权式管控模式会抑制突破性创新绩效,而分权和混合式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当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创新互动越强,即创新开放性程度越高越能显著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程度高时,集权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负向影响会变为正向影响。当市场不确定程度高时,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治理,以及中国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贾大风  吕希琛  杨慧兰  
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和技术变革动荡的双重诱因,使得突破性创新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战略工具。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可以获得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及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和隐性知识吸收能力,进而影响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绩效与过程绩效。完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机制、完善突破性创新支撑体系和强化企业突破性创新主体地位等能有效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殷俊杰  王思梦  邵云飞  
运用联盟组合管理能力高效获取和利用企业外部关键资源,对于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从企业资源观的视角,构建了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关键资源获取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显示,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的三个维度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治理和组合协调对关键资源获取有显著影响,而关键资源获取又显著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关键资源获取在关系治理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组合协调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海燕  
本文旨在构建网络能力-互补型知识整合-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阐释互补型知识整合对于网络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特殊作用。在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通过对235个集群类商户和企业问卷调查资料的整理并研究分析发现:集群企业网络能力能够正向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互补型知识整合在集群企业网络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交流、共享和触发群体成员的思维活动,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秦剑  王迎军  崔连广  
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考察关键资源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利用中国13个省165家在华跨国公司样本,识别出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两种关键驱动资源为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构建驱动资源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模型,采用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同时驱动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绩效,而过程创新对产品创新有正向影响。因此,要有效提高突破性创新绩效,在华跨国公司应将有限的要素优先投资于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构建上,注重顾客关系管理和竞争者研究,并在突破性创新实践中加强过程导向,重视信息系统和工艺流程,突出过程创新的重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健明  陈明  刘云枫  
以我国珠三角地区69家高新科技企业139个研发团队的主管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知识领导与研发团队产品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团队知识分享与团队互依性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与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研发团队主管知识领导能显著性地提升团队的产品创新绩效(包括产品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果),团队知识分享在其中起完全的中介作用;团队互依性在团队主管知识领导与团队知识分享关系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研发团队互依性越强烈,团队主管知识领导促进团队知识分享的正向关系就越明显,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丁乐蓉   石静   吴柯烨   孙建军  
为探索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本文在PATSTAT (Worldwide Patent Statistical Database,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生物制药专利数据的基础上,从多样性、均衡性和差异性3个维度测度技术团队跨学科性,使用突破性创新程度(D指数)和突破性创新数量量化团队突破性创新成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并通过调整引用时间窗对结论进行鲁棒性检验。研究发现:(1)在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技术团队多样性水平越高,团队越倾向于产出更多高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技术团队均衡性越高,团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越符合“少而美”的特点;技术团队差异性越大,团队创新成果的突破性程度越低。(2)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团队以10人以下小规模团队为主,其中年轻的、非跨国的小规模团队更有可能产出突破性较强的创新成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娜  彭灿  
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突破性创新和智力资本的已有研究文献,结合突破性创新团队智力资本的内涵与特点,构建突破性创新团队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和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8个突破性创新团队的智力资本进行定量评价和横向比较,并对三类突破性创新团队的智力资本的特征、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
[期刊] 预测  [作者] 林明  戚海峰  李兴森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电子信息类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纵向数据,使用负二项式分布模型分析不同类型高管团队断裂带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以及混合高管结构权力平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任务断裂带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无显著相关;(2)情感断裂带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3)混合高管结构权力平衡负向调节情感断裂带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需积极增强混合高管结构权力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