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31)
- 2023(17739)
- 2022(15139)
- 2021(14007)
- 2020(11725)
- 2019(26408)
- 2018(26267)
- 2017(49692)
- 2016(27210)
- 2015(30243)
- 2014(29578)
- 2013(29197)
- 2012(27126)
- 2011(24648)
- 2010(24722)
- 2009(22343)
- 2008(21647)
- 2007(19200)
- 2006(16845)
- 2005(14823)
- 学科
- 济(108441)
- 经济(108337)
- 管理(76227)
- 业(75374)
- 企(61259)
- 企业(61259)
- 方法(43057)
- 数学(36555)
- 数学方法(36159)
- 中国(32190)
- 农(30837)
- 地方(27312)
- 业经(25847)
- 学(24957)
- 财(24497)
- 技术(22531)
- 农业(21167)
- 贸(20155)
- 贸易(20135)
- 制(19708)
- 易(19435)
- 银(17956)
- 银行(17881)
- 环境(17528)
- 理论(17486)
- 行(17199)
- 和(17089)
- 融(17057)
- 金融(17056)
- 发(15153)
- 机构
- 学院(377940)
- 大学(377788)
- 济(147883)
- 管理(146984)
- 经济(144629)
- 研究(134263)
- 理学(126870)
- 理学院(125365)
- 管理学(123142)
- 管理学院(122474)
- 中国(98998)
- 科学(86335)
- 京(81824)
- 农(70771)
- 所(68900)
- 财(65683)
- 研究所(63175)
- 业大(61574)
- 中心(60266)
- 江(56806)
- 农业(55517)
- 财经(52125)
- 北京(51899)
- 范(51214)
- 师范(50594)
- 院(49023)
- 经(47439)
- 州(46127)
- 经济学(42990)
- 技术(42172)
- 基金
- 项目(262395)
- 科学(205155)
- 研究(187947)
- 基金(187804)
- 家(166678)
- 国家(165240)
- 科学基金(140221)
- 社会(116835)
- 社会科(110612)
- 社会科学(110585)
- 省(104848)
- 基金项目(100632)
- 自然(92884)
- 自然科(90713)
- 自然科学(90687)
- 自然科学基金(89070)
- 划(88649)
- 教育(85638)
- 编号(76041)
- 资助(75872)
- 成果(60897)
- 发(59847)
- 重点(59612)
- 创(57915)
- 部(56053)
- 创新(53497)
- 课题(53481)
- 科研(50307)
- 计划(49381)
- 大学(47571)
- 期刊
- 济(165465)
- 经济(165465)
- 研究(110667)
- 中国(78820)
- 学报(66347)
- 农(64505)
- 科学(59882)
- 管理(54915)
- 大学(49005)
- 财(47257)
- 学学(46216)
- 教育(46017)
- 农业(44433)
- 融(33619)
- 金融(33619)
- 技术(32418)
- 业经(29123)
- 经济研究(26099)
- 财经(24377)
- 业(23672)
- 科技(21494)
- 问题(21358)
- 经(20857)
- 图书(19845)
- 技术经济(18299)
- 版(18242)
- 业大(17479)
- 商业(17395)
- 资源(17272)
- 理论(17169)
共检索到563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光华 梁嘉明 杨国梁
通过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专项的数据,以专利、论文为因变量构建负二项分布模型,探讨研发团队特征(包括团队规模、质量与结构)对产学研技术创新和科学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团队规模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科学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质量即高级职称比重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团队结构即企业人员比重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科学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春艳 陈媛媛
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必要过程。科学定义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并从目标层面、操作层面和组织层面探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特点。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包括:知识转移的任务复杂性、转移主体之间的知识深度距离较小且知识宽度距离较大、转移的知识以隐形知识为主、团队内部信任关系建立时间较长及多重调控。最终,从目标、要素、过程和关键环节等方面阐释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内涵。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忠 杨明珠
本文以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逐步引入高管团队特征变量、CEO变动变量、CEO变动变量与高管团队特征变量交互项对因变量研发投资及技术创新绩效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EO变动对研发投资和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CEO变动可以部分调节高管团队特征对研发投资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高管团队持股与年龄异质性与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两职合一与研发投资显著负相关;任期异质性和教育程度异质性与研发投资显著正相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春艳 马海群
[目的/意义]明晰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影响机理,探究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效能,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方法/过程]借鉴复杂性科学和I-P-O模型的基本思想,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假设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从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产学研参与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各个层面系统提出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效能的建议。[结果/结论]转移意愿、输出能力、渠道丰富性、信任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桂龙 黄妍
以生物技术领域专利为例,采用共性技术专利作为因变量,构建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专利的研发供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产学研合作共性技术研发明显优于企业单独研发形式。应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积极作用,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共性技术 生物技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超 罗瑾琏 王象路 钟竞
日益激烈的研发竞争使得研发团队领导容错和团队自省变得愈发必要和普遍。为厘清领导容错与团队自省匹配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从错误管理视角出发,将“容错-自省”划分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四种组合构型,并探讨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对182份有效团队问卷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研发团队“容错-自省”匹配的构型中,处于“高容错-高自省”组合构型的团队从错误中学习效果要优于处于“低容错-低自省”匹配状态下的团队;领导容错和团队自省强度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团队从错误中学习;第二,团队错误中学习在“容错-自省”匹配和团队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第三,任务复杂性调节了“容错-自省”匹配和团队错误中学习间的关系,高任务复杂性强化了“容错-自省”匹配对团队错误中学习的正向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超 罗瑾琏 王象路 钟竞
日益激烈的研发竞争使得研发团队领导容错和团队自省变得愈发必要和普遍。为厘清领导容错与团队自省匹配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从错误管理视角出发,将“容错-自省”划分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四种组合构型,并探讨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对182份有效团队问卷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研发团队“容错-自省”匹配的构型中,处于“高容错-高自省”组合构型的团队从错误中学习效果要优于处于“低容错-低自省”匹配状态下的团队;领导容错和团队自省强度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团队从错误中学习;第二,团队错误中学习在“容错-自省”匹配和团队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第三,任务复杂性调节了“容错-自省”匹配和团队错误中学习间的关系,高任务复杂性强化了“容错-自省”匹配对团队错误中学习的正向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鑫鑫
文章在研究高职院校合作型科研团队特征的基础上,从内部动力、双向交流、外部驱动三个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职教集团之间科研团队类型创新,从而更好地克服其现有存在模式的不足,以期待校企科研成果能更高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使得高职院校科研团队走出一条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之路。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科研团队 类型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东 黄勇
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补与替代关系并存,但互补性得到了更多研究的论证。基于现有研究对两类研发活动互动关系还缺少更为深入的探讨,文章从能力互补观和吸收能力观的视角构建了企业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研发等关键构念之间的模型关系图,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形成核心技术知识、两类研发活动的相互协同和企业创新绩效提高等研究命题。通过广东科达机电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了企业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研究发现,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动、企业的创业导向与吸收能力有助
关键词:
自主研发 产学研合作 创业导向 吸收能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许成磊 杨伯儒 谢晖 缪彬
数字创新环境为参与者创新行为研究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数字创新个体/团队行为研究已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对于个体创新行为的心理动因仍存在矛盾观点,研究成果也较为分散,数字创新团队行为的影响特征及潜在作用机理有待梳理。为揭示数字创新团队行为的影响特征与作用逻辑,结合2010—2023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数字创新、创新团队、团队行为以及三者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探讨数字创新的团队行为研究导向,从参与者情绪、认知、决策逻辑3个方面揭示数字创新团队行为的影响特征,并结合关键文献从开放感知机理、交互适应机理、创生决策机理3个方面,归纳这些特征的作用机理。结论可丰富数字创新团队行为特征理论,完善数字创新团队行为作用机理分析,为调和数字创新个体行为心理动因的矛盾观点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雷怀英 乔睿蕾
企业高管团队对创新行为的认知决定并影响企业创新投入。通过研究信息技术类企业,选取对高管认知影响大的特征变量为自变量,R&D强度为因变量,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了自变量对创新投入影响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年龄、持股比例和是否两职合一对创新投入影响显著,教育水平影响不显著;是否两职合一与平均年龄、平均持股比例间,平均年龄和平均持股比例间有显著交互作用。企业在聘任高管时应考虑高管特征间的交互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任义科 张立成 段伟宇
基于199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产学研联合专利申请数据,构建动态专利合作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上市公司产学研合作整体结构特征,并从企业要素密集度、生命周期和区域3个视角探析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合作紧密性、知识吸收能力、知识控制能力与集群发展能力。结果发现:无论企业特征如何,随着时间推移,产学研合作更加广泛,紧密性逐渐降低,小世界现象愈发明显,无标度结构趋于稳定,创新集群越来越独立;3种视角下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知识控制能力差距逐渐缩小,集群发展能力差距扩大;与要素密集度相比,生命周期、区域特征对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的影响更显著。结论可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实证支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邓志华 肖小虹 张亚军
研发团队创新行为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以往研究相对忽略了精神性因素对团队创新行为的动力机制。文章借鉴创新成分理论和创造力系统理论,聚焦于精神性因素对团队创新行为的动力机制以及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通过对106个研发团队329名研发团队成员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团队精神型领导对团队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团队自省性在团队精神型领导和团队创新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团队外部社会资本调节了团队精神型领导对团队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团队外部社会资本越高,团队精神型领导对团队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也越强,反之越弱。团队外部社会资本还调节了团队自省性在团队精神型领导和团队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团队外部社会资本越高,团队精神型领导通过团队自省性的中介进而对团队创新行为的影响也越强,反之越弱。研究结论拓展了中国组织情景下精神型领导在团队层次的影响效应研究,也拓展了团队创新行为的精神性动力因素及其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娟茹 罗岭
文章基于复杂产品研发的视角,结合文献分析,将团队动态能力概括为团队学习能力和团队研发能力,将创新分为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探讨了动态能力、创新与研发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研究假设,构建了理论模型,运用SPSS软件和AMOS软件对102个复杂产品研发团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团队学习能力和团队研发能力对复杂产品研发绩效有直接作用;团队学习能力通过探索性创新对研发绩效产生间接作用;团队研发能力通过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对研发绩效产生间接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盟盟 段海艳
文章以高层梯队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以2012年披露研发投入的深沪交易所创业板的356家公司为样本,对公司高管团队特征和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的特征和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关系,其中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任期、女性高管的参与比与研发投入呈负相关;高管成员的受教育水平、技术专业背景、团队规模、股权激励和高管薪酬与研发投入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管团队 创业板 研发投入 高层梯队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