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00)
2023(16661)
2022(14452)
2021(13470)
2020(11248)
2019(26145)
2018(26209)
2017(50406)
2016(27437)
2015(31079)
2014(30947)
2013(30625)
2012(28365)
2011(25644)
2010(25944)
2009(23627)
2008(22963)
2007(20362)
2006(17952)
2005(15841)
作者
(79188)
(65617)
(65342)
(61868)
(42000)
(31572)
(29654)
(25768)
(25142)
(23722)
(22587)
(22171)
(20938)
(20795)
(20179)
(20086)
(19469)
(19445)
(18832)
(18820)
(16357)
(16313)
(16083)
(15002)
(14677)
(14642)
(14622)
(14606)
(13294)
(12910)
学科
(115990)
经济(115874)
管理(76490)
(73658)
(60128)
企业(60128)
方法(52363)
数学(45668)
数学方法(44959)
中国(32314)
(31178)
地方(28647)
业经(25959)
(25763)
(23395)
农业(21119)
(20304)
贸易(20284)
理论(19620)
(19563)
(19540)
技术(17967)
(17940)
环境(17768)
(17414)
银行(17371)
(17064)
金融(17060)
(16640)
(15951)
机构
学院(385581)
大学(384186)
管理(151919)
(151070)
经济(147650)
理学(131175)
理学院(129670)
研究(128902)
管理学(127147)
管理学院(126449)
中国(96674)
(83077)
科学(80820)
(68941)
(64788)
(63105)
中心(58954)
研究所(58831)
业大(57763)
(57758)
财经(54898)
北京(52857)
(52565)
师范(52068)
(49781)
农业(49144)
(47478)
(47198)
经济学(44613)
技术(42342)
基金
项目(262026)
科学(205578)
研究(192546)
基金(187490)
(162935)
国家(161515)
科学基金(139019)
社会(119122)
社会科(112836)
社会科学(112804)
(104212)
基金项目(99204)
自然(90905)
教育(89828)
自然科(88816)
自然科学(88799)
(87177)
自然科学基金(87157)
编号(79905)
资助(78591)
成果(64788)
重点(58594)
(58332)
(57036)
课题(55860)
(54327)
创新(50514)
科研(49771)
教育部(48929)
大学(48654)
期刊
(167935)
经济(167935)
研究(112951)
中国(78606)
学报(59636)
(57255)
管理(56373)
科学(55071)
(51141)
教育(49186)
大学(45229)
学学(42270)
农业(39914)
技术(36238)
(34175)
金融(34175)
业经(28935)
经济研究(26590)
财经(25894)
(22071)
问题(21859)
图书(21758)
(21323)
技术经济(18938)
科技(18521)
统计(18386)
理论(18154)
商业(17552)
资源(17443)
(17182)
共检索到572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饶惠霞  
胜任力是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国内外胜任力模型相关研究新技术,在对国内外通用科技人员胜任力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中药研发人员为例,构建了研发人员专用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可大致归纳为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人格特质、创新特质、一般能力四大模块,体现了优秀中药研发人员高效完成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镇阳  
胜任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体特征。胜任力模型就是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品质和工作能力的组合。通过胜任力模型,建立一套标杆参照体系,能够明晰目前企业的人员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拔那些能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的员工,也便于企业有针对性地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研发人员能力培训和发展、职业发展路径规划,同时也有利于与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饶惠霞  
知识经济时代,研发人员作为企业中利用知识进行创新活动的群体,在企业产品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创造功能,是典型的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的行为特征主要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而脑力劳动的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员工的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很难准确地测量。特别是如何科学地评价研发人员的胜任力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文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以对中药企业研发人员的胜任力测评为例,通过构建胜任力测评指标体系和实际统计计算,旨在为专门企业和不同行业全面评价和甄选研发人才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雅萍  周芳  
分析了传统招聘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结合胜任力进行招聘的优势。以某高科技企业为例,构建了研发人员的内隐胜任力模型,运用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招聘方法,梳理了基于内隐胜任力模型进行招聘的具体流程,并提出了确保招聘有效实施的相关配套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海燕  杨武  
文章提出基于AHP的招聘决策模型,并通过对某IT企业实际招聘研发人员实践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企业员工招聘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招聘测评模型,应用合适的测评工具,从多方位地对应聘者进行考察,而非只注重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考察,不仅可以提高招聘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而且也从"源头"遏止住研发人员频繁流失的势头,进而为企业研发绩效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茂兴  王端旭  
研发人员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能否建立切合研发岗位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否吸引、留住人才,能否有效的激励人才,将决定企业能否持久的保持竞争优势,决定企业的命运。建立研发人员胜任特征模型,将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展研发人力资源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关于胜任特征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了企业研发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汪茂泰  吴秀芳  
研发人员的薪酬构成通常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技能工资、福利和津贴、项目奖金。其中,项目奖金的设计直接体现了公司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是公司人才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对于激励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因而如何让项目奖金的分配做到科学、公平、合理,使每一个研发小组成员心悦诚服,在实践中,既非常困难又非常讲究技巧。本文以一个软件公司为例,在分析其原有项目奖金分配制度缺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力求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能极大激励研发人员的项目奖金分配方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涛  
传统的企业薪酬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职位的薪酬模式,它依据员工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大小来支付报酬,强调的是工作过程;另一种是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它依据个人、团队和组织工作绩效的高低来支付报酬,强调的是工作结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基于能力的薪酬模式逐步兴起,试图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与传统的薪酬模式不同,它是依据员工所掌握的并在工作中提供高绩效的能力来支付报酬的新型薪酬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树堂  吕自圆  
知识经济背景下,研发人员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人才之一,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增强方面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针对企业中的研发人员,如何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对其进行激励,尤其是研究不同激励制度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时的影响程度,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对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内容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程度假设,并以郑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股权激励制度和薪酬福利激励制度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最明显,培训、发展和环境激励制度的影响次之,成就激励制度的影响最小,最终得出物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璐  王月梅  
研发人员的跨边界行为是影响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证明跨边界行为对创造力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如何提升研发团队成员的跨边界行为仍缺乏深入探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跨越个体-团队两个层次,构建成员促进型调节定向-跨边界行为的影响整合模型,以成员创新自我效能感和个人主动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二者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此外,以领导促进型调节定向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其在此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采用MPLUS 7.0和HLM 6.08软件进行主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采用来自西南地区3家研究院的研发团队中279组领导-成员配对的纵向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团队成员的促进型调节定向对跨边界行为产生积极显著的正向影响;(2)团队成员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和个人主动性在促进型调节定向与跨边界行为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个人主动性对跨边界行为的影响和中介效应显著性均强于创新自我效能感;(3)领导的促进型调节定向会调节成员的促进型调节定向与跨边界行为之间的关系,当领导的促进型调节定向越强时,成员的促进型调节定向对跨边界行为的正向影响也相对更强。研究结果厘清了研发团队中调节定向与跨边界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为跨边界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研发团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应重视员工心理需求、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以及努力实现领导-成员的心理动机匹配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璐  王月梅  
研发人员的跨边界行为是影响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证明跨边界行为对创造力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如何提升研发团队成员的跨边界行为仍缺乏深入探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跨越个体-团队两个层次,构建成员促进型调节定向-跨边界行为的影响整合模型,以成员创新自我效能感和个人主动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二者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此外,以领导促进型调节定向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其在此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采用MPLUS 7.0和HLM 6.08软件进行主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采用来自西南地区3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陶伟  
本文通过对6家上市公司IT研发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将能力、绩效与激励联系起来,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IT研发人员能力有员工绩效水平产生正面影响;企业可以运用激励手段正面提高研发人员绩效水平;将员工能力和绩效水平与员工薪酬联系一起后,可以将原有的影响力扩大,培训激励、提升激励、工作激励可以使原有的影响力降低,从而充分证明了三者间存在一定联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文华  肖艳平  刘建云  
本研究以龙立荣开发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简缩版问卷和Smith等人提出的五构面工作满意度问卷为测量工具,针对软件研发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得141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对所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及各维度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贺  林新奇  苏伟琳  宋强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获得竞争优势,创新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研发人员作为创新主体应受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文章结合现有职业通道、绩效考核、薪酬体系理论和研究,以科研A单位的纯研发部门为例,制定适合研发人员的职业通道与薪酬体系整合模型,并将绩效考核嵌入到模型中,充分实现人才开发和管理的激励作用。为类似单位的职业通道、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的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贺  林新奇  苏伟琳  宋强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获得竞争优势,创新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研发人员作为创新主体应受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文章结合现有职业通道、绩效考核、薪酬体系理论和研究,以科研A单位的纯研发部门为例,制定适合研发人员的职业通道与薪酬体系整合模型,并将绩效考核嵌入到模型中,充分实现人才开发和管理的激励作用。为类似单位的职业通道、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的设计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