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4)
2023(9973)
2022(8328)
2021(7580)
2020(6077)
2019(13525)
2018(13446)
2017(24619)
2016(12998)
2015(14325)
2014(13870)
2013(13817)
2012(13045)
2011(12262)
2010(12539)
2009(11519)
2008(11404)
2007(10415)
2006(9530)
2005(8783)
作者
(37307)
(31381)
(31148)
(29004)
(20017)
(14938)
(14080)
(12019)
(11835)
(11182)
(10552)
(10513)
(10113)
(10061)
(9563)
(9405)
(9276)
(9146)
(9026)
(8933)
(8049)
(7663)
(7417)
(7230)
(7171)
(6962)
(6921)
(6880)
(6346)
(6215)
学科
(56178)
经济(56130)
管理(44120)
(43544)
(35315)
企业(35315)
中国(20360)
(20104)
地方(19097)
技术(19070)
业经(16076)
方法(15268)
技术管理(13869)
农业(12143)
(11827)
贸易(11811)
数学(11532)
(11475)
(11405)
数学方法(11398)
(11046)
(10924)
银行(10910)
(10702)
地方经济(10675)
(10536)
(10520)
金融(10520)
(10506)
理论(9979)
机构
学院(186039)
大学(182671)
(77242)
经济(75564)
管理(74185)
研究(66622)
理学(62342)
理学院(61634)
管理学(60814)
管理学院(60432)
中国(51406)
(40067)
科学(39737)
(33772)
(33520)
(30785)
中心(30719)
研究所(30025)
(29732)
(27005)
师范(26782)
北京(25912)
财经(25633)
(25268)
业大(24862)
(24019)
(23072)
农业(22835)
经济学(21810)
师范大学(21167)
基金
项目(119703)
科学(95842)
研究(92807)
基金(83956)
(72352)
国家(71657)
科学基金(62260)
社会(59047)
社会科(56097)
社会科学(56084)
(49887)
基金项目(44396)
教育(41264)
(40440)
编号(38944)
自然(37610)
自然科(36660)
自然科学(36652)
自然科学基金(36034)
(32426)
资助(32143)
成果(31846)
(31339)
创新(28206)
课题(27194)
重点(26742)
发展(26432)
(25950)
(25103)
国家社会(24218)
期刊
(96351)
经济(96351)
研究(58671)
中国(48945)
管理(31760)
(29056)
教育(27436)
科学(25274)
学报(24391)
(24370)
农业(20486)
(19485)
金融(19485)
业经(18826)
大学(18505)
技术(18498)
学学(16575)
经济研究(14794)
图书(13827)
财经(12197)
科技(12181)
问题(12036)
(11930)
技术经济(10835)
(10661)
(10648)
论坛(10648)
商业(9911)
书馆(9836)
图书馆(9836)
共检索到304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蔡瑞林  谢嗣胜  施杨  
除知识共享与知识隐藏两种策略外,研发人员通常会选择介于共享与隐藏之间的中间策略,通过知识操纵管理个体知识。从概念产品语义创新的微观视角入手,依据知识保存理论,构建了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知识操纵、资源获取、政治技能对产品语义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利用377份配对样本数据检验了相关假设。结果表明:知识操纵与资源获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资源获取部分中介了知识操纵与产品语义创新的倒U形关系;政治技能在知识操纵与资源获取的倒U型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调节了资源获取在知识操纵与产品语义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诠释了知识操纵策略的两面性,强调知识型员工同样需要提高政治技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亚峰  赵叶  
基于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产品创新三阶段的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自主研发、外部技术获取与创新价值链动态升级的逻辑和机制,采用我国2009~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对三阶段创新价值链之间互动关系以及自主研发与外部技术获取对创新价值链的不同影响进行研究。在区分不同区域创新过程中的协同性和挤占性基础上,利用全国样本和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分区域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投入等自主研发要素和国际科技交流、中间品进口、对外直接投资等外部技术获取均对创新价值链的提升有显著影响。在不同区域创新价值链方面,东部地区创新要素之间的协同性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平  薛静  周海川  
基于创新理论的知识能力观点,实证研究了科研人员的知识获取能力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科研人员的科技文献知识获取能力、学术交流强度、科研合作强度对其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伟  付振通  
采用元分析法归纳了影响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知识获取的关键因素,建立基于WSR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可表达性、知识嵌入性、知识的异质性、激励机制、沟通机制、动机与意愿、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识别能力和知识挖掘能力是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知识获取的关键影响因素,IT能力和知识搜索能力对知识获取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将为提炼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的知识获取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升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艳华  
基于企业知识理论视角,将外部技术获取与内部研发纳入本土企业全球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以北京地区生物、软件和汽车零部件500家企业为样本,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先进设备引进、技术许可、与大学技术合作对本土企业全球创新有积极影响;外部技术获取广度与深度都有助于企业实现全球创新,其中国外技术获取广度比国内技术获取广度对全球创新的影响更显著;内部研发在外部技术获取与本土企业全球创新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孟庆良  蒋旋  
从当前管理实践出发,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提出众包创新的本质为外部用户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创新运用。构建双边视角下众包创新知识获取机制概念模型,分析双边视角下知识获取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其对知识获取与众包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提升众包创新绩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恒波  林乐  刘世艳  
作为职场"冷"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职场隔离可能对组织和个人造成诸多消极影响。文章使用322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层级回归和拔靴法,分析了职场隔离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探究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和心理复原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职场隔离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心理复原力在调节职场隔离与内部人身份感知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调节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职场隔离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管理者减少职场隔离行为和激发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解决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晓非  
创新能力评价是企业研发人员招聘、筛选以及绩效考核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研发人员的工作特点,建立了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知识"、"信息检索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冒险精神"、"敏感性"、"自我反思"、"追求卓越"11项指标构成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区间数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对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针对各个评价指标没有明显重要程度差别的情况,运用离差最大化思想评价指标,根据指标得分差异程度确定创新能力各指标权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鲲鹏  罗婷  肖星  
本文基于580多万条上市公司互联网招聘数据,分析了近年来各地出台的人才政策,对企业研发人员招聘和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受到人才政策影响的公司,研发人员招聘数量显著上升;第二,政策类型层面,这一效应随着人才政策补贴力度和门槛要求的不同而变化,补贴力度越大、门槛要求越低,则效果越显著;第三,企业特征层面,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更好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人才政策的效果更加显著;第四,城市特征层面,经济发展状况越好、行政级别越高、科研配套环境更好的城市,人才政策效果更显著;最后,人才政策出台后,企业的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和研发效率也显著提升。本文从研发人员招聘的角度,为人才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具体机制和边界条件提供了微观证据,扩充了政府和制度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方面的研究,并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顾远东  周文莉  彭纪生  
研发人员的创造力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基于组织支持感理论,从认知和情绪视角,将创造力效能感和积极情绪引入到组织支持感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关系分析框架中,构建组织支持感→创造力效能感/积极情绪→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理论模型,采用自填问卷法调查248名研发人员,在检验同源方差和问卷信效度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检验理论模型及相应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中国情境下,组织支持感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及其各维度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预测力,其中主管支持的预测力最强;②创造力效能感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组织支持感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积极情绪...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金凤  张博  冯立杰  翟雪琪  
知识获取作为影响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决定着创新的效率与成败。本文在分析已有知识获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而依据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获取特点,从知识的识别和转化、知识的转移和共享、知识的流动等方面系统研究了知识获取的路径,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有利于在提高企业知识获取效率的同时加快其技术创新步伐,以达到最大化组织价值之目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侯贵生  梁亚琪  姜秀娟  高玉峰  
通过改进SECI模型,明晰知识资源在个体内外网络间的传递、整合与创造,实证检验研发人员内外网络协同影响探索式创新的微观过程。研究发现:研发人员在外部网络中的知识搜寻强度能显著提升探索式创新绩效,而知识搜寻的广度和深度则对探索式创新具有倒U型影响;此外,研发人员进行外部知识搜寻能够通过促进内外部知识整合推动探索式创新的产生,但当知识搜寻的广度和深度过高时,会抑制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网络中不同位置的研发人员在“知识搜寻-知识整合”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光华  梁嘉明  杨国梁  
产学研创新绩效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成果。采用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的数据,探讨企业吸收能力、政府研发资助与外部知识获取对产学研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构建了以新产品数量、新工艺数量为因变量的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以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度量的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研发资助与产品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对过程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外部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升泽  
讨论了现有文献中对于云创新内涵的两种观点以及云创新资源获取的研究现状,提出企业各成长阶段下的创新动机与内容差别,应视情况选用不同的云计算网络。在阐述云系统的网络组织本质、网络组织结构和网络特征基础上,对现有云计算种类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与比较。依据资源依赖理论,描述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下对创新资源需求的特点。最后,结合网络理论,探讨云创新中的外部资源获取最优路径、次优路径。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羊柳  傅柱  王曰芬  
【目的】探究概念设计过程知识的获取方法,为设计过程知识的模块化建模和表示提供知识素材,进而实现动态设计过程知识的管理和重用。【方法】从知识内容角度对设计过程知识获取需求进行分析;结合访谈调查法和研究设计的双层流程获取模板对设计过程知识获取实验进行设计;采用访谈调查法初步获取组织内隐性的设计过程知识,利用双层流程获取模板进一步对设计过程知识进行模块化处理。【结果】以某制退机概念设计为例,采用访谈法获取初始设计过程知识;利用设计流程获取模板对设计流程知识进行整理和规范,利用设计步骤获取模板对规范后的设计流程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