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4)
- 2023(6665)
- 2022(5500)
- 2021(4919)
- 2020(3733)
- 2019(8530)
- 2018(8251)
- 2017(14828)
- 2016(8438)
- 2015(9615)
- 2014(9834)
- 2013(9426)
- 2012(9203)
- 2011(8490)
- 2010(8824)
- 2009(7639)
- 2008(7477)
- 2007(6801)
- 2006(6255)
- 2005(6053)
- 学科
- 济(37968)
- 经济(37937)
- 业(18819)
- 管理(18816)
- 中国(17575)
- 地方(16285)
- 企(12740)
- 企业(12740)
- 农(12224)
- 业经(9963)
- 地方经济(9390)
- 发(8888)
- 农业(8633)
- 方法(7814)
- 融(7634)
- 金融(7633)
- 银(7484)
- 银行(7473)
- 行(7396)
- 技术(7102)
- 发展(6678)
- 展(6658)
- 环境(6536)
- 理论(6446)
- 制(6420)
- 学(6342)
- 数学(6301)
- 数学方法(6200)
- 贸(6156)
- 贸易(6145)
- 机构
- 学院(119007)
- 大学(112354)
- 研究(46369)
- 济(45446)
- 经济(44192)
- 管理(38450)
- 中国(34319)
- 理学(31303)
- 理学院(30843)
- 管理学(30196)
- 管理学院(29972)
- 科学(27737)
- 京(26025)
- 所(24329)
- 研究所(21676)
- 江(20717)
- 中心(20701)
- 财(20630)
- 农(20428)
- 范(20106)
- 师范(19889)
- 技术(18882)
- 北京(17416)
- 院(16946)
- 州(16874)
- 职业(16859)
- 业大(16223)
- 教育(15994)
- 省(15813)
- 农业(15583)
- 基金
- 项目(71605)
- 研究(57510)
- 科学(56117)
- 基金(46787)
- 家(40186)
- 国家(39716)
- 社会(33632)
- 科学基金(33266)
- 社会科(31754)
- 社会科学(31751)
- 省(31426)
- 教育(28986)
- 划(26368)
- 编号(25589)
- 基金项目(24165)
- 发(22898)
- 课题(20663)
- 成果(20509)
- 自然(19450)
- 资助(19013)
- 自然科(18965)
- 自然科学(18961)
- 发展(18575)
- 自然科学基金(18559)
- 展(18188)
- 年(17386)
- 重点(17186)
- 规划(15446)
- 部(15204)
- 创(14966)
共检索到203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正安
研发人员是企业创新的主体,如何吸引和保留企业所需的研发人员,成为高科技企业关注的焦点,而研发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作为一种激励策略越来越受到关注。一、研发人员的特征科技型企业研发人员学历高、能力强,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创造性的活动,是脑力劳动过程,不受时间和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贺 林新奇 苏伟琳 宋强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获得竞争优势,创新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研发人员作为创新主体应受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文章结合现有职业通道、绩效考核、薪酬体系理论和研究,以科研A单位的纯研发部门为例,制定适合研发人员的职业通道与薪酬体系整合模型,并将绩效考核嵌入到模型中,充分实现人才开发和管理的激励作用。为类似单位的职业通道、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的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贺 林新奇 苏伟琳 宋强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获得竞争优势,创新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研发人员作为创新主体应受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文章结合现有职业通道、绩效考核、薪酬体系理论和研究,以科研A单位的纯研发部门为例,制定适合研发人员的职业通道与薪酬体系整合模型,并将绩效考核嵌入到模型中,充分实现人才开发和管理的激励作用。为类似单位的职业通道、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的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镇阳
胜任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体特征。胜任力模型就是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品质和工作能力的组合。通过胜任力模型,建立一套标杆参照体系,能够明晰目前企业的人员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拔那些能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的员工,也便于企业有针对性地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研发人员能力培训和发展、职业发展路径规划,同时也有利于与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汪茂泰 吴秀芳
研发人员的薪酬构成通常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技能工资、福利和津贴、项目奖金。其中,项目奖金的设计直接体现了公司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是公司人才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对于激励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因而如何让项目奖金的分配做到科学、公平、合理,使每一个研发小组成员心悦诚服,在实践中,既非常困难又非常讲究技巧。本文以一个软件公司为例,在分析其原有项目奖金分配制度缺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力求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能极大激励研发人员的项目奖金分配方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永周 张金霞 谭园
企业研发人员在战略价值、职业追求、人力资本专有性和团队协作性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特征。本文以此为基点,对企业研发人员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企业研发人员动态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并依据企业研发人员职业生命周期的相继性设计项目与管理导入的动态激励模型,激发研发人员的内在工作动机,防控职业高原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涛
传统的企业薪酬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职位的薪酬模式,它依据员工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大小来支付报酬,强调的是工作过程;另一种是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它依据个人、团队和组织工作绩效的高低来支付报酬,强调的是工作结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基于能力的薪酬模式逐步兴起,试图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与传统的薪酬模式不同,它是依据员工所掌握的并在工作中提供高绩效的能力来支付报酬的新型薪酬模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薄湘平 周琴
研发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如何激励研发人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发人员的特征出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
研发人员 特征 激励 人力资本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利利 许刚全 王方伟
在知识经济时代,研发人员的配置 和积极性的发挥,是企业核心技术能 力的重要来源,而绩效考评与激励是 产生促进作用的重要杠杆。 探寻绩效考评弊端 笔者在对2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发现,目前研发人员的绩 效考评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目的单一、导向不尽合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洁 张建卫 宣星宇
本文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对404名国防科技研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职业使命感与情绪耗竭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情绪耗竭对创新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情绪耗竭在职业使命感与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时间压力分别与挑战性评价和威胁性评价联合调节职业使命感与情绪耗竭关系间的曲线关系以及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即在高时间压力、低挑战性评价和高时间压力、低威胁性评价条件下,职业使命感与情绪耗竭的曲线关系以及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更强。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宏 胡宝民 杨琳 孟红
本文对企业研发人员的职业倾向与激励需求、激励措施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不同职业倾向在激励需求、激励措施上的差异性,提出从工作本身、工资待遇、群体环境和组织环境等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的建议。
关键词:
研发人员 职业倾向 激励需求 激励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文华 肖艳平 刘建云
本研究以龙立荣开发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简缩版问卷和Smith等人提出的五构面工作满意度问卷为测量工具,针对软件研发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得141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对所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及各维度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饶惠霞
胜任力是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国内外胜任力模型相关研究新技术,在对国内外通用科技人员胜任力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中药研发人员为例,构建了研发人员专用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可大致归纳为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人格特质、创新特质、一般能力四大模块,体现了优秀中药研发人员高效完成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
关键词:
胜任力模型 中药研发人员 研发人员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建卫 周洁 李正峰 李海红 任永灿
军工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作为促进军工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是当前军民融合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主题。基于自我决定与特质激活理论整合视角,本文对6家军工企业和研究所共906名研发人员开展实证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发现: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内部动机在二者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分别正向调节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内部动机、创新行为间的关系;主动性人格还正向调节内部动机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创新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云 李锡元 李太
组织内员工生涯适应力到底会强化还是降低其离职倾向?以生涯建构理论为基础,在中国特殊组织情境下,以科技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实证探究了生涯适应力影响科技研发人员离职倾向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越强的科技研发人员往往表现出越低的离职倾向;职业成长机会在生涯适应力与离职倾向间起中介作用;更传统的科技研发人员在有良好职业成长机会时,会表现出更低的离职倾向;传统性对职业成长机会在生涯适应力与科技研发人员离职倾向间的中介机制起调节作用。职业成长机会和传统性不但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生涯适应力强的科技研发人员为何离职率更低,而且也为企业管理者留住生涯适应力强的科技研发人员提供了理论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