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7)
- 2023(13895)
- 2022(12132)
- 2021(11345)
- 2020(9390)
- 2019(21582)
- 2018(21660)
- 2017(41118)
- 2016(22136)
- 2015(24968)
- 2014(25188)
- 2013(25113)
- 2012(23293)
- 2011(21133)
- 2010(21253)
- 2009(19254)
- 2008(18809)
- 2007(16630)
- 2006(14781)
- 2005(13208)
- 学科
- 济(94332)
- 经济(94228)
- 管理(64223)
- 业(61848)
- 企(50895)
- 企业(50895)
- 方法(39276)
- 数学(32313)
- 数学方法(31961)
- 中国(27556)
- 农(26168)
- 地方(25081)
- 业经(22857)
- 学(20801)
- 财(20614)
- 农业(18202)
- 理论(17094)
- 和(16442)
- 贸(16337)
- 贸易(16323)
- 技术(15981)
- 制(15936)
- 易(15714)
- 环境(14835)
- 银(14603)
- 银行(14553)
- 行(14007)
- 融(14004)
- 金融(14000)
- 教育(13650)
- 机构
- 大学(320427)
- 学院(318246)
- 管理(127337)
- 济(123696)
- 经济(120806)
- 理学(109688)
- 研究(108856)
- 理学院(108386)
- 管理学(106486)
- 管理学院(105917)
- 中国(80379)
- 京(69824)
- 科学(68201)
- 财(55683)
- 所(54943)
- 农(51215)
- 研究所(49937)
- 中心(48978)
- 江(47281)
- 业大(47262)
- 范(45315)
- 师范(44819)
- 北京(44656)
- 财经(44344)
- 经(40248)
- 农业(39728)
- 院(39429)
- 州(39132)
- 师范大学(36299)
- 经济学(35531)
- 基金
- 项目(216456)
- 科学(169923)
- 研究(160133)
- 基金(155210)
- 家(134693)
- 国家(133459)
- 科学基金(114659)
- 社会(99339)
- 社会科(93971)
- 社会科学(93949)
- 省(85149)
- 基金项目(83190)
- 自然(74401)
- 教育(73571)
- 自然科(72649)
- 自然科学(72633)
- 自然科学基金(71341)
- 划(71316)
- 编号(66272)
- 资助(63327)
- 成果(54549)
- 发(49193)
- 重点(48048)
- 部(46997)
- 课题(45811)
- 创(44928)
- 创新(41683)
- 项目编号(40839)
- 科研(40681)
- 大学(40503)
- 期刊
- 济(141986)
- 经济(141986)
- 研究(96260)
- 中国(64893)
- 管理(49735)
- 学报(49450)
- 农(47338)
- 科学(46821)
- 教育(41136)
- 财(39964)
- 大学(37535)
- 学学(34881)
- 农业(33170)
- 技术(29570)
- 融(27519)
- 金融(27519)
- 业经(24815)
- 经济研究(21777)
- 财经(21223)
- 图书(20352)
- 问题(18320)
- 经(18064)
- 业(16947)
- 科技(16280)
- 理论(15842)
- 技术经济(15495)
- 商业(14849)
- 现代(14780)
- 实践(14615)
- 践(14615)
共检索到476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辉 闫柳媚
研发工作天然具有即兴特征,而知识转移研究大多涉及即兴。基于北京、上海和广州45个研发团队共193份有效问卷数据,运用跨层分析方法,以实验文化为调节变量,探索研发人员即兴行为对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研发人员即兴行为促进了团队内部知识转移,但实验文化负向调节二者间关系。研究结论对知识密集型组织领导者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即兴行为 知识转移 实验文化 研发人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恒波 林乐 刘世艳
作为职场"冷"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职场隔离可能对组织和个人造成诸多消极影响。文章使用322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层级回归和拔靴法,分析了职场隔离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探究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和心理复原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职场隔离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心理复原力在调节职场隔离与内部人身份感知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调节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职场隔离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管理者减少职场隔离行为和激发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解决思路。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璐 王月梅
研发人员的跨边界行为是影响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证明跨边界行为对创造力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如何提升研发团队成员的跨边界行为仍缺乏深入探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跨越个体-团队两个层次,构建成员促进型调节定向-跨边界行为的影响整合模型,以成员创新自我效能感和个人主动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二者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此外,以领导促进型调节定向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其在此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采用MPLUS 7.0和HLM 6.08软件进行主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采用来自西南地区3家研究院的研发团队中279组领导-成员配对的纵向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团队成员的促进型调节定向对跨边界行为产生积极显著的正向影响;(2)团队成员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和个人主动性在促进型调节定向与跨边界行为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个人主动性对跨边界行为的影响和中介效应显著性均强于创新自我效能感;(3)领导的促进型调节定向会调节成员的促进型调节定向与跨边界行为之间的关系,当领导的促进型调节定向越强时,成员的促进型调节定向对跨边界行为的正向影响也相对更强。研究结果厘清了研发团队中调节定向与跨边界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为跨边界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研发团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应重视员工心理需求、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以及努力实现领导-成员的心理动机匹配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璐 王月梅
研发人员的跨边界行为是影响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证明跨边界行为对创造力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如何提升研发团队成员的跨边界行为仍缺乏深入探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跨越个体-团队两个层次,构建成员促进型调节定向-跨边界行为的影响整合模型,以成员创新自我效能感和个人主动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二者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此外,以领导促进型调节定向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其在此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采用MPLUS 7.0和HLM 6.08软件进行主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采用来自西南地区3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顾远东 周文莉 彭纪生
研发人员的创造力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基于组织支持感理论,从认知和情绪视角,将创造力效能感和积极情绪引入到组织支持感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关系分析框架中,构建组织支持感→创造力效能感/积极情绪→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理论模型,采用自填问卷法调查248名研发人员,在检验同源方差和问卷信效度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检验理论模型及相应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中国情境下,组织支持感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及其各维度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预测力,其中主管支持的预测力最强;②创造力效能感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组织支持感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积极情绪...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熊鑫钰 陈德智
以材料化工行业的研发人员为对象,探究工作激励与研发人员工作稳定性关系,并考虑市场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的激励政策会影响研发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市场不确定性会对这种关系产生调节作用。
关键词:
研发人员 工作激励 工作稳定性 不确定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恒波 朱千林 许衍凤
本文利用357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层级回归和"拔靴法",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了职场欺凌对研发人员知识分享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职场欺凌对研发人员的知识分享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认同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神经质在调节职场欺凌与组织认同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调节了组织认同在职场欺凌与知识分享意愿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只有当研发人员具有较高的神经质水平时,组织认同在职场欺凌与知识分享意愿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才会显著。这些研究结果在理清职场欺凌影响机制,丰富职场"冷"暴力理论的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职场欺凌 知识分享意愿 组织认同 神经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袁乐平 罗立之
留下还是离职对国有企业研发人员来说是重要且艰难的抉择。已有研究基于理性假设分析了人才个体、内部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对人才流动的影响。研发人员流动的现实情况对这样的假设提出了质疑——存在控制幻觉的非理性现象。实证得出,成就动机越强烈,越易引发国有企业研发人员作出流动决策;对就业信息的信心水平偏高,国有企业研发人员越倾向于流动;职业发展规划对研发人员是否流动影响并不显著;与国有企业老资格的研发人员相比,新生研发人员的流动倾向更高。
关键词:
国有企业研发人员 控制幻觉 流动决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永跃 夏正晶 马志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讨真实型领导与组织支持感和新生代研发人员敬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真实型领导与敬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真实型领导的各维度与组织支持感的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组织支持感的各维度与敬业度的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组织支持感在真实型领导与敬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宏 胡宝民 杨琳 孟红
本文对企业研发人员的职业倾向与激励需求、激励措施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不同职业倾向在激励需求、激励措施上的差异性,提出从工作本身、工资待遇、群体环境和组织环境等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的建议。
关键词:
研发人员 职业倾向 激励需求 激励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文华 肖艳平 刘建云
本研究以龙立荣开发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简缩版问卷和Smith等人提出的五构面工作满意度问卷为测量工具,针对软件研发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得141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对所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及各维度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建卫 滑卫军 周愉凡 郑文峰
个体跨界行为与创造力关系是协同创新背景下组织行为研究的一项重要主题,但二者间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晰。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探讨研发人员跨界行为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对8家科技型企业668名研发人员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研发人员跨界行为对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部分中介了二者间关系;(2)领导积极反馈分别正向调节了跨界行为与知识共享、创造力间关系,以及知识共享与创造力间关系;(3)领导积极反馈正向调节了知识共享在跨界行为和创造力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科技型企业激励研发人员跨界行为和创造力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饶惠霞
胜任力是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国内外胜任力模型相关研究新技术,在对国内外通用科技人员胜任力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中药研发人员为例,构建了研发人员专用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可大致归纳为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人格特质、创新特质、一般能力四大模块,体现了优秀中药研发人员高效完成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
关键词:
胜任力模型 中药研发人员 研发人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侯贵生 梁亚琪 姜秀娟 高玉峰
通过改进SECI模型,明晰知识资源在个体内外网络间的传递、整合与创造,实证检验研发人员内外网络协同影响探索式创新的微观过程。研究发现:研发人员在外部网络中的知识搜寻强度能显著提升探索式创新绩效,而知识搜寻的广度和深度则对探索式创新具有倒U型影响;此外,研发人员进行外部知识搜寻能够通过促进内外部知识整合推动探索式创新的产生,但当知识搜寻的广度和深度过高时,会抑制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网络中不同位置的研发人员在“知识搜寻-知识整合”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