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45)
- 2023(20591)
- 2022(17468)
- 2021(15975)
- 2020(13296)
- 2019(30451)
- 2018(30109)
- 2017(57804)
- 2016(31315)
- 2015(34743)
- 2014(34579)
- 2013(34317)
- 2012(31725)
- 2011(28621)
- 2010(28954)
- 2009(26922)
- 2008(26774)
- 2007(24176)
- 2006(21712)
- 2005(19852)
- 学科
- 济(136159)
- 经济(135985)
- 业(107467)
- 管理(103693)
- 企(94070)
- 企业(94070)
- 方法(54912)
- 数学(44019)
- 数学方法(43592)
- 中国(39487)
- 财(39155)
- 农(38632)
- 业经(38413)
- 地方(31431)
- 制(29350)
- 农业(26796)
- 务(25890)
- 财务(25811)
- 财务管理(25768)
- 技术(25296)
- 企业财务(24472)
- 学(24467)
- 理论(23400)
- 和(22809)
- 贸(22730)
- 贸易(22707)
- 易(21968)
- 银(21935)
- 银行(21890)
- 行(21009)
- 机构
- 学院(447437)
- 大学(446442)
- 济(185197)
- 经济(181252)
- 管理(178367)
- 理学(152474)
- 理学院(150794)
- 研究(150766)
- 管理学(148530)
- 管理学院(147670)
- 中国(116241)
- 京(96622)
- 科学(89998)
- 财(89065)
- 所(75014)
- 农(71605)
- 财经(69388)
- 江(68897)
- 中心(68549)
- 研究所(67307)
- 业大(63595)
- 经(62943)
- 北京(61372)
- 范(57879)
- 师范(57375)
- 经济学(55733)
- 农业(55533)
- 州(55128)
- 院(54987)
- 财经大学(51178)
- 基金
- 项目(295075)
- 科学(234215)
- 研究(219206)
- 基金(214565)
- 家(185323)
- 国家(183704)
- 科学基金(159675)
- 社会(140642)
- 社会科(133426)
- 社会科学(133397)
- 省(115577)
- 基金项目(113504)
- 自然(101753)
- 自然科(99417)
- 自然科学(99399)
- 教育(99332)
- 自然科学基金(97650)
- 划(95935)
- 编号(88894)
- 资助(87338)
- 成果(72280)
- 发(65590)
- 重点(65523)
- 部(64943)
- 创(64114)
- 课题(61291)
- 创新(59325)
- 国家社会(58190)
- 制(56806)
- 教育部(56163)
- 期刊
- 济(214150)
- 经济(214150)
- 研究(138748)
- 中国(94111)
- 管理(71895)
- 财(70588)
- 农(66430)
- 学报(65196)
- 科学(62082)
- 大学(50633)
- 教育(50020)
- 学学(47353)
- 农业(45555)
- 融(43323)
- 金融(43323)
- 技术(40328)
- 业经(36561)
- 财经(34707)
- 经济研究(33078)
- 经(29877)
- 问题(28869)
- 业(25678)
- 技术经济(23611)
- 图书(22674)
- 现代(21932)
- 科技(21754)
- 理论(21119)
- 商业(20882)
- 贸(20385)
- 版(19533)
共检索到687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佳 代明
文章通过构建研发产业集聚、制造业升级与创新型城市资源协同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反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全国272个城市的分类数据,对研发产业集聚的"外溢效应"和"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总体而言,研发产业空间集聚能显著推动本地区及周边城市制造业升级,区域创新型城市间的"互补溢出效应"最强,高等级创新型城市之间的"外溢"效果不显著;在以专利作为中介变量检验研发服务集聚是否通过提升制造产品创新功能并提供收益上的剩余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介效应中,区域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发展型城市存在较显著的"研发集聚规模增加—创新产品专利增加—价值链升级"的传导路径,这一机制效果在高等级创新型城市内并不明显。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馨 康志勇 左欠 孙欣奇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金融活动普查数据库,构建了银行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研究了银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效果,并对其中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约束的水平和长期债务融资的获得,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协同集聚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作用会因企业规模、所有制以及所在地区等因素存在差异。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及样本的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为优化产业集聚演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依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馨 康志勇 左欠 孙欣奇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金融活动普查数据库,构建了银行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研究了银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效果,并对其中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约束的水平和长期债务融资的获得,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协同集聚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作用会因企业规模、所有制以及所在地区等因素存在差异。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及样本的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为优化产业集聚演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中华 刘军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从制造业整体来看,专业化(MAR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和产业内竞争(Porter外部性)有利于制造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从分技术层面来看,低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中高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从分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能从多样化集聚中获得更多创新收益,大中型企业能从专业化集聚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从分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新生和年轻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成熟企业创新更多受益...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丰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2003~2011年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并进行了标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本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而且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对周边区域制造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交通发达程度与信息化水平通过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地促进了制造业升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虎 韩爱华
产业空间协调发展兼有产业关联与空间关联的特征,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具有实现产业协调与区域协调的二重协调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03-2016年的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验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所带来的空间协调发展问题。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年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区间,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较低,67.37%的城市处于濒临失调衰退区间与勉强协调发展区间;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正向溢出作用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的作用机制具有非线性特征,对本地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先弱化后增强的作用,但对相邻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虹吸效应。因此,建议增强产业与空间的系统性,强化产业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的资源配置能力,发挥产业耦合协调作用促进空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协调 集聚转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童伟伟 张建民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但这一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投入并无显著作用。但是,我国在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不同区域间环境规制对创新活动影响的差异,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等,为中西部地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萍 谢鹏
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上海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指数;用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上海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上海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出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制造业企业没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产业集聚对上海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国有产权比重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家云 张玉 吴石磊
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海归技术溢出、产业集聚与东道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集聚影响及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对中国产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地理集聚具有积极影响,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促进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该效应在不同集聚度行业和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差异显著,其在高技术行业和高集聚度行业中的效应最为显著。
关键词:
海归技术溢出 产业集聚 技术进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冠群 徐妍 安磊
本文利用1996—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测度了产业空间集聚指数,检验了中国制造业集聚过程中Porter外部性驱动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结论为:(1)产业空间集聚可能减少制造业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产品创新能够抑制产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市场份额的侵蚀;(2)出于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的考虑,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提升会促使创新型企业增加创新产出,提高创新水平;(3)随着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日益提高,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化程度提升会迫使潜在创新企业放弃产品创新,从而使得产业空间集聚对市场整体的创新活动表现出抑制作用;(4)由于产业集聚对企业市场份额的影响力度不同、市场份额在企业创新决策中的重要程度不同,产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具有企业所有权性质异质性和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进一步确认了Porter外部性驱动企业创新的机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然 原毅军
本文利用STIRPAT随机模型,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基于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两个方面检验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总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产生倒"U"形影响效应,即当制造业集聚未达到"门槛值"之前,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加剧了环境污染,而一旦集聚水平超过"门槛值",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才能够显现。此外,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倒"U"形曲线"门槛值"位置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绝大部分省份位于倒"U"形曲线的左侧,制造业集聚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而发挥环境正外部性。本文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中部、西部省份,检验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地区及行业异质性。其中,相比于中西部省份,东部省份制造业集聚表现出更为显著加剧环境污染的作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东部省份表现出对环境污染更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西部省份抑制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集聚 环境污染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熊立 谢奉军 祝振兵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161家先进制造业和212家传统制造业研发团队的实证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双元文化通过双元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行业间差异的控制变量影响不显著,企业研发投入则存在正向影响。
关键词:
双元文化 技术创新 行业 研发投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熊立 谢奉军 祝振兵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161家先进制造业和212家传统制造业研发团队的实证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双元文化通过双元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行业间差异的控制变量影响不显著,企业研发投入则存在正向影响。
关键词:
双元文化 技术创新 行业 研发投入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先锋 胡翠群
利用1999-2011年我国制造业15个行业数据,将垂直专业化、产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置于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垂直专业化与产业空间集聚的相互作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加深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要大于对TFP增长的影响程度;产业空间集聚明显促进了TFP增长,表明产业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可能由于我国处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和集聚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等相对低端产业,所以垂直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集聚的交互作用对TFP增长有相对的削弱作用。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产业空间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琴 赵丙奇 郑旭
本文从知识外溢效应、竞争效应及产业协同效应3个方面对科技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理进行研究。对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4个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实证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集聚发展 制造业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