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34)
- 2023(20941)
- 2022(17810)
- 2021(16435)
- 2020(13957)
- 2019(31911)
- 2018(31351)
- 2017(58950)
- 2016(31916)
- 2015(35972)
- 2014(35319)
- 2013(34834)
- 2012(32646)
- 2011(29661)
- 2010(29752)
- 2009(27403)
- 2008(27103)
- 2007(24109)
- 2006(21063)
- 2005(19106)
- 学科
- 济(134990)
- 经济(134852)
- 管理(89821)
- 业(88152)
- 企(71417)
- 企业(71417)
- 方法(59048)
- 数学(51351)
- 数学方法(50763)
- 中国(40067)
- 农(36040)
- 财(33346)
- 贸(31337)
- 贸易(31317)
- 易(30395)
- 业经(29886)
- 地方(29774)
- 学(27187)
- 制(25478)
- 农业(24310)
- 技术(23825)
- 银(23438)
- 银行(23367)
- 融(23145)
- 金融(23142)
- 行(22406)
- 理论(20165)
- 务(20146)
- 财务(20089)
- 财务管理(20036)
- 机构
- 大学(455141)
- 学院(453420)
- 济(191681)
- 经济(187999)
- 管理(172111)
- 研究(161249)
- 理学(147888)
- 理学院(146176)
- 管理学(143647)
- 管理学院(142806)
- 中国(123953)
- 科学(98600)
- 京(97351)
- 财(86356)
- 所(82562)
- 农(81731)
- 研究所(75040)
- 中心(73751)
- 业大(69378)
- 财经(68376)
- 江(68335)
- 农业(64622)
- 经(62274)
- 北京(61798)
- 经济学(58922)
- 范(58536)
- 院(58077)
- 师范(57791)
- 州(54341)
- 经济学院(53194)
- 基金
- 项目(303537)
- 科学(238730)
- 基金(220924)
- 研究(216731)
- 家(195458)
- 国家(193838)
- 科学基金(164910)
- 社会(138487)
- 社会科(131459)
- 社会科学(131427)
- 省(118466)
- 基金项目(115890)
- 自然(107632)
- 自然科(105250)
- 自然科学(105217)
- 自然科学基金(103383)
- 划(100796)
- 教育(99936)
- 资助(90912)
- 编号(85626)
- 成果(69703)
- 重点(69236)
- 发(68405)
- 部(67076)
- 创(66205)
- 创新(61457)
- 课题(60308)
- 科研(58830)
- 国家社会(58117)
- 教育部(57205)
- 期刊
- 济(208332)
- 经济(208332)
- 研究(133414)
- 中国(94753)
- 学报(76000)
- 农(73754)
- 科学(69064)
- 财(66139)
- 管理(65039)
- 大学(56981)
- 学学(53632)
- 农业(50402)
- 教育(48902)
- 融(45558)
- 金融(45558)
- 技术(39471)
- 经济研究(34879)
- 财经(33710)
- 业经(33567)
- 经(29105)
- 业(28685)
- 问题(27916)
- 贸(27614)
- 国际(25647)
- 技术经济(22810)
- 统计(22238)
- 世界(22042)
- 科技(21943)
- 版(21739)
- 图书(21326)
共检索到689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志勇
本文基于2008年中国四位数行业数据的计量检验和分析,研究了研发投资、FDI与国际贸易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变量对行业创新都有显著的正效应,但是这些正效应的产生也会受到一定的外界条件限制,本文验证了在技术水平和外资参与程度不同条件下各变量的创新能力效应,结果发现,在高水平行业和外资参与程度较低的行业,研发投资和国际贸易的正效应显著,而在低技术水平行业,仅国际贸易的创新能力效应显著,在高外资参与行业,则都不显著。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红忠 侯晓辉
国际贸易对一国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的这种效应,不是通过增加一国研发投入而是通过提高研发投入的利用效率来实现的。通过引进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商品和技术,获得处于世界技术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借鉴先进的研发管理技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进出口规模 研发投入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怡
本文运用我国1998-2006年27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国际贸易的行业间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出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正向的上拉作用,进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负向的下拉作用。但进出口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不同,出口贸易对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均有上拉作用,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大于后者;进口贸易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下拉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上拉作用。基于上述结论,促进出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适当控制最终消费品等产品的进口,有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制造业 相对工资 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煌 张秀英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贸易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估算了我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直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还能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倒逼技术创新间接影响贸易发展。总体上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煌 张秀英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贸易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估算了我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直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还能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倒逼技术创新间接影响贸易发展。总体上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姜凌 曾珠
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验证了一国的发明专利对该国贸易出口的直接促进作用;并通过中日两国的比较分析,发现日本的创新活动对该国的贸易出口促进作用比中国更显著。这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国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对该国的贸易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数据的比较显示,中国在自主知识创新方面同日本相比,差距是显然的。积极发展和完善我国创新系统,大力培育以知识优势为核心的国家竞争优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发明专利 自主创新 知识创新 贸易竞争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蕾 叶华平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描述了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一众所周知的结论对中国是否适用呢?本文利用专利授权数量和进出口额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协整检验和因果检验,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与对外贸易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与对外贸易之间确实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根据这一结论,我们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姚颐 凌玥 李岩琼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美国政府的贸易诉讼调查后,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产生的影响。文中将海关数据库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库进行匹配,对超过300万条海量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发现美国政府发起的贸易诉讼迫使我国出口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即以增加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应对贸易打击。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处行业的全球价值链GVC指数、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这两个机制在发挥调节作用。最后,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创新是实质性创新,证据是在遭受贸易诉讼后,企业创新产出与未来四到六年的营业利润率呈显著正相关。为了保证结论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大量的稳健性检验。总之,论文研究了在中美贸易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创新战略产生的影响,论文结论为监管层监管和企业应对出口挑战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贸易诉讼 出口 创新 研发投入 专利申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军
一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创新,而研发活动是创新的重要来源。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中国贸易投资一体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发现,贸易一体化对研发投入没有影响,投资一体化对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作用,基于生产、贸易和投资的全球化对研发投入有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中国目前的要素密集度和企业规模水平不利于研发投入的增加。
关键词:
贸易投资一体化 主成份分析法 研发投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鹏 张可盈
为探究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利用中国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以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为门槛变量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存在明显的研发资金投入单一门槛和研发人力投入双重门槛。在低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高研发资金投入地区,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在低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抑制了区域科技创新;在中等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不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高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钻石 张娟华
本文利用外部金融依赖度、有形资产率两个与金融市场相关的指标对金融发展水平与贸易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把贸易行业SITC 4位分类数据转换成工业行业ISIC 3位分类数据后,利用多国行业面板数据,对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了回归。6个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回归系数都表明,金融发展会促进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出口和形成比较优势,但是金融发展不利于有形资产率高的行业出口并且会降低其比较优势。对行业净贸易额和净出口比较优势表示的贸易结构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金融发展是影响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贸易结构 比较优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靳娜 傅强
FDI的技术溢出不是自发产生的,溢出效应受到东道国国内的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其中两个重要因素是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本文利用工业部门2005—200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在考虑了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中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情况下,检验了FDI横向溢出和纵向溢出,分析了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我国的横向溢出和后向溢出不显著,前向溢出显著;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对外商在华投资的溢出效应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吉阳 程宝栋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就北京市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北京市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对进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而北京市金融发展结构、效率对进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作用并不明显;北京市金融发展各指标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并未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也就是说,北京市金融发展未能给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提供充分的经验证据和支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文章利用1994-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结合各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构造贸易溢出变量,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贸易增加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量;中西部地区由于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贸易仅仅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量产生影响,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和中西部应该实施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基于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基于比较优势。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技术溢出 人力资本 创新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经 刘厚俊
本文对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在我国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影响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产生的技术溢出对创新有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差异。从全国层面上看,贸易和知识产权对技术进步促进作用不显著;基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对东部地区技术进步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中部地区,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进步效应明显;但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水平的"门限效应",促进技术进步的溢出条件尚未发生作用。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知识产权 门限效应 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