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0)
2023(16969)
2022(14680)
2021(13992)
2020(11659)
2019(26609)
2018(26254)
2017(50263)
2016(28022)
2015(31568)
2014(31577)
2013(30884)
2012(28650)
2011(25794)
2010(26121)
2009(24490)
2008(24391)
2007(22140)
2006(19930)
2005(18025)
作者
(81919)
(67928)
(67635)
(64505)
(43600)
(32608)
(30841)
(26528)
(25905)
(24845)
(23220)
(23075)
(21859)
(21794)
(21483)
(20862)
(20485)
(20431)
(19643)
(19578)
(17036)
(17018)
(16560)
(15583)
(15471)
(15264)
(15256)
(15036)
(13892)
(13495)
学科
(102033)
经济(101887)
管理(91046)
(81316)
(70165)
企业(70165)
方法(43825)
数学(36463)
数学方法(35882)
(33032)
(29509)
中国(28511)
(26253)
业经(25005)
(24075)
(20835)
财务(20748)
财务管理(20697)
地方(20101)
企业财务(19623)
理论(19523)
(19082)
农业(19077)
贸易(19070)
(18972)
银行(18906)
(18550)
(18328)
(17902)
(17696)
机构
大学(394997)
学院(393365)
管理(152821)
(150640)
经济(146882)
研究(134395)
理学(129363)
理学院(127861)
管理学(125576)
管理学院(124833)
中国(103245)
(85980)
科学(84031)
(76716)
(68969)
(66473)
研究所(62159)
(61871)
中心(61309)
业大(58993)
财经(58370)
北京(54727)
(52770)
农业(52104)
(52087)
师范(51522)
(49469)
(49093)
经济学(43874)
(43460)
基金
项目(258490)
科学(201330)
研究(189970)
基金(184799)
(161479)
国家(160068)
科学基金(136039)
社会(116282)
社会科(109892)
社会科学(109861)
(101503)
基金项目(96847)
自然(89081)
教育(87864)
自然科(86940)
自然科学(86917)
(85708)
自然科学基金(85332)
编号(78704)
资助(76946)
成果(66343)
重点(58085)
(56589)
课题(55393)
(54586)
(53305)
创新(49697)
科研(49054)
项目编号(48880)
(48856)
期刊
(177249)
经济(177249)
研究(120542)
中国(84403)
学报(65372)
(61808)
(61553)
管理(61391)
科学(58688)
大学(49638)
教育(49550)
学学(46413)
农业(41867)
(38973)
金融(38973)
技术(34602)
财经(29119)
业经(28423)
经济研究(26472)
(24880)
(22567)
问题(22091)
图书(21680)
(19647)
理论(19531)
科技(18689)
现代(18481)
技术经济(18388)
实践(17774)
(17774)
共检索到608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贾明  
管理学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涉及有关机制、路径和对策研究的文献,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似乎并不清晰,影响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管理研究是典型的应用基础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提高管理研究的有用性,从理论机制分析到政策建议落地这一过程形成闭环就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差异,理清各个环节分析的要点和难点,充分说明从开展机制分析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到开展路径分析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再到开展对策分析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构建起管理研究研以致用的方法论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学改革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推力,也是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支撑。天津职业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坚持以研促教、以研致用,积极发挥科研引领学校内涵建设的先导作用,产生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升了科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曙亮  
初涉职场走上会计之路A君,是那种叫人一见便会产生信任的人。1998年,A君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施工企业的项目部任会计。与其说是会计,倒不如说报账员更为合适,因为公司采取的是集中核算制,A君只需到公司借一定金额的备用金,项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皆刚  
民初边疆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引发各界的关注与热议。新学地理社团中国地学会,倡言学以致用,本专门学理研究边疆,提议殖产兴业发展边疆,以维系人心巩固国基,并上书当道以为国用。然而限于国家的实力,在边疆地区不言进取,维持现状亦是奢望,中国地学会只能搜集、留存证据,以待国力复兴后有所作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歆杰  
只有根本建设思路转变为建以致用,才有可能让优质教学资源"真正有用"。只有平台和资源提供者不断提供优质服务,在线开放课程才有可能获得有效应用。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以下简称[2015]3号文)可视作我国在"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因此笔者将其与有前后继承关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雁  
从阅读文化学的视角,叙述莫言从偷读闲书以娱心神起步,不断在中外书林里撷英咀华,终于转型成为一个随心所阅、学以致用的善读者的经历,重点考察其在童年所接受的中国文学作品,以及胶河流域民间传说和乡土文化对其人文底蕴和文学创意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说明"书籍之善,益人神智"的阅读文化学道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丽梅  
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EASB)创立于1982年,前身为新加坡东亚商学院,是一所经过新加坡教育部注册和我国教育部门认证的高等教育学府。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办学理念的发展,学院将更多的精力和目光放在了教育改革创新上,不断调整自身办学理念和教育方向,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术影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静  
实训教学作为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关键。学以致用的文秘专业实训教学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具有特色,效果较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道燕   蔡杨   宋丙辛   申宇   安崇颖  
文章选取2018—2022年我国沪深A股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和海外留学经历三维视角实证分析CEO教育经历对能源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边界机制。结果表明: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CEO呈现受教育程度高、理工科专业背景为主、工商管理专业背景为辅、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较少等特征;CEO受教育程度高、工商管理专业背景和理工科专业背景均能显著提升能源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而海外留学经历不能显著影响能源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此外,受教育程度、工商管理专业背景和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正向影响作用仅存在于CEO和董事长两职分离的能源企业,表明良好的内部治理环境是CEO教育经历发挥作用的情境条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鲁涛  张志刚  
教学理念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形成、内化和积淀,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教学实践。"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教学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实践为核心与落脚点,全面立体的展示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教学理念中,学生被看作是有丰富个性的、认知在不断发展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的个体和群体。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中国的复兴和发展依靠的是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我国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永利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创新教育理念是关键。中国古代的"求是""致用"与西方的"尊学""崇术"的教育理念都揭示出治学的两条道路。回顾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是"与"用"的分离和统合贯穿其间。大学的发展既有适应国家社会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又有适应科学探究、人才成长、知识传承的自身发展规律。追求真理、服务社会,以自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在历史和现实中体现大学精神,将"趣在求是、学以致用"视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一枚  徐敏  
科学研究对于高职院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载体与平台,是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驱动力。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应明确思路,深化科研内涵,找准科研切入点,深化产学研合作。同时,通过统筹经费管理、加强科研培训、建立激励机制、整合科研资源等措施,提升学校科研工作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