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0)
- 2023(11827)
- 2022(9622)
- 2021(8901)
- 2020(7404)
- 2019(16746)
- 2018(16646)
- 2017(31641)
- 2016(17495)
- 2015(19903)
- 2014(19984)
- 2013(19660)
- 2012(18182)
- 2011(16577)
- 2010(16519)
- 2009(15846)
- 2008(16032)
- 2007(14396)
- 2006(12963)
- 2005(12388)
- 学科
- 济(75180)
- 经济(75074)
- 管理(53277)
- 业(48225)
- 企(40204)
- 企业(40204)
- 方法(30515)
- 数学(26264)
- 数学方法(26021)
- 中国(24508)
- 财(21462)
- 制(20404)
- 农(19641)
- 业经(17355)
- 贸(16407)
- 贸易(16391)
- 易(16102)
- 学(14605)
- 体(14515)
- 银(14467)
- 银行(14447)
- 行(13888)
- 融(13736)
- 金融(13731)
- 务(12578)
- 财务(12542)
- 财务管理(12515)
- 农业(12269)
- 企业财务(11967)
- 体制(11964)
- 机构
- 大学(262762)
- 学院(255643)
- 济(116592)
- 经济(114515)
- 研究(93998)
- 管理(92843)
- 理学(78360)
- 理学院(77472)
- 管理学(76379)
- 管理学院(75885)
- 中国(75514)
- 财(57588)
- 京(55948)
- 科学(51446)
- 所(47272)
- 财经(45070)
- 研究所(42280)
- 中心(41712)
- 经(41112)
- 经济学(38773)
- 江(38169)
- 农(37056)
- 北京(36326)
- 经济学院(34699)
- 范(34068)
- 师范(33782)
- 财经大学(33630)
- 院(33301)
- 业大(31927)
- 州(30189)
- 基金
- 项目(160970)
- 科学(128330)
- 基金(120693)
- 研究(120487)
- 家(104973)
- 国家(104175)
- 科学基金(88623)
- 社会(81198)
- 社会科(77066)
- 社会科学(77048)
- 基金项目(61944)
- 省(57469)
- 教育(55281)
- 自然(53368)
- 自然科(52158)
- 自然科学(52145)
- 自然科学基金(51292)
- 划(50120)
- 资助(49778)
- 编号(46382)
- 成果(40665)
- 部(38525)
- 重点(36926)
- 国家社会(35686)
- 制(35094)
- 发(34195)
- 教育部(33812)
- 课题(33028)
- 中国(32932)
- 创(32669)
- 期刊
- 济(131857)
- 经济(131857)
- 研究(86914)
- 中国(54606)
- 财(46175)
- 学报(38474)
- 管理(37111)
- 科学(36476)
- 农(35439)
- 融(31701)
- 金融(31701)
- 大学(30540)
- 学学(28420)
- 教育(28070)
- 财经(25004)
- 农业(23517)
- 经济研究(21861)
- 经(21632)
- 技术(19849)
- 问题(18252)
- 业经(17897)
- 贸(17249)
- 国际(15955)
- 世界(15737)
- 业(13214)
- 现代(12234)
- 技术经济(11959)
- 版(11945)
- 理论(11643)
- 图书(11076)
共检索到406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晨
伴随着矿业大开发的进程,中日两国在16世纪前后形成了独特的分层货币制度,贵金属与贱金属在不同交易层次充当货币职能。然而,两者的演进轨迹出现了较大歧异——日本较快实现了分层货币制度向单一贵金属本位的转变,而中国的分层货币制度则呈现粘滞与维持的状态。这与两国的资源禀赋与历史制度有着重要关联,日本的货币分层具有内生性特征,通过对矿权的控制与白银铸币化实现了贵金属与贱金属的主辅币联系,并通过历次货币改铸降低了货币成色;中国的货币分层具有外生性特征,无法通过制度变革来实现向单一本位的转化,因而多是使用信用创造的方法来扩大货币供给,以克服金属货币制度下的天然紧缩性缺陷。"内外有别"是两国货币制度走向歧异的基础条件,也为制度变迁的方向提供了内在动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芳芳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明显。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我国古代货币制度影响深远。在金融危机频发、货币制度改革频繁的今天,有必要沿着历史的轨迹,重新探索我国古代货币制度的产生与演进,并从中探索当前货币制度改革的"中国方案"。我国古代货币制度是一个产生和发展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的,以刑法为主要助力的、高度稳定的货币制度,为我国领先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保驾护航两千年,其优越性显而易见。通过对我国古代货币制度演进的梳理发现,在当代我国货币制度改革进程中应始终坚持维护监管主体的权威性,实现监管手段的多样化,并以维护货币制度和市场经济稳定为主要价值追求。
关键词:
货币制度 演进 多样化 稳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申卫平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贺力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秦池江
“通货原理”从货币数量本身去寻找影响价格的原因,是肤浅的;如果以此来控制货币,无法真正克服经济危机。综观20年中国经济波动及其治理过程,完全归结于货币因素未必符合事实。货币数量说难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我国金融业除了普遍存在一般性的风险以外,还具有其突出的制度性特征。目前化解金融风险的思路,偏重于债权债务的财务处理,对经济金融制度创新不足,病根未除,有可能重蹈覆辙。在化解国内金融风险中,央行和财政部都有责任充当最终贷款人,而且财政的作用优于央行,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
关键词:
货币制度 货币政策 经济波动 金融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勇五
盛行于明清两代的票号,其源起与衰亡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然而,相关研究多囿于研究视角的局限,未能完全阐述清楚其中的逻辑。本文通过对银本位货币制度演进的梳理,进一步证实货币信用制度的变化是导致传统金融体系崩溃的主因,票号的产生、发展与消亡与明清货币制度尤其是银本位制度的兴衰息息相关。
关键词:
货币制度 白银 票号 起因和衰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彦威
文章主要对货币形态、货币制度与货币流通规律进行了研究 ,认为由于国家主权性以及国有经济利益边界的清晰 ,实现统一的世界货币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货币流通规律仍将发挥其独特作用。
关键词:
货币形态 货币制度 货币流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通货稳定问题导师:魏盛鸿教授研究生:林海本文的主题是通货稳定问题。通过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情形和我国经济转轨阶段的特殊背景的分析,强调通货稳定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心环节,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保障。建议我国宏观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傅钰
本文回顾了货币制度从金本位制到纸币本位制的演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汇率决定机制的变迁,重点阐释了传统和现代汇率决定机制中的代表理论。
关键词:
汇率决定机制 货币制度 购买力平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传为 吴晓露
M2/GDP比率持续上升,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1971年信用货币制度建立以来存在的经济现象。为此从货币制度的视角对此进行解读,从中国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等特殊国情做出分析,得出中国M2/GDP比率的增长速度将缓慢下降的结论。
关键词:
M2/GDP比率 货币制度 视角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燕红忠
从明代中叶起,白银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与货币制度中最主要的货币形态。文章从货币供给和信用扩展的机制出发,探讨了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以及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的路径及特点。研究表明:由于政府信用渗透和管理货币的激励不足,白银的货币供给与信用创造主要由民间机构主导,其信用扩张机制包括发行私人银钱票、使用记账与信用货币,以及发展信用票据等途径,进而导致中国逐步形成了由多种不同货币形态和信用层级构筑而成的分散化、区域化的货币体系。在这一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币制变革,本质上是将货币主导权从民间商人手中收归政府,确立国家的垄断发行权和公共信用。金银货币本位选择的争论,反映了中央政府、外国列强和地方政府在主导或分享货币发行权方面的博弈;而两元之争和废两改元则是政府与传统民间金融势力之间对货币主导权的争夺。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转变为信用货币,国家在货币发行和管理中的职能进一步强化,随之而来的战争及通货膨胀则对政府的公共信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幼梅
辽以征战立国 ,其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产生了以外币为主 ,自币为辅 ,布、银、钱同时流通的特殊的货币制度。按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物物交换到以唐币为主 ,自币为辅 ,布、银、钱同时流通的货币交换阶段 (91 6— 1 0 0 4) ;二、以宋币为主 ,自币为辅 ,钱、银、布同时流通的货币交换阶段 (1 0 0 5— 1 0 84) ;三、财政危机爆发和货币制度衰败阶段 (1 0 85—1 1 2 5 )。
关键词:
辽代 货币制度 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