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
2023(1508)
2022(1220)
2021(1166)
2020(906)
2019(1920)
2018(2027)
2017(3418)
2016(2002)
2015(2087)
2014(1979)
2013(1970)
2012(1773)
2011(1676)
2010(1787)
2009(1605)
2008(1575)
2007(1302)
2006(1298)
2005(1117)
作者
(6768)
(5814)
(5482)
(5347)
(3456)
(2853)
(2370)
(2266)
(2127)
(2107)
(1967)
(1954)
(1952)
(1811)
(1791)
(1755)
(1620)
(1610)
(1591)
(1566)
(1542)
(1350)
(1314)
(1297)
(1273)
(1270)
(1240)
(1216)
(1212)
(1167)
学科
环境(7112)
(6489)
经济(6488)
管理(5512)
生态(5428)
(4604)
资源(4210)
土地(3909)
(3342)
(2808)
(2666)
规划(2536)
环境规划(2503)
地方(2498)
农业(2347)
(2253)
(2199)
(1993)
区域(1990)
区域环境(1873)
问题(1832)
生态学(1650)
经济学(1642)
方法(1632)
业经(1523)
(1251)
(1237)
企业(1237)
发展(1218)
中国(1216)
机构
学院(28343)
大学(26855)
研究(12311)
科学(10103)
管理(9940)
中国(9001)
(8592)
(8475)
经济(8372)
理学(8357)
理学院(8217)
管理学(7999)
管理学院(7970)
业大(7148)
(6760)
(6600)
研究所(6491)
农业(6478)
资源(5553)
环境(5469)
中心(5298)
(4994)
科学院(4706)
(4683)
(4576)
(4562)
师范(4542)
农业大学(4486)
北京(4310)
(4100)
基金
项目(23138)
科学(17879)
基金(16571)
(15904)
国家(15806)
研究(14935)
科学基金(12853)
(9443)
基金项目(9426)
自然(9253)
社会(9217)
自然科(8845)
自然科学(8843)
社会科(8666)
社会科学(8664)
自然科学基金(8649)
(8156)
资助(5992)
重点(5821)
教育(5623)
(5619)
编号(5279)
计划(5265)
科技(5191)
生态(4856)
(4439)
(4410)
科研(4398)
创新(4212)
(4188)
期刊
(11919)
经济(11919)
(7352)
学报(7166)
科学(6954)
中国(6329)
资源(5249)
研究(5124)
农业(5092)
大学(4786)
学学(4740)
生态(3482)
林业(3442)
(3151)
业经(2454)
管理(2292)
科技(2238)
业大(2148)
(2093)
国土(2002)
环境(1977)
自然(1880)
(1781)
土地(1733)
(1570)
(1507)
问题(1415)
科技大(1392)
科技大学(1392)
农业大学(1380)
共检索到39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俭民  王家骥  刘晓春  
本文通过对矿山废弃地及其恢复情况调查,分析了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方向及蕴藏的产业机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锦义  于艺婧  王雅云  宋雁航  
包含矿山废弃地的现代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废弃采石场等特殊的矿山开采迹地景观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创造该类型农业园的特色观光景点和休闲娱乐设施。以宜兴市金山农业生态园和宜兴市华东生态休闲园为案例,从环境水系整治、边坡处理、宕口迹地、废弃建筑物、局部地形地势、坡地复垦种植等多个方面,分析探讨休闲农业园中矿山废弃地的改造利用方式和创意设计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正举  刘金平  
矿山废弃地高效再利用日益引起社会关注。"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资源管理观的提出为分析与构建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深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管理研究提供了崭新思路。本文以"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理论为基础,首先归纳了矿山废弃地属性认识、再利用特征,认为矿山废弃地具有环境问题、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其再利用是矿山废弃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再生过程;并从法律法规建设、复垦利用实践、交易市场形成等方面分析了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的现实基础;然后构建了"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并分析探讨了其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过程,以期建立矿山废弃地价值有效运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煜  刘洁羽  周艳  胡荣云  冯磊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大型城市项目建设中遗留下许多工矿废弃地,开展这些工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工作,对城市再造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辽宁省海城市教军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现状条件,引入生态恢复学理念,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物进行降解,并利用工程技术措施对环境进行优化,使原本污染、破败的工矿废弃地环境得以修复,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历史文脉对景观环境进行重建,实现工矿废弃地的更新和再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秀艳  雷海清  李发勇  闫田力  吴志钢  何家骅  
采用方差分析及隶属函数等方法对苍南矾矿废弃地引入的18种环境修复植物的生长与生理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分蘖高生长量在草本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冠幅生长量在木本植物间差异极显著(P<0.01);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SOD和CAT酶活性)在18个植物种间呈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植物对矾矿废弃地环境的适应性是不同的,进行植物筛选是生态修复的关键和必要环节。综合生长与生理适应性表现,认为美丽胡枝子、新银合欢、构树和香根草是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适生先锋物种,特别是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的美丽胡枝子和新银合欢对废弃土壤中N元素及有机质的积累有积极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波  包志毅  
矿区废弃地等受损景观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是目前的热点问题。但目前的研究往往只进行定性分析,因此,不能为成功地恢复和重建受损景观提供更准确的量化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在土地利用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景观异质性指标对受损景观的生态恢复和重建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提高结果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晓旭  蔡体久  王笑峰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能增加采石场废弃地的养分含量,各栽植类型中除土壤下层速效磷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小于1,下层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大于10外,其他养分指标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在1.05~3.17。同种植被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客土保苗剂方式是对采石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的最优整地方式。在植被恢复时间为5年后,客土和原土方式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在同一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  李道亮  
为了科学评价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进而确定不同废弃地间植被恢复的优先顺序,根据土壤、地形、气候、废弃地现状各方面因素对植被恢复难易程度的影响,建立了各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将三标度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优势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模型。对辽宁阜新市矿区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该模型能够为确定矿区植被恢复的难易程度以及优先顺序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芳清  张丽萍  谢宗强  
废弃地是一类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对三峡地区的矿山废弃地、退(弃)耕地、工程建设废弃地、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废弃地、砍伐迹地等废弃地类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地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一般规律,对该地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对策及其方法与步骤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人类干扰是该地区废弃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废弃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应该遵循规划系统性、设计与施工生态性、目标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等原则。而土壤基质的固定与恢复、先锋群落的构建、后期管理中生物多样性的逐步丰富是三峡地区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三个关键的步骤与内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邵怡若  许建新  薛立  杨振意  吴彩琼  卢广超  
以黄石市黄荆山的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在种植槽、挡土墙和飘台设置3个固定样地,测定其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个样地的土壤容重显著增大,毛管空隙度、非毛管空气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减小。各样地土壤pH减小或稳定,有机质、全N、全P、碱解N、有效P、有效K的含量增加,全K的含量减小,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挡土墙和飘台的增大,而在种植槽减小。2013年飘台的有机质、氮、有效磷含量,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大于种植槽和挡土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艳平  罗福周  王博俊  
为探索可持续发展观下矿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推动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革新,论文引入朴门设计理论,研究其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及运作过程;结合王石凹煤矿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了分区规划、扇形分析及循环布局等设计模式的应用现状,并对2014—2016年间王石凹煤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朴门设计能够把煤矿土壤重金属污染区纳入生态建设分区规划中,加快煤矿废弃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促进生态平衡建设,推动煤矿废弃地生态系统融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现煤矿废弃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是适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有效规划设计模式。研究结果能为矿区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甘敬  
北京山区是首都的生态涵养带和水源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长期开采,矿区的土地资源和植被景观破坏相当严重,对首都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分析关停废弃矿山对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生态修复的策略和技术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泽政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紧紧把握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政策机遇,在利用工矿废弃地资源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复垦工矿废弃地13427亩,通过对采煤塌陷地复垦整理和废弃窑厂、矿山综合治理,增加农用地9730亩,补充建设用地指标8308亩,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统筹了城乡用地布局,改善了生态宜居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闫烨琛  赵廷宁  张艳  王美琪  胡平  杨凝  陈童  
为揭示不同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废弃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选取白杨Populus tomentos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黄栌Cotinus coggygria和油松+黄栌5种典型植物恢复措施,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采用措施后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通过5种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进行修复后的土壤粒径均主要分布在0.25~10.00 mm;②相比较于白杨、油松、黄栌、油松+黄栌4种恢复措施,侧柏恢复措施下土壤容重降低了2.51%~29.83%、土壤孔隙度增大了7.49%~24.16%、土壤持水量升高了3.74%~24.03%;③5种不同植物恢复措施治理后的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比深层提高1.36%~24.30%;④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不同植物恢复措施下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率、土壤孔隙度等指标分析得出:矿区土壤物理性质质量从高到低排序为侧柏、油松+黄栌、油松、黄栌、白杨,其中侧柏、油松+黄栌、油松3种植物恢复措施最后综合得分无显著差异,即在采石矿的生态恢复中优先依次推荐。图4表3参2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联军  张博  
我国石料矿山数目较多且分布广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景观和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与其他矿种的采矿迹地相比,石料矿山采矿迹地具有污染少、区位好、残余资源易于利用、后期地基处理容易、治理效益显著等特征,因而,其治理模式与一般采矿迹地的治理也应有较大区别。笔者建议采用"多挖少填"的再开发式治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