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6)
- 2023(10249)
- 2022(8577)
- 2021(7969)
- 2020(6277)
- 2019(14168)
- 2018(13963)
- 2017(26204)
- 2016(14474)
- 2015(16146)
- 2014(16279)
- 2013(15945)
- 2012(15388)
- 2011(14254)
- 2010(14471)
- 2009(13480)
- 2008(13564)
- 2007(12377)
- 2006(11392)
- 2005(10646)
- 学科
- 济(66374)
- 经济(66312)
- 管理(43306)
- 业(36756)
- 企(28757)
- 企业(28757)
- 中国(20800)
- 农(20519)
- 方法(20230)
- 地方(19897)
- 数学(16741)
- 数学方法(16416)
- 学(15624)
- 环境(15592)
- 业经(15312)
- 财(12959)
- 发(12704)
- 农业(12659)
- 制(12228)
- 地方经济(11009)
- 和(10760)
- 融(10735)
- 金融(10735)
- 银(10593)
- 银行(10571)
- 贸(10412)
- 贸易(10400)
- 行(10315)
- 资源(10189)
- 易(9991)
- 机构
- 学院(210337)
- 大学(207970)
- 济(82881)
- 经济(80880)
- 研究(78340)
- 管理(77044)
- 理学(64555)
- 理学院(63753)
- 管理学(62424)
- 管理学院(62051)
- 中国(61655)
- 科学(49480)
- 京(47061)
- 所(41037)
- 财(38825)
- 农(38747)
- 研究所(36802)
- 中心(36243)
- 江(34415)
- 业大(31267)
- 北京(30499)
- 范(30445)
- 农业(30171)
- 师范(30131)
- 财经(29681)
- 院(28885)
- 州(27934)
- 经(26717)
- 省(26122)
- 经济学(24444)
- 基金
- 项目(134516)
- 科学(104941)
- 研究(98748)
- 基金(94942)
- 家(83716)
- 国家(82986)
- 科学基金(69840)
- 社会(61997)
- 社会科(58660)
- 社会科学(58639)
- 省(53748)
- 基金项目(49194)
- 划(45033)
- 自然(44338)
- 教育(43979)
- 自然科(43065)
- 自然科学(43054)
- 自然科学基金(42199)
- 编号(40877)
- 资助(39229)
- 发(34708)
- 成果(33641)
- 重点(30725)
- 课题(29183)
- 部(28968)
- 发展(27675)
- 展(27216)
- 创(27059)
- 国家社会(25582)
- 创新(25424)
- 期刊
- 济(103902)
- 经济(103902)
- 研究(63276)
- 中国(53378)
- 农(37170)
- 学报(34093)
- 科学(32792)
- 管理(29764)
- 财(28701)
- 教育(25834)
- 农业(25722)
- 大学(25440)
- 学学(23629)
- 融(20721)
- 金融(20721)
- 技术(18540)
- 业经(18505)
- 经济研究(15582)
- 财经(14323)
- 资源(13780)
- 业(13245)
- 问题(13147)
- 图书(12730)
- 经(12400)
- 理论(11343)
- 版(10579)
- 实践(10387)
- 践(10387)
- 技术经济(10129)
- 科技(10074)
共检索到341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文飞 李国平 韩先锋 曹强
围绕矿产资源开发中涉及到的土地流转价格的扭曲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地表权与地下权二者矛盾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征地过程中的农村集体利益的损失,而土地流转过程中缺少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来平衡各方利益。因此,在肯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地位的前提下,对我国土地流转价格进行了机理分析。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中土地流转的生态补偿机制缺失问题,以存在交易成本的例子进行深入探讨,对环境产权分配、环境优化治理进行了理论探析。分析指出:在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中,应尊重民众的客观价值及主观价值损失,并将其反映到土地流转价格中,给予合理的补偿;要推行矿产资源领域产权改革,减少政府扭曲力度,推动矿产领域的市场化进程;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文飞 李国平 吴妹晓 韩先锋
本文针对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涉及到的国家征地所带来的土地价格机制扭曲、补偿机制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在承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地位的前提下,重点考虑了土地价格的形成及利益分成,在此基础上对矿产资源开发中土地使用权转让、环境优化治理及环境产权分配进行了探析。研究表明: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土地价格机制的完善是土地市场有效调节的基础;土地流转应充分体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国家在征地过程中应将负外部成本、民众的主观价值损失反映到土地价格中;要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需要赋予农村集体一定的环境产权,且须与政府在环境治理、环境监督的公共服务定位相结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建良
我国在矿产资源产品国际定价权问题上的教训表明,很多地方政府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存在战略上的错误,这种错误源于对矿产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矿产资源的价值包括了它的稀缺价值、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等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价值组成部分。比照人们打理稀世珍宝的策略,我国现阶段要采取"富人经济"思想指导矿产资源开发。而这种开发战略的实施手段之一就是实行矿产资源价值补偿,保证矿产资源稀缺价值、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正常体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冯春涛 郑娟尔
十八大报告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该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为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市场化机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因此采用何种激励创新体系机制,才能促成政府与民间资本投资的有效整合,才能有效吸纳民间资本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建设,这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为此,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激励机制内涵,当前建立激励机制面临的问题,如:缺乏治理收益回报机制、忽视环境资产产权等。提出了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激励机制的基础,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激励机制体系构成,国家应出台财政、税收和金融扶持政策,建立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蒲志仲
资源经济时代,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带来了生态环境危机,其负外部性已超过外部经济。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补偿相应的负外部性成本,即将消耗的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价值纳入矿产资源价值。相比较而言,征收庇古税是一种较好的解决负外部性的方法。因此,建议小范围的短期负外部性由直接谈判进入生产者成本,具体通过地方政府征收相应的环保和生态保护基金或税进入生产者成本,或普遍对全部碳排放行为征收碳税,或者在消费环节征税。最普通的、也许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消费环节或矿产品制成品的销售环节,以矿产品消费税形式征收与矿产资源消费相关的负外部性成本或所消耗的生态环境资源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海霞 苏珺
面对矿产资源开发中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对矿山、矿区、矿城以及资源型地区的补偿行为,采用相应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使环境毁损责任主体负担环境成本,并对保护、治理改善环境行为进行补偿,尽可能恢复环境的原有功能,是涉及市场机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综合制度安排。
关键词:
矿产开发 环境补偿 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丹辉 渠慎宁 李鹏飞
本文在对稀有矿产资源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采用"环境优先策略分析法"(Environmental Priority Strategy Methodology,EPS),对六大类22种稀有矿产全寿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估。结果显示,在现有可得数据中,铂族金属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较大,石墨的环境影响最小。鉴于稀有矿产资源作为关键原材料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应加紧制定实施稀有矿产资源国家战略,积极应对稀有矿产资源领域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实现稀有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维护国家资源安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凯雄 朱军林 董亮 科洛玛
本文回顾了世界非燃料矿产资源开发的历史,阐述了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虽然非燃料矿产有巨大的消耗,但是世界储藏量反而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新矿脉的勘探、采矿和金属回收技术的提高、替代产品的不断涌现;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和土地利用政策的改变限制了一些矿场的开采。在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情况有所不同,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仍很突出。
关键词:
非燃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闽 杨耀红
个旧市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锡都,然而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破坏。本文在分析个旧市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以2008年的数据为主,从矿山地质环境代价和环境污染损失两个方面对个旧市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进行估算,得出2008年个旧市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为1.94亿元,占GDP的1.85%,其中地质环境代价损失为1.20亿元,环境污染损失为6586.5万元。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环境代价核算 个旧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文 王永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春学 李连举 李春雪
由于矿产资源的特殊性,利益分配不均现象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尤为显著,资源富饶的地区经济发展还较为落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大,矛盾冲突多,社会安定堪忧。本文根据对云南部分矿种和矿区的实际调研,利用相关的博弈理论和方法,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和矿区居民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精炼贝叶斯均衡的求解,表明矿产资源开发中企业倾向于向矿区居民分配很低的利益且这种分配策略属于"混同均衡",进而推导出了各均衡点存在的必要条件,并以实际调研案例验证了其存在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从监管、补偿机制及分配制度三个方面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矿区居民 资源开发 矿产开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云甲
通过理论分析、实例计算等方式,研究探讨了有偿使用与资源保护关系、核定回采率与实际回采率测算、合理开发利用评价与强制性回采率标准确定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旨在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或途径。研究表明,有偿使用能提高对资源浪费的抑制能力,但并不能完全保证其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管理应采用有偿使用与开发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模式;核定回采率标准不应迁就某些采矿方法,应主要考虑资源条件,可通过建立统计关系模型来确定;实际回采率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快速、实时、准确测算;有必要且可以通过强制性回采率标准对某些回采率低的采矿方法及采矿企业进行评价与限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源
规范矿业开发秩序、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是当前矿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从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及利益关系协调角度入手,运用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市场秩序理论等理论进行分析,通过对利益主体的自身需求及相互关系的梳理与研究,深入探寻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本质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玉韩 吴尚昆 董延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作为国家资源安全保障的战略核心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内页岩气、锰、钒、钛、钨、锡、锑、稀土、锂、磷等矿产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但受长期以来高强度开发影响,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目前面临着开发布局结构不尽合理,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较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总体不高,以及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较大等问题。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下,亟需优化矿产资源开发保护空间格局,推动矿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功能区划角度出发,在分析总结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特征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考虑了矿产资源本底、生态环境重要程度、交通优势度、缺水程度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要素,构建了以矿业空间格局优化为目标的功能区划指标体系,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采用判别分析法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重点避让区、扶贫开发区、矿业疏解区、限制开发区和适度开发区等五类功能区,分别以生态保护、资源扶贫、高端引领、统筹协调和绿色转型为主导任务统筹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空间格局优化,并针对各功能区特点提出了分区引导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矿产资源 空间格局 功能区划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秀杰
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蒙古矿业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蒙古经济复苏、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蒙古吸引外资的能力正在增强。中蒙在利用中国资金、技术开发蒙古矿产资源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关键词:
蒙古国 矿产开发 中蒙资源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