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3)
2023(9872)
2022(7861)
2021(7046)
2020(5746)
2019(12977)
2018(12901)
2017(24489)
2016(13268)
2015(14593)
2014(14513)
2013(14218)
2012(13185)
2011(11576)
2010(12152)
2009(11504)
2008(12199)
2007(11031)
2006(9899)
2005(9094)
作者
(39299)
(32800)
(32744)
(30746)
(21345)
(15441)
(14660)
(12568)
(12422)
(11896)
(11323)
(11170)
(10551)
(10429)
(10278)
(9993)
(9695)
(9484)
(9438)
(9422)
(8093)
(8054)
(8043)
(7717)
(7385)
(7340)
(7242)
(7176)
(6565)
(6492)
学科
(70631)
(66040)
企业(66040)
(65136)
经济(65041)
管理(55620)
方法(26547)
业经(25494)
(21324)
(20792)
数学(18142)
数学方法(17883)
(17158)
财务(17144)
财务管理(17135)
中国(16750)
企业财务(16182)
农业(15894)
技术(15333)
理论(14788)
(12910)
(12588)
(12492)
(12326)
地方(11277)
企业经济(10952)
(10641)
经营(10500)
(10118)
技术管理(10084)
机构
学院(205205)
大学(200225)
(86448)
经济(84738)
管理(83127)
理学(71346)
理学院(70564)
管理学(69480)
管理学院(69093)
研究(65104)
中国(51612)
(43036)
(40583)
科学(39524)
(34021)
(32562)
财经(32351)
(32128)
研究所(29344)
(29261)
中心(28662)
业大(28509)
农业(26844)
北京(26729)
经济学(26246)
(25358)
(24952)
师范(24736)
商学(23804)
(23732)
基金
项目(130968)
科学(105880)
基金(97120)
研究(95789)
(83726)
国家(82932)
科学基金(73688)
社会(63515)
社会科(60238)
社会科学(60221)
基金项目(51621)
(51537)
自然(47622)
自然科(46618)
自然科学(46606)
自然科学基金(45842)
教育(42485)
(42272)
资助(38194)
编号(37318)
(31624)
(30402)
成果(29312)
重点(29143)
(28699)
(28589)
创新(27495)
国家社会(26586)
课题(25371)
(25131)
期刊
(102235)
经济(102235)
研究(60258)
中国(35849)
管理(35722)
(34831)
(31929)
科学(28707)
学报(27041)
农业(22046)
大学(21157)
学学(20374)
技术(19315)
业经(18032)
财经(16572)
(16492)
金融(16492)
教育(16436)
经济研究(15028)
问题(14622)
(14448)
(13908)
技术经济(12852)
现代(11960)
财会(10733)
世界(10250)
商业(10250)
(9375)
(9340)
资源(9255)
共检索到305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乌拉尔·沙尔赛开  杨海平  
基于矿业城市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及相关专家打分,通过比较全国平均水平,从指标水平质量和增长速度两个层面,构建矿业城市转型阶段识别的指标体系和划分标准,并应用于2012—2015年吉林省15个矿业城市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识别体系可有效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矿业城市转型阶段特征。吉林省15个矿业城市整体上处于"初始转型阶段向基本转型阶段"过渡时期,但资源依赖性特征依然突出,经济发展转型为主导,并引领社会发展、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转型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雅静  
矿业城市是依托不可再生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矿业产业是矿业城市的主导或支柱产业。由于矿业产业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矿业城市转型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盟、苏联等国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矿业城市产业转型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晟晖  
建国以来矿业城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随着对资源的深度依赖往往会陷入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境 ,只有变单一结构为综合型的产业结构才能走出低谷已经成为共识 ,但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本文分析、总结了这些障碍 ,并以德国鲁尔区成功的产业结构转型为例 ,对我国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飏  王士君  叶强  王雪微  
矿业城市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矿业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城市空间会呈现相应的演变过程和格局,城市经济的转型也必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响应。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选取中国33个公认的典型地级矿业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提取空间结构数据进行紧凑度和分形维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力图总结我国矿业城市对比其他类型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度较低,发展呈分散态;矿业城市空间的边界比较复杂,呈不规则状态;矿业城市紧凑度与边界维数呈负相关;矿业城市空间形态受城市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羽  成金华  戴胜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未来我国发展的核心策略。虽然我国的城镇化起点低、起步晚,但是发展空间比较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地位。目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将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矿业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矿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矿业城市转型提出的要求以及矿业城市实现转型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威  
从空间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等方面阐述对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就企业、城市和区域的关系、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的思考;论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矿业城市发展目标的调整,提出矿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那伟  刘继生  
根据对脆弱性内涵及其研究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属于人类活动胁迫型脆弱性的结论,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易损失性等特征。通过分析经济、社会、自然三个子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因素,建立相应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深入分析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评价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为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光洪  
由于受资源递减规律影响,矿业城市的发展必将受到其不合理产业结构的限制。产业结构调整是矿业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其资源与区位优势发展替代性产业是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选择。本文探讨了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原则,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公正  
发展非主业经营 ,进行产业替代 ,实现二次创业是矿业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 ,与矿业经济密切联系的城市经济通过结构调整 ,实施产业结构多元化和城市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持久繁荣的普遍规律。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矿业城市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上述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宏  王冲  牛文庆  
通过对矿业城市劳动力就业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对比分析,认为矿业城市的城乡就业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小幅度增长;第三产业较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增长速度快,而第二产业就业岗位减少,出现严重失业;国有企业、制造行业就业比重下降幅度大,非公有制企业、服务行业就业比重增长较快。经济转型初期,矿业城市国有企业的破产、资产重组等减员增效,结构性失业严重,而非公有制等经济单位吸纳失业人员有限,导致失业人员大量增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康康  刘景双  陈昕  彭小黎  
鞍山市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研究其生态承载力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为鞍山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独特的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鞍山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理论为基础的综合评判法,评价了"十五"期间鞍山市生态承载力状况,探讨了2010年鞍山市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五"期间,鞍山市综合生态承载力处于临界安全状态,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经济压力、资源压力和生态健康等指标发展水平仍较低。生态承载力从超载逐渐转变为盈余状态,系统间协调度不断提高。按照鞍山市总体规划水平预测,2010年鞍山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达到较安全状态,各指标没有低于临界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龙如银  
本文从资源外部性入手,分析了矿产资源的制度外部经济性特点。在分析两种解决外部性问题理论基础上,认为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解决资源外部性问题是可行的。因此,建立矿业城市补偿机制是必要的和紧迫的。并提出了建立矿业城市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飏  王士君  王雪微  
选取8个公认的我国典型地级矿业城市作为研究样本,试图梳理我国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过程,综合探索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自然社会的耦合作用机理,重点研究不同阶段的矿业城市空间形成的动力机理和一般规律。研究表明:矿业城市经历"矿业经济—新型制造业—综合性"的完整发展过程,并呈现"矿业经济是空间发展的初期主导,空间结构随城市职能的升级而演变,空间作用呈现集聚与分散的交替"的演进规律。矿业城市空间发展的过程机理,在于"矿产资源"和"矿业城市功能"的逐步升级,以及各影响因子共同构成的经济力、社会力、政策力在城市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晓磊  张建军  程明芳  徐琴  
采矿活动剧烈干扰了区域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论文在综合国内若干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实例的基础上,提炼系列指标参数,运用Meta分析方法建立并验证了专门针对矿业城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的价值转移模型,并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估算了1987、2001和2014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价值转移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矿业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武安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01年之后呈现快速下降状态;3)从地类面积来看,1987—2014年间武安市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华  
本文对西部矿业城市在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 ,如何调整其自身的产业结构 ,提出了几点新思路。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向多元化主导产业结构转变 ;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 ;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发展开放型经济 ;结合西部大开发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