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
2023(940)
2022(727)
2021(723)
2020(611)
2019(1354)
2018(1375)
2017(2468)
2016(1434)
2015(1668)
2014(1677)
2013(1815)
2012(1626)
2011(1666)
2010(1688)
2009(1623)
2008(1707)
2007(1444)
2006(1415)
2005(1210)
作者
(5201)
(4432)
(4326)
(4137)
(2813)
(2187)
(2050)
(1791)
(1633)
(1631)
(1571)
(1546)
(1541)
(1447)
(1422)
(1383)
(1278)
(1269)
(1259)
(1256)
(1140)
(1109)
(1041)
(1010)
(977)
(969)
(949)
(935)
(923)
(914)
学科
管理(6090)
(5527)
经济(5522)
资源(4233)
(3390)
(2761)
企业(2761)
(2560)
人事(2200)
人事管理(2200)
方法(2039)
环境(2013)
(1977)
(1772)
中国(1673)
数学(1619)
数学方法(1587)
(1493)
地方(1412)
生态(1383)
开发(1326)
利用(1233)
理论(1209)
业经(1166)
农业(1159)
组织(1128)
建设(1101)
(1025)
经济学(969)
图书(915)
机构
大学(23683)
学院(23335)
管理(9474)
研究(9050)
理学(7848)
(7785)
理学院(7757)
管理学(7606)
管理学院(7563)
经济(7535)
中国(6947)
科学(6927)
(5910)
(5281)
研究所(4931)
(4724)
中心(4059)
北京(3832)
业大(3809)
(3787)
农业(3743)
(3678)
资源(3659)
师范(3651)
科学院(3468)
(3238)
(3233)
图书(3229)
(3195)
(3180)
基金
项目(16760)
科学(12778)
基金(11754)
研究(11353)
(10954)
国家(10874)
科学基金(8884)
社会(6677)
(6424)
社会科(6335)
社会科学(6330)
自然(6258)
基金项目(6171)
自然科(5943)
自然科学(5940)
自然科学基金(5840)
(5464)
编号(5063)
资助(4967)
教育(4806)
资源(4174)
成果(4026)
重点(3884)
(3866)
(3628)
计划(3251)
科技(3160)
(3056)
科研(3054)
课题(3050)
期刊
(8918)
经济(8918)
中国(6483)
学报(5335)
研究(4786)
科学(4504)
资源(4465)
图书(4397)
(3722)
书馆(3300)
图书馆(3300)
管理(3076)
大学(2979)
农业(2689)
学学(2502)
(2079)
教育(2038)
情报(1962)
(1777)
技术(1719)
(1633)
中国人(1594)
国人(1594)
业经(1482)
自然(1304)
开发(1293)
(1224)
论坛(1224)
林业(1205)
问题(1202)
共检索到36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袁菊红  胡绵好  张明霞  江玉梅  夏冰  
运用Q聚类法对中国13个不同产地的野生石蒜Lycoris radiata种质资源的28个表型和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并以石蒜变种矮小石蒜L.radiata var.pumila,近缘种玫瑰石蒜L.rosea和红蓝石蒜L.haywardii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结合线L1=14.12处,16个分类运算单位(OTUs)按种聚成了3类,石蒜与矮小石蒜聚为第I类;13个产地的石蒜种质又形成3亚类,其中以江苏江宁的石蒜种质(JS1)外形变异最大。R聚类的结果显示花部性状是近缘种间和不同产地石蒜种质资源区分的重要依据。不同产地的石蒜资源在外部形态、生长发育习性、次生代谢产物加兰他敏质量分数方面存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雷凡  高燕会  朱玉球  刘志高  童再康  黄华宏  
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等5因素4水平,对石蒜属植物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石蒜属植物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模板DNA 50 ng,2.5 mmol.L-1氯化镁(MgCl2),0.15 mmol.L-1dNTP,25.05 nkatTaq聚合酶,0.5μmol.L-1引物。进一步进行梯度退火试验,确定最适宜退火温度为57℃。图7表2参2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英  戴思兰  张秀英  
采用数量分类学方法对31个桃花(Prunuspersica)近缘种及品种进行亲缘演化关系的研究.Q型聚类结果表明新疆桃(Prunusferganensis)与桃花亲缘关系很近,寿星桃类、垂枝桃类、紫叶桃类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R型聚类结果揭示了23个性状特征对进化具有独立的作用.最后,作者还讨论了建立桃花品种分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思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海平  李锡香  沈镝  宋江萍  邱杨  Philipp W.Simon  
对无性繁殖蔬菜资源圃保存的192份大蒜种质的8个鳞茎产量构成数量性状(鳞茎高、鳞茎直径、鳞茎重、鳞芽高、鳞芽背宽、鳞芽数、鳞茎盘厚、鳞茎盘直径)进行了观测、统计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8个数量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依据频次分布和5级分组的惯例,提出了各个性状相应的分级标准;相关分析表明,鳞茎单产与除鳞芽背宽之外的其他7个性状显著相关,其中与鳞茎重和鳞茎直径相关系数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 77和0.726 9;主成分分析表明,与产量相关的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4.84%,在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向量中,以鳞茎重最大、鳞茎直径次之,再次是鳞茎高和鳞芽数;不同种质鳞茎产量差异显著,结合主坐标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志高  童再康  储家淼  高燕会  张露  
以乳白石蒜Lycoris albiflora的鳞茎作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比较9种不同配方对乳白石蒜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MS+1.0 mg.L-1BA+0.1 mg.L-1NAA是最佳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最高诱导率达到100%;通过切割诱导得到的小鳞茎,在MS+5.0mg.L-1BA+2.0 mg.L-1NAA培养基上得到了最好的增殖效果,最高增殖倍数达到15;MS+1.0 mg.L-1BA+2.0 mg.L-1NAA是较好的生根培养基。表5参1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鲍淳松  时剑  张鹏翀  张海珍  徐芸茜  
探讨了施用不同水平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对红蓝石蒜Lycoris haywardii当季和翌年生长季叶片生长状况及鳞茎生物量的影响,并对叶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表明:高用量施用尿素对红蓝石蒜叶片数量、叶片长度、芽数、鳞茎数量以及鳞茎生物量等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红蓝石蒜对磷酸二氢钾的耐受性良好,高用量施用对当年生叶片数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翌年影响不明显;叶片数量与鳞茎生物量呈线性相关关系,与主观评价定性结果相一致,可以利用主观评价法估计鳞茎的生物量动态变化,实时掌握施肥对鳞茎产量的影响效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雅琴  黄雪芳  李冬林  向其柏  
应用薄层层析-荧光测定法研究了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花期前后鳞茎内源多胺质量摩尔浓度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内源多胺与中国石蒜花芽分化的关系。中国石蒜在不同发育期3种内源多胺存在有规律的非同步变化。腐胺和精胺2种多胺变幅较大,亚精胺变幅较小。在开花前的花原基分化期,腐胺质量摩尔浓度明显高于亚精胺和精胺,7月上旬外鳞片、中鳞片、内鳞片和茎尖中腐胺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1.238,1.676,2.313,1.451 nmol.g-1,为同期精胺质量摩尔浓度的1.48,1.90,2.56,1.40倍,亚精胺的1.97,2.69,3.66和2.09倍;花期腐胺质量摩尔浓度下降,而精胺剧增,8...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姜小凤  高燕会  童再康  黄春红  
建立并优化了石蒜属Lycoris植物的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CoT-PCR)反应体系,为研究石蒜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采用L25(56)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2种方法优化石蒜属植物SCoT-PCR体系。得出石蒜属植物SCoT-PCR最佳反应体系:DNA模板2.0 mg.L-1,引物0.125μmol.L-1,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0.2 mmol.L-1,镁离子(Mg2+)3.0 mmol.L-1,Taq DNA聚合酶1.0×16.67nkat。对优化的反应体系进行通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检测,结果均能获得丰富、稳定、清晰的DNA谱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全妙华  陈东明  何吉  
为了研究石蒜属植物忽地笑的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为确定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等方式测定忽地笑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和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Pn)、光响应曲线以及Pn日变化规律,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Pn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忽地笑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和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均存在差异,并且后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光饱和点为1190.5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8.2μmol.m-2.s-1;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因此,影响石蒜属植物忽地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最主要生态因子是空气相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志玲  冯刚利  谭梓峰  栾启福  王承南  
以红花石蒜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分析了模板DNA、引物、dNTPs、Mg2+的浓度及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石蒜ISSR分析最优化的反应体系及应用程序:即25μL反应体系中,有20 ng模板DNA、0.5μmol.L-1随机引物、150μmol.L-1dNTPs、2.0 mmol.L-1Mg2+、1.0 U Taq DNA聚合酶。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 in;然后45个循环:每个循环94℃变性45 s,55℃退火60 s,72℃延伸2 m in;循环结束后72℃延伸7 m in。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磊  汤庚国  刘彤  
研究了长筒石蒜Lycoris longituba切花衰败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生理、生化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为长筒石蒜切花保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花朵的开放和衰老,花瓣中的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逐渐降低,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膜相对透性逐渐上升,但衰老末期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与游离氨基酸总量之间不呈负相关。通过细胞超微结构检查,发现细胞呈现有序的死亡变化:薄壁细胞质体中的淀粉粒消失,出现大量的嗜锇颗粒,并出现液泡膜包绕线粒体的吞引现象,核凹陷,核膜破裂,质体解体,有大量的环状片层及吞噬体,质壁分离。表现出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并与生理学变化相一致。图3参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左慧  杨志玲  杨旭  谭梓峰  于华会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4个居群的红花石蒜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POPGEN32分析显示红花石蒜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很高,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31%,Shannon指数(H)为0.459 7,Ne i指数(I)为0.302 5;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49.65%,Shannon指数(H)平均为0.262 0,Ne i指数(I)平均为0.176 3;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03 5,基因流(Nm)为0.698 3。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46.12%的变异发生在居群内,53.88%的变异发生于居群间。生境的片段化使居群间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依宁   雷雪   李欣   高燕会  
【目的】探究石蒜‘梦幻少女’Lycoris chinensis×radiata ‘Astro Girl’体胚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学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明确‘梦幻少女’体胚发生的特征,提高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球繁殖效率,为石蒜属新品种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石蜡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测定了0~40 d‘梦幻少女’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体胚可溶性淀粉及总蛋白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多胺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1)体胚发生过程中,从球形胚到短暂膨大约20 d,进一步分化为心形胚、棒状胚和子叶胚,膨大的球形胚后期或心形胚时期基部会形成维管束。(2)体胚发生过程中,总蛋白质和淀粉、抗氧化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淀粉变化与球形胚的形成呈正相关,与体胚形态建成和体胚成熟呈负相关。总蛋白质、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与子叶胚形成呈正相关,与子叶胚的成熟发育呈负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与球形胚、子叶胚时期呈负相关,与心形胚、棒状胚时期呈正相关,表明储能作用的淀粉、蛋白质及与植物生理密切相关的抗氧化酶对体胚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3)体胚发生过程中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和多胺(PAs)变化显著,腐胺(Put)、精胺(Spm)和亚精胺(Spd)的变化共同决定多胺的变化趋势,多胺和多胺氧化酶活性主要在体胚分化早期发生明显积累,与球形胚分化呈正相关;在子叶胚的形成期,精胺与亚精胺呈正相关;在子叶胚成熟期,腐胺、精胺和亚精胺3个指标呈现腐胺先下降后上升,精胺、亚精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在‘梦幻少女’体胚发生的0~40 d,体胚形态经历了原胚—球形胚—心形胚—棒状胚—子叶胚的过程。其中,生理特性变化显著,淀粉的积累或消耗可能是球形胚形成、体胚后续形态发育与成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子叶胚形成及成熟时期,总蛋白质、过氧化酶活性和多胺的变化可能发挥着相应密切的联合作用。多氨氧化酶活性与多胺的活跃积累可能有利于体胚早期发育。图4参3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庆鑫  刘攀峰  庆军  魏艳秀  杜红岩  
为更好地对杜仲种质资源雄花进行评价和利用,对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14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杜仲雄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14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2%以上,京尼平苷含量(112.00%)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紫云英苷含量(89.56%)、京尼平苷酸含量(88.60%),氨基酸含量(12.52%)变异系数最小。经K-S检验,花高、雄蕊长度、雄蕊数、桃叶珊瑚苷含量、绿原酸含量、异槲皮苷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等8个数量性状Sig值大于0.05,均符合正态分布;花径、鲜质量、干质量均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京尼平苷酸含量、京尼平苷含量、紫云英苷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丽芬  张跃  徐宁生  刘旭云  张锡顺  胡学礼  胡尊红  杨谨  
以26份红花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红花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分枝总数,其后依次是单株有效果球数>茎粗>果球着粒数>顶花球直径>株高>生育期>千粒重。根据红花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分枝总数与茎粗、株高、单株有效果球数和果球着粒数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单株有效果球数与分枝总数、茎粗、果球着粒数关系密切。因此,对红花高产育种而言,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茎粗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果球着粒数多和生育期适中的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千粒重和顶花球直径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