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1)
2023(3511)
2022(2993)
2021(2656)
2020(2345)
2019(5112)
2018(5091)
2017(9040)
2016(5317)
2015(5873)
2014(5769)
2013(5729)
2012(5278)
2011(4740)
2010(4654)
2009(3933)
2008(4013)
2007(3427)
2006(3008)
2005(2571)
作者
(18647)
(15758)
(15747)
(14781)
(9757)
(7845)
(7000)
(6062)
(5968)
(5608)
(5477)
(5476)
(5194)
(5112)
(5108)
(4932)
(4795)
(4623)
(4585)
(4427)
(4159)
(4000)
(3952)
(3563)
(3475)
(3439)
(3423)
(3416)
(3306)
(3289)
学科
(18051)
经济(18038)
(10406)
管理(9773)
方法(9679)
数学(8971)
数学方法(8846)
(8205)
(7127)
企业(7127)
(5947)
农业(4110)
中国(3811)
业经(3665)
(3501)
贸易(3500)
环境(3463)
(3376)
(3179)
(2942)
地方(2932)
(2874)
生态(2754)
(2752)
税收(2727)
(2702)
理论(2653)
技术(2537)
(2413)
(2326)
机构
大学(76164)
学院(75875)
研究(30714)
(25249)
管理(24942)
经济(24676)
科学(24353)
(23939)
理学(21969)
理学院(21593)
中国(21343)
管理学(20872)
管理学院(20753)
农业(19241)
业大(18954)
(17661)
(17020)
研究所(16824)
中心(13653)
农业大学(13041)
(12067)
(11900)
实验(11530)
(11484)
(11361)
实验室(11013)
(10446)
重点(10416)
北京(10386)
科学院(10361)
基金
项目(59552)
科学(45052)
基金(42789)
(41411)
国家(41132)
研究(35287)
科学基金(33012)
自然(24703)
自然科(24092)
自然科学(24081)
(23926)
自然科学基金(23659)
基金项目(23295)
(21169)
社会(20795)
社会科(19711)
社会科学(19705)
资助(17419)
教育(16206)
重点(14681)
计划(14520)
科技(13921)
(12747)
编号(12650)
科研(12474)
(12095)
(11862)
专项(11328)
创新(11211)
(10745)
期刊
(23862)
经济(23862)
学报(23210)
(20751)
科学(18268)
研究(17308)
大学(16327)
学学(15902)
中国(14210)
农业(14121)
(8190)
业大(7551)
管理(7373)
林业(6729)
(6542)
教育(6294)
(5848)
农业大学(5835)
资源(5643)
技术(5476)
科技(5279)
自然(4803)
中国农业(4415)
经济研究(3788)
业经(3732)
自然科(3680)
自然科学(3680)
科技大(3637)
科技大学(3637)
统计(3623)
共检索到104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晓波  项文化  梁小翠  方晰  
对贵州花溪区石灰土及水土保持植物葛藤化学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石灰土pH值为7.98,有机质含量为56.60 g.kg-1.全N、全P含量分别为3.56、0.64 g.kg-1,N和P有效率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0.47%,速效P仅占全P的1.46%.全K含量为6.92 g.kg-1,属缺K型土壤.全Ca、全Mg含量分别为15.44、2.74 g.kg-1.(2)微量元素含量依次排序为Fe>Mn>Zn>Ni>Pb>Cu>Co>Cd.全Pb、全Zn、全Cu含量均未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3级标准,可以作为林地使用.(3)水土保持植物葛藤体内不同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宁晓波  项文化  方晰  闫文德  
对贵州花溪区石灰岩、石灰土及定居植物中化学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的pH值为9.38,全P和全K含量低,全Ca和全Mg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Fe>Pb>Ni>Mn>Co>Cu>Zn>Cd;石灰土的pH值为7.53~7.98,有林地的有机质、全N及全P含量高于无林地,N素和P素有效率很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0.47%~1.18%,速效P仅占全P的0.8%~1.5%,全K含量亦不高,但有林地速效K含量(251.81mg·kg-1)超过土壤速效K含量对应的富K(>155mg·kg-1)水平等级,属富K型土壤,无林地全Ca及全Mg含量高于有林地,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Fe>Mn>Pb>Z...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锡辉  秦新生  梁同军  林森  
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叶片及其生长地土壤化学元素进行测定,比较三者化学成分特征,分析了圆叶乌桕在广东石灰岩地区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生长地的有机质、全N及全P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N素和P素有效率较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6.88%,速效P仅占全P的4.77%,全K含量偏低,但圆叶乌桕生长地速效K含量(151.8 mg.kg-1)达到土壤速效K含量对应的适量K(125~155 mg.kg-1)水平等级,属适量K型土壤,交换性Ca及交换性Mg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微量元素含量排序为Mn>Pb>Cr>Zn>Ni>Fe>Cd>Cu,全Pb、全Zn及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管东生  罗琳  
分析了海南 80种植物 (青梅、坡垒、黄杞、荷木、海南蒲桃、琼南柿、油丹、琼楠、陆均松、海南油杉、橡胶、木麻黄等 )叶片 1 5个元素的含量 ,探讨这些元素在不同植被和植物生活型的变化及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植物叶片的元素含量在种间和元素间的变化范围都较大 ,植被类型和植物生活型对叶片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海南大多数植被的N P比率较小 ,属于N含量制约的植被类型。元素比值和元素相关分析结果说明植物体内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一定的比例组成和协调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杰  侯琳  蔡靖  张硕新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和漆树倒木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倒木腐烂等级划分方法,测定其 5 个腐烂等级的6种化学元素( C,N,P,K,Ca,Mg) 的含量,分析倒木对土壤化学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油松倒木5个腐烂等级间 C 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漆树倒木 C 含量随着分解显著递减; 漆树和油松Ⅴ级倒木的 N 含量随着分解显著递增; Mg 含量在油松倒木分解过程中无显著差异,在漆树倒木分解后期显著增加; P,K,Ca 含量在漆树和油松分解过程中都无显著差异,但 P 和 Ca 含量随着油松和漆树倒木的腐烂呈线性增加,K 含量随油松和漆树倒木分解呈线性下降。油松和漆树倒木下土壤 C 含量随着土层加深而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国英  李天才  徐文华  孙菁  马海  陈桂琛  
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的人工恢复植物和紫花针茅草原的优势植物以及对应的土壤样品进行对照,利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了它们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人工恢复区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P和Na,100~1 000μg/g的元素有Mn、K、Fe、Mg和Al;而对照紫花针茅草原优势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和Na,100~1 000μg/g的元素有P、Mn、K、Fe、Mg和Al。人工恢复区土壤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Fe和Mn,100~1000μg/g的元素有Mg、K、Al、P和Na;对照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元素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忠宽  智健飞  刘振宇  
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羊草(Leymus chinensis)、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种群土壤无机氮、微生物量氮、全氮、有机碳、净氮矿化速率和pH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群土壤pH值和全N含量3个取样期均以羊草最高,其次为星毛委陵菜,小叶锦鸡儿种群最低。除冷蒿与木地肤种群间外,其他种群间土壤pH值和全N含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羊草种群土壤无机N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冷蒿种群、小叶锦鸡儿种群、木地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梅瑜  李向荣  蔡时可  顾艳  王继华  
为了深入了解甘葛藤转录组的整体水平及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基因。利用高通量测序PacBio Sequel平台,以甘葛藤根、茎、叶的混合样品为材料,使用单分子长读数测序技术(SMRT)对甘葛藤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平台共获得10 994 967个高质量reads和384 072条全长非嵌合序列(FLNC),测序数据经质控后获得90 856个转录本;获得的所有转录本经NR、SwissProt、KOG、KEGG、GO数据库进行注释和功能分类,结果有85 239个单基因被注释,NR注释数量最多为84 675个,占93.2%;KEGG注释的基因最少,22 330个基因被注释到132条途径,代谢途径分布的基因较多(9 368,41.95%)。预测到3 507个转录因子,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基因最多。14 127个基因被分配到17个R基因类别,主要为RLP类。检测到33 660个SSR序列,多为AG/CT类型。分析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发现与黄酮类合成相关的基因110个,其中,26个编码HCT,3个编码CHS,7个编码CHI。PacBio测序平台能获得更长的转录本,SMRT技术能够深入挖掘甘葛藤转录数据,比第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获得更高的转录本注释率。在高通量全长转录组水平对甘葛藤进行了研究,为甘葛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较可靠、全面的转录组数据,为进一步开发甘葛藤的分子标记和挖掘优良基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永春  王世杰  
石灰土是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喀斯特山区的一种非地带性土壤 ,近几十年来 ,位于西南喀斯特分布中心的贵州石灰土地区石漠化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已经对该地区数千万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构成严重威胁。从地质学角度详细分析了这一地区石灰土土壤侵蚀和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原因 ,分析结果表明 :石灰土本身的矿物学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较好 ,并不是造成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的主要原因。石灰土成土速率慢 ,土壤允许流失量小 ;作为土壤营养库的富含有机质和矿质养分的表土层一旦被剥蚀 ,土壤结构迅速退化 ,土壤侵蚀愈演愈烈 ;喀斯特独特的二元结构和地形地貌是石灰土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 ;石灰土与基岩之间缺少风化母质的过渡 ,岩土界面的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许伊敏  龚粤宁  习丹  李炯  旷远文  王发国  
为探讨南岭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叶片营养特征及重金属含量水平,测定了保护区16个优势树种叶片中N、P、K、Ca、Al、Na、Mg、Mn、Ni、Cu和Pb共1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在叶片中的变异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叶片N、P含量均低于我国陆生植物叶片含量的平均值,叶片Ca、K、Mg含量处于陆地植物叶片的正常范围,叶片Mn含量与广东植物叶片含量接近;16个优势树种叶片重金属含量均处于正常范围;南岭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受P限制强烈;尽管16个优势树种叶片暂未受到重金属和Al毒危害,但因华南地区酸沉降引发土壤重金属活化的风险仍存在,应加强对该地区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和树木叶片化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乐宁  苏以荣  何寻阳  李扬  黎蕾  王嫒华  吴金水  
【目的】研究钙对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转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野外取样分析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两种喀斯特典型土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一种对照土壤(红壤)共54个样品,检测了土壤中钙的形态与含量及有机碳含量等理化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3种土壤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设置不添加外源物质(CK)、添加碳酸钙粉末(T2)和同时添加14C标记的稻草与碳酸钙粉末(T3)3个处理,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培养过程中土壤CO2释放量和4种形态钙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结果】土壤中4种形态的钙以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与有机碳关系更为密切。添加碳酸钙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有机结合态钙含量的增量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丹丽  喻阳华  秦仕忆  钟欣平  
【目的】为贵州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种植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核桃(Juglans regia)、柚木(Tectona grandis)、玉米(Zea mays)和花椒(Zanthoxylum bugeanum) 6种典型植物土地为样地,采集各样地0~20 cm土样检测其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并应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该地区土壤C、N、P、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在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6种典型植物样地0~20 cm土层土壤的SOC、TN、TP和TK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19. 16~70. 17、1. 69~6. 79、0. 06~3. 12和8. 60~77. 04g/kg,土壤养分的C∶N、C∶P、N∶P、C∶K、N∶K和P∶K分别为6. 318~21. 028、11. 400~552. 310、1. 804~46. 354、0. 461~5. 651、0. 073~0. 502和0. 003~0. 040。土壤养分SOC与C∶K及P∶K间呈显著正相关; TN与P∶K呈显著正相关,与C∶N和C∶P呈显著负相关; TP与P∶K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P和N∶P呈极显著负相关; TK与P∶K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P和N∶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K呈显著负相关;即SOC对C∶K和N∶K,TN、TP和TK对P∶K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 TN对C∶N和C∶P,TP对C∶P和N∶P,TK对C∶P、N∶P和C∶K的增加存在抑制效应。在土壤养分的各生态化学计量比之间,除C∶K与N∶P呈S函数外,其余各生态化学计量比间均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结论】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并加速了其养分消耗,导致其土壤总体P素亏缺,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添加外源磷肥提高土壤肥力;在养分管理上,注重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声旺  袁馨  胡明成  何茂萍  吴云霄  
【目的】探讨生态护坡过程中初始绿化植物(先锋植物)生活型差异对边坡植被群落特征、水土保持性能的影响。【方法】借助物种组装实验,分别构建以草本、灌木、乔木为主体的草本型、灌木型、乔木型绿化配置模式及草-灌-乔混合型配置模式的试验小区,对各个小区进行持续4年(2010-2013年)的生态监测,分析边坡植被的生长状态、群落特征及水土保持性能。【结果】2010-2013年,同龄群落间的物种丰富度表现为乔木型>灌木型>草-灌-乔混合型>草本型。先锋植物生活型构成对边坡植被的群落特征影响很大,年际间差异明显:建坪初期(2010-2011年),不同观测区内的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水平(Shannon-Wien...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照亮  朱兆洲  杨成  
以中国西南乌江流域石灰土为例,运用逐级提取(Sequential Extraction,SEE)技术,并结合化学成分和相关参数数据,研究了石灰土中铀(U)等元素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石灰土中U的活动性及释放潜力,旨在增进对U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了解,同时也为流域U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石灰土中Mn主要存在于锰(氢)氧化物中,Ca主要存在于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中,P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和有机质中,U主要赋存于硅酸盐等残留部分中,其次赋存于有机质结合部分和碳酸盐矿物中;②石灰土剖面中活动态U所占的比例为10%~30%,平均17%,说明石灰土中的部分U在酸性和氧化-还原界面等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召  崔羽  贺静雯  刘颖  李键  林勇明  王道杰  吴承祯  
【目的】在我国西南强地震影响区生态恢复重建的背景下,探明植被覆盖率、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变化与6种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和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深入认识地震灾区植被恢复的动态过程。【方法】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典型区汶川县威州镇(干旱河谷气候)和绵竹市汉旺镇(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受损治理样地与未受损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气候区受损治理区(Destroyed and treated area,DTA)和未受损区(Undestroyed area,UA)的植被恢复特征和植物不同器官主要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植被恢复率(65. 74%)高于干旱河谷气候区(50. 68%),其中干旱河谷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DTA的变异系数分别40. 44%和23. 06%,高于未受损区的14. 49%和8. 62%;(2)植物不同器官生物量仅茎在两个气候区DTA和UA间表现显著差异(P K> Ca> Mg> P> Na;(4)通过叶片氮磷比(N∶P)发现,干旱河谷气候DTA和UA主要受P限制,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DTA和UA主要受N限制。【结论】通过上述研究说明,气候可能是影响植被恢复的主导因子,应充分考虑影响植被和土壤恢复的限制养分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南地震灾区的生态功能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