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4)
- 2023(9449)
- 2022(7841)
- 2021(7012)
- 2020(5900)
- 2019(13100)
- 2018(12977)
- 2017(25798)
- 2016(13516)
- 2015(14971)
- 2014(14745)
- 2013(14992)
- 2012(14262)
- 2011(13193)
- 2010(13320)
- 2009(12814)
- 2008(12272)
- 2007(11012)
- 2006(10330)
- 2005(9439)
- 学科
- 济(80224)
- 经济(80158)
- 管理(39232)
- 业(35928)
- 方法(28256)
- 数学(25701)
- 企(25644)
- 企业(25644)
- 数学方法(25604)
- 中国(19828)
- 农(18495)
- 地方(17859)
- 财(14975)
- 贸(14427)
- 贸易(14419)
- 学(14145)
- 业经(14142)
- 易(14046)
- 制(13254)
- 农业(12771)
- 地方经济(12756)
- 环境(11748)
- 银(11355)
- 银行(11317)
- 行(10910)
- 融(10529)
- 金融(10529)
- 体(9548)
- 发(9406)
- 产业(8924)
- 机构
- 大学(212372)
- 学院(211695)
- 济(104097)
- 经济(102361)
- 管理(78849)
- 研究(76925)
- 理学(67761)
- 理学院(67037)
- 管理学(66173)
- 管理学院(65801)
- 中国(59244)
- 财(46130)
- 科学(44841)
- 京(44164)
- 所(39644)
- 农(39007)
- 财经(36996)
- 研究所(35878)
- 经济学(33978)
- 经(33610)
- 中心(33426)
- 业大(32342)
- 农业(30943)
- 经济学院(30610)
- 江(30419)
- 北京(28155)
- 财经大学(27337)
- 院(26692)
- 范(24632)
- 师范(24291)
- 基金
- 项目(134452)
- 科学(105205)
- 基金(99734)
- 研究(93594)
- 家(88699)
- 国家(87997)
- 科学基金(73718)
- 社会(64109)
- 社会科(60974)
- 社会科学(60956)
- 基金项目(52753)
- 省(50785)
- 自然(46519)
- 自然科(45392)
- 自然科学(45373)
- 自然科学基金(44594)
- 划(42897)
- 教育(40864)
- 资助(40413)
- 编号(35209)
- 发(30540)
- 重点(30311)
- 部(30227)
- 成果(27828)
- 国家社会(27782)
- 创(27313)
- 创新(25786)
- 教育部(25716)
- 科研(25620)
- 人文(25121)
- 期刊
- 济(119269)
- 经济(119269)
- 研究(66784)
- 中国(36456)
- 学报(34882)
- 农(34714)
- 财(33095)
- 科学(31240)
- 管理(29300)
- 大学(25861)
- 学学(25151)
- 农业(23286)
- 经济研究(21609)
- 融(21440)
- 金融(21440)
- 财经(19388)
- 业经(17902)
- 经(16773)
- 问题(16593)
- 技术(16043)
- 贸(13845)
- 技术经济(12606)
- 国际(12103)
- 业(11781)
- 商业(11530)
- 教育(10984)
- 统计(10863)
- 世界(10569)
- 理论(10157)
- 经济问题(10127)
共检索到319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庄芮
近年来,我国石油进口持续增长,且增势迅猛,2000-2004年的年均石油进口量已是1995-1999年年均进口量的两倍多。在总体增长态势中,石油进口还突出表现为三个特点:一是原油进口成为带动我国石油进口的主导力量;二是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和亚太;三是成品油进口增势平稳,地区来源集中于亚太。从发展趋势看,由于国内供需缺口将不断加大,所以未来我国石油进口还将继续保持增势。石油进口持续增长的现状与趋势,将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如下影响:第一, 石油进口依存度上升、自给率下降,将降低我国能源安全等级;第二,国际油价波动更易通过传递效应影响国内产业和宏观经济发展;第三,将进一步加大我国国际收支的压力和...
关键词:
石油进口现状 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安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云
我国需求约束型经济已初步形成。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克服需求约束;但在启动需求、刺激投资时要适度,要注意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加强对预算外资金、外资和社会资金的引导,要发挥个人消费需求、出口、投资这“三驾马车”的作用,要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永琦
要素投入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力,而经济持续增长是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本文依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改革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途径和作用机制。台湾地区土地改革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优化、收入公平分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等途径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这是台湾地区土地改革取得成功以及得到认可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民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一轮新的增长(发展),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内生性增长”理论的形成。该理论的核心是把科学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生性要素,并支持着经济在长期内保持持续增长。这一理论认识对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我国经济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能否继续将这一增长趋势推进21世纪,关键条件之一是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及其提高速度。“科教兴国”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内生性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佟福全
迄今为止,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达8年之久,这一轮经济增长很可能持续到本世纪末,这将是美国经济增长史上最长的时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是“新经济”产生乃至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联邦政府卓有成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成因;政府对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公司的跨世纪改革则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红章 王学军
我国现行经济运行中资源、能源——自然资本的利用效率明显偏低。作为资源短缺、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必须真正转变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
关键词:
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增长 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邦根
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收入的公平分配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为公平会损害效率,并降低资本积累率。但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主要来源于效率以外的因素,诸如政府干预经济引起的垄断、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不合理的户籍制度等等。消除这些因素,不仅可以增加公平,而且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在我国,公平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经济增长 垄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军 王维国
本文从我国未来2015年和2020年能源强度目标出发,首先,通过构建能源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将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工业化程度、城市化率等因素纳入到了模型当中。其次,通过合理的能源影响因素未来值的设定,预测出未来即2015年和2020年的人均能源消费量,进而得到了预测能源强度值,其略高于政府计划值,说明我国未来能源节约的压力还较大。再次,考虑到影响因素未来值设定的偏差,通过微调这些因素,进行单变量敏感性分析,我们发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将成为实现我国未来能源强度目标或资源节约的首选。最后,能源的相对价格和贸易结构的改变。据此,我们提出能源节约的政策建议,必须实施能源的强制节约。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强度 强制节约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夏斌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如同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有资金、人才与技术,还要有市场。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保持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平衡。中国经济就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而言,在供给方面有三个优势:一是资金供给比较充分。与多数国家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有相对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同时也是2021年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中国经济建设不缺资金。二是人才供给比较充分。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和历练,中国目前有数量庞大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三是制度创新优势。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和创新潜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凌峰 韩英
讨论供给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对供给因素对国家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为了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实现经济从外延到内涵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必须加强对无形资本投资的结论。
关键词:
经济持续增长 人力资本 R&D资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鑫 欧名豪
首先从索罗增长模型出发分析表示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关键指标,其次通过1998—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建设用地规模对相关关键指标影响,以推出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影响。结果表明:①索罗增长模型中单位资本产出水平是考量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决定经济增长率与增长空间;②面板计量结果中1998—2008年间中国建设用地数量对单位资本产出水平有显著负影响,说明期间建设用地扩张减小经济增长率与增长空间。研究认为,在经济转型期中国应严控建设用地扩张,以减小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依赖程度,进而促进技术进步,倒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