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2)
2023(7698)
2022(6762)
2021(6242)
2020(5664)
2019(13255)
2018(12961)
2017(25560)
2016(13671)
2015(15802)
2014(16155)
2013(15971)
2012(15111)
2011(13658)
2010(14014)
2009(13330)
2008(13671)
2007(12557)
2006(10797)
2005(9778)
作者
(40608)
(34209)
(34106)
(32470)
(21807)
(16452)
(15921)
(13533)
(12762)
(12034)
(11512)
(11408)
(10781)
(10770)
(10736)
(10699)
(10662)
(10095)
(9845)
(9760)
(8546)
(8460)
(8268)
(7757)
(7725)
(7694)
(7579)
(7554)
(6833)
(6800)
学科
(59341)
经济(59278)
(40032)
管理(35689)
方法(30858)
(30267)
企业(30267)
数学(27188)
数学方法(26974)
(22370)
贸易(22360)
(21749)
中国(16831)
(16552)
(15499)
(12312)
(11831)
银行(11809)
(11176)
地方(11162)
(11069)
保险(10975)
业经(10857)
(10828)
(10824)
金融(10822)
农业(10249)
(9756)
财务(9739)
财务管理(9708)
机构
大学(206500)
学院(204721)
(91566)
经济(89833)
管理(78514)
研究(68470)
理学(66823)
理学院(66126)
管理学(65053)
管理学院(64676)
中国(55257)
(43085)
(42839)
科学(39999)
(34974)
(34696)
财经(34296)
中心(32224)
研究所(31632)
(31031)
(30791)
业大(29539)
经济学(29136)
农业(27568)
北京(27215)
经济学院(26665)
财经大学(25460)
(25037)
师范(24805)
(24226)
基金
项目(130534)
科学(101504)
研究(95549)
基金(95044)
(82915)
国家(81865)
科学基金(68818)
社会(60721)
社会科(57516)
社会科学(57496)
基金项目(49855)
(49798)
自然(43820)
教育(43762)
自然科(42777)
自然科学(42760)
(42065)
自然科学基金(41999)
资助(40397)
编号(39134)
成果(32341)
(30226)
重点(29443)
(27765)
(26679)
课题(26240)
教育部(26089)
科研(25678)
(25228)
人文(25219)
期刊
(96494)
经济(96494)
研究(62521)
中国(36146)
(33447)
学报(31081)
(31024)
科学(27877)
管理(25980)
(23630)
金融(23630)
大学(23478)
学学(22288)
农业(20557)
(17239)
财经(16797)
教育(16541)
技术(16435)
经济研究(16421)
业经(15176)
国际(15026)
问题(14480)
(14312)
(11729)
技术经济(10770)
世界(10711)
理论(10490)
统计(10457)
商业(10452)
(9818)
共检索到307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琬  孙晓蕾  
为了确保石油供应,我国以及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家都积极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给体系,力求做到石油进口多元化,从而降低石油进口风险。本文对主要石油进口国家的在进口石油时的风险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计算主要石油进口国家的石油贸易多元化指数,分析了各国的石油贸易多元化情况,以此对我国石油贸易的开展给出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杜庭旭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从一国的角度出发,国际贸易往往被称为对外贸易、海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由于国际贸易的复杂性,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龚清华  张建民  
实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可以实现贸易与环境双赢,但一些国家出于顾虑使得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进展缓慢。深入研究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对进口国的效应十分必要。笔者试图通过建立环境产品贸易模型详细分析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对进口国的效应,结果表明,削减环境产品关税会使进口国环境政策变宽松;会增加环境产品进口;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确定。中国应积极谨慎地推动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齐明  Marco Opazo Basaez  樊书旗  
本文从降低供应风险的角度,对2020年前我国原油进口结构的优化路径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且为应对伊朗原油出口的减少提出了数量化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显示,由于我国对世界原油的需求将会持续旺盛,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需要大量增加从俄罗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墨西哥及阿尔及利亚等传统产油国的进口,同时减少对沙特阿拉伯、安哥拉、苏丹和伊朗的原油依赖。从未来原油进口的地区分布上看,中东地区依然是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同时也是供应风险最大的地区。为应对伊朗石油禁运,我国应该增加从加拿大、墨西哥、尼日利亚和卡塔尔等国的原油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并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原油消费需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贾小玲  孙致陆  李先德  
2001年以来,中国大麦进口格局呈现进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进口来源市场比较集中、大麦作为玉米替代品占饲料粮进口比重较高等特征。国内大麦产能逐渐萎缩、大麦需求急剧增加和进口大麦较国内大麦与玉米均具有价格比较优势是当前中国大麦进口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鉴于未来中国大麦大量进口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本文采用构建的进口依赖性风险指标测算中国大麦进口依赖性风险,探究未来多元化进口渠道的可能性,认为未来拓展大麦进口来源可供选择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等。据此,本文提出稳定国内大麦高质量产能、优化大麦进口区域结构,积极布局全球产业链,加强信息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天祥  李圣洁  蒋昕臻  
随着国内乳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苜蓿草进口量增幅显著,但是进口来源仍然高度集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俄乌冲突持续、全球供应链断裂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提高进口来源多元化水平对于稳定中国苜蓿草供应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基于1996—2020年全球苜蓿草贸易数据,构建了全球苜蓿草贸易网络,从总体、区域和国别三个层面刻画了全球苜蓿草贸易格局的动态演变,并探讨了这种演变对中国苜蓿草进口多元化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全球苜蓿草贸易较为分散,呈现出明显的组团趋势,核心贸易国比较固定,主要出口国的中介中心度下降、中心性上升。增加中国苜蓿草进口贸易的多元化水平,一方面可以扩大与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阿根廷和罗马尼亚等国家的现有贸易规模,另一方面可以开拓与法国、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波兰、埃及、智利、奥地利、匈牙利和新西兰等潜在合作国家的贸易市场。总体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扩大苜蓿草进口是可行的,但在扩大进口规模的同时应高度关注和管控进口贸易风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珊珊  霍学喜  
针对中国谷物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及福利损失问题,借鉴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贸易扭曲测度理论,构建中国主要谷物进口国营贸易关税等值模型,利用1992—2017年度进口贸易和国内价格等数据,评估基于不同关税配额分配方式的中国小麦、大米和玉米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程度及社会福利损失程度。结果表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可以有效矫正和降低三大谷物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和福利损失;行政化配额分配方式形成谷物进口市场的不同垄断程度,导致小麦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和福利损失最为严重、玉米次之、大米最小。为此,从优化配额分配方式、深化国营贸易企业市场导向改革视角,提出有效降低贸易扭曲程度、改善社会福利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丽娟  姚予龙  
以国际视野角度,从资源稀缺度、经贸紧密度、产业契合度、运输可达度、战略合作度等5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总体框架,并进一步分解为12个指标,建立主要石油进口国与俄罗斯石油贸易合作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选取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亚太地区及欧洲、独联体等共15个国家,利用Delphi和层次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计算与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相对其他石油进口国家而言,中国是与俄罗斯未来石油贸易合作潜力最大的国家;2中国在资源稀缺度、经贸紧密度、运输可达度、战略合作度等方面具备明显的合作优势;3中国在石油产业技术和设备方面不及日本等国家,技术支撑合作潜力受到制约;4中国应明确本国相...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魏巧琴  李晓洁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国家风险加大,我国出口贸易规模下降。本文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国别出口规模与其对应进口国的国家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出口市场结构对相关性的影响。论文提出在国家风险评级相对下调的发达市场,中国要缓解出口的下滑,以及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新兴市场,中国要扩大对其出口规模,及时识别、防范并化解国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出口信用保险的角度为我国化解国家风险、发展对外贸易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蓝庆新  唐琬  
近年来,中国自其他四个金砖国家的进口贸易额不断增加,成为其他四个金砖国家最重要的进出口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自其他四个金砖国家进口贸易总额达到1 694.3亿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7.9%左右。中国自其他四个金砖国家进口结构呈现高度集中化趋势,主要进口产品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且具有继续扩大的潜力。随着金砖国家的兴起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深入,在进口贸易方面未来中国与其他四个金砖国家的关系将更加密切。探究中国自其他四个金砖国家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对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其他四个金砖国家为样本,基于2006—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扩展引力模型对中国自其他四个金砖国家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金砖国家人口规模、是否加入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对进口贸易有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及是否接壤对中国自其他金砖国家进口贸易有负向影响。同时,测算表明,中国自其他四个金砖国家的进口贸易整体均处于贸易过度状态,但仍然属于潜力开拓型进口贸易,且近年来各国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贸易特点。因此,为推动中国自其他四个金砖国家的进口贸易,建议加强政府对话,重点发展进口贸易潜力大的国家;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搭建国际化进口合作平台;与其他四个金砖国家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缩减贸易成本;加强现代物流贸易大通道建设,降低贸易成本;优化进口产品贸易结构,以进口促出口;构建大数据贸易服务平台,升级进口贸易方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杰妮  
本文首先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从理论层面梳理进口国数字化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以2013-2022年36个“一带一路”沿海岸线的国家为切入点,构建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进口国数字化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国数字化水平能够显著促进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进口国的GDP、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商品的出口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进一步分国家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低收入国家的数字经济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更大的正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艳萍  
进入21世纪,以信息、资金、技术的跨国界流动为特征的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伴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国外企业纷纷进入。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没有一个行业可以持续地维持高额利润,也没有哪个企业能够轻易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这就迫使我国企业要在自己的主营业务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企业的新的发展空间,多元化经营成为可选择的竞争战略之一。基于对众多国内外案例的研究,本文论述了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业务纵向整合的优势与风险,对于我国企业的多元化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水灵  肖扬  
增进消费者福利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进口增长的福利评估和来源渠道的挖掘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2001—2019年中国HS6位数农产品进口数据,通过构建经质量变化的精确和价格指数,考察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增长中,种类增加和质量提高对增进消费者福利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忽略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会引致价格指数向上偏误,数量变动、种类增加和质量提高,使消费者获得的福利分别为2019年农业GDP的0.096 8%、0.113 2%和6.886 7%。质量提高带来的贸易福利最大,种类增长导致的贸易福利次之,数量变化促进的贸易福利较少。因此,扩大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中,不仅要实施种类多样化和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要促进农产品进口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农产品进口改善国内消费者福利的政策功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晓龙   刘希宋  
石油是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石油进口依存度的增加和油价的频繁大幅波动、进口来源过于依赖中东和进口运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的现状,使我国石油进口面临巨大的风险。为此,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多元化进口战略;积极开发利用全球石油资源;大力推进节能和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以化解石油进口风险、确保石油供应安全。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哲  邵荣平  
以我国78家商业银行2005~201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两种不同的研究手段从非利息收入结构的视角考察银行收入结构的变化对其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而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上升对降低银行风险不显著。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两个子样本存在非利息收入的结构差异;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而非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则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