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18)
- 2023(7425)
- 2022(6252)
- 2021(6148)
- 2020(4889)
- 2019(11280)
- 2018(10771)
- 2017(20784)
- 2016(11116)
- 2015(12657)
- 2014(12149)
- 2013(12061)
- 2012(11584)
- 2011(10791)
- 2010(10888)
- 2009(10101)
- 2008(9960)
- 2007(8754)
- 2006(7929)
- 2005(7427)
- 学科
- 济(48618)
- 经济(48569)
- 管理(28951)
- 业(27396)
- 企(20709)
- 企业(20709)
- 方法(19088)
- 中国(17426)
- 数学(17253)
- 数学方法(17095)
- 农(14059)
- 贸(13579)
- 贸易(13570)
- 易(13360)
- 财(11431)
- 制(10119)
- 策(10022)
- 业经(9068)
- 银(8957)
- 银行(8953)
- 行(8755)
- 农业(8703)
- 学(8498)
- 地方(8274)
- 融(8199)
- 金融(8199)
- 及其(7939)
- 环境(7502)
- 出(7322)
- 关系(7229)
- 机构
- 大学(159839)
- 学院(158730)
- 济(79396)
- 经济(78142)
- 研究(64353)
- 管理(58747)
- 中国(51385)
- 理学(49722)
- 理学院(49117)
- 管理学(48535)
- 管理学院(48214)
- 财(35550)
- 京(34785)
- 科学(34448)
- 所(32104)
- 研究所(29008)
- 中心(28111)
- 财经(27617)
- 经济学(25935)
- 经(25430)
- 经济学院(23262)
- 院(23176)
- 北京(23107)
- 农(22917)
- 江(22697)
- 范(21315)
- 师范(21217)
- 财经大学(20523)
- 科学院(19489)
- 业大(18519)
- 基金
- 项目(100899)
- 科学(81603)
- 基金(76821)
- 研究(76585)
- 家(66699)
- 国家(66227)
- 科学基金(56457)
- 社会(51545)
- 社会科(49049)
- 社会科学(49040)
- 基金项目(38877)
- 教育(34816)
- 省(34738)
- 自然(34398)
- 自然科(33637)
- 自然科学(33626)
- 自然科学基金(33089)
- 资助(32445)
- 划(30978)
- 编号(29345)
- 成果(25402)
- 部(24778)
- 中国(23390)
- 重点(23220)
- 发(22667)
- 国家社会(22541)
- 教育部(21624)
- 课题(21199)
- 创(20543)
- 人文(20294)
共检索到253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郎一环 王礼茂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未来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多极化趋势。对格局演变影响力较大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主要有美国、OPEC、俄罗斯等,他们共同控制着石油世界。发展中消费大国的影响力正在成长,已经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应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中国需要制订石油地缘政治战略规划,应对"一超多极"格局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以多元化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减少对个别地区的依赖,分散风险,应对石油供...
关键词:
石油 地缘政治 演变态势 政策响应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运成 陈志斌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油价也一路攀高。高油价的背后,反映的是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前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是美国主导、供给方(OPEC、俄罗斯为代表的Non-OPEC、非洲)三分天下的局面。其特点是:除政治、军事手段外,各国还通过争夺石油定价权、进口多元化、石油民族主义、建立战略储备、石油期货等方式来保证石油安全。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的数量与金额不断增加,屡创新高。2005年原油进口达到1.27×108t,对外依存度达到4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与对外依存度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60%。如何保...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云
我国工业区域结构的演变态势与政策选择林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工业区域结构有着不同的演变态势。研究这些态势,有利于我们选择正确的政策,以引导工业区域结构朝着正确的方向演变。一、垂直分工: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工业区域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惠芬
为保障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石油供应,必须稳定地取得国外的石油资源,但现实是,中国的石油地缘形势严 峻。中国石油地缘的战略对策是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国石油安全的地缘战略环境:改善中美关系,开展石油外交,在东北亚与 日本、韩国合作,在东南亚加强战略投入,在南沙海域实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关键词:
石油安全 地缘 战略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红强 王礼茂
近些年来,中亚因其丰富油气资源和独特地缘战略地位引发了激烈的大国博弈,揭示和探究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对于理解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各国对中亚战略调整和制定中国利用中亚能源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中亚油气资源及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地位的基础上,以中国在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力量变化为主线,并结合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刻画了各演进阶段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和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局势,阐释了中国对中亚能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中国力量在格局演变中的变化。最后,从中亚能源出口国、进口国和输送过境国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岩 王礼茂
稳定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石油进口中存在的过分依赖海路、航线单一等问题是能源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是威胁国内能源稳定供应的潜在隐患。本文根据1993年以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来源数据,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进口石油线路周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石油地缘政治态势,并对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和中亚等重点区域运输线路的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对中国石油运输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安全方面的确存在过度依赖海运和马六甲海峡航道的风险,但目前情势是可控的;作为新兴的石油消费市场,中国对既有的国际石油产销格局的影响并不必然构成冲击,可以通过协调国家关系,以良好的参与...
关键词:
地缘政治 石油进口 运输安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近些年来,全球资源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资源总量空间分布的变迁,还表现在资源需求、供应和贸易格局的剧烈转变,更体现在资源对各国政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丹
探讨研发投入强度的演变规律,分析全球研发投入强度的变化趋势,总结中国研发投入强度的变化特征,确定中国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制约因素;采用GM(1,1)等维新息模型和趋势预测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研发经费支出,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多情景模拟预测法的组合预测模型对"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研发投入强度进行模拟预测,并从政府和企业研发投入角度提出保障实现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国际上看,多数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发展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和工业化中级阶段带有政府主导的特征,政府R&D
关键词:
研发投入强度 规律 变化态势 模型 预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童生 成金华 郑馨
面对日益拉大的国内石油供需缺口,我国的石油供应必须立足于海外市场。中国石油企业如何调整战略进行海外市场开拓,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根本利益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对中国石油安全态势以及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进行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政治风险,并且探讨了中国石油企业的规避之道:(1)加强政治风险的评估;(2)战略性地选择进入地区;(3)通过股权结构性安排规避海外产权风险;(4)进行政治风险转移;(5)重视跨国经营人才的培养;(6)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效峰
东南亚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湄公河次区域已成为大国东南亚外交的新焦点。美国把该区域视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前沿,日本、印度等国也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加大对该区域的外交资源投入。在亚太格局重构背景下,次区域中小国家希望相关大国维持某种均势,而大国的权力运用及其互动则在深刻塑造着地区新秩序。鉴于湄公河次区域在中国周边战略中的重要性,中国需进一步调整自身的参与策略,积极应对西南方向上复杂的地缘博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志宪 虞孝感 林丽
二十多年来,随着南京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城市环境质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长江南京段、玄武湖、内秦淮河等三处地表水质的变化能充分反映南京市地表水质量的演变,其水质总体演变趋势良好,但也有波动,个别年份污染偏重;空气质量虽然越来越好,但空间差异明显,各类污染物污染程度逐步减弱,但污染物负荷系数差距甚大;环境噪声污染得到改善,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构成比例持续上升。调整工业结构,加强重点污染企业的改造,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率,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控制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应是进一步改善南京环境质量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城市 环境 演变 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冬 钟钰
地缘因素对粮食进口有较大影响,探讨地缘因素对我国粮食进口韧性的冲击是准确应对国际市场变化、保障我国粮食进口安全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粮食进口韧性和地缘因素的理论内涵,从进口量、进口价格、进口节奏和进口来源四个方面分析了地缘因素对我国粮食进口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地缘因素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粮食进口国粮食进口抗压能力、恢复能力和转型升级能力明显下降,进口韧性受损;地缘因素对我国粮食进口韧性造成了冲击,我国粮食进口抗压能力、恢复能力和转型升级能力都有所不足。我国可通过降低粮食对外依赖度、提升进口来源多元化水平、提升国际市场供应链深度利用能力、增强国际市场风险预警能力提升粮食进口韧性。
关键词:
地缘因素 粮食 进口韧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宇 葛岳静 马腾 刘晓凤
高铁的空间运送能力极强,但建设耗资巨大,并因此对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产生着迅速而深远的影响,也使得高铁的贸易格局兼具国际政治和外交属性。中、日、德、法是目前主要的高铁出口国,在国际高铁市场上竞争激烈。本文从地缘政治的"空间—权力"视角出发,基于对国家发展的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和影响利益逻辑,综合考量高铁修建的基础条件、高铁出口竞争国的空间利益格局、中国的竞争优势等方面,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尝试得出中国"高铁外交"的地缘空间及合作方式。主要结论为:(1)中国"高铁外交"的优先发展空间主要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