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1)
- 2023(4492)
- 2022(3146)
- 2021(2765)
- 2020(2183)
- 2019(4326)
- 2018(4600)
- 2017(8333)
- 2016(5066)
- 2015(5720)
- 2014(5918)
- 2013(5385)
- 2012(4741)
- 2011(4222)
- 2010(4147)
- 2009(3821)
- 2008(3727)
- 2007(3409)
- 2006(3121)
- 2005(3002)
- 学科
- 济(19137)
- 经济(19120)
- 业(10761)
- 管理(10217)
- 农(8045)
- 中国(7621)
- 企(7276)
- 企业(7276)
- 学(6266)
- 业经(6104)
- 地方(5863)
- 农业(5439)
- 发(4820)
- 方法(4423)
- 发展(4095)
- 展(4091)
- 产业(3743)
- 制(3615)
- 数学(3538)
- 数学方法(3504)
- 财(3384)
- 信息(3240)
- 体(3229)
- 总论(3059)
- 信息产业(3023)
- 化(2914)
- 及其(2904)
- 环境(2892)
- 贸(2888)
- 贸易(2886)
- 机构
- 学院(70873)
- 大学(69341)
- 研究(29889)
- 济(24163)
- 经济(23569)
- 科学(22416)
- 农(22046)
- 中国(20810)
- 管理(20200)
- 农业(17636)
- 所(17342)
- 理学(16936)
- 理学院(16646)
- 研究所(16165)
- 管理学(16156)
- 管理学院(16066)
- 业大(15338)
- 京(15326)
- 中心(12706)
- 省(11909)
- 江(11364)
- 农业大学(11192)
- 院(10658)
- 财(10555)
- 科学院(10525)
- 室(10182)
- 技术(9815)
- 范(9792)
- 州(9644)
- 业(9640)
- 基金
- 项目(50737)
- 科学(38371)
- 基金(35078)
- 家(33165)
- 国家(32903)
- 研究(32633)
- 科学基金(26511)
- 省(22149)
- 社会(19437)
- 基金项目(18513)
- 自然(18320)
- 社会科(18291)
- 社会科学(18286)
- 划(18219)
- 自然科(17878)
- 自然科学(17864)
- 自然科学基金(17528)
- 教育(13953)
- 资助(13354)
- 编号(12688)
- 重点(12352)
- 发(12315)
- 计划(11843)
- 科技(11453)
- 成果(10304)
- 创(10289)
- 农(10267)
- 课题(9969)
- 业(9955)
- 科研(9810)
共检索到108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长彬 卢春霞 罗小玲 侯扶琴 姜志涛 陈红莉
【目的】为了解石河子垦区奶牛子宫炎主要致病菌感染情况,本研究采集石河子垦区4个集约化奶牛场的103头患有子宫炎的奶牛,分离病原菌及鉴定。【方法】利用子宫内取样器(专利号:ZL201420335941.6)采集患病奶牛子宫内粘膜或粘液样本206份,通过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及分离、生化鉴定等方法进行病原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分离出8种病原菌共408株,其中葡萄球菌198株(占48.53%)、链球菌109株(占25.49%)、大肠杆菌85株(占20.83%)。从感染数据看,石河子垦区奶牛子宫炎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石河子垦区集约化奶牛场子宫炎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通过对该地区的奶牛子宫炎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为石河子垦区奶牛子宫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正国 宋华容 罗瑞卿 关辉 张飞 吴磊 付东杰 周霞 谷新利
对新疆石河子地区不同奶牛场的48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进行了子宫采样和调查,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中药敏感性试验,结果从样本中共分离出136株主要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42株,占30.88%,大肠杆菌33株,占24.26%,变形杆菌25株,占18.38%,链球菌17株,占12.50%,沙门氏菌9株,占5.88%,其他细菌11株,占8.09%;中药药敏试验表明,子宫内膜炎各主要致病菌对益母草、当归、川芎、桃仁、五灵脂、甘草等单味药不敏感或低度敏感,对"宫达宁"复方低敏或中度敏感,未测出多数单味药的最小抑菌浓度,"宫达宁"复方的最小抑菌浓度较高。说明"宫达宁"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但直接抑菌作...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病原菌 中药药敏试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洪波 葛利江 杨宏军 杨少华 王长法 高运东 仲跻峰
本实验对山东省3个大型奶牛场的40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调查、采样、用常规方法对所采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纯化、鉴定等。利用水煎法提取黄连、大黄、五味子等8味中药的活性成分。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对分离率大于5%的病原菌进行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共分离细菌44株,其中大肠杆菌15株(34%)、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9株(20%)、链球菌5株(11.4%)、粪肠球菌5株(11.4%)、不动杆菌属3株(6.8%)、芽孢杆菌2株(4.5%)、绿脓杆菌2株(4.5%)、克雷伯氏菌1株(2.2%)及梭状芽孢杆菌属的厌氧菌2株(4.5%)。中药体外抑菌结果表明,8味中药中,黄连、大黄和五味子等对...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病原菌 中药 药敏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熊本海 罗清尧 吕健强 杨亮
【目的】为牛群品种改良(DHI)和奶牛精细饲养提供系统和完整的产乳数据。【方法】本研究采用Visual Basic6.0、Access数据库、水晶报表等软件开发技术,结合成母牛的泌乳特性和原奶的质量和卫生检测指标,设计了关系型数据表,开发了集约化奶牛场产乳过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结果】系统提供的对源数据的录入具有智能性,能对不同性质、不同胎次的个体和群体进行指定时间段上产奶数据的多种统计、分析与图形化处理,能动态产生重要的派生数据如成母牛头天数、成母牛日均产、泌乳牛头天数、泌乳牛日均产等,实现了牛群产乳数据多层面的数据挖掘。【结论】通过系统分析和软件开发技术,在全面实现集约化奶牛场产乳环节的数...
关键词:
奶牛场 成母牛 泌乳 数字化管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洪波 杨宏军 何洪彬 杨少华 王长法 高运东 仲跻峰 葛利江
【目的】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进行16S rRNA序列鉴定。【方法】从产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分泌物中分离致病菌,通过细菌培养、纯化、分离、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选取代表性菌株11株,利用细菌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对其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构建克隆载体,经PCR和双酶切鉴定正确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注册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共分离到致病菌株60株,有代表性的11株细菌归类为:SD01为琼氏不动杆菌,SD02为粪肠球菌,SD03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D04为中间葡萄球菌,SD05为溶血葡...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16S rRNA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钢 张晓莉
石河子绿洲是建国后新疆后开垦建设的最大的新绿洲,由人工绿洲替代了荒漠和天然绿洲,并建成现代化的新型农区。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也出现了水源过度利用、土地荒漠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土地污染等问题,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
农业开发 生态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力 佟笛铭 汪海霞 李晓乐
本文分析了石河子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石河子垦区农业经营模式的制度变迁和动因及趋势。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石河子垦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绩效进行测算,证实了石河子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居新疆兵团各垦区前列。从兼顾两个经营主体利益和费用自理、两费分离原则出发,构建了石河子垦区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并从科技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化水平、商品化程度方面,提出了实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保障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玉义 逄焕成 张海林 陈阜 张凤华
本文以121农场为例,依据历年棉花产量、降水量、灌溉引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域近50年来棉田水分生产效率的变化动态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水分生产效率潜力提高途径。结果表明,50多年来石河子垦区棉花单产增加了近3.3倍;棉田耗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世纪50年代平均477.48mm下降到目前平均415.00mm,降低了13.09%;同期棉田水分生产效率由1.07kg/hm2/mm上升到目前3.95kg/hm2/mm,提高了近2.69倍。土壤改良,化肥用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地膜覆盖栽培、秸秆还田、优良品种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棉田水分生产效率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作者认为增加氮肥等...
关键词:
棉田 水分生产效率 变化动态 潜力 新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丛日华 王秋芳 穆杨 赵毅
取10头隐性乳房炎患牛乳汁,采用北京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液(BMT试剂),对泌乳黑白花奶牛的乳汁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大肠杆菌3种病原菌。将蒲公英、王不留行等中药水煎、去渣、浓缩制成相当于2g/mL的生药液,然后稀释为1.5,1.0,0.5g/mL3种质量浓度,用优质定性滤纸制成相应浓度的药敏片进行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中药对以上3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奶牛 隐性乳房炎 体外抑菌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澜 周德刚 莫云 黄建茹 葛冰 臧丽 丛日刚
研究26味中草药对隐性乳房炎分离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杯碟法试验表明,黄连、黄芩、紫花地丁、板蓝根等对2种病原菌的综合抑菌效果较好,达到中敏或高敏,有的甚至是极敏,抑菌圈直径为19.00~24.93 mm。微量稀释法试验表明,黄连、黄芩、红花、金银花、板蓝根等对2种病原菌的综合效果好,MIC为0.004~0.063 g/mL,MBC为0.004~0.063 g/mL。本试验可为研究外用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草药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印庚 郭伟丽 荣小军 李彬 廖梅杰 张正 陈霞 刘升平
本研究对辽宁4家刺参育苗场患"化板症"的稚参进行了病原学分析,从患有"化板症"的稚参体表病灶处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Aj2010072802A90。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实,该细菌能使稚参发生厌食、萎缩、降低附着力、溃烂、死亡等现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此次"化板病"的病原菌。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这是副溶血弧菌导致海参感染的首次报道。此外,本研究针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药敏学测试,证实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氟苯尼考等药物高度敏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刺参疾病防控和健康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延达 杨美玲 徐斌 黄俊旗 于辉 杨映
在广东广州番禺某牛蛙养殖场发现较为特殊的疾病且传染率和死亡率较高,为查明其致病原,从患病牛蛙(Rana catesbeiana)中抽取其背部的积液和对其他病变部位如肝、脾等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后得到两株优势菌,然后将两株优势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进化树构建、革兰氏染色细菌和生理生化实验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一株菌株GPY923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另一株菌株GPY924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进行人工感染后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对丁胺卡那、红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青霉素和氟苯尼考敏感,对多种药物耐药;海豚链球菌对林可霉素和头孢呋辛耐药,对头孢他啶中度敏感,其余药物均敏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河子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人选高校。2017年学校人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部兵合建"高校,纳人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序。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石河子大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珊宇 朱桂宁 贤小勇 韦小妹 黎柳锋 李慈代 韦名壮 韦爱娜 韦艺 黄明金 韦桥现 廖仁昭
【目的】明确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种类,为其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天峨县、南丹县、环江县和金城江区等石漠化地区核桃病害的发生情况,并采集病害标本进行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进行离体或活体接种确定其致病性,结合部分病原菌rDNA-ITS序列测定分析,鉴定主要病害的病原菌。【结果】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有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炭疽病,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引起的黑斑病,胡桃楸拟茎点霉(Phomopsis juglandina)、多隔镰刀菌(Fusarium decemcellulare)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引起的枝枯病,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溃疡病,腐皮镰刀菌(F.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及胡桃球针壳(Phyllactinia juglandis)引起的白粉病。其中,多隔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引起核桃枝枯病为首次发现。核桃炭疽病可为害核桃的叶片、芽、嫩梢和果实;黑斑病可为害叶片、嫩梢和果实的青皮;枯枝病可为害小枝(尤其是1年生嫩枝);溃疡病可为害核桃树干及主侧枝基部;根腐病可为害根部;白粉病为害叶片。【结论】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有6种,其中发生最严重的是炭疽病,其次是黑斑病和枯枝病,生产上需重点防控。其他病害总体上发生较轻,但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时也需进行防控。
关键词:
核桃 病原菌 鉴定 石漠化地区 广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