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03)
2023(3003)
2022(2476)
2021(2342)
2020(1656)
2019(3878)
2018(3704)
2017(6801)
2016(3605)
2015(3850)
2014(3844)
2013(3603)
2012(3432)
2011(3211)
2010(3278)
2009(3058)
2008(3074)
2007(2653)
2006(2381)
2005(2108)
作者
(11268)
(9615)
(9470)
(9181)
(6189)
(4641)
(4167)
(3743)
(3659)
(3335)
(3333)
(3240)
(3186)
(3175)
(3033)
(2937)
(2802)
(2775)
(2671)
(2639)
(2486)
(2312)
(2261)
(2254)
(2172)
(2114)
(2075)
(1901)
(1861)
(1854)
学科
(17534)
经济(17518)
管理(7714)
方法(7247)
(6789)
(5924)
(5835)
企业(5835)
数学(5517)
数学方法(5378)
中国(4405)
地方(4386)
理论(4356)
业经(3959)
(3505)
(2828)
(2822)
农业(2521)
环境(2506)
(2373)
金融(2372)
地方经济(2305)
经济学(2232)
(2205)
(2140)
贸易(2139)
(2014)
银行(2011)
(2004)
(2004)
机构
大学(57299)
学院(55591)
(21962)
研究(21631)
经济(21424)
管理(18916)
理学(16726)
理学院(16402)
管理学(15867)
管理学院(15776)
中国(15133)
科学(14765)
(12986)
(10912)
研究所(10187)
(10163)
(9667)
师范(9573)
(9127)
中心(9072)
(9064)
业大(8479)
财经(8353)
(8216)
师范大学(8098)
北京(8031)
(7621)
农业(7310)
经济学(7272)
科学院(6743)
基金
项目(39459)
科学(32023)
基金(30128)
(27473)
国家(27306)
研究(26121)
科学基金(23490)
社会(17444)
社会科(16607)
社会科学(16603)
自然(16286)
基金项目(16254)
自然科(15927)
自然科学(15924)
自然科学基金(15624)
(14922)
(13038)
教育(11874)
资助(11617)
编号(9516)
重点(9423)
(8380)
(8368)
(7835)
国家社会(7664)
科研(7585)
成果(7485)
计划(7469)
创新(7354)
课题(6989)
期刊
(24879)
经济(24879)
研究(17214)
学报(10209)
科学(9569)
中国(9161)
(7446)
大学(7373)
(7059)
学学(7019)
管理(6677)
教育(5381)
农业(5204)
财经(4288)
经济研究(3969)
资源(3838)
(3766)
技术(3538)
统计(3333)
(3261)
问题(3254)
地理(3248)
(3238)
业经(3139)
(3048)
金融(3048)
(2891)
现代(2675)
(2654)
科技(2556)
共检索到79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凌  陈斌  李正跃  陆进  闫争亮  
西花蓟马是云南石榴的一种重要害虫。应用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Lloyd幂法对云南石榴植株上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均为聚集分布,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符合负二项分布。西花蓟马成虫的垂直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而在石榴植株上层花朵与中、下层花朵中的若虫之间差异极显著。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了聚集原因,主要是由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并得出最适理论抽样数与序贯抽样模型,西花蓟马成虫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991/m+0.090),成虫在石榴花上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0(n)=2n±2.084n(1/2),当西花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志敏  杨珺  陈艳秋  何成兴  
蓟马对昆明切花产业造成了很大危害,西花蓟马近年来已成为昆明切花上蓟马的优势种。本文对昆明市大棚切花月季不同的时间、不同生育期蓟马若虫、成虫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西花蓟马数量随花朵开放增加,最多为花中期16头/朵,西花蓟马在蓟马中所占比例在大棚内6月份可达100%。运用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和Taylor幂法则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蓟马成虫、若虫和西花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随其密度的升高分布越聚集;蓟马若虫聚集原因是由于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此行为与环境(如温度、湿度、寄主养分、杀虫剂施用频率等)共同作用所致,而西花蓟马成虫聚集行为则更多由环境因子造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治科  吴圣勇  雷仲仁  康萍芝  杜玉宁  张丽荣  
【目的】研究西花蓟马在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了解该虫的发生、危害、扩散行为及探讨西花蓟马的监测、诱杀和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拟合、聚集度指标检验等方法,对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频次分布统计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分布数量为07头/朵,其中0和1头/朵的频次较高,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频次明显递减。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拟合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空间分布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进一步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向利  成巨龙  郭丽娜  张林林  仵均祥  
【目的】探讨烟田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空间分布型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该虫害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块烟田逐株调查,应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 m*-m回归分析法,研究斑须蝽成虫在烟田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频次分布法分析表明,斑须蝽在第2块烟田的分布极显著不符合泊松分布,在第5块烟田极显著不符合奈曼分布,在第3和5块烟田均显著不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及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该虫成虫态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是其所生活的环境因素所致。Iwao m*-m回归分析表明,斑须蝽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玉良  米福贵  特木尔布和  王普昶  马小廷  撒多文  
昆虫空间分布格局是其种群的一种客观属性,对于同一种群,其格局类型是固有的。蓟马为一种体型较小的昆虫,取食时移动性强,易逃逸,所以用危害特征的空间分布来代替其本身的空间分布更具有稳定性和实用性。采用不同尺度研究探讨蓟马对紫花苜蓿危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现蕾期危害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危害斑块尺度是40 cm×30 cm~50 cm×30 cm的椭圆型,长轴方向是东西向。因此在这一物候期选择抗蓟马材料时,取样应该按南北方向,尺度距离大于40~50 cm,更具有代表性,在开花期危害空间分布为均匀分布,但是取样尺度也应大于40~50 cm,更具有代表性,而且在开花期取样要比现蕾期取样更好一些,会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治科  杨彩霞  高立原  
沙蒿金叶甲是危害宁夏荒漠草原重要牧草——沙蒿的一种重大害虫,为进一步了解该虫暴发成灾的机理,掌握该虫生态学特性以及确定有效的田间抽样设计方案,对沙蒿金叶甲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沙蒿上部的沙蒿金叶甲数量显著高于中部和下部,而中部和下部间差异不显著;空间分布型适合度x2检验结果表明,沙蒿金叶甲在田间最接近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检验结果表明,沙蒿金叶甲在田间沙蒿上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异质性引起的;应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oylar幂法则进一步得到证实,表明沙蒿金叶甲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是个体群,且与密度有关,有密度依赖性,聚集强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志胜  黄永俏  林醒  侯有明  尤民生  
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黄曲条跳甲成虫在菜心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符合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 ;聚集原因主要由环境因素 (食料等 )造成 ,也与自身特性有关 .文中还根据聚集度均数 (λ)的测定结果 ,组建了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乾锦  杨建全  林智慧  纪成灿  官宝斌  张玉珍  陈家骅  
结果表明 ,烟田莎草呈明显的聚集分布 .利用有草样方频率和空间格局特征参数对烟田莎草种群密度进行估测 ,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抽样数模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袁荣兰  汤才  余其龙  
采用频次分布法和分布型指数法,测定了松实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并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以及平行线法、对角线法和棋盘式法3种不同抽样方法的可靠性比较。结果表明:在黄山松幼林中,松实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3种抽样方法均可行,其中以棋盘式法为最佳,对角线法较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瑞  胡红菊  王友平  陈启亮  杨晓平  张靖国  
在对梨园梨瘿蚊幼虫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测定方法分析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研究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梨瘿蚊幼虫在梨树内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m的回归方程为m*=1.953 68+1.432 29m(R=0.697 8**),相关性极显著。以Iwao的序贯抽样为基础,结合Kuno的序贯抽样提出复序贯抽样技术,防治指标上限T0'(n)=3n+1.96 12.75n,下限T0"(n)=3n-1.96 12.75n,截止线T(n)=1.953 68+1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贤谦  师光禄  李世虎  李连昌  张仙红  
通过Iwao回归测定,枣步曲幼虫的空间分布为奈曼-A型分布或波松—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致密的个体群,个体群间及个体群内的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个体群的面积小于或等于1株树。对于估值抽样提出了两种方案,即整株抽样和层抽样,前者以随机抽样和棋盘式抽样为优,并给出了理论抽样公式,后者以最下层抽样代替整株抽样估计种群密度,可以提高抽样效率,降低抽样费用,且估计精度能达到科研与生产的要求,最后给出了Iwao序贯抽样决策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盖海涛  郅军锐  岳臻  
为了明确种间竞争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研究了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单种种群和两种蓟马混合种群在辣椒上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单种种群中花蓟马的增长速度大于西花蓟马;两种蓟马混合种群中,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速度大于花蓟马。说明,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受种间竞争影响较小,而花蓟马种群的增长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大,两种蓟马的种间竞争中,西花蓟马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少华  王云鹏  王荣成  尹萍  李向东  郑方强  
【目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玉米产区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之一。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生态属性,研究桃蛀螟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明确其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桃蛀螟的田间抽样计划制定、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_0=0.5、1、1.5、2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两种统计学方法的结果均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桃蛀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Taylor幂法则结果显示桃蛀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根据半方差函数模型参数,确定桃蛀螟幼虫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表明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得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图,其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Iwao回归模型抽样技术明确了桃蛀螟幼虫在置信概率t=2,不同平均密度m=0.5、1、2、3、4、5、10、15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1、0.2、0.3时,当m_0=0.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 417、854和380株;当m_0=1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717、429和191株;当m_0=1.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150、287和128株;当m_0=2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867、217和96株。【结论】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理论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樱馨   梅安琪   徐晴   侯正阳  
【目的】森林资源调查中,研究森林属性空间分布模式下的抽样设计,以突破地域限制,为抽样调查提供可推广的经验法则。【方法】利用北京市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样地调查的实测数据,构建人工总体。以树木死亡率作为为森林属性的代理属性,表达空间自相关。采用系统抽样设计,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法,评估森林空间自相关、样地大小以及系统抽样设计对抽样精度的影响。【结果】(1)4种不同空间分布模式的总体变异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死亡率为0%的总体、死亡率为20%的随机模式总体、死亡率为10%的聚集模式总体、死亡率为20%的聚集模式总体。当死亡率为20%,抽样强度为2.73%时,随机模式的变异系数比聚集模式的变异系数低了1.3%。(2)3种不同大小的样地总体变异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20 m×20 m、30 m×30 m、40 m×40 m。其中,40 m×40 m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20 m×20 m和30 m×30 m对应的变异系数。(3)随着抽样强度增大,随机模式下8×8的主单元数目设计的人工总体的变异系数比4×4的约高0.02%,比16×16的约高0.15%;聚集模式下,8×8的N设计的人工总体的变异系数比4×4的约高0.32%,比16×16的约低0.54%。【结论】(1)不同强度的空间自相关都会削弱抽样精度,其中聚集模式相比随机模式的影响更为显著;(2)较小的样地有利于提高抽样精度和精度的收敛速度,但合理大小的样地设计才能有效提升抽样效率;(3)系统抽样中不同主单元数目对抽样精度的影响不明显,实际调查中应避免选择样本量为1的系统抽样,否则抽样误差难以度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维湘  
四大抽样分布是推断统计的重要理论基础,文章用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描述、验证,不仅为学习统计学提供了一种更直观的方法,而且为统计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一种辅助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