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2)
- 2023(8711)
- 2022(7824)
- 2021(7559)
- 2020(6314)
- 2019(14775)
- 2018(14808)
- 2017(28789)
- 2016(15662)
- 2015(17669)
- 2014(17668)
- 2013(17489)
- 2012(15857)
- 2011(14178)
- 2010(13948)
- 2009(12616)
- 2008(12042)
- 2007(10219)
- 2006(8769)
- 2005(7449)
- 学科
- 济(60751)
- 经济(60687)
- 管理(43814)
- 业(41241)
- 企(35059)
- 企业(35059)
- 方法(29856)
- 数学(25645)
- 数学方法(25357)
- 学(16838)
- 农(15000)
- 中国(14520)
- 财(13992)
- 业经(13145)
- 地方(12089)
- 理论(11469)
- 和(10527)
- 农业(10102)
- 贸(10024)
- 贸易(10019)
- 技术(9781)
- 易(9696)
- 环境(9612)
- 教育(9468)
- 务(9276)
- 财务(9219)
- 财务管理(9205)
- 制(9074)
- 企业财务(8722)
- 划(8449)
- 机构
- 大学(220711)
- 学院(217504)
- 管理(90898)
- 济(81682)
- 经济(79803)
- 理学(79717)
- 理学院(78843)
- 管理学(77516)
- 管理学院(77130)
- 研究(69867)
- 中国(49278)
- 京(46857)
- 科学(45678)
- 财(35486)
- 所(34573)
- 业大(33704)
- 农(33279)
- 研究所(31977)
- 中心(31127)
- 范(29705)
- 江(29553)
- 财经(29519)
- 北京(29511)
- 师范(29447)
- 经(26881)
- 农业(26213)
- 院(25475)
- 州(24714)
- 师范大学(24035)
- 经济学(23647)
- 基金
- 项目(155899)
- 科学(121758)
- 研究(114428)
- 基金(112337)
- 家(97383)
- 国家(96566)
- 科学基金(83056)
- 社会(69860)
- 社会科(66028)
- 社会科学(66010)
- 省(61051)
- 基金项目(60773)
- 自然(55182)
- 自然科(53850)
- 自然科学(53838)
- 自然科学基金(52849)
- 教育(52328)
- 划(51414)
- 编号(47604)
- 资助(46137)
- 成果(38387)
- 重点(34193)
- 部(33924)
- 发(32440)
- 创(32427)
- 课题(31910)
- 创新(30111)
- 科研(29935)
- 项目编号(29759)
- 大学(29269)
共检索到300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会香 梁军 赵嘉平 王媛 吕全 张星耀
对石榴溃疡病害3菌株所引起的病害症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培养学特性、生理学特性及分子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疮痂病与石榴果实上增生型症状的病原菌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应为同一病原菌引起,推测该病原菌首先侵染石榴侵染枝干,然后侵染石榴的花萼和果实;而石榴干腐病病原菌主要侵染枝干,是否侵染果实及引起症状特征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和鉴定。
关键词:
石榴 疮痂病 干腐病 果实病原菌 菌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瑞芬 季延平
刺槐溃疡病在山东沿海地区发生严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病原菌为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其次为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Mart.)Sacc.)。尖镰孢的小型分生孢子头状,聚生于短的单出瓶梗上,分生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7.6~15.4μm×2.5~3.8μ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至纺锤形,3~5分隔,28.2~38.4μm×4.6~5.1μm;厚垣孢子直径8.9~12.8μm。腐皮镰孢的小型分生孢子生于伸长的分生孢子梗上,阔卵形至椭圆形,5.1~10.2μm×2.5~4.8μm,孢子梗长30~80μm;大型分生孢子两端较钝,3~5分隔,20.1~3...
关键词:
刺槐,溃疡病,病原菌,尖镰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政强 姚志贤 林茂 常建波
为了对半滑舌鳎皮肤溃疡病的病原进行研究,从患有严重皮肤溃疡病的半滑舌鳎病灶中分离病原菌,并经人工感染确认病原。对引起此次疾病的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产物酶活性与溶血活性及其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还测定了16 S rRNA、gyrB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从病灶中分离得到4株优势菌,经人工注射感染证实菌株A3为引起养殖半滑舌鳎皮肤溃疡病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5×104.2 CFU/mL。其中,16 S rRNA、gyrB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分别是JN391271、JN168881。从基于16 S rRNA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良芬 马琼瑶 陈育
本文对云南昆明地区由Phomopsis amygdali侵染引起的桃树溃疡病进行了鉴定。采集受害病枝到实验室分离培养,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灰色、绒毛状,从菌落的背面可看到有淡褐色的色素形成;分生孢子无色、子弹状、双细胞,大小为3.7μm×8.7μm。进行ITS系列分析: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测序,对所测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n分析比对,结合在寄主植物上的症状,分离菌的生物学特性等,判断该分离病菌为桃溃疡病菌Phomopsis amygdali。最后进行回接实验,把分离到的病菌接种到健康的桃果实上,观察接种桃子发病情况及症状,比较从发病桃子上再...
关键词:
桃树 溃疡病 鉴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华英 钱国良 徐福元 胡白石 张亚川 解春霞 许志刚
2001年以来,苏北地区每年春季杨树新造林发生大面积死亡,在死亡或濒临死亡的杨树枝干上,几乎都有溃疡病症状的病斑发生。本试验通过对杨树新造林地(I-72杨)溃疡病病组织的分离、纯化培养获得10余株菌株,经接种、发病后再分离,获得6株拟茎点霉菌株;进一步克隆并分析供试菌株核糖体DNA-ITS区域的序列,结果是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Phomopsis eucommiicola的ITS序列有同源性,相似性达到99%。因此将该拟茎点霉菌确定为Phomopsis eucommiicolaC.Q.Chang,Z.D.Jiang&P.K.Chi,。该病原菌侵染杨树引起杨树新造林木溃疡病是首次报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覃映雪 池信才 苏永全 王德祥 陈信忠
2002年夏季厦门同安湾一带气候炎热,降雨量少,海水盐度偏高,同安湾刘五店的网箱养殖石斑鱼大面积暴发溃疡病。本研究调查了石斑鱼溃疡病暴发的特征和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溃疡坏死、眼球脱落、鱼骨暴露等。从病鱼体表及内脏分离出优势菌群命名为TS 628,经回归感染证实TS 628就是引发本次石斑鱼溃疡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电镜下观察菌体呈短杆状,极端单鞭毛,综合研究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16SrDNA同源性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特性,基本确认分离到的病原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该菌对氯霉素、壮观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万古霉素、青霉素G等抗生素不敏...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青石斑鱼 溃疡病 病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贺伟 任飞娟 郭利民 李永 常聚普
从河南濮阳、山东菏泽等地的欧美杨溃疡病发病林地采集病样96份,经分离、纯化、归类出10种分离物,其中镰孢属(Fusarium)真菌占优势。以离体苗干水培接种和盆栽苗接种,经致病性测定,明确分离物Mz01为致病菌株。经形态学鉴定,Mz01为茄镰孢菌(Fusarium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对分离物Mz01进行PCR扩增,对其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测序,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一致。茄镰孢菌作为我国欧美杨溃疡病的病原菌系首次报道。
关键词:
欧美杨溃疡病 病原菌 茄镰孢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季 潘连德
从灰额刺尾鱼(Acanthurus glaucopareius)体表溃烂处及内脏器官中分离到5株较强致病力的菌株,经过人工感染健康鱼证实该菌株是致病菌。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反应测试,结果显示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应用细菌16S rDNA的通用引物对该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 392 bp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与溶藻弧菌(登录号GQ455008)的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进一步确定该致病菌为溶藻弧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痢特灵、氟哌酸、环丙沙星等药物敏感,对甲氧胺嘧啶、氨苄青霉素、阿米卡星、青霉素等药物...
关键词:
灰额刺尾鱼 溶藻弧菌 溃疡病 病原鉴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小慧 张星耀 严东辉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EF1-728F/EF1-986R对4种杨树溃疡病病原菌株和环境样本的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分别进行普通和多重PCR检测,再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55.6℃,各引物终浓度为0.2μmol·L-1,可以成功地扩增出菌株和环境样本的目的条带,并通过测序比对鉴定出多种来自培养和环境病害组织中的溃疡病病菌,多重PCR能够检测到1ng的基因组DNA。研究结果将为建立溃疡病病原多重PCR鉴定技术和以环境溃疡病病害样本为直接检测鉴定对象的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旺姣 邹东霞 黄乃秀 吴耀军
对广西区内南宁、崇左、钦州、梧州、玉林、河池等市的桉树溃疡病进行病害调查、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采用病原菌形态特征结合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为防治桉树溃疡病提供病原学基础。结果表明,引起广西桉树溃疡病的病原菌分别是桉壳囊孢菌(Cytospora euCalyptiCola)、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oCCum parvum)和一种新的桉树溃疡病致病菌——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关键词:
桉树 溃疡病 病原菌鉴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嘉龙 周丽 绳秀珍 邢婧 战文斌
从患溃疡病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病灶处分离出3株优势菌(RH1、RH2、RH3),以浸浴、体腔注射、体壁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感染实验,证实菌株RH2为养殖刺参溃疡病的病原菌,其对刺参的LD50(半数致死量)每尾为5.68×106CFU,并证实浸浴、体腔注射的方式无法感染刺参,该菌可能通过体表创伤侵入的方式感染刺参。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rRNA和HSP60基因测序确定菌株RH2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基于16S 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RH2与溶藻弧菌(AF513447)亲缘关系最近,置信度为5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金利 贺伟 秦国夫 陶万强 赵俊 田淑敏
本实验在我国的多种树木上采集了56个溃疡病标本,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ISSR技术)研究病原菌。通过徒手切片和石腊切片观察,供试病原菌有性型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无性型特征与国外所报道的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一致。根据ISSR技术得到的系统树显示,供试菌株与国外提供的F.aesculi(有性阶段为B.dothidea)菌株以100%相似性聚为一类。因此,实验采集的树木溃疡病菌是B.dothidea,其无性型不是Dothiorella gregaria,而是F.aesculi,故应使用F.aesculi作为B.dothidea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利娜 胡家勇 叶振风 刘普 朱立武
为明确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致病菌种类与特征,以从安徽岳西、陕西户县和重庆黔江等猕猴桃主产区收集到的溃疡病感染枝条和树皮为材料,采用平板划线、梯度稀释和BPA培养法分离病原物,采用烟草过敏性反应和猕猴桃健康叶片接种观察其致病性,结合特异引物扩增的16S-23S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种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收集的溃疡病感染枝条和树皮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0株分离物;所有分离物均可使烟草叶片产生过敏反应,猕猴桃叶片接种显示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及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的致病力均存在差异。对特异扩增得到的280bp 16S-23SrDNA-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0个菌株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翟立峰 张美鑫 赵行 邓佳成
[目的]为了明确重庆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采集重庆市渝中区、北碚区和涪陵区的樟树溃疡病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对不同菌落形态代表菌株的rDNA-ITS、β-tubulin和EF1-α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从重庆不同地区采集的樟树溃疡病样品中共分离得到48份菌株,单菌丝纯化后得到68株纯化菌株,根据纯化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及分生孢子特征,将其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类型。选取不同类型的代表菌株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这3类菌株分别为葡萄座腔菌属中的Botryosphaeria dothidea、B.parva和B.rhodina。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所有菌株均能使樟树枝条产生黑色坏死病斑,且B.parva菌株的致病性最强,B.rhodina菌株的致病性次之,B.dothidea菌株的致病性最弱。[结论]重庆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为B.dothidea、B.parva和B.rhodina,其中B.rhodina和B.parva为引起樟树溃疡病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樟树溃疡病 葡萄座腔菌 序列分析 致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雨微 李梓嫣 邓硕真 汪玉清
番茄溃疡病(Bacterial canker of tomato)是目前国内外番茄生产上最严重的细菌病害之一。为建立准确有效的人工接种鉴定体系,本研究采用5种不同的人工接种方式(剪顶法、喷雾法、复叶柄注射法、茎顶端注射法和茎基部注射法)对番茄植株进行接种,比较和分析了接种后各群体植株起始发病时间、平均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平均死株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剪顶法和茎部注射法接种病原菌致病效果最好,发病率达到100.0%,病情指数>75.0,但是剪顶法接种后植株死亡率很高,接种40d时死亡率高达96.7%,不利于后续的遗传分析及留种;进一步分析发现茎基部注射接种时病原菌在植株体内传播速度更快;用5份抗感性不同的番茄材料及2个遗传分离群体共计742株番茄进行茎基部注射接种,结果表明该法接种后可以准确区分番茄材料的抗感性。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茎基部注射法接种适用于番茄材料抗溃疡病评价及遗传分析,为抗溃疡病番茄材料的筛选及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
番茄溃疡病 人工接种方式 茎基部注射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