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3)
2023(8903)
2022(8048)
2021(7658)
2020(6441)
2019(15082)
2018(15121)
2017(29040)
2016(16049)
2015(18057)
2014(18009)
2013(17916)
2012(16275)
2011(14543)
2010(14283)
2009(12798)
2008(12226)
2007(10330)
2006(8827)
2005(7381)
作者
(47662)
(39482)
(39185)
(37203)
(25029)
(18996)
(17718)
(15685)
(15085)
(13961)
(13610)
(13235)
(12434)
(12329)
(12133)
(12104)
(12042)
(11763)
(11137)
(11087)
(9982)
(9536)
(9489)
(8875)
(8870)
(8818)
(8785)
(8640)
(7979)
(7933)
学科
(58836)
经济(58772)
管理(43961)
(41667)
(35055)
企业(35055)
方法(29780)
数学(25742)
数学方法(25453)
(16112)
(15463)
中国(14100)
(13861)
业经(13223)
地方(12109)
(10772)
理论(10547)
农业(10449)
(10370)
贸易(10366)
(10042)
技术(9874)
环境(9872)
(9260)
财务(9202)
财务管理(9188)
(9041)
企业财务(8695)
教育(8646)
(8488)
机构
大学(224486)
学院(222524)
管理(90731)
(80080)
理学(79697)
理学院(78805)
经济(78177)
管理学(77350)
管理学院(76978)
研究(73560)
中国(51385)
科学(50581)
(48270)
(40693)
业大(38969)
(37698)
研究所(35069)
(34521)
中心(32670)
农业(32198)
(30602)
北京(30352)
(29156)
师范(28826)
财经(28709)
(26974)
(26177)
(25506)
技术(24990)
师范大学(23393)
基金
项目(163479)
科学(126400)
基金(117129)
研究(115463)
(103739)
国家(102903)
科学基金(87356)
社会(69109)
社会科(65313)
社会科学(65293)
(64720)
基金项目(63591)
自然(60104)
自然科(58633)
自然科学(58616)
自然科学基金(57539)
(54898)
教育(52439)
资助(48331)
编号(47191)
成果(37426)
重点(36600)
(34801)
(34328)
(33913)
课题(32144)
科研(31966)
创新(31582)
计划(31520)
大学(29977)
期刊
(82899)
经济(82899)
研究(60460)
学报(42195)
中国(36999)
科学(36923)
(36512)
管理(31488)
大学(30845)
学学(29234)
农业(26010)
(24181)
教育(23890)
技术(18647)
业经(14127)
(13960)
金融(13960)
(13310)
图书(13228)
财经(12806)
科技(12703)
经济研究(12545)
业大(11749)
理论(11739)
林业(11515)
(11152)
实践(11136)
(11136)
问题(10797)
(10663)
共检索到304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涛  谢碧霞  
为深入研究石栎属植物淀粉的理化特性,有效地开发野生石栎属淀粉资源,采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和碘电位滴定等方法,对石栎属植物淀粉粒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石栎属植物淀粉粒较小,形状较为规则,具有明显的偏光黑十字,淀粉粒的结晶结构都属于C型.石栎属植物淀粉的糊化温度较高,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而支链化程度较高.淀粉粒的溶解度和膨胀度较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晓庆  詹延廷  王月  王萍  殷诗凯  韩彩霞  董学会  
为了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籽粒充实过程的影响,利用胚乳细胞数目计数、淀粉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玉米自交系B73籽粒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探究。主要探讨了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以及吐丝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籽粒灌浆过程、胚乳细胞发育以及淀粉粒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之后在DAP 20灌浆速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7. 7%,在DAP 44玉米籽粒百粒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1. 3%。在DAP 12,乙烯利处理之后的胚乳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22. 9%,且淀粉粒在胚乳细胞面积为IV、V和VI范围内的胚乳细胞内的数目显著减少。在授粉后不同时期乙烯利处理组(处理B)中的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与对照组中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显著差异。在吐丝期搭配使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E)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粒分布与处理B结果差异不显著。搭配使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C)或者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处理D)后,与处理B相比提高了百粒质量、籽粒灌浆速率、淀粉粒的直径分布范围以及胚乳细胞内的淀粉粒数目,其中处理D中玉米百粒质量和淀粉粒数目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该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丽  路艳红  黄亦工  苏雪痕  
该文研究了北京露地园林中常绿阔叶植物在越冬期间叶组织水分及淀粉粒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随着越冬进程 ,叶组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 ,而水分饱和亏缺逐渐增大 ,至 2月份时达最低 ,之后开始恢复 .种类之间差异明显 .凤尾兰变化幅度最小 ,女贞和火棘水分亏缺最为严重 ,导致叶片在早春严重干枯和脱落 ;早春黄杨、广玉兰及大叶黄杨水分亏缺恢复较快 ,而八角金盘、洋常春藤恢复速度较慢 .秋冬自由水含量除八角金盘外其余种类均表现为 1 0~ 1 2月含量下降 ,2~ 3月开始回升 ,下降速度较快的有凤尾兰、广玉兰、火棘及黄杨等 ,相应地这些种类在秋冬束缚水含量上升 .1 0月下旬 ,八角金盘、洋常春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银永安  齐军仓  李卫华  曹连莆  王自布  
【目的】研究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对其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4个小麦品种籽粒发育不同时期自然断面和分离提纯的A、B型淀粉粒进行观察;用直链、支链淀粉试剂盒对籽粒不同发育时期胚乳中A、B型淀粉粒的直链、支链淀粉含量进行测定;成熟籽粒A、B型淀粉粒膨胀势依据McCormick的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态出现规则形状和反常态,胚乳淀粉粒中直链淀粉形成早于支链淀粉,但最终积累量支链淀粉大于直链淀粉。供试的4个品种中,B型淀粉粒膨胀势均大于各自A型淀粉粒的膨胀势。【结论】小麦胚乳A型和B型淀粉粒从形态上分为常规型和反常型。成熟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中,支链淀粉的含量大于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璐婷  李秀红  刘栗君  叶发银  赵国华  
【目的】大麦籽粒是一类重要的谷物原料,在啤酒酿造、禽畜喂饲、药食保健等领域的用途十分广泛。研究表明,籽粒中的淀粉颗粒大小及淀粉组成结构决定其用途。通过研究不同品种大麦不同粒径淀粉颗粒的组成结构及物化性质,为大麦淀粉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西引2号(Xiyin-2)、京辛1号(Jingxin-1)、苏啤6号(Supi-6)3种不同用途的大麦品种籽粒为原料,采用沉降分离法得到大、中、小3个粒径的淀粉颗粒,研究颗粒显微形态、淀粉晶体结构、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侧链分布以及淀粉颗粒热特性、水合性质、糊化特性和消化特性与粒径的关系。【结果】大颗粒大麦淀粉多呈盘状,中颗粒淀粉呈扁圆形或椭球形,小颗粒淀粉呈球形或多角形。在偏振光显微镜下,所有大麦淀粉颗粒具有典型的偏光十字,且偏振光亮斑随粒径增加而增强。大麦淀粉的大颗粒占比最高(87.62%—89.48%),其次为中颗粒(8.97%—9.42%)和小颗粒(1.55%—3.29%)。大麦淀粉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为19.12—30.63 g/100 g,粒径对其含量的影响缺乏规律性。所有样品均为A型结晶,相对结晶度随着粒径增大而增加。大麦支链淀粉的侧链分布呈现双峰模式,主峰在DP 12处,次峰在DP 38处,大麦支链淀粉以B1链含量最高(34.34%—44.76%),其次是A链(25.12%—34.52%),大麦支链淀粉的平均链长为DP 22.86—25.00。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颗粒大麦淀粉的糊化温度区间(?T)最大,糊化焓(?H)则随着粒径增加而增大。大麦淀粉的膨胀力表现出品种差异,京辛1号大麦淀粉所有粒径颗粒均具有较高的膨胀力。糊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颗粒淀粉的峰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比中颗粒和小颗粒淀粉更高。消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麦淀粉颗粒快消化淀粉(RDS)含量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加,而粒径对其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缺乏规律。【结论】粒径对大麦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精细结构、相对结晶度等结构特征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大麦淀粉的热特性、糊化特性及消化特性等性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玲玲  叶青雷  王学英  石生林  李群  尹迎礼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栎属植物基因组DNA,采用经过改良的SDS法和CTAB法对几种常见栎属植物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表明:改进的SDS法和CTAB法都较常规的方法好,所提出的DNA较纯净。改进的CTAB法与改进的SDS法比较,改进的CTAB效果较好,所获得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纯度较高,OD260/OD280为1.75~1.80,运用SSR和RAPD进行分析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扩增片段,说明蛋白质、多糖、RNA等去除较干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文阳  尹燕枰  时侠清  闫素辉  王振林  
以提纯的小麦胚乳A型和B型淀粉粒为测定对象,比较研究了A、B型淀粉粒的淀粉组成与糊化特性。结果表明,A型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B型淀粉粒,而支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B型淀粉粒。与B型淀粉粒相比,A型淀粉粒含有较高的直/支链淀粉比。B型淀粉粒RVA参数中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均显著高于A型淀粉粒。原因可能是小颗粒淀粉(B型淀粉粒)内部结构紧密,淀粉糊化较大颗粒淀粉(A型淀粉粒)困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万智巍  杨晓燕  葛全胜  樊昌生  周广明  马志坤  
江西社山头遗址是赣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典型遗址,尚未开展相关环境考古和植物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对该遗址出土陶器内壁残留物的淀粉粒分析表明,内壁残留物中包含了不同种类植物的淀粉粒,主要来自稻类和粟类作物,还有部分块根块茎类植物以及部分暂时不能鉴定的淀粉粒。可鉴定淀粉粒中包括稻类7粒、粟类9粒、块根块茎类2粒。从恢复的植物种类上来看,社山头遗址区域在4500~3500 a BP这段时间的植物利用包括了稻类、粟类和部分块根块茎类植物。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南方地区的植物考古和环境考古研究提供直接证据和补充,说明了该遗址古人类除水稻外其他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同时本研究结果也可为南方地区古人类食谱和植物资源利用结构研究提供方法上的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丽松  徐娟  王贵禧  马惠铃  
【目的】分析3个品种群的33个主栽品种板栗淀粉糊化特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粒粒径之间的关系,为评价板栗糯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测定板栗淀粉含量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测定板栗淀粉糊化特性;利用S3500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淀粉粒粒径分布;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品种板栗淀粉的RVA谱特征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北方品种群板栗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的总体水平均较其它两个品种群板栗高,各品种群之间差异显著;北方品种群的回冷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最低。板栗淀粉的糊化特性具有较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不同品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瑾  王长进  武德功  黄伟东  余海兵  李文阳  
以玉米品种隆平206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D1(57 000株/hm~2)、D2(67 500株/hm~2)、D3(78 000株/hm~2),分析成熟期玉米淀粉粒分布特征和籽粒灌浆阶段ADPG焦磷酸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粒粒径范围为0.4~30.0μm,平均粒径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玉米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表面积分布呈三峰曲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中型淀粉粒(3μm≤粒径≤18μm)的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显著下降,大型淀粉粒(粒径>18μm)则显著升高;淀粉粒数量分布呈单峰曲线,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的淀粉粒数量分布无显著影响;2个玉米品种灌浆阶段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  张吉旺  刘鹏  董树亭  
【目的】比较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特性,及其与籽粒总淀粉、蛋白质含量和容重的相关性。【方法】选用普通型品种农大108、郑单958和高淀粉型品种费玉3号、郑单18,对成熟期玉米籽粒中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和表面积分布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成熟期玉米籽粒胚乳内淀粉粒的粒径分布范围为0.37—31.5μm,以2μm和15μm为界限,将淀粉粒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表现为双峰和三峰分布,淀粉粒的数目表现为单峰分布,其中小淀粉粒组数目占总数的95%左右;高淀粉玉米小淀粉粒组(<2μm)和中淀粉粒组(2—15μm)所占体积分数显著高于普通型玉米,而在普通型玉米中,大淀粉粒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俞芹  王倩颖  王宁杭  王型力  范李节  张明如  申亚梅  
以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长花玉兰Magnolia‘Changhua’,丹馨玉兰Magnolia‘Danxin’,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等4种木兰属Magnolia植物为试验材料,运用不同质量浓度蔗糖、硼酸、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PEG-4000)对花粉进行单因子及正交试验处理,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对4种植物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蔗糖、硼酸、PEG-4000对4种木兰属植物花粉萌发均有显著影响(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润琪  付凯勇  李超  祖赛超  李春艳  李诚  
【目的】磷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小麦淀粉粒表面存在微孔和微通道结构,对淀粉的生物合成和理化特性有重要影响。探索磷素对淀粉粒微观特性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可为研究不同磷素条件下小麦淀粉的生物合成及品质变化机理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23号为参试材料,设置3种施磷水平,不施磷(CK:P_2O_5 0 kg·hm(-2))、常规施磷(CP:P_2O_5 105 kg·hm(-2))和高量施磷(HP:P_2O_5 210 kg·hm(-2)),所用肥料为重过磷酸钙,于小麦播种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澳运  钱必长  李文阳  
【目的】本文目的是为明确钾素对玉米胚乳淀粉粒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钾素水平,即K0、K1、K2、K3(分别施K2O 0、135、270、405 kg/hm2),分析不同钾肥水平下玉米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及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处理下玉米籽粒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均呈双峰曲线,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以玉米淀粉粒直径3和18μm为界线,可将玉米籽粒淀粉粒划分为小型淀粉粒( 18μm) 3组。小型淀粉粒组数目占总数大约98%以上,说明玉米胚乳淀粉粒主要由小型淀粉粒组成。随着钾素水平的增加,玉米胚乳> 18μm淀粉粒体积与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小;而玉米胚乳> 18μm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没有显著变化,可见钾素有利于玉米胚乳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相关分析表明,淀粉峰值黏度、保持黏度与最终黏度与> 18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可见钾肥通过降低玉米胚乳大型淀粉粒比例、降低大型淀粉粒比例,进而影响淀粉糊化特性,即降低了其淀粉峰值黏度、保持黏度与最终黏度等参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国平  黄群策  秦广雍  
对油杉小孢子发生、花粉形成和花粉萌发过程中淀粉粒的消长动态作了详细观察。油杉于1月后旬形成花粉母细胞,2月上旬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小孢子,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于2月底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3月初油杉开始传粉。油杉花粉个体发育中淀粉粒有明显的消长规律,存在2次淀粉粒积累高峰:一次是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之前,另一次是小孢子进行有丝分裂之前。花粉个体发育中淀粉粒的分布也具规律性:在减I中期淀粉粒逐渐呈赤道区聚积,在减I后期淀粉粒均匀地移向二子核周围,最终淀粉粒平均分配在4个子细胞内;花粉成熟发育期间,淀粉粒聚集在核的周围,散粉前一天成熟花粉中的淀粉粒全部消失,初步鉴定认为,淀粉粒转变为脂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