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7)
2023(9324)
2022(8342)
2021(7973)
2020(6712)
2019(15578)
2018(15536)
2017(29742)
2016(16363)
2015(18473)
2014(18471)
2013(18250)
2012(16560)
2011(14837)
2010(14576)
2009(13196)
2008(12633)
2007(10808)
2006(9222)
2005(7863)
作者
(48026)
(39544)
(39472)
(37556)
(25378)
(19120)
(17830)
(15860)
(15275)
(14010)
(13771)
(13314)
(12602)
(12489)
(12340)
(12111)
(12103)
(11847)
(11373)
(11246)
(9984)
(9754)
(9529)
(9064)
(8858)
(8840)
(8812)
(8694)
(8045)
(7901)
学科
(61870)
经济(61806)
管理(44487)
(42020)
(35585)
企业(35585)
方法(30122)
数学(25779)
数学方法(25480)
(19362)
(15606)
中国(15028)
(14131)
业经(13612)
地方(12334)
理论(11838)
(10814)
农业(10461)
教育(10225)
(10171)
贸易(10166)
技术(10064)
环境(9849)
(9836)
(9338)
(9287)
财务(9281)
财务管理(9267)
企业财务(8782)
(8607)
机构
大学(231159)
学院(227802)
管理(92523)
(83481)
经济(81517)
理学(80989)
理学院(80034)
管理学(78648)
管理学院(78238)
研究(75868)
中国(53123)
科学(51098)
(49269)
(38661)
(38491)
业大(37303)
(36272)
研究所(35911)
中心(33418)
(31620)
(31228)
北京(31019)
师范(30821)
农业(30490)
财经(30102)
(28078)
(27396)
(26228)
技术(25386)
师范大学(25097)
基金
项目(164394)
科学(127410)
研究(118607)
基金(117654)
(103482)
国家(102619)
科学基金(87104)
社会(71402)
社会科(67439)
社会科学(67419)
(64828)
基金项目(63420)
自然(58662)
自然科(57229)
自然科学(57212)
自然科学基金(56156)
(55090)
教育(54146)
编号(48896)
资助(48558)
成果(39531)
重点(36756)
(35315)
(34603)
(34108)
课题(33348)
科研(32028)
创新(31739)
计划(30764)
大学(30501)
期刊
(87890)
经济(87890)
研究(64013)
学报(40947)
中国(38509)
科学(36242)
(33720)
管理(32386)
大学(29767)
学学(27887)
教育(27394)
(25726)
农业(24273)
技术(19130)
图书(14725)
业经(14533)
(14405)
金融(14405)
财经(13822)
经济研究(13424)
科技(12391)
理论(12109)
(12086)
(11564)
实践(11416)
(11416)
问题(11353)
情报(11048)
林业(10812)
业大(10655)
共检索到316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少雄  刘巧红  吴昊昊  曲朦  
石斑鱼(Epinephelidae)是名贵的海产鱼类,主要栖息于热带亚热带近岸岩滩和珊瑚礁水域,是岩礁生态系生物群落的重要类群。本文对国内外石斑鱼类生物学、生态学、渔业资源及人工繁育养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综合报道石斑鱼类的形态比较特征,栖息、摄食和繁殖习性,系统演化与分类,种类地理分布,人工繁育等研究进展以及养殖发展概况;报道全球石斑鱼自然资源明显衰退的现状评估以及对石斑鱼资源保护的共识和相关的渔业管理措施。此外,根据作者多年开展的鱼类遗传生物学研究,指出强化我国海域野生石斑鱼资源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杂交石斑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加强石斑鱼杂交选育行业管理,是我国石斑鱼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新富  庄志猛  孟振  雷霁霖  杨志  
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具有经济价值高、生长速度快和低温耐受性强等特点,是东北亚温带海域理想的网箱养殖品种之一,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海水鱼类繁育研究的热点。由于存在雄鱼性成熟年龄高、人工驯养条件下难以实现自然产卵和初孵仔鱼弱小等难题,其稳定和高效的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本文综述了七带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现状,重点总结日本近20年在亲鱼繁殖、仔稚鱼培育和苗种中间培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旨为中国七带石斑鱼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黎祖福  陈省平  庄余谋  庄杰贵  
利用海水网箱养殖3龄以上的鞍带石斑(Epinepheluslanceol)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催产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在水温≥22℃的春、夏季,用HCG400~500IU/kg鱼体重和LRH-A330~50μg/kg鱼体重进行催产,催产后27h左右开始产卵。受精率59·5%~78·5%。受精卵在盐度28~33、水温25~28℃、pH8·0~8·5的水环境中22h孵化出仔鱼。室内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的仔鱼1070万尾,放苗前,往池中加入30~50万个/ml小球藻液,放养密度为2万/m3左右,经35d培育,获得4~5cm以上的鱼苗27·3万尾,成活率2·6%;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735万...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波  张朝晖  张杰东  荆世锡  李继强  孙庆霞  毛兴华  
总结研究了国外有关大西洋牙鲆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结合作者对鲆鲽鱼类的研究 ,从大西洋牙鲆繁殖习性、性腺发育指数、繁殖力、卵仔鱼发育和变态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大西洋牙鲆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亲鱼选择、促熟培育、受精孵化和鱼苗培养的有关技术措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顾志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云  严正凛  张静  
栉江珧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洋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栉江珧后闭壳肌大而圆,柔嫩鲜美,闭壳肌干品与扇贝、日月贝的干品常混称为"干贝",经济价值很高。然而,多年来对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造成栉江珧野生资源总量急剧减少,以及人工规模化育苗技术一直未突破难关,严重制约了栉江珧养殖业的发展。对栉江珧的生活史、摄食代谢、同工酶、染色体核型、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研究和资源保护的现状,以及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亲贝选择与暂养、诱导产卵、幼虫培育、变态附着等作了概述,最后分析并探讨人工育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晓君  秦国民  陈翠珍  房海  阎斌伦  
对从1尾病死的观赏用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L.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较系统的表观生物学性状鉴定。同时,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供试两株纯培养菌(编号:HQ061227-1、HQ061227-2)为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Beijerinck 1889)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damselae subsp.damselae(Love et al.1982;Smith et al.1991),用HQ061227-1株作为代表菌株的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金英  林浩然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60d的斜带石斑鱼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光镜观察,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实验水温为22.0~27.8℃时,孵化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脏、胆囊和胰脏等,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表明其消化系统的形态变化与食性的变化相适应。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其消化系统从功能和结构上逐步完善成熟。胰脏在出膜后第4天出现,是和肝脏相互分开的一个独立的器官,但是发育到第35-60天,位于肠道后部的胰脏组织内出现许多大空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宁求  白俊杰  吴淑勤  劳海华  石存斌  潘厚军  叶星  简清  
从患病斜带石斑鱼分离到3株病原菌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经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均属于弧菌属的种类。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了3株病原菌的16SrRNA和HSP60(heatshockprotein,HSP60)基因部分序列。16SrRNA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株病原菌与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亲缘关系较近,相互之间同源性均大于98.6%,差异不明显。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HSP60基因序列分别与哈维氏弧菌(AF230934)、溶藻弧菌(AF230931)、副溶血弧菌(...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柳学周  庄志猛  马爱军  陈四清  孙中之  梁友  徐永江  
论述了近几年我国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生理、生态、繁殖发育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半滑舌鳎亲鱼性腺发育规律及调控产卵技术、染色体核型、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摄食习性、人工孵化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的研究成果,并对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发兴  林顺权  王家福  赖钟雄  
综述了生物技术在兰花上应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兰花无菌发芽育苗、离体快繁、原生质体、基因工程及育种的研究概况,并就兰花原球茎人工种子的生产及兰花试管苗开花诱导因素进行了讨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富江  高文燕  李慧琴  刘伟  
大银鱼是东亚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由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展。本文对大银鱼分类、生长、繁殖、孵化与胚胎发育、移植与产量波动以及对其他鱼类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更正后的大银鱼拉丁学名存在尚未被广泛使用的问题。多年的移植使大银鱼产生了大量新的遗传变异,形态上也有所改变,丰富了大银鱼的种质资源。不同纬度地区大银鱼快速生长的月份不同,解释了虽然北方生长季节短但大银鱼个体却不小于南方的原因。大银鱼能否稳定地转变为食鱼性决定了其生长速率和最终个体大小,大银鱼种群内出现个体大小分化的饵料资源条件尚不清楚。种群内是否出现个体大小分化决定了大银鱼的性选择模式,而相关的研究尚未开展。大银鱼为一次性产卵鱼类,其自然受精率高于人工受精率,因此,在移植增殖中若能保留合适的繁殖群体量则无需人工投放受精卵。大银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比较清除,足以指导受精卵的生产。大银鱼是耐盐碱鱼类,可用于发展盐碱水域渔业。饵料生物资源的过度消耗是大银鱼产量跌入低谷的原因得到了普遍认同,但相关的定量生态学研究有待开展,以指导大银鱼的可持续稳产。针对大银鱼种群爆发对土著鱼类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余德光  杨宇晴  王海英  谢骏  郁二蒙  王广军  龚望宝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盐度变化(24、14、4及对照34)对斜带石斑鱼幼鱼[体质量(19.59±0.25)g]相关生理生化因子的影响,不同盐度处理后1、3、6和9 d检测鳃丝Na+/K+-ATP酶、血清中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溶菌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H.E染色观察鳃丝氯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各盐度试验组斜带石斑鱼幼鱼的Na+/K+-ATP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均在第3天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至第6天达到稳定。鳃丝氯细胞数量在盐度24试验组中变化不大,在盐度14试验组中则略有减少,在盐度4试验组中鳃丝氯细胞6 d后出现变化,氯细胞数量减少,胞核较大,H.E染色较深...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詹冬梅  李美真  丁刚  宋爱环  于波  黄礼娟  
对鼠尾藻有性繁育规律进行观察、研究。鼠尾藻雌、雄异株,在黄海北部其生殖季节是7月上中旬,高光照和升温可促进精卵成熟,鼠尾藻在海区和室内都可正常完成受精。干露1~2h能促进幼孢子体生长,幼孢子体在实验范围的光照强度(1000~4000lx)下,光照越强生长越快;在试验盐度(21~40)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鼠尾藻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并对鼠尾藻有性繁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楼宝  史海东  柴学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