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1)
- 2023(13030)
- 2022(11444)
- 2021(10500)
- 2020(8641)
- 2019(20221)
- 2018(19594)
- 2017(36688)
- 2016(19797)
- 2015(22536)
- 2014(22872)
- 2013(22884)
- 2012(22161)
- 2011(20538)
- 2010(21037)
- 2009(19774)
- 2008(19628)
- 2007(17679)
- 2006(15925)
- 2005(14923)
- 学科
- 济(105662)
- 经济(105563)
- 管理(51867)
- 业(50435)
- 企(37804)
- 企业(37804)
- 方法(36466)
- 数学(31785)
- 数学方法(31531)
- 中国(29652)
- 地方(29158)
- 农(27519)
- 学(22032)
- 业经(20993)
- 财(19920)
- 农业(18775)
- 环境(18261)
- 贸(17624)
- 贸易(17611)
- 地方经济(17155)
- 易(16928)
- 制(16640)
- 融(15987)
- 金融(15984)
- 银(15371)
- 银行(15329)
- 行(14891)
- 发(14593)
- 和(14528)
- 划(12461)
- 机构
- 大学(298059)
- 学院(297943)
- 济(133167)
- 经济(130476)
- 研究(115721)
- 管理(106910)
- 理学(89961)
- 理学院(88730)
- 中国(87754)
- 管理学(87278)
- 管理学院(86703)
- 科学(70370)
- 京(65762)
- 所(61234)
- 财(58903)
- 研究所(55347)
- 农(54219)
- 中心(51400)
- 江(46925)
- 财经(45668)
- 业大(43292)
- 北京(42672)
- 农业(42276)
- 范(42179)
- 师范(41786)
- 经济学(41697)
- 经(41201)
- 院(40896)
- 州(37363)
- 经济学院(37317)
- 基金
- 项目(188569)
- 科学(146846)
- 研究(137760)
- 基金(134646)
- 家(118928)
- 国家(117579)
- 科学基金(97923)
- 社会(87855)
- 社会科(83099)
- 社会科学(83074)
- 省(73504)
- 基金项目(70764)
- 划(62451)
- 教育(61317)
- 自然(61100)
- 自然科(59505)
- 自然科学(59484)
- 自然科学基金(58403)
- 编号(55398)
- 资助(55264)
- 发(47293)
- 成果(46138)
- 重点(43632)
- 部(41492)
- 课题(39357)
- 创(38222)
- 发展(38209)
- 展(37613)
- 国家社会(36542)
- 创新(35889)
- 期刊
- 济(161222)
- 经济(161222)
- 研究(96232)
- 中国(66735)
- 农(50731)
- 学报(48488)
- 财(45517)
- 科学(44878)
- 管理(39685)
- 大学(35848)
- 农业(34359)
- 学学(33588)
- 教育(31927)
- 融(30481)
- 金融(30481)
- 经济研究(26298)
- 技术(25967)
- 业经(24932)
- 财经(23455)
- 问题(20953)
- 经(20411)
- 业(18906)
- 贸(17506)
- 技术经济(16499)
- 世界(16251)
- 国际(15964)
- 资源(15545)
- 图书(15264)
- 统计(14393)
- 商业(14253)
共检索到479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彦俊 宋献方 肖捷颖 陈建耀 唐常源
论文系统分析了石家庄地区70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历史,结合水文资料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区域水文环境变迁的影响。并通过对地下水采样,结合室内水化学和氚同位素测定,确认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通过河道得到线状的垂向补给,和上游含水层的侧向补给两种天然途径。城市及工农业发展改变了区域水循环系统的补排结构。河流断流减少了地下水的垂向补给,造成地下水的补给源从原来的天然垂向补给和上游的侧向补给,变为单一的侧向补给。另一方面,大量开采地下水已成为区域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其中用于农业灌溉的大部分以蒸发、蒸腾的形式耗散于大气,无法回补。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地下水化学类型转变及其空间分布显示了水量和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红丽
[目的]通过构建一套适用于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AHP方法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对石家庄2000~201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从发展评价结果来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缓慢下滑阶段(2000~2004年)、快速下滑阶段(2005~2008年)和快速上升阶段(2009~2015年)。从各类指标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情况来看可将其划分为2种类型:(1)包括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出等2类指标,其关联度数值都呈快速增长态势;(2)包括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等3类指标,其历年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均具有先减小再增大的特点。[结论]石家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并呈现"U"型特征。
关键词:
区域农业 循环经济 灰色关联 发展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红丽
[目的]通过构建一套适用于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AHP方法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对石家庄2000201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从发展评价结果来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缓慢下滑阶段(20002004年)、快速下滑阶段(20052008年)和快速上升阶段(20092015年)。从各类指标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情况来看可将其划分为2种类型
关键词:
区域农业 循环经济 灰色关联 发展评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解纪茹 尹凤婷
本文从高职教育如何遵循教育规律为地方经济服务;高职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地方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和新的要求;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制约因素;如何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教育问题;高职教育如何与地方经济互促互补协调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地方经济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帼娜歌 周文明
在德国与中国卓有成效的合作 25周年之际,我很荣幸地应《国际贸易》月刊编辑部之邀,写下一些我个人的感想。我很高兴,而且也感到特别自豪的是,我的职业使我有幸能连续20多年直接看到德中双方经济关系的前进与发展,亲身感受到中国在这些年里出现的巨大变化,亲自经历从1977年至1988年以及在此后几年直至今天的业务活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姚树洁 王洁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过去4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巨变,创造了世界近代史上经济发展和减贫奇迹。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总结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区域发展非均衡和城乡发展不平等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经济发展非均衡存在的根源及现状,并基于这一视角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阶段扶贫开发政策及制度安排,勾勒出我国贫困治理的历史轮廓,阐述我国各个阶段贫困治理的路径及特征。进一步,从贫困和不平等的测算、"两不愁、三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治理行政管理机制、"扶志"和"扶智"等视角着重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的科学性和创新性。通过分析我们进一步得出,经济增长、发展不平衡和贫困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经济增长在促进贫困减少的同时,也会因资源配置差异、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区域、城乡非均衡发展,而日益加剧的区域、城乡不平等又会抵消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无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最科学的路径。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区域不平等 贫困治理 精准扶贫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飞 韩增林 马慧强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1993年以来山西省各地区均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现高位波动状态。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地域单元,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产业偏离度、区位熵等参数的计算,结果发现:山西省地区经济空间演化特征与地区经济差异时序波动相对应,呈现出中、东、西波浪式经济差异格局和3个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对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成因分析 山西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明华 郑元文
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00、2005和2010年的数据,计算出山东省17地市当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ESDA法进行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山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拉大,处于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状态,表现出初步的"俱乐部趋同"现象;青岛、济南两热点区的经济核心地位明显,济青高速和胶济线对沿线地区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鲁西地区经济仍处于低值区,山东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边缘性特征明显;各时段区域发展战略是影响山东省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华 陈修颖
本文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基本单元,根据1993年浙江省计经委国土办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将全省分为浙东北、温台和金衢丽三大区域,并且从GDP、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化水平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近16年来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浙江省 区域差异 演变特征 成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经济主要经历了曲折探索和全面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营经济发展道路。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发现中国在探索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突破了意识形态局限,对民营经济正名立法,保障了民营经济的平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全面实现了调整手段、调整内容、调整目的和调整对象的转换,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启发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市场和舆论环境,进而在混合所有制引导下,不断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民营经济 正名立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晋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演变构成了理解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维度,呈现出了我国践行"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的壮阔图景,其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前后连续、相互贯通的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变革生产关系,重工业发展与基本民生保障并驾齐驱,呈现出"经济与民生平行"的外在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提高生产力,先行发展经济,为民生水平提高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呈现出"经济先行,民生为标"的外在表现形式;新时代,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呈现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的外在表现形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力军 侯维磊
将基于GDP的物流量预测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以石家庄市物流产业发展为例,预测了石家庄市物流量并将产业关联关系量化,提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市物流业发展的措施,希望能为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月卿,贾秀丽
选取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社会经济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威廉森系数、最大与最小系数,对中国1978—2002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定量评价了近20年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采用经济区位熵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年以前中国经济区域差异程度在减小,1990年以后经济区域差异程度扩大,社会消费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在空间格局上,经济发达区由过去的东北地区扩展到东部沿海地区,1970—1980年代区域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区、经济发展区、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而到1990年代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区和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两极化趋势明显,区域差异程度加大。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区域差异 测度与评价 空间分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仕宝 杨世伦
对长江水资源的特征如总量、用水量、水污染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为:①1954—2004年流域平均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长江上中游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宜昌、汉口水文站的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而大通水文站径流量呈上升趋势与汉口—大通间降水量增加有关;大通站1950到2004年的最小、最大月均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长江水资源总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气候的变化。②水污染逐渐加重,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工业污染的增加是主要原因。③年均用水量占入海径流量的5.7%左右,人类活动尚未对长江流域总的水量构成很大的影响。结论:①长江水资源总量尚未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已对水资源的利用构成了影响;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广猛 杨丽 谢高地
本文使用2004年10月和2001年10月的MODIS(MODerateresolutionlmagingSpectroradiometer)数据研究了泾河流域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以来的植被变化,结果表明近5年来植被指数大幅度增加,而且出现了2001年所没有的NDVI高值区(0·6
关键词:
植被变化 MODIS 退耕还林还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