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9)
2023(10096)
2022(8957)
2021(8603)
2020(7045)
2019(16623)
2018(16666)
2017(32020)
2016(17502)
2015(19849)
2014(19910)
2013(19801)
2012(18169)
2011(16306)
2010(16116)
2009(14458)
2008(13895)
2007(12239)
2006(10728)
2005(8891)
作者
(50158)
(41454)
(41158)
(39111)
(26330)
(19854)
(18765)
(16405)
(15809)
(14870)
(14372)
(13726)
(13014)
(13002)
(12697)
(12493)
(12375)
(12222)
(11920)
(11560)
(10304)
(10073)
(9979)
(9383)
(9239)
(9225)
(9184)
(9132)
(8285)
(8148)
学科
(68979)
经济(68910)
管理(48614)
(44753)
(36877)
企业(36877)
方法(31527)
数学(27124)
数学方法(26830)
(19311)
中国(18821)
地方(18266)
(15745)
业经(15557)
(15076)
农业(13071)
(11896)
理论(11819)
环境(11269)
(11239)
贸易(11231)
(10901)
(10831)
技术(10700)
教育(10566)
(9675)
财务(9604)
财务管理(9590)
(9449)
企业财务(9077)
机构
大学(241653)
学院(239964)
管理(98385)
(90082)
经济(87867)
理学(85427)
理学院(84444)
管理学(82968)
管理学院(82541)
研究(79590)
中国(57724)
(52583)
科学(51126)
(39892)
(39530)
(37758)
业大(36866)
中心(36685)
研究所(36154)
(34431)
(33497)
北京(33347)
师范(33202)
财经(32005)
农业(29380)
(29364)
(29097)
(28869)
师范大学(26860)
技术(26197)
基金
项目(170464)
科学(132904)
研究(126669)
基金(121533)
(105519)
国家(104623)
科学基金(89611)
社会(76938)
社会科(72649)
社会科学(72629)
(66873)
基金项目(65861)
自然(58973)
教育(57996)
自然科(57531)
自然科学(57520)
(56458)
自然科学基金(56456)
编号(53205)
资助(49507)
成果(43214)
重点(37731)
(37103)
课题(36401)
(36365)
(35191)
创新(32714)
项目编号(32619)
科研(32512)
大学(31690)
期刊
(99318)
经济(99318)
研究(70718)
中国(46538)
学报(38246)
科学(35169)
管理(35044)
(34388)
教育(31501)
大学(28684)
(28550)
学学(26396)
农业(24442)
技术(21958)
(17798)
金融(17798)
图书(17281)
业经(16682)
经济研究(14620)
财经(14556)
问题(12872)
理论(12694)
科技(12430)
(12249)
(12016)
实践(11980)
(11980)
书馆(11655)
图书馆(11655)
资源(11338)
共检索到347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光田  
自古以来,人们生活空间的大小和生活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交通条件的发达与否。因此,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桥梁、道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厦门地区因其开发并进入文明社会的时代相对较迟,加之记录该地区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相对欠缺,以石刻等为代表的实物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明清以来记录厦门地区桥梁、道路和津渡等交通设施建设情况的石刻至今仍大量存在。通过整理和讨论我们发现,明清时期,厦门地区交通设施的建设对促进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很多工程的建设属于民间自发完成,这种情况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光田  
自古以来,人们生活空间的大小和生活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交通条件的发达与否。因此,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桥梁、道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厦门地区因其开发并进入文明社会的时代相对较迟,加之记录该地区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相对欠缺,以石刻等为代表的实物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明清以来记录厦门地区桥梁、道路和津渡等交通设施建设情况的石刻至今仍大量存在。通过整理和讨论我们发现,明清时期,厦门地区交通设施的建设对促进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很多工程的建设属于民间自发完成,这种情况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雪慧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与文明。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构成中国总体社会经济制度的有机部分。研究中国经济史不能不考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史。明清两代数百年间,以地主制经济为主导的中国封建社会臻于鼎盛并走向晚期,某些地区和生产部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皆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相对而言,从总体来看,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陶陶  吴迪  赵在绪  
明清时期是四川地区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诸多城池的修建掀起了一个城池建设的高潮。利用ArcGIS9.x平台,建立四川地区明清城池时空关联数据模型,并借助VBA二次开发功能动态可视地分析明清城池修建的时空序列特征。分析得出:在自然地理条件、政治与军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池的修建主要集中于明朝的成化、天顺、正德和洪武年间,在空间上则集中分布于有较好用地条件且水陆交通便利的四川中部和南部地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良品  
社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府、州、县、司、卫的治所及乡镇里社兴办的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学校。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兴起、发展和衰亡三个阶段。其间经历300余年,呈现出整体落后、阶段起伏、逐渐推进和官员创建等特点。该地区社学的部分特质主要是通过办学宗旨、教学内容、管理体制、社师选择和经费来源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社学的设立,不仅使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推动了乌江流域各族人民文化教育普及化的进程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志远   黄瑞卿  
明清时期,江右商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商界占居重要地位。他们凭着目己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渗透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遍走于通都大邑和穷山恶水之间,为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文拟对明清西南川黔、滇三省江西商人的活动情况作一粗略的探讨,以深入对明清江右商及商品经济的研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金利民  
地方石刻是记载某一地区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实际,是地方文献资源的实物证据,应列入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并结合杭州石刻现状,论述了运用传拓技术及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石刻载体的转换并编制地方石刻目录的重要性,以拓宽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柯燕燕  刘舒翼  
以厦门地铁1号线为例,运用特征价格模型,细化四个特征变量,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定量分析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上,在研究的距离范围内,住宅与地铁站点的距离与住宅价格呈负相关。地铁1号线对不同距离范围产生不同程度的增值作用。时间上,地铁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都能对住宅价格产生增值效应,地铁通车阶段对住宅价格产生的增值效应大于建设阶段。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柯燕燕  刘舒翼  
以厦门地铁1号线为例,运用特征价格模型,细化四个特征变量,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定量分析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上,在研究的距离范围内,住宅与地铁站点的距离与住宅价格呈负相关。地铁1号线对不同距离范围产生不同程度的增值作用。时间上,地铁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都能对住宅价格产生增值效应,地铁通车阶段对住宅价格产生的增值效应大于建设阶段。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靖  李梦霞  林明  
综合运用实地勘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因特网辅助调查4种方法,于2010年1月就广州地区石刻拓片收藏情况、广州地区石刻文献专藏情况以及广州石刻文献地区特性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反馈,首先总结了广州地区公藏石刻拓片的情况,包括基本情况、保存情况、整理情况和利用情况;继而结合理论研究,在肯定地区石刻文献的区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突出地区石刻文献的区域文化特性和深度揭示地区石刻文献信息两方面探讨了建立地区石刻文献数据库的设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鹤之  
厦门经济特区于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其范围现已扩到厦门市的厦门全岛。将建成为开放的国际港口城市。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萧德洪  
介绍1998年以来厦门大学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图书资料系统)体制改革的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厦门大学供稿厦门大学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国家教委直属的综合性大学。校园占地146公顷,座落在“海上花园”厦门岛东南端,依山傍海,景色秀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特区建设的需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于1986年9月成立,经过十年试办,1996年3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院。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研究生院院长由历任校长兼任。 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26年。全国解放后,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于1950年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于1952年成立研究部。从195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健  崔胜辉  刘勇  宋晓东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共交通满意度是乘客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一项直接反馈信息,反映了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在对厦门岛居民公共交通满意度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从住区尺度对居民的公共交通满意度进行了空间分析,然后结合受访居民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厦门岛公共交通现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岛整体公共交通满意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满意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公共交通中快速公交满意度高于普通公交;公共交通仍然在居民常用出行方式里面占有重要地位。最后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