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6)
2023(8426)
2022(7639)
2021(7344)
2020(6093)
2019(14333)
2018(14467)
2017(28095)
2016(15360)
2015(17340)
2014(17318)
2013(17156)
2012(15499)
2011(13852)
2010(13584)
2009(12222)
2008(11658)
2007(9833)
2006(8403)
2005(7071)
作者
(44380)
(36720)
(36425)
(34485)
(23154)
(17608)
(16465)
(14685)
(13875)
(12966)
(12591)
(12079)
(11416)
(11347)
(11243)
(11226)
(11027)
(10980)
(10324)
(10203)
(9159)
(8802)
(8767)
(8274)
(8271)
(8124)
(8087)
(8004)
(7383)
(7354)
学科
(57970)
经济(57905)
管理(43403)
(41037)
(34786)
企业(34786)
方法(29433)
数学(25476)
数学方法(25196)
(14918)
中国(13901)
(13783)
(13417)
业经(12877)
地方(11991)
理论(10386)
(10168)
农业(10019)
(9969)
贸易(9965)
(9657)
技术(9651)
环境(9501)
(9204)
财务(9147)
财务管理(9131)
(8915)
企业财务(8651)
教育(8589)
(8375)
机构
大学(214254)
学院(212417)
管理(89057)
(78680)
理学(78367)
理学院(77518)
经济(76838)
管理学(76196)
管理学院(75834)
研究(68251)
中国(48085)
(45714)
科学(45179)
(35217)
业大(34619)
(34133)
(34089)
研究所(31565)
中心(30577)
北京(28696)
(28514)
财经(28405)
(28041)
农业(27849)
师范(27798)
(25892)
(24740)
(24015)
技术(22819)
师范大学(22625)
基金
项目(154247)
科学(120558)
研究(112055)
基金(111400)
(97352)
国家(96546)
科学基金(82795)
社会(68103)
社会科(64426)
社会科学(64407)
(60778)
基金项目(60437)
自然(55768)
自然科(54434)
自然科学(54419)
自然科学基金(53416)
(51399)
教育(50942)
编号(46405)
资助(45635)
成果(36905)
重点(33945)
(33467)
(32300)
(32256)
课题(31226)
创新(30020)
科研(29722)
项目编号(28924)
大学(28730)
期刊
(81583)
经济(81583)
研究(59364)
学报(35908)
中国(35297)
科学(32463)
(31913)
管理(31009)
大学(26114)
学学(24534)
(23919)
教育(23711)
农业(22735)
技术(17997)
(13841)
金融(13841)
业经(13837)
图书(12984)
财经(12685)
经济研究(12437)
理论(11613)
(11531)
科技(11456)
实践(11012)
(11012)
问题(10596)
(10562)
情报(10238)
技术经济(10063)
现代(9684)
共检索到290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发松  朱旭彤  胡业正  饶华熹  马军政  
本研究对矮败小麦育性、株高和芽鞘长三性状相互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太谷核不育基因(Ms2)与矮秆基因(Rht10)紧密连锁;同时发现矮败小麦的短芽鞘与矮杆性紧密相关,其短芽鞘特性可作为太谷核不育基因的早期形态标记。通过短芽鞘区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准确率因组合而异,平均为88.2%。用20mg·kg-1GA3而浸种处理可明显促进可育株芽鞘伸长,但对不育株芽鞘伸长作用不明显,从而加大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差异。用GA3处理后,通过芽鞘长短区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准确率提高到96.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娜  姜莹  何蓓如  胡银岗  
【目的】明确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小麦株高和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促进小麦不同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分析相结合,对中国小麦主产区部分小麦品种及品系中所含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分类,结合田间株高和室内胚芽鞘长度调查,比较赤霉素(GA3)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胚芽鞘长度和株高的效应。【结果】分子标记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对129份供试品种进行分类,含有矮秆基因Rht-B1b的小麦品种58份,含有Rht-D1b的24份,含有Rht8的73份。其中35份品种含有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8,16份品种含有Rht-D1b和Rht8。赤霉素敏感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贤  薛文通  
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O2 萃取小麦胚芽油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 循环量对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大于温度 ;在萃取压力为 2 0~ 3 8MPa范围内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非常明显 ,随着压力的增大萃取速率显著加快 ;萃取小麦胚芽油的最佳萃取温度为 3 8~ 43℃ ;在低CO2 循环量条件下 ,萃取速率主要受分离速度的影响 ,并随循环量的增加 ,萃取速率加快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碧光  刘思衡  林红钢  
用化学药剂和远缘花粉处理矮败小麦筛选诱导单倍体的最佳处理组合.结果表明:单独用药剂或玉米花粉授粉诱导效果不理想,其中以0.5mg·L-12,4-D的最好,诱导率为12.7%-13.1%;油菜或玉米花粉授粉后24和48h再经10g·L-1二甲基亚砜(DMSO)+15mg·L-12,4-D处理,以及玉米花粉授粉后再经4mg·L-1BA+10g·L-1DMSO处理,诱导频率较高,达54.8%-77.0%,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玉米花粉授粉的诱导效果明显好于油菜花粉的;10g·L-1DMSO+15mg·L-12,4-D处理优于4mg·L-1BA+10g·L-1DMSO处理,两处理诱导率的差异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欧俊梅  王治斌  李生荣  任勇  周强  陶军  
为了深入了解矮秆糯小麦材料的遗传规律,以4个矮秆糯小麦材料为母本,5个高产小麦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小麦13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3个农艺性状的表现都是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决定的。13个性状遗传力均较高,除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退化小穗和千粒质量5个性状外,其余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除结实小穗外,其余各性状的GCV均较大,表明对其选择和改良的潜力较大。株高及各节间长与各产量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指出小麦高产育种应注意协调好穗下节长与株高之间的关系,各节间长度与单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关系,从而实现糯小麦高产稳产的育种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翟虎渠  刘秉华  
阐明矮败小麦创制的过程和其在小麦育种上应用前景,提出矮败小麦育种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小麦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育种上应用的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清震  叶兴国  王山荭  
关键词: 小麦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何为  刘志鹏  严建兵  李建生  
【目的】研究玉米单倍体胚芽鞘节组织培养特性,为单倍体加倍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方法】以Reid群、黄早四群和温热Ⅰ群群内杂交20个组合的单倍体胚芽鞘节为外植体,分析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并对再生植株根尖染色体数目进行观察和花粉育性分析;同时使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再生植株的基因型。【结果】Reid群和黄早四群的单倍体芽鞘胚节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比温热Ⅰ群高,达极显著水平;共获得15株单倍体植株,根尖染色体数目为10;I-KI染色发现,散粉的花药,其花粉为部分可育;15株单倍体植株的遗传稳定,未见变异。【结论】Reid群和黄早四群的单倍体胚芽鞘节组培特性较好,温热Ⅰ群较差;组织培养产生的单倍体植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蒲宗君  杨武云  颜泽洪  田宁  
以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附加系89-2343(AABB+4D/4E)与普通小麦7739-3(2n=42)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育成了矮败蓝粒小麦附加系98-266.利用97-866为基础,转育成8份不同基因背景的新蓝标矮败小麦,并对这8个蓝标矮败小麦的粒色和育性分离及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粒不育株变幅为20.6%~23.8%,平均为22.3%;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77.6%,其他类型仅占0.1%,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且连锁紧密;但不同轮回亲本,矮败蓝粒的传递率有差异;而同一轮回亲本在年份间的蓝粒不育株传递率差异不显著.同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秉华  杨丽  王山荭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非矮秆品种与之授粉,后代群体中的矮秆株是雄性不育的,而非矮秆株是雄性可育的。接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第二代产品,多方面优于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常规育种、轮回选择和基础研究中有远大的应用前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素平  董洪平  周丽艳  
在隔离条件下 ,用化学药剂 (成份 :50 0mg·kg-1 对氯苯氧乙酸 +10 0mg·kg-1 激动素 +1 5%二甲基亚砜 )处理矮败小麦子房。取材后做石蜡切片 ,观察子房的发育进程。结果表明 ,化学药剂处理的子房 ,不论横切还是纵切 ,开始时子房膨大 ,胚囊内细胞体积增大 ,随后 ,胚囊内的细胞逐渐解体 ,子房壁逐渐变薄 ,有的最后仅剩一薄层子房壁 ;有的靠近珠心内侧有胚乳细胞出现 ,但未出现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会曦  甘立军  夏凯  
以大麦胚芽鞘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 id,IAA)和2,4表油菜素内酯(2,4-ep ibras-sinolide,ep iBR)对胚芽鞘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mol.L-1IAA和1μmol.L-1ep iBR在黑暗条件下均促进大麦胚芽鞘的伸长生长,而且在该过程中二者存在协同作用,但必须是在IAA之前施用ep iBR或两者共同处理时才能表现;100 mg.L-12,3,5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 ac id,TIBA)能抑制ep iBR诱导的胚芽鞘伸长生长,暗示IAA的极性运输是ep iBR促进大麦胚芽鞘伸长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傅大雄  阮仁武  刘大军  宗学凤  殷家明  胡奎  
【目的】开拓小麦育种新矮源,克服自小麦矮化育种“绿色革命”以来,仅使用Rht1、Rht2、Rht8等少数几个隐性矮源的局限性,为选育高度集约化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条件。【方法】将国内外已定名的5个显性矮源Rht10、Rht3、Rht12、Rht21、奥尔森矮(Olesen dwarf)和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培育与征集的7个致矮力弱的显性矮源回交导入4个中、高秆(85~105cm)轮回父本品种(BC4F1),建立了4套矮秆基因的近等基因系。2005~2006两年,在非竞争群体条件下开展了近等基因系的多因素品系比较试验,研究矮源及轮回父本遗传背景两个主因素对近等基因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士伟  黄少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跟基  陈文品  张航宁  吴伟民  
小麦离体芽鞘切段在稀释10倍的柠檬酸Na2HPO4缓冲液中的伸长量显著大于原液(原液由0.116mol/L的Na2HPO4+0.042mol/L的柠檬酸配成,pH5.6)中的。1.0~1.5cm芽鞘近基部4mm的切段在单位时间内的伸长量显著大于2.1~2.5cm芽鞘顶端3mm下的4mm切段,芽鞘越长,芽鞘切段伸长越慢。质量浓度≥5g/L的蔗糖对连籽粒芽鞘的伸长和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离体芽鞘伸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40g/L蔗糖对芽鞘伸长的促进效果无显著差异。小麦感病品种矮秆早离体和连籽粒芽鞘切段受毒素的抑制率显著大于抗病品种望水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