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6)
- 2023(6371)
- 2022(5348)
- 2021(4812)
- 2020(4118)
- 2019(9318)
- 2018(9013)
- 2017(16575)
- 2016(9373)
- 2015(10609)
- 2014(10448)
- 2013(10442)
- 2012(9920)
- 2011(9022)
- 2010(9116)
- 2009(8763)
- 2008(8780)
- 2007(8018)
- 2006(7257)
- 2005(6895)
- 学科
- 济(31631)
- 经济(31552)
- 管理(31086)
- 业(26438)
- 企(22975)
- 企业(22975)
- 制(14055)
- 财(12422)
- 方法(11934)
- 数学(9964)
- 数学方法(9824)
- 学(9619)
- 中国(9241)
- 农(9042)
- 体(8820)
- 业经(8352)
- 体制(7518)
- 务(7202)
- 财务(7184)
- 财务管理(7161)
- 度(6879)
- 制度(6871)
- 银(6840)
- 企业财务(6809)
- 银行(6798)
- 教育(6776)
- 融(6611)
- 金融(6607)
- 行(6453)
- 环境(6084)
- 机构
- 大学(143001)
- 学院(138455)
- 研究(55353)
- 济(53568)
- 经济(52157)
- 管理(46780)
- 中国(39640)
- 理学(39436)
- 理学院(38930)
- 管理学(38134)
- 管理学院(37896)
- 科学(35047)
- 农(31623)
- 京(31617)
- 所(29686)
- 财(28376)
- 研究所(26774)
- 农业(25074)
- 业大(24444)
- 中心(23566)
- 江(23240)
- 财经(21178)
- 院(20225)
- 北京(20041)
- 省(19892)
- 经(19097)
- 州(17789)
- 范(17217)
- 师范(16871)
- 经济学(16781)
- 基金
- 项目(92679)
- 科学(71379)
- 基金(66905)
- 研究(63602)
- 家(61343)
- 国家(60844)
- 科学基金(50003)
- 社会(39025)
- 社会科(36835)
- 社会科学(36826)
- 省(36030)
- 基金项目(34558)
- 自然(34101)
- 自然科(33249)
- 自然科学(33230)
- 自然科学基金(32673)
- 划(31757)
- 教育(29864)
- 资助(27638)
- 编号(24232)
- 重点(22135)
- 制(21446)
- 成果(21088)
- 部(20725)
- 发(19648)
- 创(19576)
- 计划(19004)
- 课题(18754)
- 创新(18562)
- 科研(18255)
共检索到222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冯斌 董全民 刘文亭 孙彩彩 刘玉祯 李彩弟 魏琳娜 时光 张小芳 杨晓霞
为探讨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性状在中度放牧利用下对不同家畜的响应机制,开展了牦牛和藏羊单独放牧的控制试验,这对研究中度放牧利用下高寒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测定了牦牛和藏羊放牧利用下矮生嵩草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方面的10个指标:单株重、株高、比叶面积、比叶重、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叶干物质含量及叶片碳、氮、磷含量。结果显示:1)与禁牧相比矮生嵩草部分性状对放牧家畜有显著的响应,株高、比叶重和叶片厚度显著降低(P <0.05);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的放牧处理下并无显著变化。2)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及不同性状对放牧的敏感程度表明,矮生嵩草对放牧主要以非对称性响应为主。研究结果表明:1)中度放牧促进了矮生嵩草的生长和更新,有利于该群落的稳定和生产力的维持。2)牦牛放牧和藏羊放牧对矮生嵩草的影响是趋同的,但矮生嵩草对不同的家畜类型响应尺度存在差异,依据变异系数和变异率可知放牧牦牛对矮生嵩草株高、单株重、比叶面积、比叶重和叶片厚度的影响高于放牧藏羊。综上所述:中度放牧增强了矮生嵩草的耐牧性和适应性,且基于牦牛、藏羊采食强度的不同矮生嵩草对二者的响应机制也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同庆 张骞 王循刚 刘宏金 胡林勇 赵娜 徐世晓
肠道微生物在维持能量代谢和宿主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于牦牛肠道微生物对青藏高原物候期牧草的响应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肠道微生物和血清生化指标与不同物候期牧草之间的关系,揭示牦牛肠道微生物季节性变化差异。选择3岁、平均体重为122.60 ± 21.23 kg的公牦牛15头,依据青藏高原地区牧草物候期特点,等分为三组,即返青期组、盛草期组和枯草期组。分别在不同物候期采集粪便和血液样品,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均匀度指数Pielou_e、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在返青期组和盛草期组中显著升高(P<0.05)。门水平上,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科水平上,与枯草期组相比,返青期组与盛草期组理研菌科相对丰度存在升高的趋势(P=0.052),而消化链球菌科相对丰度在枯草期组中较高(P=0.008),微球菌科相对丰度存在升高的趋势(P=0.055)。属水平上,盛草期组中理研菌科RC9肠道群属的相对丰度高于枯草期组(P=0.045),但枯草期组中罗姆布茨菌属相对丰度较高(P=0.008)。盛草期组中白蛋白含量、尿酸、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高于枯草期组(P<0.01)。与盛草期相比,尿素氮浓度(P<0.001)在返青期组中较高,而肌酐浓度在枯草期组中较高(P<0.001)。综上所述,牦牛肠道菌群和血清生化指标受不同物候期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而呈现季节性变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芳草 董全民 冯斌 刘玉祯 俞旸 杨晓霞 张春平 曹铨 刘文亭
放牧是草地利用与管理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放牧方式对草地优势物种存在不同的影响。探究不同放牧方式下草地植物营养枝与生殖枝的权衡关系,对研究草地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依托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在中度放牧压力下,设置了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2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牦牛藏羊1:6混牧以及不放牧处理,分析了高寒草地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营养枝与生殖枝的高度、数量、重量及权衡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在星毛委陵菜营养枝与生殖枝高度、数量和重量的相关指标变化中,牦牛与藏羊1:6混牧的植株总体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牦牛与藏羊1:4混牧的植株数据总体低于其他处理;2)在不同放牧方式下星毛委陵菜营养枝与生殖枝的权衡指数,牦牛与藏羊1:4混牧是除不放牧外时最低的,牦牛与藏羊1:6混牧的权衡指数倾向于营养枝,牦牛单牧、藏羊单牧和牦牛藏羊1:2混牧处理的权衡指数倾向于生殖枝,不放牧和牦牛与藏羊1:4混牧时营养枝与生殖枝之间协同生长。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牦牛与藏羊1:4的家畜组合是较为不利于草地健康的放牧方式。本研究提出有利于草原可持续发展的放牧利用调控方式,为高寒草甸草原合理利用和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惦 柴林荣 常生华 程云湘 侯扶江
基于牦牛所处地理环境,即青藏高原的特殊性,以及牦牛放牧这一生产方式在该地区第一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从牦牛放牧系统的管理出发,对该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响应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当放牧制度不同时,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表现特征。从不同放牧制度中草地和家畜的特征表现,再到人为管理对这两种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对比和试验进行了系统优化方法的探索。笔者通过对现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概括在不同的放牧管理方式下草地放牧系统中的牦牛在生产力水平方面的差异,以及草地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探究
关键词:
牦牛 草地放牧系统 管理 生产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田伟 胡林勇 赵娜 徐世晓
为了揭示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补饲燕麦青干草对牦牛和藏系绵羊冷季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0头3岁牦牛[BW=(98.2±4.35)kg]和12只1岁藏系绵羊[BW=(27.2±1.44)kg],编号后随机分为冷季放牧组和燕麦补饲组;放牧组家畜冷季自由放牧,补饲组家畜饲喂燕麦青干草,试验为期135 d。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放牧牦牛减重(-12.4±1.13)kg/头,减重比例为12.5%;补饲牦牛增重(8.4±0.76)kg/头,增重比例为8.92%;对应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显示粗放
关键词:
补饲 牦牛 藏系绵羊 冷季生长性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柴林荣 孙义 王宏 常生华 侯扶江 程云湘
为探究长期牦牛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地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下的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植物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以及牧草营养品质等。结果表明,1)牦牛放牧强度对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P0.05);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表层土壤(0-10 cm)含水量和地表温度(0-10 cm)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适宜强度的牦牛放牧可能会促进牧草地下生物量生长,潜在影响不同经济类群的比重,维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伪玛张 次仁曲宗 汪诗平 杨智永 张渊 南吉 谢正新 措色 杨颖 张国太 斯确多吉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牧草营养品质虽高,但产量极低,尤其缺乏蛋白饲草且草地呈现不同程度退化,导致泌乳牦牛(Bos grunniens)营养不良,乳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另外,多汁饲料因富含维生素、水分等,通常作为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重要饲料种类,但其对泌乳牦牛产乳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由于青藏高原牧区大多相对干旱,天然草地植物水分含量相对较少,因此预测补给多汁饲料,可能也会提高泌乳期牦牛维生素以及水分的摄取,提高泌乳性能。本研究于2021年暖季(7月~(-1)0月)在西藏那曲高寒牧区筛选了体重、年龄、胎次相近的带犊泌乳牦牛24头,随机分4组,在天然草地传统放牧基础上分别设蛋白质饲料[苜蓿(Medicago sativa):1 kg·(d·head)~(-1)]、多汁饲料[萝卜(Raphanus sativus):1 kg·(d·head)~(-1)]、蛋白质加多汁饲料[萝卜和苜蓿各0.5 kg·(d·head)~(-1)]补给和不补给饲料(对照)处理,探讨暖季补给蛋白质和多汁饲料对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泌乳期牦牛乳产量和品质(乳脂率、蛋白质率、非脂乳固体率、乳糖率、灰分率、密度、冰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蛋白质饲料补给显著提高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日产乳量(P <0.05),提高率达22%,延缓了泌乳期牦牛产乳量随时间下降的趋势;多汁饲料补给显著降低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日产乳量,降低率为6%(P <0.05)。与对照比较,单独补给蛋白质饲料或蛋白质加多汁饲料均显著提高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的乳蛋白质率、非脂肪固体率、乳糖率、乳灰分以及乳密度,显著降低了乳冰点,同时补给蛋白质加多汁饲料显著降低了乳脂率。另外,与对照比较,仅补给多汁饲料显著提高了乳脂率、蛋白质率、非脂肪固体率和灰分率,显著降低了乳冰点。但3种补饲处理对泌乳牦牛和犊牛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 0.05)。综上,即使在牧草生长旺盛的暖季,天然草地仍无法满足泌乳牦牛营养需求。且补给蛋白质和多汁饲料均有效提高泌乳牦牛产乳潜能。因此对缓解草畜矛盾,加速当地畜牧业发展以改善当地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樱洁 钟荣珍 房义 张忠远 孙海霞
草地饲草季节动态变化是影响放牧家畜营养的主要因素,而如何通过放牧家畜自身的变化揭示草地质量变化的影响及程度还需要系统的探讨。本研究分别选择3月龄羔羊、3岁和6岁成年母羊各8只,分别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采集血样进行分析测定,对松嫩草地放牧绵羊血液常规指标和矿物质指标进行了动态监测,明晰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旨在筛选评估家畜营养状态的敏感指标,为放牧家畜营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放牧季节和绵羊年龄以及季节和年龄互作均对放牧绵羊血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血液常量矿物质结果标明,年龄对血液中钠没有显著影响,季节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和季节对血液中钾和氯有显著影响(P<0.05),而且年龄和季节的互作对血液中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和季节对血液中钙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和季节对血液中磷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二者互作对其也影响显著(P0.05),季节有显著影响(P<0.05)。总之,从变化幅度来看,血液中尿素氮和磷是绵羊血液中随季节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
关键词:
绵羊 放牧 血液 松嫩草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冯斌 杨晓霞 刘文亭 张艳芬 刘玉祯 杨增增 孙彩彩 吕卫东 董全民
为探讨牧草生长季不同生长时期和放牧强度对藏羊体增重的影响,以藏系绵羊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放牧强度在高寒草地开展了重度(每公顷5.13个羊单位)、中度(每公顷3.92个羊单位)和轻度(每公顷3.03个羊单位)的藏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年际间受环境影响,藏羊日增重存在差异,不同年际当中藏羊日增重为牧草返青期和生长期高于牧草枯黄期,且在牧草枯黄期藏羊日增重存在负增长的现象,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藏羊日增重和牧草生长时期存在斜率为显著负相关(y=0.308 8-0.110 7x)的直线关系;2)牧草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下藏羊个体日增重、暖季增重、单位草地面积增重无显著差异(P> 0.05),但各年际当中藏羊暖季增重均为中度高于轻度和重度,单位草地面积增重均为轻度低于中度和重度。综上所述,不同放牧强度利用高寒草地暖季放牧场,藏羊体增重从牧草返青期到生长期再到枯黄期逐渐降低,以家畜生产为主兼顾草地的合理利用,高寒草地以中度放牧利用为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佳华 张峰 赵天启 赵萌莉
【目的】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小尺度羊草种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分布,为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大针茅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法,利用变异函数、空间自相关系数、分形维数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分析放牧、刈割和围封(对照)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空间异质性的变化。【结果】放牧可显著提高羊草种群密度(P围封(12.53株/m~2)>刈割(7.51株/m~2)。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空间分布的最优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羊草种群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围封>放牧>刈割,羊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在围封样地中,羊草种群呈现出较小尺度内变异较大的带状分布;在放牧样地中,羊草种群呈现出较大尺度内变异较小的片状分布;在刈割样地中,羊草种群以变异性大的高密度点状斑块镶嵌于平坦的低密度斑块上,呈现点状分布。【结论】放牧和刈割对大针茅草原羊草种群密度和空间异质性均有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文 胡廷花 刘慧紧 赵一军 徐震 毛文娅
禾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主要刈牧地之一,探究不同家畜放牧下禾草/白三叶草地植被构成和群落稳定性,可一定程度揭示其植被演替特征。本研究定量分析了多年放牧牛(grazing cattle pasture, GC)、放牧羊(grazing sheep pasture, GS)的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构成及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1)草地死物质量及植物物种数为GC> GS,植物物种Simpson指数为GS> GC;2)草地禾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及原生禾草]、原生双子叶(马鞭草科、车前科、酢浆草科和十字花科)及适口性中等植物地上生物量组分为GC> GS,播种白三叶地上生物量组分为GS> GC;且GC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草为主(77.20%),GS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草(51.79%)和豆科(28.02%)为主;3)草地土壤K含量为GC> GS;4) GC草地植物种Raunkiaer频度直方图呈反J型,群落演替度(37.08)比GS草地(45.45)的低。研究认为,GC草地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GS草地群落处于更高演替阶段,牛放牧更利于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因此,放牧时可实行牛、羊混牧制,或牛、羊轮牧制,以提高禾草/白三叶草地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红山 马志远 裴成芳 吴刀知才让 甘水燕 周建伟
为对比研究放牧与舍饲饲养模式对育肥牦牛日增重、瘤胃发酵和血液参数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2头年龄相同(4岁)、体重相近(202±5.2 kg)、健康状况良好的去势公牦牛,随机分为2组,即自然放牧组(NG)和舍饲组(HF)。NG组牦牛采用传统的草地放牧育肥模式,HF组牦牛采用现代短期舍饲育肥模式。结果表明:1) HF组牦牛平均日增重较NG组显著提高了36%(P <0.05),其提高。2) NG组牦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HF组(P <0.05)。3) NG组牦牛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血小板数均显著高于HF组(P <0.05),而白细胞数和平均血红蛋白量却显著低于HF组(P <0.05),其余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均不受育肥模式的影响(P> 0.05)。4) NG组牦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极显著高于HF组(P <0.01),其余抗氧化指标在两组间无差异(P> 0.05)。综上所述,与传统放牧组相比,短期舍饲育肥可改善牦牛瘤胃发酵功能,提高其日增重,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肥育效果;然而,放牧组牦牛血液组织中具有更高的携氧与抗氧化能力,表明其对高原环境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一丹 庄万兰 王旭 郭新羽 冉涛
本研究旨在综合已有文献数据,利用Meta分析评估冷暖季精料补饲对放牧牦牛(Bos mutus)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最终纳入19篇放牧牦牛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冷、暖两季精料补饲均显著提高放牧牦牛生长性能(P = 0.001),冷季补饲效果更佳。经亚组分析发现,青年牦牛(18-30月龄)在冷、暖两季精料补饲后平均日增重(ADG)的提高效果均为最佳(P = 0.001),冷季精料水平 > 2 kg·(head·d)-1组牦牛的ADG提升最显著(P = 0.014),暖季自由采食组牦牛ADG的提升效果最显著(P = 0.001)。补饲精料可显著提高牦牛瘤胃内氨态氮(NH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丙酸和丁酸摩尔百分比(P = 0.001),显著降低瘤胃pH(P = 0.016)和乙酸摩尔百分比(P = 0.013)。本研究从统计层面证实精料补饲可以改善牦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为放牧牦牛的精准补饲、饲养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相勇 孟军江 周礼伦
为探讨贵州岩溶山区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贵州喀斯特高寒山区混播草地建植4个月后,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高度、盖度、频度、密度、生物量和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明显抑制禾本科杂草马唐及多年生草黑麦草和鸭茅的生长,但对白三叶和草地有毒有害植物西伯利亚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放牧强度为中牧有利于改善草地比例,草地单位面积畜产品产出率高,兼顾了畜产品和草地的生态平衡。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宏 江康威 杨永强 孙瀚博 王亚菲 张青青
在天山北坡山地草甸设立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研究围栏禁牧(CK)、轻度放牧(LG)和重度放牧(HG)对植被特征(植物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山地草甸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山地草甸群落高度、盖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 <0.05),土壤全磷和全钾变化不显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容重、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与植被特征因子显著相关,土壤容重、有机碳和全磷是影响群落植被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由此可知,放牧对山地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有着重要影响,重度放牧会加剧草地植被和土壤的退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