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5)
- 2023(266)
- 2022(236)
- 2021(283)
- 2020(217)
- 2019(512)
- 2018(456)
- 2017(661)
- 2016(540)
- 2015(631)
- 2014(498)
- 2013(632)
- 2012(620)
- 2011(589)
- 2010(623)
- 2009(558)
- 2008(608)
- 2007(563)
- 2006(509)
- 2005(466)
- 学科
- 教育(3352)
- 生(3185)
- 研究(3159)
- 研究生(3080)
- 学(1013)
- 害(784)
- 虫(710)
- 生物(677)
- 虫害(655)
- 病虫(618)
- 病虫害(618)
- 防(543)
- 制(507)
- 治(503)
- 防治(503)
- 疗(496)
- 医疗(493)
- 制度(487)
- 度(487)
- 服务(478)
- 理论(451)
- 微(434)
- 微生(432)
- 微生物(432)
- 济(413)
- 及其(412)
- 经济(412)
- 生物学(396)
- 教学(383)
- 微生物学(337)
- 机构
- 大学(9711)
- 学院(7674)
- 研究(5313)
- 农(3884)
- 科学(3472)
- 农业(3187)
- 业大(2817)
- 所(2624)
- 研究所(2475)
- 京(2364)
- 农业大学(2227)
- 院(2173)
- 室(2129)
- 教育(2099)
- 生(2078)
- 中国(1965)
- 省(1679)
- 实验(1663)
- 实验室(1617)
- 研究生(1612)
- 重点(1538)
- 业(1537)
- 部(1442)
- 江(1434)
- 中心(1432)
- 管理(1423)
- 技术(1420)
- 北京(1406)
- 范(1336)
- 生物(1320)
共检索到12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琰章 吕静南 陈豪 郝吉 黄密 杨洁 戴晨曦 杨新洲 林亲雄
从矮坨坨根部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经形态与分子生物学18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运用中压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方法和现代波谱技术1 HNMR、13 CNMR以及LC-MS从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4-氨基-2-羟基嘧啶(1),4,5-二氢-3H-吡唑-3-羧酸甲酯(2),4-羟基-7-(2-羟基-丁基)-3-甲基-氧杂环庚烷-2-酮(3),2-氨基-3-甲基戊酸(4),2,5-二氨基戊酸(5),2-氨基-3-甲基丁酸(6)4-羟基苯甲酸(7),脱氢镰刀菌酸(8),镰刀菌酸(9),其中化合物8对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3.9和29.1μg/mL,而对正常肝细胞L-02未显示细胞毒性.
关键词:
矮坨坨 内生菌 细胞毒活性 脱氢镰刀菌酸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施亚群 罗丹 李佳 涂璇 郭志勇 杜维力 罗晓刚 邓张双
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B2-1,经大米固体发酵以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萘酮类次级代谢产物14,鉴定为Dihydronaphthalenone(1)、5-Hydroxydihydrofusarubin C(2)、镰红菌素(3)和Chrysanthones B(4).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镰刀霉属(Fusarium)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微弱的抑制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 ATCCBAA-535增殖活性,浓度为10μg/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城移 郝心怡 林沛霖 黄海辰 刘昆 吴小平 傅俊生
[目的]对1株野外采集的蝉虫草进行分离和鉴定,分析比较其发酵菌丝体胞内和胞外多糖的抗肝癌细胞HepG-2活性及多糖的组成。[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供试菌株进行鉴定;采用MTT法、细胞划痕试验,比较供试菌株菌丝体胞内和胞外多糖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活性以及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毒性,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比较分析2种多糖的成分及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供试菌株为蝉虫草Cordyceps cicadae;其胞内和胞外多糖均可极显著抑制HepG-2细胞活性(P250.0 ku)分布占比明显高于胞外多糖。[结论]野生蝉虫草菌株发酵所产胞外多糖的抗肝癌细胞HepG-2活性较胞内多糖强,二者在单糖组成和分子质量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敏 陈莲 陈剑锋 金桂兰 徐帮 王倩 邹坤 程凡 刘呈雄
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puniceus。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该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结构类似的口山酮类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3', 4'-hydrogenated austocystins A(1)、Austocystin M(2)、Austocystin F(3)、Austocystin D(4)、Austocystin B(5)、Austocystin K(6)、Austocystin A(7)、Austocystin H(8)。MTT结果显示化合物5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IC_(50)为1.28 μmol·L~(-1))。另外,流式细胞术检测化合物5作用于MDA-MB-231细胞后凋亡率的变化,相比于对照组,最高总凋亡率为69.7%。同时,AO/EB双荧光染色也证明化合物5能够诱导MDA-MB-231的细胞凋亡。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进一步显示化合物5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的细胞凋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佩文 番华彩 金桂梅 郭志祥 李元广 刘树芳 曾莉
以分离和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香蕉根际及内生真菌为目的,从云南省内不同种植区的香蕉根际及植株内分离到93株真菌。以香蕉枯萎病菌、香蕉炭疽病菌、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香蕉暗双孢叶斑病菌、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香蕉角斑梨孢病菌等6个病原真菌为靶标,对这93株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抑制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初步测定其抗菌活性,并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温室盆栽进行活性复筛。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8.28%、25.81%、17.20%、21.51%、18.28%、23.66%;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有抑...
关键词:
香蕉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柯野 陈喆 马建波 黄晓敏 曾松荣
从辣木中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ly14,其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掷孢酵母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该菌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对温度、pH及紫外线照射有较强的稳定性;ly14代谢物的理化特性表明,抗菌物质为极性酸性化合物,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276 nm处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吸收峰.
关键词:
辣木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物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会玲 杨春平 武金占 邵彦坡 姬志勤
为寻找天然植物源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从冬青卫矛根皮中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QR1,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亚门,曲霉属(Aspergillu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QR1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远高于菌丝体的杀菌活性。该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叶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53.6,63.1,63.3,98.2,106.5,115.9和166.3μg/mL;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抑制孢子萌发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94.8,1...
关键词:
冬青卫矛 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杀菌活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寇晓琳 谢楠 吴彩娥 范龚健 洑香香
为揭示青钱柳内生真菌的分布、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并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挖掘植物内生真菌新资源,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对青钱柳的枝、皮、叶、根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马丁氏培养基、察氏培养基、PDA培养基对内生真菌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内生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类,同时提取其发酵产物,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通过显色试验和薄层层析试验筛选出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试验共分离得到67株内生真菌,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对分离得到的青钱柳内生真菌进行分类,其分别隶属于3纲4目6科10属;青钱柳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结果不同,其中根部分布的内生真菌从数量和种属上都占优势;马丁氏培养基培养的菌株种类少、数量多,而察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培养的菌株种类较多、菌株较少;抑菌试验共得到13株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其中有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对供试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分别属于青霉属和链格孢属;并且筛选出7株菌株(PP03、PY01、PG11、PZ06、PY12、PP12和PP06)具有稳定的产生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婧 杨琦 李钢 徐静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河口地带的耐盐植物群落,分布在南纬30°与北纬30°之间,具有盐胁迫、高矿物组成、强还原性、频繁的潮汐等特征,也使植物对营养、空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特殊生境使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必然会造成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良好生物活性、独特化学结构的活性功能分子。红树属是红树林植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个属,包括8个种,分别是红海榄、红树、红茄苳、美洲红树、Rhizophora harrisonii、R.racemosa、树冬红树和萨摩红树。迄今为止,从红树属分离出内生真菌类群已达23目41科64属,其中对拟盘多毛孢属、青霉属和毛霉属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研究的最为广泛;从红树属内生真菌中分离鉴定出195种天然产物,包括生物碱类、萜类化合物、香豆素类、色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杂氧蒽醌类化合物、肽类、酚酸类化合物、内酯类等化合物,从红树属植物中发现许多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从中国南海红树林红茄苳内生拟盘多毛孢真菌中发现一系列罕见的具有亲脂性取代基的新色酮类化合物pestalotiopsones A-F (107—112),从拟盘多毛孢属JCM2A4中发现2个具有柔性结构的补身烷型倍半萜-环青霉醛酸的新骨架化合物pestalotiopens A和B (83, 84)。此外,许多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抗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如化合物pestalpolyol 1(119)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4.10μmol·L~(-1)。从内生真菌毛霉QEN-189中分离到的吲哚生物碱rhizovarins A,B和F(46, 47, 50)对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强,IC_(50)值分别为11.5、6.3和9.2μmol·L~(-1),对白血病细胞HL-60有强抑制作用,IC_(50)值为9.6、5和7μmol·L~(-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涛 谭涛 刘天行 辛志宏
对1株红树林来源的海洋真菌PJX-41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得到6个喹唑啉酮生物碱类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手段(核磁共振、有机质谱、X-Ray单晶衍射等)鉴定了单体化合物分别为quinadoline B、glyantrypine、lapatin A、tryptoquivaline、deoxytryptoquivaline和deoxynortryptoquivaline。以磺酰罗丹明B(SRB)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lapatin A对A-549和Hela细胞具有中等抗肿瘤活性,tryptoq...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昭 张旭 徐静
采用化学与生物学活性结合的二级组合筛选模型对红树林植物海莲内生真菌进行筛选,得到优势菌株Pestalotiopsis sp.,从中分离得到4个甾体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及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分别为:3β-(E)-feruloyllupeol、stigmastan-3-one、β-sitosterol和sitost-5-en-3β-ol acetate,其中化合物分别3β-(E)-feruloyllupeol为首次从红树林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对4个化合物进行清除DPPH、ABTS自由基以及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无抗菌、抗氧化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柴一秋 张乐人 张晖 陈祝安 陈利锋
检测了虫生真菌拟青霉属 (Paecilomyces) 5个种以及镰孢属 (Fusarium) 2个种共 10个菌株的代谢产物对小麦胚芽鞘伸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粉质拟青霉 (P .farinosous)的 80 #菌株代谢产物粗提物各稀释倍数 (10 0 0 0 0 ,10 0 0和10倍 )处理皆能显著促进小麦胚芽鞘的伸长生长 ,生长率分别为 91 7% ,74 2 %和 98 3 % ;宛氏拟青霉 (P .variotii)2 5 #菌株在上述浓度下表现显著抑制伸长生长 ,生长率分别为 - 46 9% ,- 36 0 %和 - 37 9% ;黄拟青霉 (P .flavescen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单体江 王伟 余炳伟 王小晴 吴春银 翁道玥 崔紫宁 王军
【目的】为了分析和鉴定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甲醇冷浸提取法分别提取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抑菌圈法和TIC-MTT-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鱼腥草挥发油的得率为0.09%,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组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3.35%,主要成分是β-蒎烯(23.65%)、2-十三烷酮(1
关键词:
鱼腥草 次生代谢产物 抗细菌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名远 李宇 谭旭辉 刘玉 方昕悦 冉亚兰 何美军
为探究湖北贝母不同组织贝母素乙含量、内生菌组成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湖北贝母鳞茎、花、叶的贝母素乙含量,分别利用16S rDNA和ITS测序技术鉴定内生细菌和真菌,并通过琼脂扩散法、微量二倍稀释法研究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对10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湖北贝母叶中贝母素乙含量最高,达(3.99±0.10) mg/g,其含量是鳞茎的1.78倍、花的4.24倍;从湖北贝母中分离鉴定了4株内生菌,分别为Pseudomonas sp. BM-X-6、Arthrinium sp. BM-Z-5、Aspergillus sp. BM-Z-1、Aspergillus sp. BM-Z-3;3株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抑菌活性均优于细菌Pseudomonas sp. BM-X-6,其中Arthrinium sp. BM-Z-5的次级代谢产物抑菌谱最广,对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中度抑制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璐 肖淑琴 关鑫 贺鹏飞 殷志鹏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孜然种子中分离纯化出内生真菌ZR-003菌株,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方法确定其种属。采用平板测定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9种常见农业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ZR-003菌株发酵液经过滤、离心和萃取,旋转蒸干之后利用GC方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ZR-003菌落絮状、白色、具不明显的放射状沟纹,分生孢子结构稀少,其菌丝帚状结构明显散开,瓶梗形状和菌落特征应属于散枝亚组微紫青霉系中颜色较淡的类群;经分子生物学鉴定,ZR-003菌株的ITS序列与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相似性为99%,属微紫青霉菌;同时确定其对香蕉灰纹病菌[Cordana musae (Zimm.)Hohn.]、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f.sp mal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y]、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都具有非常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80.00%、81.82%、80.95%、80.00%和80.49%,其中对稻曲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好。经GC、UV分析可知,ZR-003菌株发酵液提取物在保留时间17.1789min处有明显出峰,其在328nm(λ),20(ε);280nm(λ),1500(ε);244nm(λ),15000(ε)下有明显吸收,与标准样品枯茗醛的色谱光谱特征一致,经计算得到其在发酵液中含量为28.7μg·mL-1,综上可见,孜然内生真菌ZR-003菌株发酵液中含有与孜然相同的药用成分—枯茗醛,从而为枯茗醛的获得开辟了新的微生物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