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1)
- 2023(8941)
- 2022(7788)
- 2021(7124)
- 2020(6398)
- 2019(14840)
- 2018(14878)
- 2017(28012)
- 2016(16088)
- 2015(18560)
- 2014(19033)
- 2013(18850)
- 2012(18054)
- 2011(16478)
- 2010(16899)
- 2009(15754)
- 2008(16052)
- 2007(14841)
- 2006(12930)
- 2005(11664)
- 学科
- 济(63830)
- 经济(63744)
- 管理(41377)
- 业(38445)
- 企(30207)
- 企业(30207)
- 方法(30017)
- 数学(26146)
- 数学方法(25813)
- 农(18711)
- 学(18617)
- 中国(17018)
- 财(16467)
- 制(14077)
- 地方(12715)
- 业经(12387)
- 农业(12025)
- 贸(11872)
- 贸易(11871)
- 易(11472)
- 理论(11395)
- 银(10793)
- 银行(10733)
- 融(10657)
- 金融(10648)
- 和(10463)
- 体(10406)
- 行(10268)
- 务(9345)
- 财务(9311)
- 机构
- 大学(244380)
- 学院(241191)
- 济(91621)
- 研究(90726)
- 经济(89390)
- 管理(83287)
- 理学(70853)
- 理学院(69879)
- 管理学(68176)
- 管理学院(67754)
- 中国(66419)
- 科学(61460)
- 农(56408)
- 京(54390)
- 所(50288)
- 研究所(46163)
- 农业(45291)
- 业大(43843)
- 财(42934)
- 中心(40601)
- 江(39023)
- 北京(34270)
- 财经(33592)
- 范(33249)
- 师范(32734)
- 院(32001)
- 州(30420)
- 经(30327)
- 省(29962)
- 农业大学(29126)
- 基金
- 项目(159114)
- 科学(121290)
- 基金(112369)
- 研究(109201)
- 家(102235)
- 国家(101407)
- 科学基金(82336)
- 社会(64740)
- 省(63407)
- 社会科(60976)
- 社会科学(60951)
- 基金项目(58916)
- 自然(56069)
- 划(54934)
- 自然科(54715)
- 自然科学(54684)
- 自然科学基金(53691)
- 教育(51361)
- 资助(47601)
- 编号(44313)
- 成果(38083)
- 重点(37384)
- 部(34764)
- 发(34416)
- 计划(32913)
- 课题(32567)
- 创(31941)
- 科研(31411)
- 创新(30037)
- 科技(29702)
- 期刊
- 济(103290)
- 经济(103290)
- 研究(68895)
- 学报(52002)
- 农(51438)
- 中国(51259)
- 科学(42793)
- 大学(36849)
- 学学(34834)
- 农业(34194)
- 财(33922)
- 管理(29135)
- 教育(28693)
- 融(20472)
- 金融(20472)
- 技术(20325)
- 业(18659)
- 财经(16805)
- 经济研究(16454)
- 业经(16375)
- 版(14947)
- 经(14470)
- 业大(14312)
- 问题(14041)
- 图书(12209)
- 农业大学(12090)
- 统计(11560)
- 技术经济(11457)
- 科技(11416)
- 贸(11286)
共检索到365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红云 苏亚蕊 张大乐 李锁平
通过对节节麦-黑麦双二倍体及其亲本节节麦、黑麦的C-分带研究,表明节节麦-黑麦双二倍体含有其双亲完整的染色体组,其C-带带型与亲本的C-带带型基本一致,从细胞学水平上证实了该种质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新的异源多倍体。
关键词:
双二倍体 C-分带 异源多倍体 核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宗祥 符书兰 任正隆 周建平 张怀琼
【目的】更好地了解在小麦-黑麦双二倍体形成过程中,黑麦染色体变异的情况。【方法】利用黑麦Kustro及黑麦AR106BONE分别与小麦品种绵阳11杂交,获得两种双二倍体(MKS1及MARS1)。以黑麦亚端部串联重复序列pSc200为探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分析亲本黑麦及相应的双二倍体中黑麦染色体端部染色体结构变化。【结果】检测到pSc200杂交位点在MKS1中减少,而在MARS1中增加。【结论】异源多倍体化过程中,染色体端部结构的变异是伴随多倍体化快速发生的。这可能有利于新合成的异源多倍体快速稳定,使得两个不同的基因组在同一核中协调共存。来自不同组合的小麦-黑麦双二倍体中,黑麦染色体结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阎新甫 刘文轩 林秋萍
将抗白粉病的大麦DNA导入感病的小麦品种后,获得了抗白粉病变异后代,对其中抗性稳定的5个(D2代)株系子粒酯酶同工酶(EST)进行了分析。结果,在变异株系的EST酶谱中,检测到供体大麦所具有的酶带(即转基因酶带)和新的杂种酶带,从而证实了大麦基因(或DNA片段)导入到受体中,并被受体细胞基因组整合与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 涛 李兴峰 李常保 黄启真 王洪刚
对从粗山羊草(DD)与硬粒小麦(AABB)合成的Am6双二倍体(AABBDD)后代中选育的30个株系的农艺性状和细胞学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株系在分蘖力、单株成穗数、抗病性、穗长等性状方面表现优异,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利用价值。但大部分材料仍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学不稳定性。
关键词:
性状 细胞学 粗山羊草 双二倍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滕晓月 刘传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会敏 冯海嫣 周海鹏 张素勤 张庆勤
对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084株系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6m(4SAT)+6sm,核型为1A,为极对称核型,属于原始类型;野生二粒小麦、二倍体野燕麦及084株系的进化指数分别为1、4和1,表明084株系的进化程度与野生二粒小麦一致,低于二倍体野燕麦;084株系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较亲本大,且其平均臂比、核型不对称系数及臂比大于1.7的染色体比例均在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之间,说明远缘杂交在一定程度上对加速小麦属的进化有重要意义;084株系染色体臂比与母本的相近,且存在4对染色体与父本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极为相近,核型分析结果从一定程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娟 韩盼盼 李雅婷 向增旭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白术同源四倍体基因组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白术的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应用MSAP和ISSR技术研究其DNA甲基化情况及遗传差异性。[结果]白术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MSAP扩增总条带数均为373条,四倍体半甲基化率高于二倍体,而总甲基化率和全甲基化率却低于二倍体,54.96%的四倍体DNA甲基化模式发生了变化。采用5条ISSR引物检测1个白术二倍体和5个同源四倍体株系,共发现2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多态性位点13个,多态性为52.0%。[结论]白术二倍体人工加倍后遗传机制发生了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洪杰 石云素 史占良 张艳敏 郭北海 王子宁 温之雨
普通小麦比较容易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TH_1和 TH_1W杂交,所选的 9个普通小麦品种或品系与 TH_1和 TH_1W的 19个杂交组合,平均结实率为 46.7%,共计获得 19个杂交组合2316粒杂种种子。正反交结果表明,以普通小麦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高于反交结实率,但是在杂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受正反交的影响小于杂交结实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杂种幼胚愈伤组织生长迅速,甚至直接诱导出绿苗,共获得不同杂交组合2005株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观察还发现有少量再生植株发生形态变异,但是组织培养对提高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育性没有明显的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萍 周玉书 孟祥梅 李忠洲 朴静子
在沈阳农业大学昆虫抗性实验室已有的二斑叶螨抗性种群的基础上,以杀死种群60%的剂量用2.0%的阿维菌素乳油继续汰选。选育至35代,抗性增长到13.76倍。离体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3.6233和3.0475倍,暗示这两种酶活力的增强是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二斑叶螨敏感品系和抗性筛选品系均有至少4条明显的谱带,所有的抗性品系酶带染色均比敏感品系的强,表明二斑叶螨经过长期的阿维菌素汰选,酯酶活性增强。
关键词:
二斑叶螨 阿维菌素 解毒酶 酯酶同功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景环 云锦凤 吕天池 周碧柳
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C0Ⅰ、C1Ⅰ、C0Ⅱ和C1Ⅱ7种材料进行了同工酶和RAPD的分析,旨在通过分子标记方法探讨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育期,EST同工酶酶谱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酶谱差异较大,在分蘖期杂种的EST酶谱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根据该生育时期的酶谱特征可以鉴定杂种后代的的真实性,其他生育时期,EST酶带偏向父本老芒麦,而且没有明显的差异。SOD酶谱的差异只是体现在表达量的多少上,并没有出现特异性的条带。RAPD分析表明,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的遗传一致度为0.72,遗传距离为0.328 5,在7种材料中亲缘关系最远;杂种后代与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近,...
关键词:
加拿大披碱草 老芒麦 杂交后代 遗传分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兴泽 赵桂琴 柴继宽 苟智强
本研究以两个二倍体燕麦(Avena nudibrevis、A.hispanica)为材料,采用不同秋水仙素浓度(0.05%、0.1%、0.15%、0.2%)和不同时间(3、6、9、12、24、36、48h)处理燕麦萌动种子,对种苗的变异率和存活率、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秋水仙素对二倍体燕麦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二倍体燕麦的诱变效果均有显著影响(P<0.05)。种苗胚芽和胚根的直径明显增大,但长度急剧缩短。种苗变异率随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但种苗存活率急剧下降,处理时间超过24h后存活率降为0。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二倍体燕麦的加倍效果影响显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二倍体燕麦出现了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3种类型的细胞,各种类型所占的比例因供试材料、处理浓度和时间的不同而异。四倍体的诱变率以小粒裸燕麦在0.1%浓度下处理12h最高(22.33%);Zy003619在0.15%浓度下处理9h最高(23.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昌文 丁志祥 程昌文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柑桔属4个种的6个品种,两个营养系芽变品系和1个杂交后代的成熟春梢的叶片酯酶同工酶酶谱和蛋白质电泳带型。根据酶谱及带型的异同,探讨其彼此的亲缘关系,鉴别芽变品系和杂种。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酶带清晰,种间酶带差异明显,种内不明显。蛋白质电泳带无拖尾现象,清晰而窄,种间和种内不同品种间谱带差异明显;芽变品系具有原品种所有带型,并出现新的谱带;种间杂种带型复杂,谱带条数多。不仅具有双亲所具有的谱带,又不完全表现为两亲本谱带的互补型,亲本所具有的个别谱带在子代中消失,而且出现了双亲所不具有的杂种谱带。柑桔叶片酯酶同工酶分析,可作为探测基因差异和遗传关系的一种手段,其酶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纪民 刘世家 魏燮中 徐勇
不同皮色小麦种子GA_3处理和α-淀粉酶同工酶分析初报吴纪民,刘世家,魏燮中,徐勇(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210095)APRELIMINARYREPORTONTHERESULTSOFTREATINGWHEATGRAINSDIFFERENTINKE?..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燕 陈文品 马正强
以抗白粉病的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 ,研究小麦白粉菌诱导条件下 ,几丁质酶同工酶在抗白粉病的B196 9及其感病回交亲本扬麦 5号中的差异。利用Western杂交在抗、感小麦品系中都检测到 3条几丁质酶同工酶带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4 380 0 (CH1)、 2 76 0 0 (CH2 )和 184 0 0 (CH3)。这 3种几丁质酶同工酶的含量变化与小麦白粉菌侵染密切相关 ,而且在抗感品系间存在明显差异。对胞内、胞间几丁质酶提取液进行的Western杂交分析发现 ,CH1主要分布于胞内 ,CH2在胞内、胞间都有分布 ,CH3主要分布于胞间。在抗病品系中 ,CH1和CH2有较高的本底表达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