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5)
2023(2569)
2022(2145)
2021(2087)
2020(1863)
2019(4301)
2018(4061)
2017(7112)
2016(3912)
2015(4142)
2014(3829)
2013(3974)
2012(3779)
2011(3661)
2010(3780)
2009(3577)
2008(3624)
2007(3222)
2006(2983)
2005(2882)
作者
(14397)
(12168)
(11946)
(11454)
(8241)
(6117)
(5441)
(4759)
(4630)
(4405)
(4270)
(4262)
(4102)
(4064)
(4055)
(3826)
(3742)
(3738)
(3614)
(3515)
(3339)
(3166)
(3150)
(2838)
(2792)
(2778)
(2769)
(2763)
(2745)
(2677)
学科
(14663)
经济(14652)
(10473)
管理(5793)
(5212)
(4393)
企业(4393)
方法(3982)
中国(3923)
理论(3466)
关系(3265)
数学(2947)
经济学(2877)
数学方法(2844)
(2684)
教育(2633)
地方(2580)
(2503)
经济关系(2496)
对外(2429)
外经(2265)
对外经济(2253)
(2226)
及其(2208)
(2193)
(2117)
贸易(2113)
业经(2111)
(2100)
(2029)
机构
大学(58911)
学院(55193)
研究(27108)
科学(20699)
(19399)
中国(17849)
(17663)
经济(17250)
(16471)
农业(15631)
研究所(15303)
管理(13791)
(13639)
业大(13344)
理学(11202)
理学院(10909)
中心(10753)
(10616)
管理学(10423)
管理学院(10306)
(10208)
农业大学(10008)
(9903)
(9678)
实验(9281)
实验室(8947)
(8896)
科学院(8704)
北京(8662)
技术(8610)
基金
项目(38083)
科学(26903)
基金(25939)
(25875)
国家(25701)
研究(21674)
科学基金(19258)
(15686)
自然(14445)
自然科(14123)
自然科学(14109)
自然科学基金(13857)
(13658)
基金项目(12850)
社会(11517)
资助(11385)
社会科(10719)
社会科学(10714)
教育(10197)
科技(9977)
计划(9877)
重点(9607)
专项(8100)
(8084)
科研(7977)
(7722)
成果(7544)
(7520)
编号(7378)
(7296)
期刊
(21386)
经济(21386)
学报(21291)
(17964)
研究(16916)
科学(14650)
中国(14553)
大学(14475)
学学(13560)
农业(11954)
教育(8189)
(6866)
业大(6848)
(6675)
管理(6064)
农业大学(5835)
(5060)
林业(4975)
图书(4460)
经济研究(3929)
(3779)
金融(3779)
技术(3716)
自然(3608)
财经(3505)
自然科(3472)
自然科学(3472)
书馆(3465)
图书馆(3465)
科技(3451)
共检索到93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燕林  侯成林  高健  
竹丛枝病可由多种病原引起,竹生香柱菌即是其中的一类,包括箣竹香柱菌(Epichloё bambusae)和箬竹香柱菌(Epichloё sasae)两种。日本学者Tanaka根据形态结合分子的研究结果,将其更名为箣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ё bambusae)和箬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ё sasae)。该文作者于2007年5月底从安徽省广德县的短穗竹上采集到1种异香柱型丛枝病标本,对其病原菌的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并利用ITS rDNA序列对其系统发育学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该菌为箬竹异香柱菌,而不是先前认为的箣竹异香柱菌。鉴于国内有关其他寄主上的竹生异香柱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洪滨  朱诚棋  周湘  马良进  苏秀  
竹丛枝病是普遍发生并导致竹林退化的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研究该病害的病原对于该病的防治有重大的意义。异香柱菌属HeteroepicHlo觕箬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觕sasae是引起竹子丛枝病的病原之一。利用形态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采自浙江桐乡的红哺鸡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丛枝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根据该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平板纯培养物的培养特征以及基于内源转录间隔区-核糖体dna(its-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最终确定为箬竹异香柱菌。该分离物与红哺鸡竹丛枝病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祁亨年  陈丰农  方陆明  马灵飞  
木材识别对木材科学和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观识别方法准确性高但过程繁琐,只有木材专家才能掌握。基于图像的智能木材识别方法是通过自动提取木材的识别特征来识别木材。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微结构图像的木材导管自动提取方法,运用数学形态学的腐蚀、膨胀及开、闭运算进行去噪处理和边缘增强,将导管形态从阔叶材横切面显微图像中成功地提取出来。该方法为定量分析和提取阔叶材管孔式特征奠定了基础,是对基于图像的智能木材识别技术的有益探索。大量的试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晓雯  毛玉泽  庄志猛  柳淑芳  王清印  叶乃好  
2008年6月初,黄海中南部海域出现罕见的大面积的绿潮现象,经初步鉴定,认为造成本次绿潮的种类为浒苔属(Enteromorpha)藻类,但是其种一级分类地位的确定成为自绿潮爆发以来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在黄海海域采集的22个浒苔样品及青岛栈桥海域的漂浮浒苔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站位的浒苔样品均具有主枝,且高度分枝,但丝状体的长度及宽度有较大差异;藻体色泽也有较大差异,有深绿色、鲜绿色和黄绿色之分;藻体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切片观察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浒苔典型的管状结构,且细胞位于单层藻体的中央;ITS及5.8SrDNA序列分析表明23个浒苔样品序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学军  孙蕾  何莉炜  胡铁峰  孙会改  周印富  林小虎  王洪刚  
对长穗偃麦草(Thinopurum ponticum,2n=70)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的杂种衍生后代SNTE0923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白粉病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育种新材料,为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学研究和小麦抗白粉病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杂种衍生后代材料SNTE0923进行考种,形态学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和根尖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并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材料SNTE0923的株高介于亲本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之间,穗较长,有芒,群体整齐度较好;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表明,大部分单株染色体...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加德   王梅   冯丹   冯志伟   文亦芾   陈鹏  
[目的 ]为比较同域混合发生的两种竹蝗属昆虫,即黄脊竹蝗与青脊竹蝗形态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异同点。[方法 ]采自同一地理区域的两种竹蝗的成虫,在大棚内饲养,对其形态特征:体长、触角、后足股节、头幅、外生殖器等,及生活习性:活动规律、交尾习性、寄主植物取食习性等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黄脊竹蝗雌成虫体长36.55±1.42 mm,触角23.46±1.29 mm,后足股节21.68±0.28mm,头幅5.33±0.2 mm;雄成虫体长31.35±0.75 mm,触角23.22±0.9 mm,后足股节17.86±0.23mm,头幅4.08±0.19 mm。青脊竹蝗雌成虫体长34.63±0.44 mm,触角18.34±0.56 mm,后足股节18.67±1.62 mm,头幅4.61±0.18 mm;雄成虫体长26.82±2.77 mm,触角17.75±1.58 mm,后足股节16.09±0.47 mm,头幅3.5±0.29 mm。同种竹蝗间雌雄成虫体长差异显著,两种竹蝗比较时雌雄体长、触角、后足股节以及头幅差异显著,雌性成虫的体长变化趋势相似,雌雄外生殖器结构相似。黄脊竹蝗交尾高峰期为14:00—17:00时,青脊竹蝗交尾高峰期为9:00—12:00时。两种竹蝗成虫在面对3种不同的寄主植物时表现出相同的取食偏好,均是最喜食毛竹,其次是芭蕉,最后是无芒雀麦,但青脊竹蝗的取食量大于黄脊竹蝗。[结论 ]两种竹蝗形态和生物学习性表现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两种竹蝗能够同域发生的基础,研究结果为监测和防控两种竹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信息支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钢春  聂志娟  张守领  张勇  金武  徐跑  顾若波  
为了获知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的分类学地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分子遗传扩增28S rRNA基因5'端部分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进行种属鉴定和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后吸器与体前区分不明显,含有四对不对称的吸铗,其中一侧的前2个开放几丁质吸铗明显大于其余6个封闭的吸铗,虫体尾部带有二对端钩,卵两端具有较长的极丝。序列分析显示,林氏异钩铗虫与六棘异钩铗虫相似度为100%,邻接法构建分子进化树中处在同一分支。经形态及分子综合分析鉴定,此寄生虫为林氏异钩铗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暄  乐秀虎  宋志强  向桂林  林宇  李红梅  
【目的】明确小麦禾谷类作物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CCN)江苏群体的种类组成及群体间遗传变异情况,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利用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的13个代表性CCN群体进行孢囊、阴门锥和2龄幼虫的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并与相似种进行比较;PCR扩增上述群体的rDNA-ITS区并克隆测序,构建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通过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值的比较,所测定的江苏群体均与已报道的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中国群体的测计值相接近;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CCN江苏群体、国内其它地区以及国外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均处于同一大的进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庆都  郭坚华  任欣正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的分类在历史上争议很大。70年代以来,分类学家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和遗传学的方法,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资料,将植物病原棒形细菌分为4个属: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棒状杆菌属(Clavibacter),短杆菌属(Curtobacterium)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目前这一分类观点已被广泛接受。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第9版就使用了这一系统。1987年,作者在扬州地区小麦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即小麦细菌性苗枯病,分离所得病原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棒形细菌。作者将它与已报道的10个...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俊娟  商圆圆  霍存录  方英杰  贺新生  
报道了香樟树的一种新病原菌,对采集的标本及其培养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其ITS区序列进行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将所测得的序列提交至Genbank获得序列号为JN182923。通过Blast比对获得同属近缘的序列后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相结合将标本鉴定为二年残孔菌Abortiporus biennis,由系统发育树推断,二年残孔菌是多元进化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亚维  宋莎  郑伟  杨华  韩秀梅  马玉华  
为了探明一株红富士短枝型芽变材料的遗传稳定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从生物形态学、叶片解剖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学性状表现出明显的短枝性状特征,节间长度仅仅为母本的52.6%,叶片栅栏组织变厚,比叶重较母本增加73.43%,与母本差异显著;I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短枝型芽变材料在DNA水平上发生了较稳定的变异。综合各项指标,该芽变新种质属于红富士短枝型芽变优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金昌  田晓清  樊成奇  乔玉宝  唐莹莹  马丽艳  陆亚男  杨桥  黄洪亮  
由于极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及环境特点,使得极地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新颖性与多样性。采用3种选择性培养基的稀释平板涂布法,从南极普里兹湾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得到4株真菌菌株,经过形态学、18s r DNA-ITS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sp.NJF1、曲霉Aspergillus sp.NJF3、枝孢霉Cladosporium sp.NJF4和Cladosporium sp.NJF6;对其中的曲霉NJF3、枝孢霉NJF4和NJF6等3株真菌开展了蛋白磷酸酶含量和大田软海绵酸OA对该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倩  吴小芹  叶建仁  
【目的】菌根辅助细菌与菌根真菌是林木根际重要的微生物菌群,为探讨二者互作关系,采集马尾松人工林中有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子实体的菌根根际土壤,对分离获得的74株细菌进行菌根辅助细菌的筛选。【方法】通过干皿对抗法筛选获得1株能高效促进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t2)和红绒盖牛肝菌(Xc)生长的菌根辅助细菌MPt17。【结果】MPt17菌株对Pt2和Xc菌丝生长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6%和25.0%,其胞外代谢产物对Pt2和Xc菌丝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9.6%和29.5%,该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对Pt2和Xc的生物量也有相一致的影响,生物量增长率分别为124.2%和34.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钟玉婷  张瑛  赵冰  
【目的】筛选滞尘能力较强的丁香属Syringa植物,促进丁香在城市绿化中生态功能的发挥。【方法】以6种丁香属植物为研究材料,在满叶期通过3级滤膜过滤法测定植物经过不同孔径的滤膜后滞留的各直径颗粒物,并对丁香属植物叶表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探究叶片微观结构对植物滞尘效应的影响。【结果】丁香属植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尘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沟槽的深度可能是影响植物滞尘的原因之一,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时,什锦丁香可作为优良的园林滞尘灌木树种,在工业聚集区、校园、道路等场所广泛应用。图2表3参2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宝江  李国秀  
茶藨子属植物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个类群,但该属植物形态变异幅度大,拥有两性花和单性花的两大复杂类群,属下分类难度较大。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茶藨子属7个亚属20种植物导管分子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1)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均具孔纹导管类型,有一些种类兼具螺纹导管类型,该属导管分子均具尾部,尾部长短不一。2)导管分子长度250~440μm,直径15~30μm,该属植物导管分子属于细小类型。3)穿孔板类型为梯状穿孔板,且穿孔板上横隔数量在5.2~11.0之间,端壁倾斜角度较小,在13.33°~18.95°之间,且种属间变化不大;东北茶藨子、矮茶藨子、木里茶藨子、紫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