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9)
- 2023(11469)
- 2022(9609)
- 2021(8590)
- 2020(6923)
- 2019(15584)
- 2018(14966)
- 2017(27667)
- 2016(15330)
- 2015(16842)
- 2014(16296)
- 2013(16196)
- 2012(15440)
- 2011(14226)
- 2010(14242)
- 2009(12976)
- 2008(12684)
- 2007(11451)
- 2006(10345)
- 2005(9614)
- 学科
- 济(66842)
- 经济(66773)
- 业(40390)
- 管理(39281)
- 企(29988)
- 企业(29988)
- 方法(22822)
- 中国(21920)
- 农(20511)
- 地方(20382)
- 数学(19587)
- 数学方法(19422)
- 业经(16255)
- 学(15884)
- 农业(14262)
- 贸(14081)
- 贸易(14068)
- 财(14028)
- 易(13607)
- 银(12051)
- 融(12025)
- 金融(12024)
- 银行(11994)
- 制(11782)
- 行(11650)
- 环境(11566)
- 发(11298)
- 地方经济(11288)
- 技术(10753)
- 和(9251)
- 机构
- 学院(221726)
- 大学(220029)
- 济(90619)
- 经济(88796)
- 研究(88354)
- 管理(78018)
- 理学(66817)
- 理学院(65876)
- 中国(65448)
- 管理学(64593)
- 管理学院(64226)
- 科学(58830)
- 农(54194)
- 京(48408)
- 所(48279)
- 研究所(44311)
- 农业(43199)
- 业大(41013)
- 财(38908)
- 中心(38440)
- 江(35258)
- 院(32232)
- 北京(30754)
- 省(30534)
- 财经(30284)
- 范(29452)
- 师范(28892)
- 科学院(27959)
- 州(27764)
- 经(27590)
- 基金
- 项目(152131)
- 科学(117707)
- 基金(108756)
- 研究(102172)
- 家(99902)
- 国家(99026)
- 科学基金(81914)
- 社会(64724)
- 省(61706)
- 社会科(61346)
- 社会科学(61331)
- 基金项目(57410)
- 自然(55382)
- 自然科(54085)
- 自然科学(54060)
- 自然科学基金(53109)
- 划(52596)
- 教育(45334)
- 资助(44290)
- 发(39136)
- 编号(38426)
- 重点(35543)
- 创(32096)
- 部(31823)
- 计划(31726)
- 创新(30082)
- 成果(30011)
- 发展(29954)
- 科研(29852)
- 展(29467)
- 期刊
- 济(104356)
- 经济(104356)
- 研究(65160)
- 中国(50569)
- 农(49842)
- 学报(47654)
- 科学(40676)
- 大学(34237)
- 农业(34224)
- 学学(32833)
- 管理(29959)
- 财(27685)
- 融(22950)
- 金融(22950)
- 教育(22935)
- 业经(18904)
- 业(18313)
- 经济研究(17530)
- 技术(17177)
- 财经(14829)
- 问题(13922)
- 业大(13721)
- 经(12846)
- 版(12440)
- 科技(12172)
- 农业大学(11769)
- 贸(11035)
- 商业(10938)
- 世界(10648)
- 国际(10495)
共检索到344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以一 李保平 高小文 孟玲
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制剂是新近研发的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细菌性杀虫剂。为评价其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研究了短稳杆菌浓度与寄主感病时间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子代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分别用低(1.5×108mL-1)和高(3.0×108mL-1)浓度短稳杆菌液处理的大豆叶片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2龄幼虫24h,然后饲喂健康叶片,并分别于处理后第1、2、3、4和5天(感病时间)供斑痣悬茧蜂寄生。结果表明:寄主存活率随感病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短稳杆菌处理使子代蜂成虫体型减小,但高、低浓度处理之间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毅 李保平 孟玲
[目的]为揭示寄生蜂发育表现是否与土壤施氮量有关,以及该关系是否依赖于寄生时的寄主龄期,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在该因素处理下的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方法]用不同施氮水平(20、50、100、200、300Mg·l-1)的盆栽大豆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分别以2龄和4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子代蜂发育指标。[结果]施氮量、寄主龄期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子代蜂存活、历期、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但影响的程度和格局不同:施氮量对子代蜂存活和发育历期的影响明显大于寄主龄期,而对子代蜂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的影响明显小于寄主龄期。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佳丽 李保平 孟玲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取食干旱胁迫下小麦的黏虫及其幼虫寄生性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表现。[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设置不同干旱胁迫水平(0、0.05、0.10和0.20 g·mL(-1)PEG6000)处理盆栽小麦造成生理性干旱,然后接黏虫初孵幼虫于叶上取食直至成虫羽化,观察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并以3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寄生蜂生活史和形态特征。[结果]干旱胁迫小麦对黏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体鲜质量、成虫体干质量等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高水平干旱胁迫(0.20 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青云 郑王义 谢咸升 李峰 李锐 郑晓玲 范绍强
在12,15,18,21,24,27℃6个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麦长管蚜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各龄期若虫发育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发育始点(C)和有效积温(K),求得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0.7℃,有效积温常数为1098.3日度。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的生殖力逐渐增大,此时曲线的峰值最大。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发育始点 有效积温 生殖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丽文 陶万强 关玲 李兴鹏 陈越渠
为促进蠋蝽规模化养殖,在室内测定不同宿主植物和饲养密度对蠋蝽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并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S(t)=exp(-btc)拟合蠋蝽若虫在不同饲养密度下的存活率曲线。结果表明:蠋蝽若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和成虫生殖力因不同的饲养条件而异。宿主植物为榆树幼苗时,蠋蝽若虫存活率最高,平均为82.09%;无宿主植物时若虫存活率最低,平均仅达16.38%。不同宿主植物对若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而无宿主植物时若虫发育历期延长。不同宿主植物对蠋蝽成虫生殖力影响显著,宿主为榆树时成虫产卵量最大,平均每雌产卵量可达330.89粒,无宿主植物时产卵量仅为96.64粒。以榆树作为宿主...
关键词:
蠋蝽 宿主植物 饲养密度 存活率 生殖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研究了3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REBb01,B12和Bxs对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生殖力的影响。感染的成蚜在死亡前能正常产仔。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球孢白僵菌后,就群体而言,由于部分感菌成蚜的死亡导致在观察时限内平均产仔量明显下降,但就单个蚜虫个体而言,感菌与否对其死亡前的产仔量并没有太大影响。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后其内禀增长力虽比对照要小,但下降不是很明显。图1表2参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林芳 孟玲 李保平
采用"固定时间间隔扫描抽样"观察法,在大透明罩内观察了被斑痣悬茧蜂寄生和未寄生甜菜夜蛾幼虫的活动、取食和栖境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到寄主幼虫生长后期,被寄生幼虫的取食行为比例(3.74%)极显著低于未被寄生幼虫(15.71%),空间位移比例(8.19%)极显著低于未被寄生幼虫(32.04%),在植物叶正面的比例(47.00%)极显著高于未被寄生幼虫(24.27%),但在叶背面与未被寄生的寄主幼虫无显著差异。在植株的上部、中部和外部,两类寄主幼虫出现的比例直到幼虫生长后期才表现出显著差异。在植株上部和外部,被寄生的寄主幼虫出现的比例(分别为26.09%、5.89%)显著低于未被寄生幼虫(38.88...
关键词:
寄生 适应性 行为 寄生性昆虫 寄主操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博 孟玲 李保平
为探究寄生蜂寄生率与寄主密度的依赖方式及其与寄生蜂搜寻选择寄主行为的关联,以斜纹夜蛾幼虫为寄主在大豆田进行了斑痣悬茧蜂野外释放-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寄生率与寄主密度的依赖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存在一个密度阈值(≈8头.株-1),在低于此阈值的密度范围内,寄生率随密度增大而明显降低;高于此密度阈值时,寄生率保持约50%的水平。采用跨栏模型分析寄主体质量对寄生概率和过寄生程度的影响表明,寄生率随寄主体型(用体质量表示)增大而降低,但寄主体型大小对过寄生程度(用寄主体内的卵数表示)没有显著影响,过寄生率为23.9%。根据研究结果推测,斑痣悬茧蜂在大豆植株上对寄主幼虫的搜寻采取随机方式,在寄生健康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章义 尚梦婷 木魁 温海燕 姜双林
探索苜蓿苔螨(Bryobia praetions)抗阿维菌素品系(R)与敏感品系(S)生物适合度变化,为延缓苜蓿苔螨抗性发展及其抗性治理提供依据。在室内26℃条件下,系统观察了苜蓿苔螨抗阿维菌素品系试验种群的发育和生殖力参数。结果表明,抗阿维菌素品系的发育历期和寿命缩短,产卵量下降。抗性品系(R)平均寿命为21.9 d,平均每雌产卵量为28.2粒;敏感品系分别为27.9 d和40.9粒。抗阿维菌素品系的净生殖率(R0=28.17)显著低于敏感品系(R0=45.70)(P<0.05)。对苜蓿苔螨的抗性品系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兴鹏 宋丽文 陈越渠 李亚男 左彤彤 武三安
【目的】研究不同脂肪源人工饲料对蠋蝽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为天敌昆虫人工饲料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含有棕榈酸油(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1和亚麻酸油(不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2连续饲养蠋蝽12代,并测定F1、F4、F8及F12蠋蝽各龄级若虫的发育历期和死亡率、性比(♀∶♂)、成虫体质量和产卵期、产卵量、卵孵化率及种群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生殖力指标。【结果】2种人工饲料对蠋蝽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效应与繁育世代数、生长发育阶段等相关。用2种饲料饲喂的蠋蝽2、3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各代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4、5龄蠋蝽若虫发育历期在饲养多代后(4龄至F8、5龄至F4)才开始表现出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至F8时2种饲料对蠋蝽各龄期发育历期的影响效应才趋于稳定。一般地,饲料1对蠋蝽若虫早期发育更为有利即饲喂饲料1的蠋蝽2、3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低于饲喂饲料2的蠋蝽。而饲料2更适合蠋蝽若虫后期发育即饲喂饲料2的蠋蝽4、5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低于饲喂饲料1的蠋蝽。其他指标即卵、1龄若虫、总发育历期(仅F1存在显著差异)及成虫寿命,2种饲料间均无显著差异。与发育历期相似,F1蠋蝽2龄至5龄若虫死亡率及成虫获得率在2种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2种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蠋蝽各龄级死亡率及成虫获得率的影响开始增强即从F4开始均表现为饲料1处理的2龄和3龄若虫死亡率、成虫获得率都比饲料2处理的低,而4龄和5龄若虫死亡率都比饲料2处理的高。卵孵化率、1龄若虫死亡率,2种饲料间各代均无显著差异。饲养初期2种人工饲料处理的蠋蝽雌雄成虫体质量及雌成虫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增加,至F8饲喂饲料1的蠋蝽雌雄成虫体质量、雌虫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都显著低于饲料2。可育率在蠋蝽饲养开始时2种饲料间并未表现出差异显著性,但从F4开始饲料1饲养的蠋蝽可育率一直显著高于饲料2,而饲料1饲养的F1至F8蠋蝽种群内禀增长率以及种群倍增时间均优于饲料2。但这种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至F12时的结果正好相反即饲料2饲养的蠋蝽种群内禀增长率以及种群倍增时间均优于饲料1。其他生殖力指标(成虫性比仅在F1存在显著差异)在2种人工饲料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含有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饲料1)可显著缩短蠋蝽低龄若虫发育历期、降低死亡率以及提高蠋蝽雌虫可育率,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饲料2)更适合蠋蝽高龄若虫生长发育,提高成虫获得率和种群增长率。因此在以后的研究生产中可以通过在昆虫不同发育阶段添加或降低人工饲料中的某些关键营养物质,配制适合饲养对象特定生长阶段的人工饲料,从而使蠋蝽继代饲养达到最优效果。
关键词:
蠋蝽 脂肪酸 人工饲料 生长发育 生殖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亚慧 李保平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了斑痣悬茧蜂(M eteorus pulchricornis)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幼虫的选择以及后代的生长发育表现。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斑痣悬茧蜂虽然寄生所有1~5龄幼虫,但寄生率不同,对2~4龄幼虫的寄生率(>70%)显著高于对1龄(53%)和5龄(20%)幼虫的寄生;寄生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后代寄生蜂生长发育表现亦存在差异,寄生2~4龄寄主幼虫的寄生蜂结茧化蛹率(>95%)和羽化率(>90%)高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而发育历期短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但后代寄生蜂成虫的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随寄主幼虫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于 田良恒 李欣 张锐敏 尹新明 白素芬
[目的]黄杨斑蛾田猎姬蜂是园林主要害虫大叶黄杨斑蛾预蛹和蛹期的专性外寄生蜂,寄生率高,控害效果突出。为充分发挥该蜂的生物防治潜能,填补国内外有关该蜂个体发育特征及生殖特性的空白从而开展本研究。[方法]以河南新纪录种黄杨斑蛾田猎姬蜂为对象,通过野外采集,结合室内恒温饲养和观察,对其个体发育过程、生殖系统构造及生殖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该蜂完成胚胎发育需48~50 h,幼虫有4个虫龄,预蛹和蛹期经历形态剧烈变化和色素的沉积,成虫具明显的性二型现象,一个世代历经23~27 d。雌蜂卵巢管9~11根,属多滋式,雄蜂1对精巢融合,输精管细长。雄蜂通过扇翅和触角拍打进行求偶,由雄蜂主导交配行为,雄蜂可交配多次,而雌蜂一生只交配1次,该蜂日产卵量可达7粒,一生可产20粒卵,存在过寄生行为。[结论]黄杨斑蛾田猎姬蜂为大卵型、卵育型外寄生蜂,寄生能力较强,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这些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为更好地保护和发挥黄杨斑蛾田猎姬蜂对大叶黄杨斑蛾的控害潜能奠定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光红 陈家骅 黄居昌
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对4种处理的补充营养选择性表现为:20%(体积分数)蜜水>纯蜜>番石榴汁>清水.补充不同营养后,切割潜蝇茧蜂子代繁蜂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补充不同营养会对其生殖机能产生不同影响.综合考虑繁蜂量、发育历期以及体形指标,20%(体积分数)蜜水+0.01g.mL-1酵母粉是最佳的营养组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肖春 陈斌 杨仕生 张建波 孙文 李正跃
在恒温7℃,10℃,14℃,18℃,22℃,26℃,29℃,32℃和35℃,对桔小实蝇在人工饲料上的发育和繁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32℃范围内桔小实蝇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的孵化率在26℃下最高;26℃下幼虫存活率最高,低温7℃、10℃以及14℃和高温35℃对卵、蛹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4℃蛹的死亡率达,与温度呈直线负相关;26℃繁殖率最高单雌产卵达682.2±23.62粒。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发育 繁殖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鹏 刘崇敏 孙作恒 陈稳 沈翰韬 张宏宇 张振宇 袁伊旻
为明确检疫实蝇害虫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 Walker)雌成虫的肠道优势菌株种类及它们对南亚果实蝇取食能力、营养状态和生殖力的影响,通过平板分离与分子鉴定技术进行可培养菌株的分离与菌种分析,进一步进行抗生素处理与肠道优势菌株回补处理,检测南亚果实蝇取食量、血淋巴氨基酸含量和产卵量。结果显示:清除肠道细菌可显著降低南亚果实蝇雌成虫的产卵量、取食量和血淋巴氨基酸含量,降至正常雌成虫(无抗生素处理,对照)水平的34.9%、43.2%和60.8%。鉴定出的9种可培养菌株,分别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主要分布在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而其中的优势菌株为Enterococcus sp. ZYY 2-97(57.41%)和Bacillus sp. ZYY 1-83(17.59%)。回补ZYY 2-97和ZYY 1-83菌株后南亚果实蝇雌成虫的总产卵量分别显著恢复至对照的75.00%和86.98%,取食量显著恢复至对照水平的117.53%和117.85%,而血淋巴氨基酸含量显著恢复至对照水平的94.80%和87.81%。以上结果表明,肠道细菌可通过调控南亚果实蝇雌成虫的取食能力和营养状态而影响宿主生殖力,而且其中的优势菌株发挥了关键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