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6)
2023(8643)
2022(7055)
2021(6520)
2020(5238)
2019(11490)
2018(11398)
2017(20851)
2016(11802)
2015(13166)
2014(13252)
2013(12637)
2012(11550)
2011(10458)
2010(10424)
2009(9947)
2008(9656)
2007(8959)
2006(7802)
2005(7232)
作者
(33456)
(28297)
(27925)
(26792)
(17772)
(13272)
(12654)
(10749)
(10646)
(10096)
(9626)
(9422)
(9203)
(9026)
(9009)
(8614)
(8386)
(8308)
(8213)
(7961)
(7083)
(6982)
(6867)
(6391)
(6384)
(6348)
(6337)
(6111)
(5730)
(5730)
学科
(39990)
经济(39908)
管理(37782)
(31248)
(26824)
企业(26824)
(14575)
方法(13772)
(13666)
(13069)
中国(12535)
数学(11444)
数学方法(11293)
(11195)
业经(10875)
(9191)
(8914)
银行(8897)
(8540)
金融(8533)
(8528)
体制(8292)
(8207)
财务(8174)
财务管理(8152)
理论(7964)
企业财务(7721)
农业(7680)
地方(7325)
环境(7077)
机构
学院(163358)
大学(161542)
(62932)
经济(61422)
管理(57473)
研究(56442)
理学(48598)
理学院(48068)
管理学(47140)
管理学院(46843)
中国(43109)
(34146)
(33913)
科学(33674)
(29297)
(28459)
(26587)
中心(25967)
财经(25618)
研究所(25456)
业大(24601)
(23076)
农业(23045)
北京(21133)
(20877)
(20656)
(20397)
师范(20355)
经济学(19536)
技术(19441)
基金
项目(108174)
科学(84455)
研究(81186)
基金(76568)
(66997)
国家(66412)
科学基金(56122)
社会(50981)
社会科(48183)
社会科学(48176)
(43911)
基金项目(39604)
教育(38245)
(36677)
自然(34735)
自然科(33901)
自然科学(33890)
编号(33610)
自然科学基金(33282)
资助(30607)
成果(28924)
(25742)
重点(24989)
课题(24953)
(23862)
(23421)
(23153)
创新(21719)
(21553)
国家社会(21012)
期刊
(74933)
经济(74933)
研究(49414)
中国(39147)
(28792)
学报(28378)
(28219)
科学(23803)
管理(23231)
教育(22776)
大学(21788)
学学(20662)
农业(19097)
(17115)
金融(17115)
技术(14545)
财经(13147)
业经(12835)
经济研究(11683)
(11303)
问题(9388)
(9138)
(9009)
职业(8016)
业大(7808)
科技(7786)
理论(7501)
(7338)
(7204)
论坛(7204)
共检索到255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陶伟丽   钟晨辉   张鹏   郭辰涛   王铁杆   林琪  
紫外线诱变是一种快捷有效的紫菜诱变育种方法,但对壳孢子进行的诱变研究鲜有报道。壳孢子萌发时期是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减数分裂发生的时期,壳孢子萌发形成的最初4个细胞呈线性排列,形成减数分裂四分体,且发生遗传重组的四分体细胞可以决定叶状体的发育模式和性状分离。因此,诱变产生的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相比诱变叶状体产生的点状色块,将更易于获得突变细胞。本研究为获得坛紫菜人工色彩嵌合突变体,使用不同剂量(50、100、200、300、400、500和600 J/m~(2))的短波紫外线(λ=254 nm)辐照坛紫菜壳孢子,培养数天后,在壳孢子苗中出现了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结果表明,低剂量(50 J/m~(2))的辐射促进壳孢子萌发,而高于100 J/m~(2)的辐照剂量,则会抑制壳孢子萌发和分裂。辐照剂量在50~400 J/m~(2)范围内,色彩突变体出现的频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300和400 J/m~(2)剂量辐照时,突变率分别达到15.22%和17.18%。其中,出现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以2色块嵌合体和3色块嵌合体居多,4色块嵌合体最少,但增加至400 J/m~(2)以上时,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色彩突变体出现的频率反而下降,这表明适宜的诱变剂量为300或400 J/m~(2)。同时,短波紫外线(UV-C)辐照也致使色彩突变嵌合体的长宽比下降,采用生物酶解法从色彩嵌合体中分离出了单色的体细胞萌发体。本研究为坛紫菜人工色彩突变体的制备和诱变育种提供了新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欣悦   湛东武   周富亮   梁思维   刘家奇   宁丹   段旭旋   蒋锋   刘鹏飞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辐照处理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解析UV-B辐照促进种子活力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甜玉米自交系T28种子为材料,设置0(CK),0.5,1,2,4和8 h共6个不同时长的UV-B辐照处理,对处理和对照(CK)种子萌发相关的表型指标、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借助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UV-B辐照处理1 h时甜玉米自交系T28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UV-B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UV-B辐照处理1 h时达到最高。UV-B辐照处理1和2 h的甜玉米种子萌发72 h后,萌发种子的CAT、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CK。对0(CK),1和2 h辐照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趋势表达分析,获得8个不同趋势的基因集profile(0—7),其中profile2中1716个转录本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rofile5中919个转录本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GO富集分析表明,在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类别中,profile2基因集中富集最显著的分别为蛋白磷酸化、膜整体组件、转移酶活性和转移己糖基,profile5基因集中富集为翻译、核糖体、核糖体的结构组分。KEGG富集分析发现,profile2基因集中显著富集的通路主要注释在苯丙素类生物合成、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等;profile5基因集中显著富集的通路为淀粉和蔗糖代谢、氧化磷酸化及蛋白酶体。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中13个基因与各样本表达量聚类分析表明,在处理1h样本中这些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UV-B处理可以提高甜玉米种子的活力,处理时长1h的效果最显著,推测不同时长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基因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琳  严兴洪  
野生型坛紫菜壳孢子苗经MNNG处理后,在它们的叶状体中,出现了许多色彩发生变异的细胞,大部分的变异细胞随后分裂形成块状的细胞块。用酶解法分离含绿色变异细胞块的叶状体的单离细胞,从细胞再生体中分离出一株绿色突变体。在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特性方面,绿色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3λmax和4λmax的峰顶分别向短波方向移动了约12 nm和3 nm。另外,绿色突变体的藻红蛋白和叶绿素a的含量下降,藻蓝蛋白的含量上升,表现出较低的PE/Chl.a和PE/PC比值,较高的PC/Chl.a比值。绿色突变体的生长和成熟均比野生型慢。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柳佩娟  谢潮添  陈昌生  纪德华  徐燕  史修周  梁艳  王凤霞  
初步探讨了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褐色、褐绿色、翠绿色、红棕色、棕褐色、桔红色和紫色7种色素突变体的子一代叶状体形态特征、生长及4种主要色素含量的变化。3~4cm长的不同色泽幼苗经20d培养后的结果显示:(1)各色素突变体从长度、宽度、鲜重量和细胞厚度方面较野生坛紫菜均具有显著优势;在培养时间内,各色素突变体的长度日增长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坛紫菜;褐绿色、棕褐色和红棕色突变体在鲜重日增重率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第11~15天所有色素突变体的平均日增重率均高于野生型;(2)红棕色、棕褐色和紫色突变体的总藻胆蛋白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紫色突变体的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兴洪  梁志强  宋武林  黄健  马平  有賀佑勝  
坛紫菜叶状体经一定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再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少量色素体颜色发生变异的细胞,它们呈点状无规则地镶嵌在野生型细胞中。培养3周后,色素变异细胞分裂并形成了不同颜色的细胞块, 其颜色呈桔红、桔黄、浅黄褐、浅红、紫红、紫褐、黄绿、绿色等。在辐射剂量0-1 100 Gy范围内,叶状体上色素变异细胞块的出现频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辐射剂量增至1400 Gy时,色素变异细胞块出现的频率反而下降,说明1 100 Gy是合适的辐射剂量。在同一个叶状体的不同部位上色素变异细胞块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从基部到稍部,随着部位的上移而逐渐增加。用酶解法把含色素变异细胞的叶状体细胞单个分离出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兴洪  田中次郎  有贺佑胜  
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原生质体经化学诱变剂──N -甲基 -N’ -硝基 -N -亚硝基胍 (MNNG)处理后 ,在它们的再生叶状体中 ,出现了少量色彩发生变异的点状变异体。它们的色彩变异细胞呈点状无规则地与野生细胞或其它变异细胞镶嵌在一起。这类变异体的单孢子萌发成单色变异 (或野生色 )叶状体以及与母体相似的点状变异体。利用单色变异叶状体分离出绿色 (yel) ,浅桔黄色 (och)以及深桔红色 (bus)等三个突变株。突变株的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以及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实验证明 ,突变体yel和och均含一个与色彩变化有关并且符合孟德尔遗传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倩  李健  曹建康  崔旸  姜微波  
采用5 kJ/m2的短波紫外线(UV-C)辐照鸭梨,研究其对鸭梨采后品质及防御性酶的影响。实验显示:5kJ/m2的UV-C处理能够显著抑制果实病斑的扩展,至接种后第7天,病斑直径与对照相比减小了17%。贮藏过程中,UV-C处理有效延缓了鸭梨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SSC)的下降,在处理后第14天辐照果的硬度为5.55,比对照高出9%,而可溶性固形物在贮藏后第7、14、28和42天分别较对照高6%、12%、5%和11%;同时UV-C处理诱导了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UV-C处理为有效的鸭梨保鲜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华  尹明安  于巧平  李文学  
【目的】探讨短波紫外线(UV-C)采后处理对牛角椒果实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牛角椒的短期贮运保鲜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牛角椒"大果99"为试材,以波长254 nm普通紫外杀菌灯为辐射源,分别照射350,450,500 s,即辐射剂量分别为0.7,0.9,1.0 kJ/m2辐照牛角椒果实,以不照射为对照(CK),室温下(25℃左右)贮藏21 d,筛选最佳辐射剂量;在此基础上,采用最佳剂量对牛角椒果实进行辐射处理,测定贮藏过程中牛角椒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叶绿素含量、呼吸速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控制牛角椒果实腐烂和失重的最佳UV-C处理剂量为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倩  丁洪昌  严兴洪  刘长军  
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对皱紫菜(Pyropia crispata)野生型品系(PC-WT)的壳孢子萌发体进行辐照,4周后,叶状体上均出现了黄绿、宝石红、黄橙等颜色的色素变异细胞块,经统计表明,剂量为80μW/cm~2的诱变效果最好。用酶解法将含有色素变异细胞块的叶状体细胞单个分离出来进行培养,从再生叶状体中分离到PC-JH(桔黄褐色)、PC-ZH(宝石红色)、PC-HL(黄绿色)、PC-QL(浅绿色)等纯色突变体,通过单性生殖分别获得纯合品系。各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颜色和形态均一,且与其母体叶状体相同,表明各突变品系的颜色等突变性状均能稳定遗传。与野生型品系相比,各色素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活体吸收光谱、色素蛋白的含量及相互间的比值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且相互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综上所述,紫外线对皱紫菜叶状体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本实验所获得的色素突变品系,将成为皱紫菜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材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燕  谢潮添  纪德华  陈昌生  柳佩娟  王凤霞  
以野生选育的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为母本,诱变选育全棕红的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从杂交子代大量叶片中,筛选出1株褐黄色素突变体、1株翠绿色与野生色相嵌的嵌合体和1株褐绿色与野生色相嵌的嵌合体。通过酶法分离突变体的营养细胞,单性生殖获得丝状体;分别使丝状体成熟并放散壳孢子,然后单株培养和筛选获得褐黄、翠绿和褐绿色子代叶状体。实验进行50 d。结果:(1)褐黄色突变体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低;孢子囊枝的细胞较小,且大量形成时间比亲本晚15 d;幼苗培养初期日平均生长量仅为(1.22±0.28)cm,当叶片长到60 cm左右时生长优势逐步凸显,日平均生长量可达(7.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惠珍  谢潮添  纪德华  徐燕  陈昌生  
以野生型和6种不同色泽的坛紫菜色素突变体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4种主要色素基因(Cpeα、Cpcα、Apcβ、Chl.a)在不同色泽突变体不同生长期(初期、盛期、末期)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不同色泽不同生长期的坛紫菜色素突变体中,各色素基因表达水平由高到低均为Apcβ>Cpcα>Chl.a>Cpeα,且Cpeα基因的表达水平最不稳定,会随着生长过程发生显著变化,而Cpcα、Apcβ和Chl.a基因表达水平则相对稳定;此外,对色素突变体和野生型藻体中色素基因表达水平和相应色素蛋白含量的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间没有相关性,即各色素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藻体最终显示的颜色无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荣瑞芬  冯双庆  
给采后绿熟番茄照射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并人工接种交链孢霉 ,测定其呼吸和乙烯产生速率、转色及发病指标 ,进行了贮藏保鲜效果分析。结果表明 2 .4~ 3.6 k J.m-2照射剂量能推迟呼吸及乙烯释放高峰 1~3d,延缓番茄的成熟和转色 ,控制贮期病害发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郝佳诗  王愈  尹建云  杨虎清  
为了减轻黄瓜Cucumis sativus采后储运过程中的冷害发生,以黄瓜‘戴多星’‘Deltast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短波紫外线(UV-C)和热空气单独或结合处理对4℃储藏条件下黄瓜冷害以及膜透性,丙二醛(MDA),抗坏血酸,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UV-C和热空气单独处理相比,5.0 k J·m~(-2)的UV-C照射结合37℃热处理能够诱导低温下黄瓜组织中抗氧化酶保持较高的活性,维持较高的总酚和抗坏血酸质量分数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低温胁迫下活性氧积累造成的膜质过氧化,阻止了黄瓜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和丙二醛的积累,从而显著降低低温下黄瓜的冷害发生程度。同时,UV-C结合热处理也较好地保持了黄瓜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在抑制黄瓜冷害的作用中存在协同效应。为减少黄瓜在低温储运过程中的冷害发生和保持品质提供数据支持。图5表1参2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游红  周兴苗  徐家文  李义涛  廖水姣  
选择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为囊材,以苏云金芽胞杆菌(Bt)原粉为囊芯,探讨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后制备Bt微胶囊剂的工艺条件,并用生物测定的方法进行Bt微胶囊剂抗紫外线降解能力比较。结果表明,Bt微囊剂加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t原粉/CAP/紫外线吸收剂=100/40/3,pH值3.5左右,温度25℃。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Bt原粉效价活性保留率为30.7%,以CAP为囊材包被的Bt微胶囊剂效价活性保留率为54.8%,抗紫外线降解能力比Bt原粉提高约24%;以CAP为囊材,添加2种不同的紫外线吸收剂包被的Bt微胶囊剂,其中防效最佳的配方组合效价活性保留率为86.9%,抗紫外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都二霞  赵惠燕  郭剑文  
为了揭示紫外线诱导桃蚜的生态学及分子变异的遗传效应,以在正常环境中生长的桃蚜为对照,研究了紫外线不同辐射强度(15,30,45 W)和时间(2,6 h)对桃蚜(Myzus persicae)生态学参数以及线粒体基因COⅠ-Ⅱ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处理对桃蚜F2代的主要种群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辐射时间为2 h时,紫外线强度为15 W处理的桃蚜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达0.265;当辐射时间为6 h时,内禀增长率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增加而缓慢上升。与对照相比,低强度(15 W)紫外线处理桃蚜的平均世代周期和净增殖率较其他处理明显增加。对紫外线诱导桃蚜线粒体基因COⅠ-Ⅱ进行测序可知,15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