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3)
2023(5576)
2022(4525)
2021(4093)
2020(3335)
2019(7328)
2018(6846)
2017(12807)
2016(7114)
2015(7556)
2014(7058)
2013(6907)
2012(6158)
2011(5569)
2010(5160)
2009(4754)
2008(4511)
2007(3724)
2006(3202)
2005(2546)
作者
(22943)
(19228)
(18968)
(17763)
(11974)
(9456)
(8414)
(7649)
(7260)
(6533)
(6486)
(6273)
(6139)
(6053)
(5959)
(5863)
(5746)
(5726)
(5476)
(5448)
(5051)
(4676)
(4392)
(4384)
(4356)
(4140)
(4114)
(4113)
(3956)
(3804)
学科
(26335)
经济(26302)
管理(20786)
(20351)
(15466)
企业(15466)
方法(13518)
数学(12377)
数学方法(12305)
(8683)
(7615)
(7058)
贸易(7058)
(6905)
中国(6307)
(6262)
业经(6002)
农业(5841)
技术(4942)
(4760)
财务(4757)
财务管理(4751)
环境(4611)
企业财务(4536)
(4160)
产业(3891)
(3889)
(3831)
(3800)
银行(3793)
机构
大学(100568)
学院(100374)
(42037)
经济(41455)
管理(38860)
研究(35518)
理学(35207)
理学院(34825)
管理学(34188)
管理学院(34037)
(28880)
中国(25531)
科学(24952)
农业(23520)
业大(22630)
(20145)
(19047)
研究所(18044)
(16440)
中心(15990)
农业大学(15853)
财经(14001)
(13490)
(13010)
经济学(12898)
(12504)
(12190)
经济学院(11977)
科学院(11892)
经济管理(11871)
基金
项目(77958)
科学(61047)
基金(58808)
(55247)
国家(54816)
研究(48202)
科学基金(45876)
社会(32679)
自然(32502)
基金项目(32066)
自然科(31801)
自然科学(31787)
自然科学基金(31267)
社会科(31124)
社会科学(31115)
(30221)
(26287)
资助(22911)
教育(21156)
重点(17884)
计划(17337)
(16767)
(16750)
编号(16711)
(16130)
科研(16042)
(15856)
创新(15776)
科技(15497)
国家社会(14445)
期刊
(37765)
经济(37765)
学报(25033)
(24988)
研究(22694)
科学(20382)
大学(17641)
学学(17350)
农业(17179)
中国(15982)
管理(11939)
(11766)
(9499)
业大(7857)
业经(7213)
经济研究(7170)
(7065)
金融(7065)
农业大学(6888)
(6599)
财经(6576)
科技(5984)
技术(5830)
问题(5645)
(5561)
商业(5285)
中国农业(4973)
资源(4789)
技术经济(4626)
林业(4527)
共检索到130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薛素燕  李加琦  李阳  丁敬坤  徐涵  张雯雯  毛玉泽  方建光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摄食、呼吸代谢及能量收支对短期酸化(pH为8.2、7.9、7.6)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均受pH影响显著(P<0.05),都随pH的降低而减少。魁蚶的耗氧率受pH影响显著(P<0.05),随pH降低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低pH会一定程度地抑制魁蚶的呼吸;排氨率受pH影响差异不显著,随pH降低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O:N值随pH降低而减小。不同pH条件下的能量收支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能、呼吸能、排粪能和生长余力均随pH的降低而减少。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pH显著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P<0.05),随着pH的降低,魁蚶的呼吸能和排泄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增加,而排粪能和生长能占比减少,说明低pH条件下,魁蚶会做出适当生理调整降低摄食率,增加代谢率,导致能量减少,继而造成生长余力减少。本研究表明,短期酸化条件下魁蚶的摄食和新陈代谢显著降低,可能是细胞能量需求的增加和氮损失的协同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凯  樊启学  张磊  杨磊  周华  李波  方巍  
在(28±0.5)℃循环水环境中设置4种溶氧水平,分别为2.92 mg/L(G1组)、4.71 mg/L(G2组)、6.77 mg/L(G3组)、9.68 mg/L(G4组),研究初始体重为(1.62±0.0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稚鱼的生长、摄食及呼吸代谢规律。结果显示:G3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均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佳  张秀梅  康乐天  林晓嵩  逄锦艳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3种贝类(太平洋牡蛎、紫贻贝、菲律宾蛤仔)不同浓度组织匀浆液及5种单一L型氨基酸(甘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等化学刺激物对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摄食行为及呼吸代谢的影响。将多棘海盘车对刺激物的行为反应分为正趋向、负趋向和无反应3类,趋向反应由简单到复杂分为4种反应类型,通过测定耗氧率来表示呼吸代谢水平。结果显示,3种贝类组织匀浆液和5种氨基酸(浓度范围10 10~10 4mol/L,酪氨酸除外)均引起多棘海盘车的正趋向反应,且多棘海盘车产生反应的数量比例随刺激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反应类型也由简单逐渐趋于复杂。同种氨基酸在低浓度下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明亮  邹健  方建光  张继红  杜美荣  李斌  任黎华  
通过"Alkalinity anomaly technique"测定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在不同酸度条件下的钙化率和呼吸率,发现栉孔扇贝的钙化和呼吸活动受酸化影响显著,均随着酸化的加剧出现了明显下降。当pH降低到7.9时,栉孔扇贝的钙化率将会下降33%左右;当pH降到7.3左右时,栉孔扇贝的钙化率将趋近于0,栉孔扇贝无法产生贝壳,而此时栉孔扇贝碳呼吸率(RC)与耗氧率(RO)也分别下降了14%和11%。随着酸化的加剧,栉孔扇贝的能量代谢方式也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栉孔扇贝的生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炎根   胡艳静   黄莎   刘波   吴继来   王懿祥  
【目的】比较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解释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子,为森林经营及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对照(间伐0%)、中度间伐(间伐45%)、重度间伐(间伐70%) 3种间伐处理,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短期原位监测。【结果】间伐显著增加了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P<0.05),与对照相比,中度和重度间伐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23.30%和44.94%。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无关。不同间伐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为1.77~2.16,对照处理下Q_(10)最高,间伐降低了杉木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间伐初期,间伐对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有促进作用,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温度是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活性有机碳是重要因子。图3表5参4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袁有宪  曲克明  陈聚法  陈碧鹃  过锋  李秋芬  崔毅  
取体长分别为 3和 5 cm 栉孔扇贝(Chlymys farreri)置室内水泥池流水暂养 1周后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 96 h的半致死温度为 27~28℃,导致其耗氧率突然升高和滤水率急剧下降的温度为 26℃,体内淀粉酶活性下降的温度为27℃。因此确定,栉孔扇贝的适宜极限高温为27℃。在水温27℃持续96 h后,扇贝呼吸量迅速增大,随后减弱,摄食和消化能力逐渐降低;在 27℃持续 5 d,死亡率为 50%, 7 d时全部死亡;在相同温度下,个体小的较个体大的耐高温程度要强一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袁有宪  陈聚法  陈碧娟  曲克明  过锋  李秋芬  崔毅  
取体长分别为 3和 5cm的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置室内水泥池流水暂养 1周后 ,进行盐度和pH变化对其存活、呼吸、摄食及消化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 ,栉孔扇贝 96h的半致死盐度为 2 5。在不同盐度的海水中暴露 2 4h的实验结果为 ,栉孔扇贝随盐度的降低 ,出现耗氧率升高 ,随后逐渐下降 ,到盐度 15时不再耗氧而死亡 ;滤水率和淀粉酶活性随盐度降低而降低 ,盐度为 15时完全不滤水 ,淀粉酶完全失去活性。小个体栉孔扇贝耐低盐能力较大个体的略大些。pH降至 7.8以下时开始对栉孔扇贝的存活产生影响 ,降至7.6时 ,4 8h后死亡率为 35%左右 ;7.2时达 50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素燕  王金叶  李加琦  丁敬坤  李阳  徐涵  毛玉泽  方建光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温度水平(20、23、26和29°C)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魁蚶摄食率,而对排粪率的影响不显著。魁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显著受温度影响。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温度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20°C魁蚶呼吸能占13.71%、排泄能占1.89%、排粪能占22.94%、生长能占61.47%,但是超过20°C,摄食能显著减少,生长余力甚至出现负值。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魁蚶的摄食能和生长余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魁蚶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0、4、8、12、24、48和72 h取样检测,在20~29°C,魁蚶体内的T-AO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29°C温度下的T-AOC均低于其他温度组。短期内的高温刺激能够促使SOD和CAT活性升高,但超过24 h其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降低,其中鳃和肝胰腺的SOD和CAT活性受温度影响显著,而外套膜受温度影响不显著。GST活性在4~12 h内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而在24 h后,尤其当温度升至29°C时,GST活性显著下降。本研究推测,高温对魁蚶的能量代谢及免疫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这可能是夏季魁蚶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魁蚶的适宜温度狭窄,建议在魁蚶养殖生产中,水温应低于23°C,超过26°C会导致机体大量的能量消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祥玲  林小涛  夏新建  许忠能  孙军  
在室内(27.5±0.5)℃水温下设高、中和低3个摄食水平,研究雌性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幼鱼至初次性成熟期间的生长发育和能量收支,为探讨食蚊鱼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入侵机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初次性成熟雌性食蚊鱼的体长、体质量、丰满度、特定生长率、肝指数、性腺系数、成熟卵子数量和鱼体能量密度均随摄食水平增加显著增加;低水平摄食组雌性食蚊鱼初次性成熟的个体最小,体长为(17.98±0.98)mm,体质量为(104.41±3.31)mg,但成熟卵子干重和卵径均不受摄食水平显著影响。实验期间,干、湿物质饵料转换效率均随摄食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低水平摄食组饵料转换效率显著高于高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宏强  张元姝  言迫  熊银洪  董李勤  张昆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寒沼泽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以若尔盖高原木里薹草(Carex muliensis)沼泽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室模拟气候变暖(增温效果为1.2℃),研究其生态系统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增温处理后木里薹草株高增长了7.09%(P<0.05),群落密度降低12.29%(P<0.05).增温处理后生长季中后期(7—9月)木里薹草群落生物量降低9.44%(P<0.05);增温处理后木里薹草沼泽生态系统呼吸速率显著降低26.33%(P<0.05),而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变化.研究发现,短期增温后生长季中后期地上生物量减少是生态系统呼吸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杭忠  张皓迪  王贵龙  刘天骥  李洪琴  刘匆  李虹  翟旭亮  薛洋  罗莉  
为比较鳜短期饥饿与摄食的生理状态,实验以我国鳜主产区广东省的冬季水温为参照,在(13±1)°C的水温条件下,选取体质量为(84.13±0.14) g的鳜90尾,分为饥饿组(饥饿15 d)和摄食组(摄食15 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项理化指标。结果显示:(1)摄食组鳜的体质量、肝糖原、全鱼与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饥饿组,摄食组增重7.54%,而饥饿组减重8.39%。(2)摄食组鳜血浆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饥饿组,但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饥饿组,各类血细胞数量与血糖水平则无明显差异。(3)摄食组鳜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饥饿组,肠道组织结构发育更好。(4)摄食组鳜肝脏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饥饿组,且饥饿组部分肝细胞有明显的结构损伤,脂滴数量显著少于摄食组。(5)摄食组鳜的血浆溶菌酶活性和血浆、脾脏、肾脏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饥饿组。(6)摄食组与饥饿组鳜背肌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但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摄食组鳜背肌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饥饿组,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饥饿组。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摄食组增重而饥饿组减重,两种处理增重量差值达15.93%,且饥饿组存在消化和免疫能力下降,肝脏抗氧化能力减弱,细胞结构损伤的隐形危害,而摄食组的鳜消化、免疫及肝脏功能相对正常,背肌蛋白与脂肪含量更高,脂肪酸组成得到改善,氨基酸组成稳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钱永生  陈红林  杜金星  刘至治  王成辉  
瓯江彩鲤(Cyprinius carpio var. color)是一种既可食用又可观赏的优良养殖对象。为了解不同体色瓯江彩鲤间生长差异的代谢生理基础,本研究分析了4种体色类型("全红"、"大花"、"粉玉"和"粉花")瓯江彩鲤间的生长、摄食率、消化酶活性和呼吸代谢率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 4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日摄食量和日摄食率、胰蛋白酶活性大小差异顺序均为"大花">"粉花">"全红">"粉玉";其中带有大块黑色斑纹的"大花"和"粉花"体色个体的上述性状显著高于无黑色斑纹的"全红"和"粉玉"体色(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特定增重率和摄食率、特定增重率与胰蛋白酶活性、摄食率与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全红">"粉花">"粉玉",表现出红色体色的呼吸耗氧率高于白色体色。以上结果反映了4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生长差异是与其相关代谢生理基础相关联的,为瓯江彩鲤的进一步种质改良与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传敏  李琪  孔令锋  于瑞海  于红  
为了从生理学角度探讨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快速生长机制,本研究以两种规格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第4代壳金选育系(简称金1和金2)和两种普通养殖群体(简称对照1和对照2)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16℃、20℃、24℃、28℃、32℃)和盐度(15、20、25、30、35)条件下各实验组的滤水率(Fr)和耗氧率(oCr)。结果显示:(1)摄食实验中,4个组长牡蛎的滤水率均随温度或盐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温度28℃时出现最大值;对照1的滤水率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值,其他3组滤水率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群体,盐度、群体对长牡蛎的滤水率均有显著性影响,长牡蛎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洪新  施正峰  朱学宝  
试验采用实验生态学技术对中华鳖幼鳖(94.47-98.11g)摄食人工饲料的能量收支,以及温度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建立了幼鳖在不同温度下的能量收支方程式,在31℃时,幼鳖能量收支方程式为: 100C= 5.66F+ 5. 89U+ 32. 49R+ 55.96C,幼鳖排泄及代谢耗能最少,生长能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5.96%,分别比25℃、28℃和35℃组高出21.58%、16.64%和25.64%。结果表明,摄食率、日排粪能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水温对排泄率、空中耗氧率和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而对饵料吸收率和水下耗氧率无显著影响;另外,温度对排泄能、代谢能和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均有显著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徐源  闫文德  马秀红  郑威  王光军  梁小翠  
通过对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樟树林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m-2a-1)、低氮(LN,5 g.m-2a-1)、中氮(MN,15 g.m-2a-1)和高氮(HN,30 g.m-2a-1),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对其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以及与土壤表层温湿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氮沉降处理水平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CK 4.09±0.66μmol.m-2s-1、LN 2.39±0.29μmol.m-2s-1、MN 2.18±0.19μmol.m-2s-1、HN 2.28±0.25μmol.m-2s-1。对照处理显著高于其它3种处理(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