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2)
- 2023(12541)
- 2022(10750)
- 2021(10133)
- 2020(8965)
- 2019(20864)
- 2018(20731)
- 2017(40036)
- 2016(21852)
- 2015(25007)
- 2014(25051)
- 2013(24587)
- 2012(22563)
- 2011(20263)
- 2010(20157)
- 2009(18819)
- 2008(18545)
- 2007(16491)
- 2006(13995)
- 2005(12254)
- 学科
- 济(90464)
- 经济(90368)
- 管理(62955)
- 业(61618)
- 企(51712)
- 企业(51712)
- 方法(48470)
- 数学(43461)
- 数学方法(42752)
- 财(24073)
- 农(23041)
- 中国(21752)
- 学(19053)
- 业经(18005)
- 务(16126)
- 财务(16064)
- 贸(16044)
- 贸易(16038)
- 财务管理(16026)
- 地方(15723)
- 理论(15628)
- 易(15600)
- 制(15360)
- 农业(15310)
- 企业财务(15228)
- 和(13589)
- 技术(13128)
- 融(13017)
- 金融(13014)
- 银(12990)
- 机构
- 大学(314307)
- 学院(314024)
- 济(125880)
- 经济(123265)
- 管理(122658)
- 理学(106969)
- 理学院(105814)
- 管理学(103504)
- 管理学院(102949)
- 研究(102004)
- 中国(76251)
- 京(65740)
- 科学(65729)
- 农(56820)
- 财(56258)
- 所(52315)
- 业大(50856)
- 中心(48099)
- 研究所(48041)
- 江(46083)
- 财经(45689)
- 农业(45400)
- 经(41583)
- 北京(40766)
- 范(38934)
- 经济学(38902)
- 师范(38378)
- 院(36773)
- 州(36459)
- 经济学院(35318)
- 基金
- 项目(217226)
- 科学(170380)
- 基金(158474)
- 研究(151555)
- 家(140330)
- 国家(139218)
- 科学基金(119224)
- 社会(94701)
- 社会科(89770)
- 社会科学(89742)
- 省(85672)
- 基金项目(83408)
- 自然(81042)
- 自然科(79244)
- 自然科学(79219)
- 自然科学基金(77784)
- 划(72864)
- 教育(72290)
- 资助(67462)
- 编号(60756)
- 重点(49502)
- 成果(48253)
- 部(48109)
- 发(45455)
- 创(45292)
- 科研(43001)
- 创新(42302)
- 课题(42092)
- 计划(41794)
- 教育部(40980)
- 期刊
- 济(127616)
- 经济(127616)
- 研究(83137)
- 中国(56340)
- 学报(53948)
- 农(49702)
- 科学(48359)
- 财(45294)
- 管理(44134)
- 大学(40465)
- 学学(38418)
- 农业(33721)
- 教育(31432)
- 技术(29757)
- 融(25608)
- 金融(25608)
- 财经(22621)
- 经济研究(21278)
- 业经(20755)
- 经(19381)
- 业(18881)
- 统计(17857)
- 问题(17046)
- 技术经济(16140)
- 策(15958)
- 版(15928)
- 决策(14567)
- 科技(14219)
- 理论(13989)
- 商业(13933)
共检索到442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红枫 祝小全
在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背景下,本文从短期资本投机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阐释了短期资本流动与即期汇率、汇率预期、利差、证券市场股指收益、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差异之间的互动机制。通过TVP-VAR模型分析了短期资本流动的套汇、套利和套价行为以及不同市场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套汇动机的形成要兼顾即期汇率和汇率预期,风险溢价水平须达到门限值;短期套利动机因为中美利率变动同步性降低而始终存在;套价动机在大宗商品市场强于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抑制了短期资本流动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套价行为。短期资本对汇率的冲击在2005年汇改后表现出对汇率弹性的敏感性,对中美利率变动的冲击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的渐进特征。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应对短期资本流入冲击时表现出分流效应,存在套价动机的市场之间长期表现出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燕 马骥
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粮食价格的关联性越来越密切。本文选取2001年1月-2017年3月国际原油价格和中国粮食价格数据,利用TVP-VAR模型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动态冲击效应。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冲击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2010年之前冲击波动较为剧烈,2010年之后冲击波动较为平稳;国际原油价格对粮食及不同品种粮食价格基本为正向冲击,且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冲击逐渐减弱;从不同粮食品种价格上看,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最大的是玉米价格和大豆价格,其次是籼米价格和小麦价格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卞雨晨 顾海峰
本文通过构建TVP-VAR模型就气候风险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时变冲击及其传导渠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候风险会通过提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引发短期跨境资本外流,但随着气候风险影响减弱,资本外流现象会逐渐得到缓解并出现资本回流。进一步研究发现:近年来气候风险对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和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的正向冲击力度有所上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强和家畜类商品价格上涨对跨境资本短期流出的冲击力度较大,货币与汇率政策不确定性增强和纺织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对跨境资本长期流入的冲击力度较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振宇 方蔚豪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中美利差、广义货币供应量、价格指数、人民币汇率以及资产价格等因素,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因为货币政策冲击、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货币供给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双向作用机制,资产价格和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单项作用机制。因此,要增强货币政策稳健性,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改变单向升值为双向浮动,以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冲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科 郭亚飞 田凤平
本文基于8个维度的48个基础经济金融变量,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度量指标,采用广义方差分解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溢出指数,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全球16个主要国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和风险溢出状况展开研究,并运用TVP-VAR模型从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两个层面检验EPU冲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机制。研究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与EPU之间存在双向非对称溢出效应,并以EPU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为主,发展中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对EPU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程度更大;EPU冲击下,发达国家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溢出方,发展中国家则是主要的风险接受者,并且这一现象随着全球EPU水平的提升而更加显著;各金融子市场和经济部门受EPU直接冲击的时间和程度存在差异,相互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进一步攀升;全球EPU对我国EPU的显著冲击更使得国内经济金融市场受到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风险净溢入水平也远远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本研究对于应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绵绵 杜朝运 李慧宇
文章采用2003~2012年的月度数据,利用"多重套利"模型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中美利差、人民币预期升值率、证券市场价格变动、房地产价格变动和中美税差六个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探讨各因素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大小。
关键词:
多重套利模型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程立燕 李金凯
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利差以及汇率预期对外汇储备的动态冲击效应。结果表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于短期内增加了外汇储备,其原因在于跨境贸易结算"跛足"现象的存在;但在中长期,"跛足"现象逐渐消失,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对外汇储备具有显著负效应。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的不同提前期冲击对外汇储备的时变脉冲响应函数为正且基本稳定,"811"汇改的时点冲击对外汇储备产生了较为持久的影响。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差冲击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呈现非对称特征,短期和中期脉冲响应函数值的波动幅度显著小于长期。此外,人民币升值预期显著促进了外汇储备规模增加,且不同提前期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均呈现"M"型特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宋翠玲 乔桂明
采用VAR模型和冲脉效应函数实证分析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货币供给量、利率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利率变动和货币供给之间反向变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已经显现,然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带来的货币供应量的上升被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控所冲销,而且冲销力度过大;由于我国对资本流动进行管制,因此隐蔽性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效果目标的影响不明显;进出我国的国际短期资本的套利动机虽然不显著,但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和利率的关联性已经很强。最后,以实证结果为依据,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栋
美国货币政策对非美经济体的政策溢出效应是全球性的问题。本文在开放经济下两国模型理论的基础上,采用GVAR和TVP-VAR模型的研究方法,就美国国债利率变动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宏观基本面(通胀和汇率)冲击效应和两国国债利率联动的时变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中,选择2年期和1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作为美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量化指标,并对欧元区、日本进行参照比较,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债券市场外溢效应研究中,选择美国国债利率为变量优于美联储基金利率等其他利率,其中,10年期利率统计显著性最好。第二,中国债市传导以产业渠道为主,汇率传导仍不畅通,美国货币政策紧缩,推升美国国债利率上行,将对通胀率形成正向冲击效用。第三,美国国债利率与中国国债利率联动性为正向关系,美联储加息对债券价格形成抑制作用。第四,从时变研究结果看,中国债市受美国国债的影响在逐步提高,波动率和效应强度已经超过日本。相关政策建议如下:第一,时变特征增加了央行主动应对的难度,审慎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增强债市自动调节机能;第二,应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控,稳定投资者情绪;第三,推动债市跨境不断发展,利率债主要发行主体应扩展境外投资人群体,提高人民币基准利率产品的国际市场地位。
关键词:
美国国债 开放经济 外部溢出 联动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俊龙 孙韦
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会扰乱一国经济或金融市场的稳定。本文基于我国1997年1月—2009年9月的月度数据,根据赤池信息准则与施瓦茨信息准则,采用泊松相关系数,对VAR试算取得变量间或有影响机制,并根据测算结果对相关宏观经济指标做OL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增大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性,而对M2,CPI和ER等指标影响并不显著。本文最后根据结论对当前短期资本流动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吕光明 徐曼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选择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及套利、套汇和套价三类因素共六个变量,采集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的中国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分析三类因素对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较大程度上由其自身变化解释;在三大因素的可解释部分中,套汇因素的影响最大,且主要表现为预期汇率驱动,套价因素的影响次之,其表现为股价和房价驱动,套利因素的影响极弱。这一结论与中国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现状密切相关,同时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监测管理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 驱动因素 VAR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德园 林宇 侯县平
近年来,伴随着外部不确定性的凸显,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尤其是美国不确定性的冲击。为此,本文基于拟贝叶斯局部似然估计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QBLL-TV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美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金融不确定性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三类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的动态影响及其差异。实证结果表明:(1)美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引致中国产出和价格分别在2014—2020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显著下降,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大;美国金融不确定性仅引致中国产出在2016—2020年显著下降,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居中;而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仅引致中国产出在2019—2020年显著下降,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小。(2)美国宏观经济、金融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均通过降低中国消费和中美货物贸易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但美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还分别通过降低中国投资和中国股价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3)时变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金融不确定性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在2017—2020年美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外部因素。据此,建议政府建立前瞻性预警机制和反应机制、强化对外部不确定性的监测与分析,充分利用多种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对国内经济进行适时、精准干预和引导,扩大对外贸易开放、实施多样化的贸易开放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艳丽 曹文龙 魏心欣 孙冰菁
在不同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差异。文章利用MS-VAR模型对1999~2020年间不同经济区制下人民币汇率、汇率预期和跨境短期资本流动之间的联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将经济状态划分为区制1和区制2两个不同区制,两个区制间的转换节点主要位于国内重要汇改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等时点附近。相比于区制1,区制2下经济具有更大的波动性且经济状态的惯性更强。另外,在区制2下跨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容易带来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同向变化,后者又会对跨境资本流动产生正向反馈。基于这些分析结论,文章对中国的外汇和资本账户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鲁春义 王东明
各国为应对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尝试推出各类经济政策,增加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与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其他因素不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其具有双向冲击效应,即负向冲击效应和正向冲击效应,更不利于短期国际资本平稳有序流动。在厘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负向冲击机制与正向冲击机制的基础上,文章选取2002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月度数据,构建MS-VAR模型,实证检验不同阶段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短期资本流动的负向冲击效应和正向冲击效应都比较显著,分别处于比较稳定的两个区制,而且二者持续期相差不多。在低波动时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具有负向作用。在高波动时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短期资本流动具有正向冲击,缓解国际资本流出,原因在于良好预期使得汇差和利差收益加大。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在高波动时期,适时经济政策调整有助于保障国际资本安全流动;在低波动时期,应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VAR模型的国际投机性资本冲击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农产品价格的时变冲击效应研究——基于TVP-VAR模型
中国影子银行顺周期性及其货币政策效应——基于TVP-VAR模型的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率动态波动机制——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改革顺序研究——基于TVP-VAR模型的期限结构分析
中国短期资本流动驱动因素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基于MSVAR模型的动态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动态传递效应分析——基于TVP-VAR模型
进口大米价格冲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分析
时变、美联储加息与中国产出——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货币政策冲击、汇率波动与国内宏观经济——基于TVP-SV-VAR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