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96)
2023(4324)
2022(3620)
2021(3553)
2020(3260)
2019(7319)
2018(7123)
2017(13064)
2016(7702)
2015(8506)
2014(8662)
2013(8524)
2012(7736)
2011(6908)
2010(7128)
2009(6982)
2008(7224)
2007(6647)
2006(5843)
2005(5437)
作者
(22524)
(18601)
(18234)
(17301)
(11962)
(8747)
(8514)
(7501)
(6978)
(6751)
(6368)
(6244)
(5950)
(5911)
(5790)
(5701)
(5671)
(5533)
(5438)
(5272)
(4682)
(4682)
(4344)
(4327)
(4269)
(4258)
(4212)
(3986)
(3823)
(3608)
学科
管理(29849)
(26935)
(23333)
企业(23333)
(20425)
经济(20388)
(11801)
(10875)
保险(10784)
方法(10531)
(9106)
财务(9084)
财务管理(9057)
企业财务(8602)
(8510)
银行(8487)
(8399)
数学(8354)
数学方法(8273)
中国(8020)
(7894)
(6668)
金融(6668)
(5801)
业经(5264)
理论(5256)
(5048)
制度(5042)
经营(4991)
(4888)
机构
大学(100653)
学院(99814)
管理(40040)
(35980)
经济(34858)
研究(32597)
中国(32367)
理学(31331)
理学院(30974)
管理学(30520)
管理学院(30288)
(23692)
(22160)
科学(20353)
(18667)
(17615)
(16914)
财经(16826)
中心(16422)
研究所(15693)
(15297)
农业(14933)
业大(14807)
北京(14434)
(13730)
(12946)
公司(12790)
财经大学(12696)
(11608)
(11278)
基金
项目(59491)
科学(44879)
基金(42382)
研究(41215)
(38058)
国家(37732)
科学基金(31240)
社会(24165)
社会科(22699)
社会科学(22689)
(22607)
基金项目(21833)
自然(21814)
自然科(21319)
自然科学(21310)
自然科学基金(20968)
(19757)
教育(18913)
资助(18698)
编号(16665)
成果(14685)
重点(13312)
(13011)
(11941)
科研(11873)
计划(11846)
课题(11767)
(11456)
创新(11269)
(11073)
期刊
(43071)
经济(43071)
研究(31821)
中国(24663)
(21577)
(18595)
金融(18595)
管理(18360)
学报(17239)
(16687)
科学(14871)
大学(12549)
学学(11831)
农业(10711)
教育(9106)
(8818)
财经(8375)
技术(8022)
会计(7277)
财会(7097)
(7001)
经济研究(5597)
理论(5404)
现代(5279)
业经(5205)
(5178)
图书(5019)
通讯(4906)
实践(4901)
(4901)
共检索到169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宏宇  
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划分是非常必要的。声誉事件的持续时间不同,所产生的声誉风险有着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应对思路与措施也存在差异。对于短期声誉风险,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大多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对于长期声誉风险,则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十余年,需要强调应对措施的一致性与可持续性。在大型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实践之中,可以很自然地看到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在应对上的差异。但是,声誉风险的短期或长期并非完全取决于声誉事件的持续时间,一些外部因素,尤其是对声誉风险的监管要求,也会使得声誉风险从短期向长期转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衍行  
在大数据时代,伴随着商业智能系统向纵深应用的拓展,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客观数据而非直觉经验。采集、存储并应用数量快速激增的数据已成为银行业的一个必然趋势。大数据的应用为银行获得更深刻、更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新的工具,同时也对银行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挑战。大数据给国际大型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声誉风险管理面临海量数据。互联网实时数据传输和通讯引发了数据爆炸,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世晓  王国华  
本文运用中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12年5月11日——2013年2月18日32周声誉风险指数数据以及相应前后周证券市场交易数据,检验市场总体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变化的反应,分析商业银行声誉对不同类型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首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变化未引起市场资金流入的总体显著性变化;其次,就不同类型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变化较为敏感,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变化对机构投资者没有显著性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熊红英  阮小平  
对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处于股改转型期的商业银行,应当深刻理解有效规避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要有意识地建立和强化声誉管理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控声誉风险。本文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内涵及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形成,针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声誉风险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锁凌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广度的扩大,声誉已经成为影响保险企业比较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公众对保险业的看法进行定性研究,分析了保险业声誉风险的主要风险因素,涉及到保险产品本身的复杂性、技术性等特征、消费者认知过程的特征、保险业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多种外部因素,而目前保险公司自身经营中还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进一步放大了保险业面临的声誉风险,保险公司应通过注重在经营过程中向消费者传递正确的保险知识和保险观念,有效地降低上述各因素对保险业声誉所带来的威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峰  
国有保险集团企业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常态长效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并注重事前评估和日常防范声誉风险管理与品牌管理的关系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品牌已逐渐成为企业与客户联系极为重要的载体,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一个企业不管是战略、文化,还是产品、服务,在向消费者传递时,最终都会体现在品牌上。对于保险企业而言,品牌的作用则更加突出。除了一纸合同,保险产品可谓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兑现"承诺",这样一种具有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继红  
在企业管理中,制度机制非常重要,制度就是企业内部的“法律”。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十分复杂,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完善的制度机制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声誉风险。中国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声誉风险制度机制建设,在2021年2月8日专门制定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对加强各项制度和机制建设,提出了更加具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冀淑慧  
近两年,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2012年底以来,一系列理财违规事件不仅给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透支了银行的信誉,理财业务暗藏的声誉风险给银行业敲响了警钟。本文从分析理财纠纷起因出发,归纳总结潜在的声誉风险因素,并针对风险防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做好声誉风险管理关口的前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锋  公帅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银行业声誉遭受了重大创伤,监管机构对于声誉风险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国际大型银行也将声誉风险管理上升为风险管理的核心之一。2009年8月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以期引导商业银行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维护市场信心和金融稳定。在监管层的前瞻部署和推动下,国内银行业开始关注声誉风险,并逐步树立了管理声誉风险的意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常叶青  宋瑞武  
从信托的本质和信托公司的特点及业务类型来看,信托公司的风险主要由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和道德风险等构成。其中,由于信托业是一个靠信用为生的行业,信用是信托公司立身的根本,声誉是信托公司生存的基础,因此对声誉风险的良好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托公司各种风险的发生都有可能引发声誉风险,一旦声誉受损,必将影响信托公司的经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弋宇  
2008年金融风暴使得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受到了全球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声誉风险的产生途径和诱导原因入手,分析声誉风险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的不同后果,并给出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建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有关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冀淑慧  
声誉风险事关银行的生死存亡。随着自媒体、社交网络等新媒体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广大网民不再单纯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与传播者,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主流媒体,其对银行声誉风险的影响也空前巨大。本文从分析新媒体给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出发,阐述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新媒体做好声誉风险管理"防"和"立"两方面的工作,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针对新媒体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子茂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各类事情突发的舆情演变越来越迅速和复杂,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在当下银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全面强化声誉风险管理迫在眉睫。2021年2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新规"),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应遵循"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四个原则,同时对治理架构、全流程管理、常态化建设等进行了强调。所以,新规不仅恰逢其时,而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剑波  姚文林  
未来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声誉和形象的竞争。而商业银行各种风险的发生都有可能引发声誉风险,进而影响银行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建立有效的防控声誉风险体系,是一项长期的行为文化建设,其本质是企业文化建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辰颖  徐颖  
CEO的声誉风险日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复杂人"假设并引入效用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了CEO效用函数,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CEO效用函数最大化过程中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将是促成股东和CEO双赢的最优方式。因此,CEO和股东都应该重视CEO的声誉风险管理,同时,政府应该引导经理人市场和企业为CEO声誉风险管理的完善创造良好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