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28)
- 2023(5215)
- 2022(4275)
- 2021(3814)
- 2020(3127)
- 2019(6784)
- 2018(6393)
- 2017(11819)
- 2016(6566)
- 2015(6794)
- 2014(6427)
- 2013(6147)
- 2012(5469)
- 2011(4898)
- 2010(4620)
- 2009(4205)
- 2008(3995)
- 2007(3327)
- 2006(2750)
- 2005(2179)
- 学科
- 济(23355)
- 经济(23326)
- 管理(18906)
- 业(18680)
- 企(14092)
- 企业(14092)
- 方法(11888)
- 数学(10948)
- 数学方法(10885)
- 农(7566)
- 贸(6843)
- 贸易(6843)
- 财(6732)
- 易(6703)
- 学(5733)
- 中国(5706)
- 业经(5466)
- 农业(5336)
- 技术(4572)
- 环境(4342)
- 务(4328)
- 财务(4325)
- 财务管理(4321)
- 企业财务(4128)
- 产业(3798)
- 制(3796)
- 划(3755)
- 出(3641)
- 银(3432)
- 地方(3424)
- 机构
- 大学(92462)
- 学院(92153)
- 济(37144)
- 经济(36616)
- 管理(35089)
- 研究(32268)
- 理学(31964)
- 理学院(31582)
- 管理学(30989)
- 管理学院(30852)
- 农(26794)
- 科学(23388)
- 中国(22365)
- 农业(21901)
- 业大(21374)
- 京(18520)
- 所(17491)
- 研究所(16640)
- 农业大学(15102)
- 中心(14507)
- 财(14455)
- 财经(12514)
- 江(12302)
- 经(11616)
- 经济学(11509)
- 业(11352)
- 院(11273)
- 室(11168)
- 科学院(10992)
- 省(10819)
- 基金
- 项目(72689)
- 科学(56660)
- 基金(54715)
- 家(51603)
- 国家(51192)
- 研究(44187)
- 科学基金(42813)
- 自然(30609)
- 自然科(29977)
- 自然科学(29964)
- 社会(29918)
- 基金项目(29873)
- 自然科学基金(29474)
- 省(28710)
- 社会科(28505)
- 社会科学(28497)
- 划(24862)
- 资助(21040)
- 教育(19678)
- 计划(16614)
- 重点(16594)
- 创(15845)
- 部(15340)
- 发(15223)
- 编号(15171)
- 业(15023)
- 科研(14972)
- 科技(14895)
- 创新(14879)
- 农(13371)
共检索到117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伟欣 张彦立 任帅 谢颍 刘明 魏岩 张月辰 路战远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时期短日照诱导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小豆早熟品种白红2号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于出苗-分枝、分枝-开花和出苗-开花3个生育时期进行短日照(10h光/14h暗)诱导,研究其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2个小豆品种出苗至开花和鼓粒至成熟期的时间均较对照(自然光照)提前,白红2号的处理Ⅰ(出苗-分枝)、处理Ⅱ(分枝-开花)开花至结荚期分别提前3和1d,所需积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减少,处理Ⅲ(出苗-开花)延迟1d;唐山红小豆3个处理的开花至结荚期及2个品种结荚至鼓粒期的时间都延迟,所需积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增加。白红2号各处理的籽粒长、籽粒宽、单粒质量、单粒体积及千粒...
关键词:
小豆 短日照 积温 日照时数 籽粒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伟欣 尹宝重 任帅 张月辰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初花后不同时期短日照对小豆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为小豆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在初花—初荚(简称:EF-EP)、初荚—初粒(简称:EP-ES)和初花—初粒(EF-ES)3个时期进行短日照(10 h和12 h)处理,研究其对小豆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初花后短日照处理使小豆的花期提前,同时开花时间也增加,与对照相比,‘冀红9218’在10 h和12 h光照下开花分别提前6、3、7 d和7、6、9 d,‘唐山红
关键词:
小豆 初花 短日照 产量 籽粒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伟欣 尹宝重 张彦丽 张月辰
为了明确初花后短日照诱导对小豆叶片生理参数的影响,以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初花-初荚(EF-EP)、初荚-初粒(EP-ES)和初花-初粒(EF-ES) 3个生育时期进行短日照诱导,研究其对小豆叶片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后短日照诱导降低2个小豆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同时,净光合速率也呈现降低趋势,从而导致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2 h的EF-ES处理下受短日照诱导的影响较大,导致碳氮代谢速度减慢,此时,蔗糖合成酶(SS)活性呈现降低趋势,可见,碳代谢的速度与蔗糖合成酶(SS)活性有关,但2个品种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短日照诱导下的变化却不同,冀红9218的SPS活性在3个时期较对照升高,而唐山红小豆却降低,这与品种的熟性有关;而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受短日照的影响不大。初花后短日照诱导效应较开花前减弱,但还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小豆叶片内的生理参数通过短日照诱导而被削弱,进而影响小豆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小豆 初花后 短日照 叶片 生理参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伟欣 谢颍 刘明 张月辰
为明确短日照对小豆生长发育、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不同生育时期短日照诱导处理来调查小豆的形态指标、开花时间及开花节位,在开花期和结荚期测定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株高降低、平均茎粗和主茎节数变小、白红2号在开花期和结荚期的节间长度升高,唐山红小豆降低;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花期提前并降低开花节位;短日照诱导使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明显升高,在结荚期降低,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在开花期无明显变化,在结荚期,白红2号明显降低,唐山红小豆升高;短日照诱导对开花期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在结荚期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白红2号在开花期和结荚期的F...
关键词:
小豆 短日照 开花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伟欣 尹宝重 路战远 张月辰
以早熟品种白红2号、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材,在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测定不同短日照处理下小豆植株的生长指标、干物质积累、光合和荧光参数以及产量形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日照降低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和叶柄长度并减少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叶片数,同时抑制植株各部位干物质的积累,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大.净光合速率(Pn)和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高峰期出现在开花和结荚期,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现苗期和分枝期降低,开花至鼓粒期升高的趋势,但因不同品种而
关键词:
小豆 短日照 植株生长 叶片生理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宝重 张月辰 陶佩君 尹淑丽 邓小鹏 郭程瑾
通过光周期诱导的方法,对中晚熟红小豆品种冀红4号红小豆不同叶龄叶片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叶龄(LF)处理下硝酸还原酶(NR)活性基本高于自然光(CK)处理而低于连续短日照(SD)处理;随着叶龄增大,各处理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光周期诱导可提高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同叶龄表现有所差异,与SD处理交替上升;诱导可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并连续诱导出现累积效应;2LF是光周期诱导可溶性蛋白变化最敏感的时期,从这个时期起单个叶龄诱导可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连续诱导却可提高;LF处理下类胡萝素总体含量高于另2个处理,而LF处理下叶绿素含量仅在3叶龄前高于CK,随后出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
红小豆 叶龄 叶片 光周期 生理生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艳花 廖采琴 魏鑫 蔡叶茂 滕燕 高旭 唐道彬 王季春
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短日和嫁接双重诱导下的3个甘薯品种为主区,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为副区,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独作用时对甘薯开花结实有促进作用的最佳浓度,分析了各品种作为杂交亲本时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渝薯2号和浙13的开花结实能力均显著高于商丘52-7,可作为优良的亲本材料加以利用;诱导甘薯开花和结实促进作用最显著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为25 mg/L 6-BA,其次是50 mg/L NAA和400 mg/L GA3。
关键词:
甘薯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杂交 开花 结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淑丽 张月辰 陶佩君 邓小鹏 尹宝重
【目的】研究苗期日照长度对红小豆的成花特性,及对植株中后期的生长发育、形态指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测定叶片中生理参数;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开花期及开花数、植株形态指标及产量性状。【结果】短日处理使供试红小豆的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茎粗和生育期间最大LAI变小,且表现为短日处理强度和处理时间的剂量效应。与早熟品种冀红8937相比,中晚熟品种冀红4号生育期、株高和茎粗受日照长度处理的影响更大。短日处理使供试品种的花期明显提早,开花期持续天数延长;与冀红8937相比,冀红4号受到短日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短日处理使冀红8937的开花总量减少,而使冀红4号增多。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力 孙锦 郭世荣 阎君 朱为民
以耐铝豇豆品种‘T6’和铝敏感豇豆品种‘S3’为试材,分析铝诱导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特性,并以耐性品种‘T6’为试材,研究铝诱导的根系有机酸分泌与有机酸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铝诱导豇豆根系分泌柠檬酸和苹果酸。苹果酸的分泌量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耐铝品种苹果酸的分泌量高于铝敏感品种,‘T6’和‘S3’在50μmol·L-1铝处理时根系苹果酸分泌量分别是5μmol·L-1铝处理时的17.8和3.5倍。不同铝处理时间下2个豇豆品种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均存在一个6 h的滞后期,属于分泌模式Ⅱ。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T6’根系苹果酸的分泌量显著增加,同时根尖苹果酸含量显著减少,与苹果酸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都二霞 赵惠燕 郭剑文
为了揭示紫外线诱导桃蚜的生态学及分子变异的遗传效应,以在正常环境中生长的桃蚜为对照,研究了紫外线不同辐射强度(15,30,45 W)和时间(2,6 h)对桃蚜(Myzus persicae)生态学参数以及线粒体基因COⅠ-Ⅱ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处理对桃蚜F2代的主要种群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辐射时间为2 h时,紫外线强度为15 W处理的桃蚜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达0.265;当辐射时间为6 h时,内禀增长率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增加而缓慢上升。与对照相比,低强度(15 W)紫外线处理桃蚜的平均世代周期和净增殖率较其他处理明显增加。对紫外线诱导桃蚜线粒体基因COⅠ-Ⅱ进行测序可知,15 ...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耀辉 牛卫平
本文通过观察和对比中外短信产业的发展,认为短信产业成长中的技术创新不是外生决定的,而是对价格和市场需求的动态反应,中国的短信与通话价格之间的较大差异、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所产生快速网络效应,强有力的“用中学”效应和向快速增长的短信业务靠拢的相关产业技术创新现象等都是中国短信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产业领先和快速发展是实现技术独立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产业环境与技术独立发展也可以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它们构成一个相互支撑的动态发展体系。
关键词:
短信产业 需求诱导创新 用中学 技术独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亚平 段晓静 魏文军
为了分析线接触共轭齿面的诱导短程挠率 ,并清楚地诠释有关公式及计算推导的过程 ,运用微分几何、向量代数、线性代数等数学工具 ,寻找了一种计算诱导短程挠率的方法。推导过程中利用齿面主曲率、主方向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化 ,得出的公式形式简明
关键词:
短程挠率 诱导短程挠率 齿轮啮合理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引利 佘小平 闫阅
【目的】了解植物鞘氨醇-1-磷酸(Phyto-S1P)在暗诱导蚕豆气孔关闭中的作用及信号转导过程,为进一步阐明暗调控植物气孔运动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蚕豆(Vicia faba)为材料,借助药理学试验,基于一氧化氮(NO)特异荧光探针(DAF-2DA)和pH特异荧光探针(BCECF-AM)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通过测定气孔开度和保卫细胞NO和pH水平的变化,确定Phyto-S1P在暗诱导蚕豆气孔关闭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暗处理能显著诱导蚕豆气孔关闭且可引起NO水平升高,这种效应可被长链碱基激酶抑制剂DL-threo-二氢鞘氨醇(DL-threoDHS)和N,N-二甲基鞘氨醇(DM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根林 陈杰 N.Parvizi
用不同浓度的大豆黄酮(Da,处理Ⅰ394nmol/L,处理Ⅱ7874nmol/L)和雌二醇(E2,处理Ⅲ100pmol/L,处理Ⅳ200pmol/L)体外灌流公猪垂体前叶组织,观察其对促黄体素(LH)分泌的影响。灌流24和48h后,Da和E2灌流组与对照组(处理Ⅴ)相比,垂体LH体外分泌水平都无明显差异。但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诱导下,各组LH分泌水平显著增加,诱导后20~30min出现分泌峰。GnRH诱导后1h,LH平均水平处理Ⅲ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诱导后2h,处理Ⅱ和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处理Ⅲ亦高于处理Ⅰ(P=0.05);诱导后3h,各组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雪红 何余容
采用持续高温(30℃和33℃恒温)饲养生长24 h后的短管赤眼蜂和不同质量浓度四环素(四环素+30%的蜂蜜水配成)喂养成虫的方法,观察各处理对孤雌产雌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Riley)性别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短管赤眼蜂由原来的完全孤雌产雌变成了完全孤雌产雄,并只出现少量雌雄嵌合体(数量不到1%),其产卵量也比未处理的显著降低,说明高温能将短管赤眼蜂体内的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完全并快速杀死;用1、10、100 mg/mL 3个质量浓度的四环素对完全产雌孤雌生殖的短管赤眼蜂连续处理8代后,每代均出现少量的雄蜂和雌雄嵌合体,且随着处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