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1)
- 2023(5472)
- 2022(4496)
- 2021(4013)
- 2020(3307)
- 2019(7247)
- 2018(6838)
- 2017(12719)
- 2016(7063)
- 2015(7336)
- 2014(7002)
- 2013(6835)
- 2012(6048)
- 2011(5352)
- 2010(5122)
- 2009(4652)
- 2008(4580)
- 2007(3811)
- 2006(3147)
- 2005(2572)
- 学科
- 济(24681)
- 经济(24652)
- 业(20398)
- 管理(20340)
- 企(15911)
- 企业(15911)
- 方法(12498)
- 数学(11323)
- 数学方法(11233)
- 财(8105)
- 农(7739)
- 贸(6808)
- 贸易(6808)
- 学(6734)
- 易(6657)
- 中国(5980)
- 业经(5816)
- 务(5554)
- 财务(5553)
- 财务管理(5549)
- 农业(5347)
- 企业财务(5293)
- 技术(4761)
- 环境(4545)
- 制(4099)
- 产业(3946)
- 划(3724)
- 银(3715)
- 银行(3674)
- 地方(3635)
- 机构
- 大学(99803)
- 学院(99655)
- 济(39074)
- 经济(38486)
- 管理(37219)
- 研究(35637)
- 理学(33663)
- 理学院(33250)
- 管理学(32593)
- 管理学院(32436)
- 农(29336)
- 科学(26398)
- 中国(25038)
- 农业(23929)
- 业大(23539)
- 京(20326)
- 所(19933)
- 研究所(18768)
- 农业大学(16438)
- 中心(15730)
- 财(15725)
- 江(13881)
- 财经(13412)
- 院(12934)
- 室(12740)
- 省(12709)
- 业(12430)
- 经(12347)
- 实验(12201)
- 经济学(12009)
- 基金
- 项目(78004)
- 科学(60062)
- 基金(58122)
- 家(55507)
- 国家(55065)
- 研究(46727)
- 科学基金(45383)
- 自然(32751)
- 自然科(32052)
- 自然科学(32036)
- 基金项目(31641)
- 自然科学基金(31506)
- 社会(30954)
- 省(30783)
- 社会科(29456)
- 社会科学(29447)
- 划(26947)
- 资助(22604)
- 教育(20581)
- 计划(18385)
- 重点(18031)
- 创(16792)
- 科技(16763)
- 发(16350)
- 部(16314)
- 科研(16174)
- 业(16046)
- 编号(15928)
- 创新(15763)
- 农(14447)
共检索到129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伟欣 尹宝重 路战远 张月辰
以早熟品种白红2号、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材,在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测定不同短日照处理下小豆植株的生长指标、干物质积累、光合和荧光参数以及产量形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日照降低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和叶柄长度并减少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叶片数,同时抑制植株各部位干物质的积累,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大.净光合速率(Pn)和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高峰期出现在开花和结荚期,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现苗期和分枝期降低,开花至鼓粒期升高的趋势,但因不同品种而
关键词:
小豆 短日照 植株生长 叶片生理 产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伟欣 尹宝重 任帅 张月辰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初花后不同时期短日照对小豆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为小豆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在初花—初荚(简称:EF-EP)、初荚—初粒(简称:EP-ES)和初花—初粒(EF-ES)3个时期进行短日照(10 h和12 h)处理,研究其对小豆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初花后短日照处理使小豆的花期提前,同时开花时间也增加,与对照相比,‘冀红9218’在10 h和12 h光照下开花分别提前6、3、7 d和7、6、9 d,‘唐山红
关键词:
小豆 初花 短日照 产量 籽粒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伟欣 谢颍 刘明 张月辰
为明确短日照对小豆生长发育、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不同生育时期短日照诱导处理来调查小豆的形态指标、开花时间及开花节位,在开花期和结荚期测定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株高降低、平均茎粗和主茎节数变小、白红2号在开花期和结荚期的节间长度升高,唐山红小豆降低;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花期提前并降低开花节位;短日照诱导使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明显升高,在结荚期降低,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在开花期无明显变化,在结荚期,白红2号明显降低,唐山红小豆升高;短日照诱导对开花期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在结荚期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白红2号在开花期和结荚期的F...
关键词:
小豆 短日照 开花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淑丽 张月辰 陶佩君 邓小鹏 尹宝重
【目的】研究苗期日照长度对红小豆的成花特性,及对植株中后期的生长发育、形态指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测定叶片中生理参数;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开花期及开花数、植株形态指标及产量性状。【结果】短日处理使供试红小豆的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茎粗和生育期间最大LAI变小,且表现为短日处理强度和处理时间的剂量效应。与早熟品种冀红8937相比,中晚熟品种冀红4号生育期、株高和茎粗受日照长度处理的影响更大。短日处理使供试品种的花期明显提早,开花期持续天数延长;与冀红8937相比,冀红4号受到短日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短日处理使冀红8937的开花总量减少,而使冀红4号增多。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伟欣 张彦立 任帅 谢颍 刘明 魏岩 张月辰 路战远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时期短日照诱导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小豆早熟品种白红2号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于出苗-分枝、分枝-开花和出苗-开花3个生育时期进行短日照(10h光/14h暗)诱导,研究其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2个小豆品种出苗至开花和鼓粒至成熟期的时间均较对照(自然光照)提前,白红2号的处理Ⅰ(出苗-分枝)、处理Ⅱ(分枝-开花)开花至结荚期分别提前3和1d,所需积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减少,处理Ⅲ(出苗-开花)延迟1d;唐山红小豆3个处理的开花至结荚期及2个品种结荚至鼓粒期的时间都延迟,所需积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增加。白红2号各处理的籽粒长、籽粒宽、单粒质量、单粒体积及千粒...
关键词:
小豆 短日照 积温 日照时数 籽粒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伟欣 尹宝重 张彦丽 张月辰
为了明确初花后短日照诱导对小豆叶片生理参数的影响,以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初花-初荚(EF-EP)、初荚-初粒(EP-ES)和初花-初粒(EF-ES) 3个生育时期进行短日照诱导,研究其对小豆叶片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后短日照诱导降低2个小豆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同时,净光合速率也呈现降低趋势,从而导致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2 h的EF-ES处理下受短日照诱导的影响较大,导致碳氮代谢速度减慢,此时,蔗糖合成酶(SS)活性呈现降低趋势,可见,碳代谢的速度与蔗糖合成酶(SS)活性有关,但2个品种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短日照诱导下的变化却不同,冀红9218的SPS活性在3个时期较对照升高,而唐山红小豆却降低,这与品种的熟性有关;而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受短日照的影响不大。初花后短日照诱导效应较开花前减弱,但还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小豆叶片内的生理参数通过短日照诱导而被削弱,进而影响小豆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小豆 初花后 短日照 叶片 生理参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淑蓉 高小丽 李云 崔雯雯 冯佰利 高金锋 王鹏科
【目的】比较不同产量水平小豆叶片的光合指标,为小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夏播区高产小豆品种"保200112-20"和低产品种"白红5号"、"苏红02-11"为材料,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小豆开花结荚期主茎各开花节位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小豆植株开花后,随着叶片的衰老,各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逐渐下降,但胞间CO2浓度(Ci)逐渐上升;同一时期不同开花节位叶片的光合性能自上而下逐渐降低,高产品种"保200112-20"的光合性能明显高于低产品种"白红5号"和"苏红02-11"。相关分析表明,小豆籽粒产量与开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原程 张玉先 王孟雪 黄炳林 辛明强 尹小刚 胡国华 张明聪
【目的】针对东北北部地区大豆主产区早春低温、保墒能力差,导致单产水平较低等问题,探究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下不同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大豆田土壤温湿度、大豆光合特性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为大豆产量稳定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方法】试验于 2019—2020 年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进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当地主栽品种黑河 43 为试验材料,设置4 种不同的中耕处理:常规培土(T1)、提前培土(T2)、常规深松(T3)和提前深松(T4),研究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土壤温湿度、大豆叶面积指数、株高、气体交换参数、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在相同中耕深度的基础上,提前培土处理(T2)较常规培土处理(T1),盛花期(R2 期)土壤温度和湿度分别提高 5.88%—6.54%、3.57%—4.03%(P<0.05)。【结论】提前深松处理(T4)能够改善土壤温度和湿度,提高气体交换参数,促进植株净光合产物积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大豆产量,适宜于东北北部旱作农业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耕 大豆 光合特性 干物质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甜 庞婷 杜青 陈平 张晓娜 周颖 汪锦 杨文钰 雍太文
为了探究带宽和大豆密度配置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3个带宽水平(BW_1:2.0 m、BW_2:2.2 m、BW_3:2.4 m),副因素为4个大豆种植密度(D_1:52 500株/hm~2、D_2:67 500株/hm~2、D_3:82 500株/hm~2、D_4:97 500株/hm~2),调查不同田间配置下的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器官分配比率、籽粒灌浆及产量。结果表明:带宽增加有利于大豆光合特性、群体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百粒质量、单株粒数和产量的增加,BW_3的大豆产量较BW_1和BW_2显著提高了37.2%和19.6%。各密度水平下,大豆产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D_3的大豆产量较D_1和D_4显著提高了9.4%和6.0%。在BW_3下不同密度处理间的大豆产量表现为:D_2>D_3>D_4>D_1。在玉米-大豆间作中,带宽2.4 m,大豆种植密度在67 500~82 500株/hm~2时,大豆光合特性改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大豆产量较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翟锡姣 刘婷婷 曹世宇 卫旭阳 郑少文
为了探究春夏季设施内菜豆对水碳耦合的生理响应,采用盆栽试验,设2个CO_2浓度水平,即(390±20)μmol/mol(C390,对照)和(800±50)μmol/mol(C800),2个灌溉水平,即全生育期灌溉12次(W12)和全生育期灌溉18次(W18),共计4个处理,分别为C390W12、C390W18、C800W12、C800W18,研究CO_2加富及不同灌溉次数对菜豆不同生育期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干质量均以C800W18处理最佳;CO_2加富对菜豆伸蔓期和开花期的净光合速率(Pn)及胞间CO_2浓度(Ci)的促进效应极显著,对结荚期Ci影响显著,而对各时期气孔导度(Gs)与蒸腾速率(Tr)影响均不显著,灌溉水平对菜豆伸蔓期Pn,苗期和伸蔓期Ci影响显著,对伸蔓期Gs及结荚期Tr影响显著,水碳互作效应对菜豆伸蔓期的Ci和Gs影响极显著;CO_2加富可以显著提高碳同化关键酶活性,其中在CO_2加富条件下碳酸酐酶(CA)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活性随着灌溉增加而降低,果糖-1,6-二磷酸酶(FBP)活性受灌溉水平影响不显著,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活性在CO_2加富条件下随灌溉增加而提高;CO_2加富显著提高了开花期与结荚期的叶绿素含量,灌溉水平显著提高了菜豆结荚期叶绿素含量。综上,CO_2加富并在全生育期灌溉18次适宜菜豆的生长发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余洋 胡全凌 李汉霞
研究了浸种时间、栽培温度、播种密度和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豌豆和萝卜芽苗菜的生长、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萝卜和豌豆发芽率、苗长、产量、维生素C及纤维素含量发现:豌豆芽苗菜在播种密度为2.4kg/m2、浸种24h、温度20~25℃左右、培养8d后采收的经济产率和品质最佳;萝卜芽苗菜在播种密度为0.5kg/m2、浸种6h、温度25℃左右、培养7d后采收的经济产率和品质较为理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翁忙玲 韩键 卞新民 姜卫兵
以日本山葵品种"达摩"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程度遮光处理(CK自然光、透光60%、透光40%),对山葵幼苗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0%透光率条件下,幼苗的相对生长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 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和叶绿素含量及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60%透光率条件下,对光照变化的适应性较强。
关键词:
山葵幼苗 遮光 生理生态特性 光合特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彤 王琛 徐璐 周志强 张玉红
为探究氮素在东北红豆杉幼苗培育中的作用,以6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施氮法研究尿素、硝酸钠和硫酸铵3种氮素形态在3个氮浓度(0.5、1.0、1.5 g/L)下幼苗的生长、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幼苗的生长量较对照组幼苗(CK)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 g/L尿素处理幼苗的效果最好,枝生长量比CK提高了39.1%,达极显著水平(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淑贤 刘卫国 高阳 刘婷 周涛 杜勇利 杨欢 张浩 刘俊豆 杨文钰
【目的】本试验主要研究硅对荫蔽胁迫下大豆幼苗的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间套作大豆培育壮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在四川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以强耐荫性南豆12和弱耐荫性南032-42个大豆品种为材料,用黑色遮阳网(50%透光率)模拟玉米大豆套作的荫蔽环境条件,进行室外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正常光照,喷蒸馏水);S0(50%荫蔽,喷蒸馏水);S1(50%荫蔽,喷施100 mg·kg~(-1) Na_2SiO_3·9H_2O水溶液);S2(50%荫蔽,喷施300 mg·kg~(-1 )Na_2SiO_3·9H_2O水溶液),在大豆苗期进行叶面喷施。测定大豆植株各部分的硅含量、叶片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含量,茎秆直径和抗折力、根系的形态特征和根冠比、干物质积累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分析硅对提高大豆苗期耐荫性的作用。【结果】苗期荫蔽导致2个大豆品种植株的总干物质积累量、各器官的硅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同时,降低的指标还有茎粗、茎秆抗折力以及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冠比。荫蔽造成了大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的降低,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不同大豆品种对荫蔽环境的响应程度不同,与南032-4相比,南豆12在荫蔽环境下具有更高的光合能力(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茎秆抗倒能力(茎粗、茎秆抗折力)及根系生长能力(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荫蔽环境下S1处理后,2个大豆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茎秆变粗,茎秆抗折力增强,根量增多,根面积和根体积变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升高,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最终幼苗变壮。不同耐荫性的大豆品种对不同浓度的硅敏感度不同,其中,在S2处理下,强耐荫性南豆12的净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茎秆可溶性糖含量较S0处理分别增加了20.3%、12.9%、4.3%,弱耐荫性大豆南032-4分别增加了20.1%、94.3%、72.6%,南豆12和南032-4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分别降低了10.0%和45.2%。【结论】硅能有效地改善荫蔽胁迫条件下大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增强光合作用能力、茎秆抗倒能力和根系吸收能力,从而提高大豆耐荫性。
关键词:
硅 荫蔽胁迫 大豆 光合作用 耐荫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磊 刘景辉 徐胜涛 李倩 米俊珍 刘宝贺
【目的】明确不同灌溉量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对马铃薯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材料,采取裂区设计,通过旱作、滴灌(灌溉量135mm)和喷灌(灌溉量270mm)试验,以清水为CK,研究喷施等量植物生长营养液对马铃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灌溉量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均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的光合特性,与各自CK相比,马铃薯叶片SPAD值增加0.73%~15.82%,净光合速率增加7.29%~31.36%,气孔导度降低3.39%~25.45%,蒸腾速率降低1.88%~20.92%,马铃薯产量增加10.64%~33.6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