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9)
- 2023(9490)
- 2022(8592)
- 2021(8238)
- 2020(6915)
- 2019(16196)
- 2018(16181)
- 2017(31242)
- 2016(16906)
- 2015(19046)
- 2014(18984)
- 2013(19010)
- 2012(17294)
- 2011(15727)
- 2010(15466)
- 2009(13881)
- 2008(13382)
- 2007(11398)
- 2006(9907)
- 2005(8542)
- 学科
- 济(65837)
- 经济(65759)
- 管理(50742)
- 业(46952)
- 企(40472)
- 企业(40472)
- 方法(32490)
- 数学(27494)
- 数学方法(27183)
- 学(16635)
- 农(16620)
- 中国(16048)
- 财(15681)
- 业经(14909)
- 地方(13125)
- 和(12632)
- 理论(12526)
- 技术(11873)
- 贸(11325)
- 贸易(11320)
- 农业(11247)
- 易(10965)
- 务(10481)
- 制(10477)
- 财务(10422)
- 财务管理(10404)
- 环境(10258)
- 划(9912)
- 企业财务(9897)
- 教育(9708)
- 机构
- 大学(241900)
- 学院(237228)
- 管理(100875)
- 济(90527)
- 理学(88530)
- 经济(88491)
- 理学院(87576)
- 管理学(86139)
- 管理学院(85720)
- 研究(76986)
- 中国(55369)
- 京(51580)
- 科学(49003)
- 财(39604)
- 所(38021)
- 业大(36011)
- 农(35626)
- 研究所(34951)
- 中心(34592)
- 财经(32724)
- 江(32584)
- 范(32547)
- 北京(32544)
- 师范(32293)
- 经(29793)
- 院(27967)
- 农业(27763)
- 州(27205)
- 师范大学(26404)
- 经济学(25563)
- 基金
- 项目(168667)
- 科学(132880)
- 研究(124068)
- 基金(122979)
- 家(106584)
- 国家(105674)
- 科学基金(91504)
- 社会(76552)
- 社会科(72471)
- 社会科学(72453)
- 基金项目(66662)
- 省(64762)
- 自然(60751)
- 自然科(59351)
- 自然科学(59339)
- 自然科学基金(58279)
- 教育(56465)
- 划(54887)
- 编号(51831)
- 资助(50174)
- 成果(41952)
- 部(37116)
- 重点(36711)
- 创(35165)
- 发(34774)
- 课题(33930)
- 项目编号(32741)
- 创新(32629)
- 科研(32236)
- 教育部(31946)
- 期刊
- 济(95201)
- 经济(95201)
- 研究(68350)
- 中国(40516)
- 学报(37969)
- 管理(35730)
- 科学(34972)
- 农(31332)
- 大学(28412)
- 财(27932)
- 教育(27619)
- 学学(25915)
- 农业(22357)
- 技术(20023)
- 图书(19467)
- 融(16548)
- 金融(16548)
- 业经(15564)
- 财经(14918)
- 经济研究(14600)
- 理论(13318)
- 书馆(13242)
- 图书馆(13242)
- 情报(12715)
- 经(12540)
- 科技(12531)
- 实践(12436)
- 践(12436)
- 问题(12001)
- 技术经济(11496)
共检索到333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健希 刘军
自知识隐藏行为概念提出以来,它就作为一个有别于知识分享、知识囤积的构念,得到了学界关注。通过文献回顾,文章评述了学界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和影响效果所展开的具体研究。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后续研究应从多元体对象的扩展、概念内涵的完善、知识型组织的关注和行为动态过程等方面加以探索。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文宗川 王慧 王科唯 崔敏杰
知识隐藏是一种由特定前因变量触发并对员工工作行为、团队绩效和组织长期发展构成威胁的知识行为。鉴于此,依托“触发条件—影响机制—弱化机理”分析框架,以知识隐藏国内外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与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界定知识隐藏概念并厘清知识隐藏测量手段及其维度,从员工个体、组织情境、知识特性3个视角对知识隐藏触发条件进行梳理,揭示知识隐藏对个体工作、任务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阐述现有国内外文献对知识隐藏弱化机理的研究并对国内知识隐藏研究提出5条发展路径,对于深入研究知识隐藏相关理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亦名 姜荣萍
组织中普遍存在知识隐藏行为,这妨碍了员工之间的合作,影响了新知识与新思想的传递与开发。知识隐藏行为理论扩宽了对知识转移问题的理解,成为组织行为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提升组织的知识管理能力、推动创新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知识隐藏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阐述了知识隐藏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对知识隐藏行为的测量与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
知识隐藏 知识管理 知识转移 创新行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红丹 刘微微
知识隐藏是指组织中的个体面对同事的知识请求故意进行隐瞒的行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综述主要基于定性研究方法,依靠作者的主观意愿构建理论框架,缺乏量化的客观分析。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期刊上的关于知识隐藏的国外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citespace4.0可视化软件,梳理了知识隐藏研究的年度分布、期刊分布和作者共现分析等多个维度,以期把握知识隐藏研究的基本现状;结合高频关键词分析,提取了知识隐藏研究的基础概念、结构测量、理论支撑、影响因子和作用机制五大主题,厘清了知识隐藏研究的演化脉络。结论是:(1)2007年之前,国外核心期刊发表35篇,知识隐藏处于现象描述的阶段,尚未发展为独立的研究主题;(2)2008—2013年,47篇文献主要聚焦于知识隐藏的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等方面,知识隐藏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3)2014—2019年,在131篇文献中,各类新兴结果变量及其影响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知识隐藏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尽管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如跨文化研究匮乏、理论视角狭隘、结果稳健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融合文化因素、拓展理论视角、增强结果稳健性等建议。
关键词:
知识隐藏 知识图谱 知识分享 管理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魏峰 马玉洁
通过问卷调查我国长三角地区8家企业的120位团队领导和390位员工,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以探讨领导领地行为与下属知识隐藏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领导领地行为对下属知识隐藏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人际信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团队竞争氛围不仅调节了领导领地行为与下属知识隐藏之间的关系,也调节了团队人际信任在领导领地行为和下属知识隐藏之间的中介作用。揭示了领导领地行为对下属知识隐藏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充实了知识隐藏行为的前因研究,为实践中从领导者层面出发抑制知识隐藏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宝生 张庆普
知识型组织成员的知识隐藏行为会破坏成员心理契约,给成员合作造成障碍,最终影响组织绩效。对成员知识隐藏行为的前因进行研究,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这一现象发生。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进行研究得出,知识型组织成员隐藏知识的前因是成员主体(内生性因素)、知识和任务客体(调节性因素)、互动媒介(中介性因素)、组织环境(外部性因素)4个维度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深入分析,提出防御对策。
关键词:
知识型组织 知识隐藏 成员行为 扎根理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欢 安立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框架,结合动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占有理论等构建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制拓展模型。研究发现:(1)知识隐藏态度受到心理距离、结果期望的影响,知识隐藏主观规范受到组织网络结构中网络惯例的影响,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受到知识权力、知识心理所有权的影响;(2)知识隐藏意愿受到知识隐藏行为态度、知识隐藏主观规范、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以及过去行为的影响,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可预测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3)创新氛围、双元领导和大五人格在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上述拓展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提升TPB的解释度并扩大适用范围,深入了解员工知识隐藏行为背后的行为逻辑,对于减少知识隐藏行为、促进知识流动、制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欢 安立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框架,结合动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占有理论等构建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制拓展模型。研究发现:(1)知识隐藏态度受到心理距离、结果期望的影响,知识隐藏主观规范受到组织网络结构中网络惯例的影响,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受到知识权力、知识心理所有权的影响;(2)知识隐藏意愿受到知识隐藏行为态度、知识隐藏主观规范、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以及过去行为的影响,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可预测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3)创新氛围、双元领导和大五人格在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上述拓展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提升TPB的解释度并扩大适用范围,深入了解员工知识隐藏行为背后的行为逻辑,对于减少知识隐藏行为、促进知识流动、制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光迪 黄鸣鹏 崔敏
现有关于员工工作绩效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高工作绩效对员工自身行为的潜在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从员工视角出发,基于自我知觉理论,探讨员工工作绩效是否、如何以及何时会对员工自身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并通过一项情景操纵实验和一项多时点、多来源的问卷调查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员工工作绩效正向影响员工资质过剩感,进而导致员工出现知识隐藏行为,并且在领导谦卑程度高时,这一影响更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陈 唐明凤
知识隐藏是知识管理领域的前沿主题。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知识隐藏的影响因素,但从组织情境视角探究员工知识隐藏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多。鉴于此,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探讨竞争氛围感知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尤其是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竞争特质、公众自我觉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竞争氛围感知对员工知识隐藏具有积极影响,员工消极情绪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2)员工竞争特质对竞争氛围感知与员工消极情绪关系存在调节作用;(3)员工的公众自我觉知在消极情绪与知识隐藏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4)员工竞争特质和公众自我觉知共同调节消极情绪对竞争氛围感知与知识隐藏关系的中介作用,即当员工的竞争特质和公众自我觉知同时较低时,该中介作用更强,反之更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欢 安立仁
从双环学习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组织内部员工知识共享与知识隐藏支配假设的双环学习模型。从单环学习层面探讨组织内部员工知识共享失效问题,提出知识共享失效源于管理者制定知识管理策略时仅停留在“结果导向行动策略”的单环思维模式上;从双环学习层面探讨组织内部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存在、发生以及与知识共享关系问题,提出管理者应从只关注“结果导向行动策略”的单一反馈环拓展到同时关注“结果导向支配假设”的双环学习思维模式,并进一步提出管理者在制定行动策略之前,不仅要考虑知识共享的效用,还需考虑知识隐藏带来的障碍,在此假设的支配下才有可能实现组织学习的有效性与组织内部知识效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
双环学习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 知识隐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华军 言文
“拜经道古向山阁,学稼著书别下斋。”这是日前举办的浙江省海宁市图书馆百年庆典(1904—2004年)书画邀请展上悬示的一副对联,联语是由八旬高龄的海宁耆老陈伯良先生新近撰书的,可内容说的全都是至少一百年前的往事。据智旷先生所撰《海宁历代藏书家简表》,其中的“拜经”是吴骞(1733—1813年)、“道古”乃马思赞(1669—1722年)藏书之楼,“向山”为陈鳢(1753—1817年)藏书之阁,“学稼”即许焯藏书之轩,“著书”系周春(1730—1815年)、“别下”是蒋光煦(1813—1860年)藏书之斋,在清代俱为当地名闻江南的私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轶 曹启龙 毛良虎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展已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也成为提高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知识隐藏行为则削弱了组织的发展动力。文章基于国内外学者在有关知识隐藏的研究文献上,对知识隐藏的理论溯源进行全面梳理,系统报告了知识隐藏概念的研究现状;辨析知识隐藏的相关概念;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和元分析方法汇总得到知识隐藏的测量体系;廓清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调节焦点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领地行为理论的知识隐藏理论机制;从实证研究角度提炼知识隐藏的前因变量、知识隐藏领域的中介变量、知识隐藏领域的调节变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展望,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组织知识隐藏相关理论框架和实证成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知识隐藏 理论机制 知识经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笑峰 席酉民
基于社会交换、社会学习和调节焦点理论视角探讨了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伦理型领导的道德人与道德管理者角色分别促进"员工—领导"和"员工—员工"积极互惠的形成,进而抑制员工知识隐藏;树立角色模范和沟通强化等领导活动有助于员工心理安全感和道德认同的提升;伦理型领导通过唤起员工促进型的调节焦点对员工知识隐藏产生影响,员工个体特质调节焦点调节了这一影响过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姚柱 罗瑾琏
知识共享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日益凸显,并不断受到学者的重视,但现实情况中,尽管许多组织希望员工积极与同事进行知识共享,但许多员工在面对同事知识求助时会选择将知识隐藏起来。有学者分析其原因,认为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很有可能与其所遭受的工作压力有关,故本文以员工最普遍面临的一种工作压力——时间压力为视角,收集了405份有效问卷,旨在探讨不同性质的时间压力对知识隐藏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挑战性时间压力对内在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情绪耗竭和知识隐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阻碍性时间压力对内在动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情绪耗竭和知识隐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内在动机与情绪耗竭均在时间压力与知识隐藏之间起中介作用;(4)时间领导会弱化阻碍性时间压力对内在动机、情绪耗竭的影响。在高水平时间领导下,阻碍性时间压力对员工内在动机的负向影响和情绪耗竭的正向影响会越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