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66)
2023(14556)
2022(12688)
2021(11886)
2020(10007)
2019(22675)
2018(22567)
2017(43498)
2016(23513)
2015(26457)
2014(25797)
2013(25336)
2012(22996)
2011(20829)
2010(20951)
2009(19370)
2008(18877)
2007(16746)
2006(14670)
2005(13011)
作者
(65461)
(54532)
(54066)
(51294)
(34729)
(26151)
(24510)
(21205)
(20661)
(19380)
(18554)
(18345)
(17354)
(17173)
(16663)
(16644)
(16286)
(16071)
(15565)
(15539)
(13472)
(13322)
(12981)
(12431)
(12251)
(12170)
(12125)
(12010)
(10894)
(10703)
学科
(89691)
经济(89562)
管理(79126)
(73799)
(65130)
企业(65130)
方法(38640)
数学(31997)
数学方法(31615)
(25094)
中国(24243)
(23613)
业经(23025)
(21390)
技术(20878)
(19446)
地方(17057)
理论(16934)
(15874)
财务(15803)
(15797)
财务管理(15772)
银行(15748)
(15704)
贸易(15691)
(15598)
(15421)
农业(15378)
(15224)
(15027)
机构
大学(328926)
学院(326674)
管理(134592)
(128861)
经济(125985)
理学(116441)
理学院(115217)
管理学(113482)
管理学院(112870)
研究(105827)
中国(78721)
(69699)
科学(63935)
(61233)
(51529)
财经(48318)
(48194)
中心(47885)
(47868)
业大(46651)
研究所(46618)
(43811)
北京(43777)
(42496)
师范(42121)
(38945)
(38791)
经济学(37734)
农业(36996)
财经大学(35941)
基金
项目(223948)
科学(177758)
研究(167754)
基金(162672)
(140167)
国家(138977)
科学基金(121071)
社会(105991)
社会科(100416)
社会科学(100394)
(88247)
基金项目(86529)
自然(77712)
教育(76928)
自然科(75925)
自然科学(75908)
自然科学基金(74572)
(73313)
编号(68791)
资助(65574)
成果(56392)
(50668)
重点(49349)
(49211)
课题(46948)
(46924)
创新(46587)
(44913)
项目编号(43321)
国家社会(43227)
期刊
(142999)
经济(142999)
研究(97544)
中国(65997)
管理(52229)
学报(48191)
(47339)
科学(45493)
(43783)
教育(40366)
大学(37285)
学学(34714)
农业(29996)
技术(29638)
(28367)
金融(28367)
业经(23892)
财经(23397)
经济研究(21895)
(19918)
图书(18334)
问题(17974)
科技(17957)
理论(16505)
技术经济(16149)
(15598)
实践(15157)
(15157)
现代(15113)
(14430)
共检索到481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绍波  
知识链组织的知识互惠是指知识链成员互相开放接口技术,通过知识互动帮助合作伙伴获得相关技术知识,建立可供交流的共同的技术知识体系,形成共同的技术标准,以实现在同一标准界面内的协同创新。知识互惠有基于产品平台和基于技术标准推广两种运行机制。技术标准推广可以通过免费公开接口技术和组建专利池等手段实现。知识链组织在知识互惠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合适的知识分工,定位自身的角色,同时应采取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签订完备的契约等手段协调彼此的利益冲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原驰  于洪雷  杨德礼  
基于强互惠理论构建了企业合作创新行为演化模型,将企业分成投机、纯合作与强互惠三种类型,对基本的演化博弈模型进行了分析,利用复制动态方程求出基本模型的两个演化稳定均衡解,并通过仿真方法对放松约束后的演化模型做进一步分析,发现了新的系统均衡状态并给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强互惠行为可以通过演化生成,并抑制企业合作创新中的投机行为,与其他两种类型企业共同发展,并形成企业合作创新系统的演化稳定均衡。研究结果为企业合作创新组织的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有助于推动企业合作创新理论的深入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绍波  
认为知识链的核心企业可对代理组织从事开发创新采取分摊与补偿两种策略,研究表明:在两种策略下,核心企业从开发创新过程获得的总收益必须大到一定程度才会给予开发费用的分摊与补偿。无论是实施分摊策略还是补偿策略,核心企业从代理组织进行开发创新获得的总收益越大,对代理组织的开发费用分摊或补偿越多。并对核心企业选择分摊与补偿策略的具体条件进行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任浩  佟星  
知识网络能力概念是在组织网络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交叉融合背景下提出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发展揭示了对知识网络能力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基于组织网络理论和知识基础观,构建“能力—创新行为—绩效”和“能力—网络位置—绩效”模型框架,验证知识网络能力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网络能力对组织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创新二元行为在知识网络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网络位置跃迁在知识网络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知识基正向调节知识网络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知识网络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结论拓展了知识网络能力相关理论研究,支持了从知识网络能力视角出发的组织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甄杰  任浩  
明确知识共享对于创新集群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集群中知识共享的特点,据此对创新集群知识共享机制进行研究,认为其内容包括合作机制、沟通机制、转移机制、学习机制和信任机制等五个方面,并从企业内部、组织网络和集群外部等视角分析了知识共享的支撑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雪锐  陈永清  张同建  
在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合作风险阻碍了项目质量的提高,而互惠性参与是知识产权合作风险治理的关键性策略。实证研究揭示了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合作风险互惠性治理的微观机理,发现互惠性参与在合作风险控制中的不足,进而以提高项目竞争力为目标提出互惠性参与的改进策略,为深化知识产权合作风险治理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雪锐  陈永清  张同建  
在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合作风险阻碍了项目质量的提高,而互惠性参与是知识产权合作风险治理的关键性策略。实证研究揭示了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合作风险互惠性治理的微观机理,发现互惠性参与在合作风险控制中的不足,进而以提高项目竞争力为目标提出互惠性参与的改进策略,为深化知识产权合作风险治理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德鹏  杨晨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顾客的日渐成熟,顾客创新的战略重要性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Dufwenberg&Kirchsteiger(2004)的动机公平模型,结合物质支付和心理互惠支付,建立创新顾客团队协作激励模型。通过激励模型的求解与分析,探讨互惠敏感度与最优顾客有效参与时间、个人绩效报酬系数、团队产出分享系数以及企业期望收益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雇佣具有互惠偏好的顾客参与产品创新,能增加企业的期望效益;团队协作的实现需要满足基本条件;积极互惠对于最优顾客有效参与时间、个人绩效报酬系数、团队产出分享系数的影响效应与消极互惠情况下的影响效应恰好相反。此外,通过产品提升项目的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绍波  
文章基于微分对策分析了知识链的核心企业和代理组织在纳什均衡和斯塔伯格不同均衡条件下的研发投入。研究表明:核心企业在两种均衡条件下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努力程度相同,代理组织在合作条件下对应用开发阶段的投入较非合作条件下高;在合作条件下,核心企业必须对代理组织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代理组织对应用开发阶段的增加投入的比例正好为核心企业的补贴比例;在合作条件下,核心企业和代理组织及知识链的整体收益均比非合作条件下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文华  张卓  蔡瑞林  
本文将组织间知识协同分为效率性知识协同和增长性知识协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协同—双元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的机制模型,采用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绩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组织间知识协同对双元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双元创新能力在组织间知识协同与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发现效率性知识协同对开发性创新能力作用更显著,增长性知识协同对探索性创新能力作用更显著;相对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更显著。本文理论上揭示了组织间知识协同的绩效作用机制,实践上为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珉  王雎  
组织间合作创新的本质是组织共同创造知识的活动,知识边界则从本质上反映着组织间关系与互动。于是,本文从知识边界的角度来研究组织间创新性合作,通过分析边界的三个维度,揭示出知识边界复杂性的显著增加诱发了机会主义行为,并降低了知识转移与创造的效率。进而,本文提出了摆脱困境的应对办法,包括建立知识的共同产权,发展共同语言,对边界人员充分授权以及管理者角色的转换。本文是“从企业到共同体”组织变革研究中的一次基础性探索。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肖延高  曾磊  王安源  曹学艳  
厘清军工产学研合作创新特点及其知识产权权益分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军工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产权权益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包括军工项目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的制度悖论、创新主体缺乏分享知识产权利益话语权、国防知识产权争议的司法救济缺位等。进而提出优化我国国防知识产权的“二元”权利归属制度安排,构建“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军工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机制,完善我国国防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吴治国  石金涛  杨帆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知识创新的影响机制,包括提供创造型人才与提升员工创新素质的直接作用,以及通过营造组织创新气氛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间接作用,而且在知识创新的不同阶段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有不同的贡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萍  蓝海林  
基于资源基础观,构建了一个反映组织学习、知识创新、动态能力及组织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来自珠三角企业的数据,应用SEM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动态能力可直接改善组织绩效;知识创新对动态能力有直接正向影响;组织学习不能直接影响组织绩效,它需要依次通过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才能间接提高绩效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成华  嵇留洋  张同建  
产学研是国家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引发了知识产权风险,致使产学研受到严重阻碍。文章在互惠性理论的引导下,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基于中国产学研样本数据,检验了互惠性参与、机会主义行为控制和知识产权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了互惠性参与的优势和不足,从企业和高校两个方向提出了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风险的治理路径,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危害,提高中国产学研的竞争优势。研究表明,互惠性参与对机会主义行为控制和知识产权风险治理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中国产学研互惠性参与的水平还较低,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