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2)
- 2023(13002)
- 2022(11574)
- 2021(10958)
- 2020(9119)
- 2019(20627)
- 2018(20627)
- 2017(39725)
- 2016(21412)
- 2015(24023)
- 2014(23476)
- 2013(23174)
- 2012(20818)
- 2011(18805)
- 2010(18647)
- 2009(17353)
- 2008(16531)
- 2007(14392)
- 2006(12667)
- 2005(10724)
- 学科
- 济(85863)
- 经济(85684)
- 管理(62352)
- 业(57027)
- 企(49683)
- 企业(49683)
- 方法(39774)
- 数学(32775)
- 数学方法(32401)
- 中国(21871)
- 农(21799)
- 业经(20405)
- 地方(19950)
- 学(19910)
- 财(19709)
- 理论(16707)
- 和(16169)
- 贸(14906)
- 贸易(14900)
- 农业(14380)
- 易(14374)
- 制(14059)
- 技术(13705)
- 环境(13278)
- 务(12579)
- 财务(12510)
- 财务管理(12494)
- 教育(12381)
- 划(12093)
- 企业财务(11807)
- 机构
- 大学(299674)
- 学院(298296)
- 管理(121024)
- 济(112341)
- 经济(109706)
- 理学(105694)
- 理学院(104466)
- 管理学(102555)
- 管理学院(102017)
- 研究(96197)
- 中国(69200)
- 京(63206)
- 科学(61977)
- 财(50398)
- 所(47685)
- 农(43797)
- 研究所(43728)
- 业大(43708)
- 中心(43311)
- 江(42291)
- 范(42076)
- 师范(41756)
- 财经(41222)
- 北京(39572)
- 经(37350)
- 州(35163)
- 院(35119)
- 农业(34198)
- 师范大学(33779)
- 经济学(32567)
- 基金
- 项目(210054)
- 科学(165924)
- 研究(154801)
- 基金(152193)
- 家(131818)
- 国家(130707)
- 科学基金(113078)
- 社会(98064)
- 社会科(92059)
- 社会科学(92033)
- 省(82454)
- 基金项目(81490)
- 自然(73688)
- 自然科(71976)
- 自然科学(71961)
- 教育(71191)
- 自然科学基金(70647)
- 划(69336)
- 编号(64549)
- 资助(61658)
- 成果(52044)
- 重点(46585)
- 部(45569)
- 发(44397)
- 创(43799)
- 课题(43400)
- 创新(40665)
- 项目编号(40300)
- 科研(39967)
- 教育部(39250)
- 期刊
- 济(122429)
- 经济(122429)
- 研究(84863)
- 中国(53873)
- 学报(47058)
- 科学(44001)
- 管理(43132)
- 农(39577)
- 财(36786)
- 教育(36674)
- 大学(35274)
- 学学(32874)
- 农业(27990)
- 技术(25211)
- 业经(21388)
- 融(20596)
- 金融(20596)
- 经济研究(19442)
- 图书(19333)
- 财经(19167)
- 经(16282)
- 科技(15273)
- 问题(15190)
- 理论(14779)
- 技术经济(13858)
- 版(13853)
- 商业(13821)
- 实践(13753)
- 践(13753)
- 业(13663)
共检索到422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杨芳芳 罗慧
[目的/意义]立足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获取《全唐诗》中战争诗的相关数据,借助数字人文工具绘制《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社会网络图谱,旨在以可视化的方式清晰揭示《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社会关系,为人文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根据从《全唐诗》中筛选出的战争诗,从知识重组的角度出发,基于数字人文分析方法,获取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中战争诗诗人的亲属关系及社会关系,并构建战争诗诗人社会网络,深入挖掘战争诗诗人之间的关系及网络特征。[结果/结论 ]对《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全局社会网络关系、核心群体及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后续学者进行战争诗诗人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罗慧 杨芳芳
[目的/意义]结合《全唐诗》送别诗的文本特点,抽取送别动因、时间、目的地三类知识单元并进行知识重组,同时对《全唐诗》送别诗时空结构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研究结论与历史、文学领域研究相互印证,有助于相关学者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同时为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使用计量统计方法与GIS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且对《全唐诗》送别诗时空结构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送别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从北方向南方移动,与唐代历史、文化变迁相印证,为历史、文学领域研究《全唐诗》送别诗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罗慧 裴心源 赵小旭 赵妮
[目的/意义]送别诗是古代诗歌中极其重要的一类题材,通过研究送别诗中涉及的典故及文化意象,可以为唐代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考证。[方法/过程]以《全唐诗》中的送别诗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运用数字人文工具,通过对送别诗中出现的典故及文化意象进行统计分类,结合语义对送别诗想要表达的情感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梳理送别诗文本中包含的典故及文化意象,直观地展现《全唐诗》送别诗中典故、文化意象等要素,有利于后续对《全唐诗》中的其他知识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及可视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霍晓楠 刘寅鹏 邓君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与历史、文学领域研究相互印证。有助于相关学者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并为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使用计量统计方法与QGIS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轨迹的可视化研究有助于探索贬谪诗人相关要素挖掘方法,为历史、文学领域研究《全唐诗》贬谪诗人提供新线索。
关键词:
数字人文 贬谪诗人 时空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兴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萍
"格卑气弱"是古人从风格上对晚唐诗进行整体性批评时惯用的词语,即格调不高而有衰陋之气。虽然对于这一批评,后代独具慧眼的诗人及文论家多有拨正,但却依然停留在对晚唐诗歌创作的审美价值及意境的肯定上,而很少论及晚唐诗人在亡国前夕,生发出的对家国的热爱、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满含民胞物与精神的人文情怀。作为晚唐的一代词臣,吴融有大量咏物诗传世。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正是借用这种貌似琐碎的体裁,吴融细腻地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与大自然物象的"静中相对",传达出百代之下读来犹使人们为之动容的人文情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段晓春
康熙“御定”《全唐诗》的一个重要工作底本即是钱谦益、季振宜所递辑之《全唐诗》 ,但季振宜《全唐诗》是怎样进入内府的 ?其传本有几 ?然因文献难征 ,仍未得确解。本文利用新发现的史料考证了季氏《全唐诗》流入内府的几个重要环节 ,并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鑫
通过分析盛唐江西诗人刘昚虚的交游、诗作及其诗歌风格,表明盛唐江西诗坛初步打破唐以前的封闭低靡状态。刘昚虚的诗歌深受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这既是诗国高潮向东向南扩展的绮丽余波,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南下的又一次佐证。
关键词:
盛唐 刘昚虚 诗作 诗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瑞峰
在唐诗璀璨夺目的艺术长廊里,浙江萧山籍诗人贺知章当然不是最具光环的诗国巨擘,所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都不可能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他曾与李白那样的登峰造极者交往甚密,且有提携、揄扬、奖掖之恩。据现有史料可以认定,在李白扬名立万的过程中,他发挥了重要的推手作用。如果没有他"解金龟换酒"的豪举,并赐予其"谪仙人"的美誉,初入京城、藉藉无名的李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名声大噪,迅速得领诗坛风骚。
关键词:
唐诗之路 钱塘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苏贤
本文通过对《道藏》辑录的《蓬莱山西灶还丹歌》一书中所载地名的考述,推断其成书于公元757—763年,或公元861年前后至873年之间,由此断定此书所载172首歌诀全部当为唐五代时期作品,并将这些歌诀辑出,以补《全唐诗》与《全唐诗补编》等未收之缺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旭军
文章介绍了女诗人安妮·玛瑟森《南丁格尔传》的一些内容,认为《南丁格尔传》为那束穿越时空的圣洁之光提供了丰润而深刻的诠释,使佛罗伦萨·南丁格尔这颗怜恤之心绽放出强大的能量和最为壮美的华彩,穿透人世深重的阴霾和黑暗,成为人类历史星空中一颗最可仰望的星辰,世人心目中永远的"怜血天使"。
关键词:
安妮·玛瑟森 《南丁格尔传》 怜恤天使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亚敏 李东
宇文所安是精于译诗的著名汉学家。他对唐诗的译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他采用散文体的译诗形式和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翻译唐诗,重构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形象,并构建了唐诗文学史。然而,其译文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误读误译和过度解读等问题。宇文所安译介唐诗为中国文学典籍英译提供了借鉴,也促进了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相关模式研究。
关键词:
宇文所安 唐诗传译 得失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诗言志”,古典诗教敞开个体成人的基本范型。诗教之意涵乃是在引导个体打开经典诗篇的过程中涵养价值,激发志意,调理性情,变化气质。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乃是契合儿童发展、能够给予儿童以开阔气象的精神资源。唐诗之教,就是从唐诗出发来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审美感知,让个体在潜移默化之中成为世界之人,成为有世界的人,进而让唐诗作为一种生命的文本得到欣赏、体会,能够融入儿童生命之中,滋养个体以开阔的唐诗气象,年少个体也在无形之中进入中华民族活泼不已的生命长河,一点点化入民族文化精神的命脉。由此,唐诗之教乃是作为蒙以养正的教育实践方式之典范。
关键词:
唐诗之教 唐诗气象 中国少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